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胖一般是指体内贮积的脂肪量超过理想脂肪量的20%以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可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的重要预测指标,其诊断通常按BMI来确定,在我国BMl≥28 kg/m2可诊断为肥胖。我国在200—2008年基于普通人群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超重人群占总人群的32.9%,肥胖人群占总人群的14.6%。有研究显示,肥胖可能是引起OSAS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共同危险因素,OSAS患者常合并有肥胖,肥胖又可通过使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引起胰岛素抵抗,与此同时还可通过OSAS病情的加重而影响糖代谢。  相似文献   

2.
<正>1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目前,接近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是肥胖人群,而且,这一趋势也向儿童、青少年发展,17%的美国儿童、青少年也达到了肥胖标准~([1])。肥胖的严重程度通常用体质指数(BMI)描述,BMI=体重/身高(kg/m~2)。世界卫生组织对于肥胖基于BMI进行了分类:低体重(18.5 kg/m~2),正常体重(18.5~24.99 kg/m~2),超重(25~29.99 kg/m~2),Ⅰ型  相似文献   

3.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了25%~30%的人群。NAFLD与代谢综合征(MS)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向心性肥胖、Ⅱ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IR)。在患有MS和Ⅱ型糖尿病的肥胖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升高至50%~90%。NAFLD包括良性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一系列疾病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相似文献   

4.
1 减肥饮食的种类 当前美国人的膳食特点是:高热量、高饱和脂肪、高胆固醇.鉴于摄入饱和脂肪在高胆固醇血症乃至冠脉疾病死亡率提高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几十年来政府组织一直建议限制饱和脂肪摄入.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摄入能量中饱和脂肪应<7%,脂肪应<30%.由于认识到高不饱和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部分人群有好处,2001年的ATPⅢ报告将脂肪占摄入能量的比例放宽为25%~35%.Willet和Leibel对持续超过1年的随机膳食试验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脂肪摄入对机体肥胖即便有影响,也是很轻微的.他们还提到:大量减少膳食中总脂肪摄入,可能增加而非减少肥胖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第65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对肥胖的研究较多,有数百篇相关文章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现将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主要研究成果阐述如下。1青少年肥胖的流行病学超重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普遍存在,但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超重的患病率以前未见统计。Jonathan等对加拿大埃德蒙顿地区一所学校875名5~19岁的儿童进行调查发现,根据体重指数(BMI)确定的肥胖和超重的患病率分别为7.8%和14.3%(2759PO)。美国Liu等对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调查资料分析发现,超重患病率为非西班牙裔白人94.7%,非西班牙裔黑人100%,西班牙裔青少年90.5%。在非西班牙裔…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之友》2011,(1):16-16
一项来自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研究显示,青少年期肥胖显著增加成年重度肥胖风险,但不同性别或种族人群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国≥35岁肥胖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为肥胖人群预防血脂异常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2012年~2015年在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6600名≥ 35 岁人群,通过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等方法收集所需的资料,本文利用这一资料分析不同肥胖类型的血脂异常状况,符合本文分析的人有36023例。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和内脏脂肪指数(VFI)三个肥胖指标的肥胖诊断标准依次为:BMI≥28kg/m2,WC≥90(男)/85(女)cm和VFI≥10。另外,本研究依据达到的三类肥胖指标诊断标准的个数和种类分为五种肥胖 类型:非肥胖、普通肥胖、腹型肥胖、内脏肥胖和混合型肥胖。结果 本次研究中,腹型肥胖所占比例为38.2%,普通肥胖所占比例为18.0%,内脏肥胖所占比例为40.4%。随着WC、BMI以及VFI的升高,TC、TG和 LDL-C 水平升高(趋势检验P均<0.001)。总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4.7%,其中非肥胖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3.5%,普通肥胖、腹型肥胖、内脏肥胖人、混合型肥胖群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依次为31.6%、35.1%,35.9%、48.3%,知晓率依次为9.5%、10.4%、9.9%、16.6%。结论 我国不同肥胖类型人群血脂异常患病均高于普通人群,知晓、治疗和控制率虽然高于普通人群,但整体偏低,亟待加强肥胖人群血脂异常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秦皇岛市12~18岁青少年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秦皇岛市青少年中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现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测定4604名秦皇岛地区12~18岁青少年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PG)、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调查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12.1%和7.3%.与体重正常组相比,超重组及肥胖组的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FPG、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P<0.01).体重升高组(超重及肥胖组)高TG、高收缩压、高舒张压、高FPG及低HDL-C的检出分别为16.9%,12.1%,7.3%,4.9%,15.0%,与体重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正常人群无代谢综合征发生,而体重升高组有60人诊断为代谢综合征.调查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3%.结论 青少年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持续升高,加强对青少年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监控与防治,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9.
