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实验观察了外源性EGF庆大霉素(GM)引起的重度ATN修复期的作用,实验动物分为三组;(1)GM至ATN组(G组);(2)ATN+EGF治疗组(G+E)组;(3)正常对照组(NL组),分别在GM或GM+EGF注射后0,1,3,5,8天测定肾小管上皮细胞的3H TdR掺入率和血清肌酐,结果示;G+E组动物肾小管上皮细胞的3H TdR掺入率比G组动物明显增加,但G+E组的肾功能和病理表现较G级无明显改善。本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性EGF能促进GM中毒性ATN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生和DNA合成,但其对动物肾功能恢复无明显作用,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表皮生长因子与老年急性肾小管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强有力的促细胞分裂因子,肾脏是其体内合成的主要器官,它对维持泌尿道上皮的完整性及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生修复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性质,在正常肾组织中的分布,作用,在急性肾小管坏死中变化,以及在老年急性肾小管坏死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4.
庆大霉素肾损伤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基质成分的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大霉囊(GM)引起的肾损害,光镜检查主要表现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TEC)肿胀,细胞质空泡变性,较少出现肾小管坏死,但TEC粘附性发生变化.表现为TEC沿肾小管基膜(TBM)剥脱。为此,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GM肾损害时,TEC基质成分的变化.并探讨人参皂甙(GS)的预防作用。实验大鼠设GM肾损害组、正常组和GS预防组。结果表明,GM肾损害时,TEC分泌层粘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增多,而且与肾损害程度有关。GS能减轻TEC的基质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hEGF)在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6例CGN患者及13例正常人血清、尿和肾活检组织hEGF的含量。结果 CGN患者组织和尿hEG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肾小管间质病变愈严重,肾组织hEGF含量愈高;尿hEGF含量与肾组织hEGF含量呈高度正相。结论 hEGF在CGN肾小管间质损伤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尿hEGF含量检测可反映肾局部hEGF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6.
庆大霉素对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喻陆廖立生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肾小管的直接毒性是其导致肾损伤的主要机制,Levi和Cronin[1]报道庆大霉素肾中毒时,近端肾小管刷状缘膜流动性改变。我们观察了庆大霉素对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膜流动性影响及其与...  相似文献   

7.
表皮生长因子对SD大鼠萎缩性胃炎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病变的作用。方法将已经建立的SD大鼠CAG模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EGF10μ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每日1次,刺激12周后取出全胃,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胃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两组大鼠胃黏膜腺体层厚度分别为(215.0±20.7)μm和(139.2±13.8)μm(P<0.01),胃黏膜腺体层厚度/黏膜肌层厚度分别为2.70±0.34和1.27±0.27(P<0.01),单位长度内胃黏膜腺体数目分别为26.20±1.27和19.90±1.78(P<0.01);治疗组胃黏膜腺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阳性的宽度(77.70±4.16)μm较对照组(54.40±4.54)μm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大鼠胃黏膜腺体排列规则,未发现有恶性增殖现象。结论EGF对SD大鼠CAG模型的胃黏膜萎缩有逆转治疗作用。EGF促进大鼠胃黏膜细胞PCNA阳性表达是其对大鼠CAG损伤的保护性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观察外源性EGF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治疗后,对胃粘膜组织学及原癌基因cmyc基因及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EGF在溃疡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乙酸烧灼法制备溃疡模型.术后次日15只以西咪替丁100mg/(kg·d)sc治疗,6只以生理盐水治疗,14只及10只对照组大鼠以EGF10μg/(kg·d)sc治疗,共4wk.于实验的1wk及12wk分别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及原位杂交检查.结果EGF治疗后胃粘膜无异型增生出现.正常胃粘膜cmyc基因表达阴性,cfos基因表达弱阳性;治疗1wk后的溃疡边缘cmyc基因、cfos基因表达弱阳性.实验wk12溃疡治愈后胃粘膜cmyc基因表达阴性,cfos基因表达水平无升高.EGF作用正常胃粘膜后,cmyc基因,cfos基因表达水平无升高.结论外源性EGF长期作用于正常及溃疡状态胃粘膜后,不引起与癌相关的组织学改变及原癌基因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
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建立了胃内灌注无水乙醇导致的大鼠胃粘膜损伤模型。结果表明:(1)皮下注射或经口给予表皮生长因子(30μg/kg体重)可明显减轻无水乙醇所致的胃粘膜损伤。(2)大鼠颌下腺切除后并不导致胃粘膜损伤,但可加重无水乙醇所致的胃粘膜损伤。(3)大鼠胃液中的EGF主要来源于颌下腺的分泌,随唾液咽入消化道(4)EGF(30-μg/kg)皮下注射不抑制胃酸分泌,亦不影响胃粘膜内前列腺素E2(PGE2)和生长抑素(SS)的含量,但可促进胃粘膜表面粘液的分泌。结论:内源性EGF在维持胃粘膜完整性方面起重要生理作用,外源性EGF对无水乙酵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此保护作用不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亦非通过PGE2和SS的介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促愈颗粒对乙酸烧灼型胃溃疡(GU)大鼠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促愈颗粒组和雷尼替丁组。乙酸制备慢性GU大鼠模型后,于给药14 d和28 d后分2次处死大鼠,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胃黏膜EGF及EGFR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促愈颗粒组和雷尼替丁组囊状扩张腺体数量均显著减少(P<0.01,<0.05),EGF及EGFR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0.05),且促愈颗粒组作用均优于雷尼替丁组(均P<0.05)。[结论]促愈颗粒可能通过增加胃黏膜EGF和EGFR的水平,进而提高GU再生黏膜结构和功能成熟度,从而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并防止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13.
