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吸复合麻醉下七氟醚与异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颅内顺应性正常神经外科病人,观察1.0 MAC七氟醚与异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垂体瘤或颅咽管瘤手术病人1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咪唑安定 芬太尼 1.0 MAC异氟醚;B组为咪唑安定 芬太尼 1.0 MAC七氟醚。选择L_(3~4)行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阿曲库铵。插管后维持稳定30分开始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分别于麻醉前、吸入麻醉药前、达预定呼气末浓度30分内观察监测指标。结果:1.0 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均可显著降低脑灌注压,异氟醚作用较强。吸入1.0 MAC七氟醚后颅内压首先呈显著性下降,15分后回复至基础水平。吸入1.0 MAC异氟醚后颅内压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在颅内顺应性正常患者,1.0 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均可安全用于神经外科麻醉。  相似文献   

2.
腹部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恢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恢复的情况。方法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七氟醚组(S组)及异氟醚组(Ⅰ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诱导后吸入纯氧,氧流量2 L/min,30min后调整为1 L/min。手术开始前,调整吸入麻醉药的呼气末浓度为1.0 MAC。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血压和心率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30%。缝皮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纯氧流量调整为5 L/min。记录睁眼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睁眼的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从停止吸入麻醉药计时)及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记录吸入麻醉药用量。结果与Ⅰ组比较,S组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吸入麻醉药的总用量和单位时间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异氟醚比较,吸入七氟醚患者麻醉恢复较快,且麻醉恢复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腔镜手术患者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和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的费效.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选择全国4个中心的择期行腔镜手术的患者336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16~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12):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组(S组)、丙白酚靶控输注麻醉组(P组)及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组(PS组).麻醉诱导:S组吸入8%七氟醚,氧流量8 L/min;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4 μg/ml; PS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3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氧流量1 L/min,维持PETCO2 30~ 40 mm Hg.麻醉维持:S组和PS组吸入七氟醚,维持呼气末浓度0.8 MAC ~ 1.5 MAC;P组靶控输注丙白酚,血浆靶浓度3~6 μg/ml;3组根据需要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9分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计算麻醉药物费用.结果 与P组比较,S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PS组意识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缩短,S组和PS组七氟醚和/或丙泊酚费用、所有麻醉药物费用、每小时七氟醚和/或丙泊酚费用及每小时所有麻醉药物费用降低(P<0.05);与S组比较,PS组意识消失时间延长,七氟醚和/或丙泊酚费用、所有麻醉药物费用、每小时七氟醚和/或丙泊酚费用及每小时所有麻醉药物费用降低(P<0.05).3组间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呛咳和体动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吸入低流量七氟醚维持麻醉,是腔镜手术患者最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七氟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麻醉下 0 5、1 0MAC七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颅内顺应性正常的择期行垂体瘤或颅咽管瘤手术患者 16例 ,随机分为两组 :A组用咪唑安定 +芬太尼 + 0 5MAC七氟醚 ;B组咪唑安定 +芬太尼+ 1 0MAC七氟醚。