选择肥胖及超重的30名儿童(5~10岁)和50名青少年(12~18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小时口服糖耐量试验(1.75g/kg体重葡萄糖),每半小时测血糖、胰岛素和C肽。胰岛素抵抗用胰岛素抵抗指数来评价,β细胞功能用胰岛素敏感指数和注射葡萄糖30分钟前后的胰岛素和血糖变化来评价。结果10%儿童和13%的青少年存在糖耐量受损,4%的青少年发现患有2型糖尿病。糖耐量受损人群在糖负荷后胰岛素和C肽水平明显升高,而2型糖尿病青少年30分钟胰岛素变化与血糖变化的比是下降的。胰岛素抵抗在糖耐量受损人群中是显著存在的,BMI是糖耐量受损的最好的预测因子。结论在本地区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中,IGT受损高度流行,IGT受损人群有明显胰岛素抵抗,但β细胞功能未见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10.
1减肥饮食的种类当前美国人的膳食特点是:高热量、高饱和脂肪、高胆固醇。鉴于摄入饱和脂肪在高胆固醇血症乃至冠脉疾病死亡率提高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几十年来政府组织一直建议限制饱和脂肪摄入。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摄入能量中饱和脂肪应<7%,脂肪应<30%。由于认识到高不饱和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部分人群有好处,2001年的ATPⅢ报告将脂肪占摄入能量的比例放宽为25%~35%。Willet和Leibel对持续超过1年的随机膳食试验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脂肪摄入对机体肥胖即便有影响,也是很轻微的。他们还提到:大量减少膳食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能量消耗水平对老年肥胖超重女性人群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力活动调查表收集研究人群的体力活动状况,并采用四分位数将个体的总能量消耗量分为低、中、高和较高能量消耗四级。控制年龄、教育程度、月人均收入、婚姻状况、饮酒、吸烟和脂肪供能比后,分析能量消耗水平对肥胖的影响。结果低、中、高和较高能量消耗者的超重肥胖粗率分别为42.6%、38.9%、31.2%和20.8%。控制其他因素后,随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水平增加,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性降低。与低能量消耗者相比,中、高和较高能量消耗者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分别降低了24%、33%和43%。低能量消耗水平、高脂肪供能比、教育程度低和高收入也是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水平是影响老年女性人群超重肥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低能量消耗的城市低教育水平老年在婚女性是超重肥胖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2.