速避凝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表皮生长因子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认为糖尿病肾病(DN)早期实质上是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激素对高血糖的综合反应[1]。临床和实验表明:肾小球内皮细胞及基底膜上硫酸肝素糖蛋白(HSPG)成分的耗竭也是DN主要原因之一[2]。本实验通过观察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前后糖尿病大鼠肾功能以及肾内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变化,以探讨速避凝对DN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分组 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160~180g(购自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在2%戊巴比妥麻醉下行左肾切除术。术后2周大鼠一般…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鼻息肉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息肉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60例老年鼻息肉患者(息肉组)及鼻中隔偏曲患者20例(对照组)。息肉组患者采用布地奈德喷剂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集息肉组织及对照组鼻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查,对比两组EGF和EGFR蛋白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息肉组患者的鼻息肉病变评分情况:治疗前(2.48±0.77)分,治疗2周后(2.11±0.68)分,治疗6周后(1.57±0.49)分,治疗12周后(1.29±0.64)分;鼻息肉病变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的EGF、EGFR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息肉组治疗12周后鼻息肉组织中EGF和EGFR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鼻息肉患者的效果肯定,其作用机制与抑制鼻息肉组织中EGF及EGF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眼表损伤修复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患者97例,共计112眼,其随机分为两组.56眼采用典必殊滴眼液(4次/d,疗程2w)为对照组;56眼采用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4次/d,疗程2w)为观察组.于术后1、7、14、30 d分别行角膜染色评分、泪眼分泌量试验、泪膜破裂试验,比较两组患眼的修复时间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1d,观察组角膜染色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泪眼分泌量试验长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30 d,观察组角膜染色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泪眼分泌量试验长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7、14、30 d,观察组泪膜破裂试验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上皮修复时间、切口修复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干涩感、灼烧感、异物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眼表损伤具有积极的修复作用,可以明显缩短修复时间,改善泪膜稳定性,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18.
表皮生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的作用和细胞中有丝分裂素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的激活情况。方法 3~5代体外培养的RA滑膜细胞,^3H-TdR掺入检测EGF对细胞DNA合成的影响;EGF刺激后裂解细胞,收获蛋白,Western blot检测MAPK的活化。结果 EGF刺激组和对照组每分钟计数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EGF能引起细胞内明显MAPK活化。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纳米微粒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的愈合作用,探讨EGF纳米微粒促进愈合的机制.方法 制备EGF纳米微粒,测定EGF纳米微粒载药率、包封率和释药行为.用打孔器制备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模型.分为4组:EGF纳米组(给予含1μg/d EGF的纳米微粒),EGF组(给予1μg/d EGF),空微粒组(给予不含EGF纳米微粒),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于3、7、14、21 d照相并取材,计算创面愈合率并比较创面病理学变化及EGF受体阳性细胞面积.结果 EGF纳米微粒平均粒径为193.5 nm,载药率为0.02%,包封率为85%.药物释放达24h.EGF纳米组创面愈合比EGF组快[14 d,(93.8±1.8)%比(89.3±2.3)%,P<0.05;21 d(96.6±1.6)%比(92.1±4.3)%,P<0.05].EGF纳米组创面内EGF受体阳性细胞面积高于EGF组[7d,(49.4±6.5)%比(35.1±2.8)%,P <0.05;14 d,(80.2±3.8)%比(73.4±1.7)%,P<0.05].结论 EGF纳米微粒上调创面内细胞EGF受体表达,加速创面的愈合,效果优于EGF.  相似文献   

20.
表皮生长因子和谷氨酰胺的胃肠粘膜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叙述表皮生长因子和谷氨酰胺在营养、增生和支持等方面对胃肠粘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