于L3~ 4穿刺至蛛网膜下腔以监测腰部脑脊液压 (ISP)。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 咪唑安定 阿曲库铵。气管内插管后静脉泵入咪唑安定 0 1mg·kg-1·h-1、阿曲库铵 0 5mg·kg-1·h-1。插管后稳定 3 0分钟开始吸入七氟醚。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吸入七氟醚前、达预定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即刻、5、10、15、2 0、3 0分钟时观察并记录各监测指标。结果 :吸入 0 5MAC七氟醚后颅内压逐渐上升 ,达预定浓度后 3 0分钟上升 11 2 % ;吸入 1 0MAC七氟醚后颅内压首先呈显著性下降 ,15分钟后逐渐回复至基础水平。结论 :0 5、1 0MAC七氟醚可安全用于神经外科颅内顺应性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深低温对吸入麻醉药MAC、心脏麻醉指数和心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氟烷、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组。采用夹尾试验法测定常温下(38℃±0.5℃)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行体表降温后测定深低温下(23℃±0.5 ℃)的MAC。维持深低温增加吸入性麻醉药的浓度,同时用50Hz、25V电压胸外电击心脏。记录出现室颤或室性心律失常时的肺泡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结果:从38℃到23℃兔体温每降低1℃,MAC下降值为:氟烷5.1%、安氟醚3.6%、异氟醚4.4%、七氟醚4.3%;氟烷、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心脏麻醉指数分别为4.4、3.18、6.25和4.6,异氟醚明显高于其它麻醉药;麻醉药浓度8MAC以内安氟醚和氟烷发生室颤的机率(100%)明显高于七氟醚和异氟醚(40%)。结论:异氟醚是深低温麻醉的最佳选择用药,而安氟醚则不宜用于低温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对患者支气管黏液-纤毛清除功能(MCC)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全凭静脉麻醉组(Ⅰ组),维持丙泊酚靶控血药浓度3~4μg/ml;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维持丙泊酚靶控血药浓度3~3.5μg/ml;单纯吸入全身麻醉组(Ⅲ组),维持七氟醚肺泡浓度1.0 MAC;硬膜外阻滞复合吸入全身麻醉组(Ⅳ组),维持七氟醚肺泡浓度0.6 MAC。记录丙泊酚靶控血药浓度、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芬太尼用量。以镜下1 cm硬膜外导管长度作为测量距离对照(硬膜外导管伸出小儿纤维支气管镜2cm),测量四组同等量的示踪剂在不同麻醉药物及方法下运动的实际距离。结果与Ⅲ组比较,Ⅰ、Ⅱ、Ⅳ组麻醉后60 min MCC显著下降(P0.05)。结论吸入七氟醚肺泡浓度达1 MAC时,对MCC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七氟醚肺泡浓度降低到0.6MAC时,其抑制作用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吸入等效浓度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下对老年患者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耳鼻喉或颌面外科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Ⅰ组)分别吸入等效浓度(呼气末浓度1 MAC)七氟醚和异氟醚维持麻醉,对照组(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2~3 μg/ml)维持麻醉,同时三组均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使T1稳定在基础值的10%,采用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行拇内收肌肌松监测.记录初始剂量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术中输注速率、恢复指数(T1恢复25%至75%)和TOFr恢复至0.9的时间.结果 给药30 min后各时点S组和Ⅰ组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小于C组(P<0.05).给药45 min后各时点I组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高于S组(P<0.05).结论 等效浓度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下均能增强老年患者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七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 成人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丙泊酚静脉麻醉,Ⅱ组吸入七氟醚(1 MAC)15 min,Ⅲ组吸入七氟醚(1 MAC)45 min.在麻醉平稳(Ⅱ、Ⅲ组在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稳定在1 MAC)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记录TOFr的变化.结果 Ⅱ、Ⅲ组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分别为97.60 s和94.50 s,明显短于Ⅰ组的119.90 s(P<0.05);Ⅱ和Ⅲ组完全肌松时间(T1消失)明显长于Ⅰ组(32.7 min和44,6 min vs.21.3 min)(P<0.05),Ⅲ组明显长于Ⅱ组(P<0.05);TOF的T2~T4出现的时间及TOFr恢复到25%、50%和75%的时间,Ⅱ、Ⅲ组均长于Ⅰ组,且Ⅲ组长于Ⅱ组(P<0.05).结论 持续吸入1 MAC七氟醚能随吸人时间延长而增强罗库溴铵的神经肌肉阻滞效应.  相似文献   

9.