门昌君  张国梁 《山东医药》2011,51(45):110-112
近年来,随着饮食中脂肪含量的增加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其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明显上升。目前,脂肪肝已成为美国人群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其患病率为10%~40%;我国及亚太地区患病率为7%~40%,日趋超过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的发病。随着对NAFLD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腹部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的分布与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及脂肪分布差异在肥胖人群OSAS发病中的机制。方法所有受试者行多导睡眠监测和体重指数(BMI)测量,病人据此分为肥胖OSAS组,肥胖对照组和正常体重对照组。应用磁共振影像学(MRI)技术对三组受试者的腹部进行矢状位和轴位扫描;应用Amira医学影像分析系统对腹部MRI进行各个层面的分析。结果肥胖OSAS组和肥胖对照组腹部总脂肪体积大于正常体重对照组(P0.05);内脏脂肪体积在肥胖OSAS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和P0.01),并且肥胖对照组高于正常体重对照组(P0.05);皮下脂肪体积在两组肥胖组高于正常体重对照组(P0.05),两组肥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对腹部内脏脂肪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做相关分析,发现在肥胖OSAS组和正常体重对照组,腹部内脏脂肪体积与AHI呈正相关(r=0.841,P0.001和r=0.572,P0.05),而在肥胖对照组,未发现腹部内脏脂肪体积与AHI的相关性(r=0.222,P0.05)。结论腹部内脏脂肪的增多在肥胖OSAS上气道阻塞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未发生OSAS的肥胖人群,存在机体其他代偿机制以补偿肥胖引起的上气道堵塞。  相似文献   

14.
流行病学研究中观察到总的脂肪摄入量和体质量增加之间存在矛盾关系。膳食中的脂肪组成成分可能部分解释了这一矛盾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西方日常膳食中ω6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显著上升。人群中总能量摄入和总脂肪摄入不变的情况下,ω6和ω3PUFA组成的变化可能对于肥胖的流行起到重要作用。实验研究表明,ω3和ω6脂肪酸通过脂肪生成、脂类平衡、脑—肠—脂肪轴和全身性炎症等机制在调控体脂增加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但是,观察性人群研究和人体临床试验提供的证据仍然有限。对ω3和ω6PUFA亚型的最佳摄入量和膳食中ω6与ω3脂肪酸最佳比值仍缺乏共识。本文对美国膳食中PUFA的组成在近几十年的变化,ω3和ω6脂肪酸对体脂作用的实验研究及膳食中PUFA与肥胖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了综述。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评估膳食脂肪酸及其生物标记物与体内脂肪增加和肥胖发展的客观与纵向测量指标之间的关联性,阐明在肥胖的初期预防阶段均衡膳食中ω3和ω6脂肪酸组成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225例普通体检人群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常规心电图检查,双能X线仪检测全身脂肪、腹部脂肪及臀部脂肪含量,测定空腹静脉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 无论男性或女性,腰围与收缩压、舒降压、三酰甘油水平呈线性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线性负相关;腹型肥胖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组;腰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腹部脂肪含量呈正相关;腹型肥胖人群中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但与非肥胖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腰围的增大,收缩压、舒张压及三酰甘油都升高而HDL-C降低,表明腹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肥胖患病率在全球呈快速增长趋势。肥胖是指体内脂肪过度堆积,并显著增加心血管代谢紊乱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已观察到在一些人群中,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患病率的变化表现不一致。本文就我国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患病率的变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正在美国近1/3的儿童和青少年是肥胖或超重的。虽然最近该比值保持稳定,但在过去40年中则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儿童肥胖与高血压显著相关。主要在初中和高中学生中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道,高血压的发病率在0.8%~3.2%,而在肥胖学生中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黑棘皮病是青少年肥胖患者中常见的皮肤病变,是青少年肥胖患者体内严重胰岛素抵抗的皮肤标志.在肥胖患者中,高胰岛素血症、炎性反应因子、异常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可促进皮肤组织内的成纤维细胞及角蛋白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黑棘皮病的发生.另外,基因多态性同样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青少年肥胖患者黑棘皮病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改善内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青年人中肥胖者占17%。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有很大关系。过去的研究样本量小,而且研究结果相互矛盾。该研究的目的是分析1998-2011年间青少年肥胖的趋势,并评估这些健康青少年的血压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在1998-2011年接受过体检,并且体检结果符合以色列国防参军条件的青少年。结果:该队列有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包括从单纯的肝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致一部分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细胞癌.NAFLD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普通人群中估计患病率为10%~24%,肥胖人群中达57.5%~74.0%,在糖尿病人群中达21%~78%[1].近年来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患病人群接近北美[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