七氟醚、异氟醚对维库溴铵增效作用的时间依赖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1MAC七氟醚或异氟醚对维库溴铵增效作用的时间依赖性。方法:40例择期手术病人在异丙酚-芬太尼-N2O麻醉期间持续输注维库溴铵,维持90%的肌松,达到稳态一,病人随机吸入1MAC呼气末浓度的七氟醚或氟醚,调整维库溴铵的注入速率,维持90%的肌松,观察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及维库溴铵的注入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七氟醚、异醚都显著降低了维库溴铵的注放速率。此效应随吸七氟醚或异氟醚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合并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的老年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期间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的药效学变化. 方法 48例肝硬化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60~74岁,Child-Pugh分级A级或B级,ASA分级Ⅱ或Ⅲ级,肺、肾功能检测正常.利用对比增强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根据是否合并HPS将患者分为HPS组(18例)和对照组(C组,30例).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路,泵注右美托咪定镇静.麻醉诱导使用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插管后以预设七氟醚浓度维持麻醉,采用上下交叉点法测定MAC值,术中维持BIS值在40~50,保持BP、HR平稳.记录麻醉时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吸入七氟醚MAC值的差异,术毕停药后患者呼之睁眼时间、BIS值恢复至85的时间以及拔管时间. 结果 HPS组的MAC值为(0.88±0.07)%,而C组的MAC值为(1.13±0.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HPS组患者术毕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28±9) min比(16±6) min]、BIS值恢复至85的时间[(34±9) min比(21±7) min]以及拔管时间[(38±5) min比(26±3) min]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合并HPS老年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期间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七氟醚的MAC值显著降低,麻醉维持后苏醒时间明显延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罗哌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探讨七氟醚用于产科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76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七氟醚组(S组)静注丙泊酚1.5 mg/kg,并吸入3.5%(1.3 MAC)七氟醚加3L/min氧吸入诱导后,插入喉罩,维持麻醉至胎儿娩出;对照组(R组)L2~3穿刺,蛛网膜下腔给予0.5%罗哌卡因10~15 mg,切皮前给予丙泊酚1.5 mg/kg.记录两组产妇的ECG、BP、SpO2等生命体征,记录给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以及出生后即刻、5-min,10-min的Apgar评分.结果 给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两组均在5~10 min.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七氟醚组有3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7.9%);对照组有2例(5.3%).结论 3.5%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剖宫产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七氟醚与丙泊酚对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术中C肽、胰岛素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2例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麻醉诱导下接受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31例。诱导后七氟醚组以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丙泊酚组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术中控制BIS值40~55。分别测定2组诱导前(T_0)、手术开始时(T_1)、完成手术时(T_2)的C肽、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水平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T_0时间点,2组C肽、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间点,七氟醚组C肽、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丙泊酚组,且皮质醇、血糖水平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中应用丙泊酚维持麻醉,可有效促进胰岛素及C肽大量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分泌,降低术中血糖水平,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对脑血流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监测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率 ,观察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三种吸入麻醉药对平均血流速率 (Vm)的影响。方法  42例 18~ 6 0岁、ASAⅠ~Ⅱ级、择期非颅脑手术病人 ,随机接受地氟醚、异氟醚或七氟醚吸入麻醉。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在 40± 1mmHg。当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分别为 :1 0MAC平衡 15分钟后 ,快速 (2分钟内 )从 1 0MAC升高至 1 5MAC即时 ,1 5MAC平衡 15分钟后 ,以及稳定于 1 5MAC并且维持和 1 0MAC平衡下相似的MAP时 ,记录Vm、MAP和心率。结果  (1)吸入浓度从 1 0MAC上升至 1 5MAC ,且MAP维持相同水平的情况下 ,地氟醚和异氟醚使Vm增加非常显著 (分别从 5 6cm/s上升至 6 1cm/s,从47cm/s上升至 5 2cm/s,P <0 0 1) ,而七氟醚无显著变化 (从 6 0cm/s至 6 0cm/s,P >0 0 5 )。 (2 )当吸入浓度快速从 1 0MAC上升至 1 5MAC时 ,地氟醚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同时 ,脑血流速率显著增加 (从 5 6cm/s上升至 6 1cm/s,P <0 0 1)。而异氟醚和七氟醚在MAP显著下降的同时使Vm无显著变化 (从 47cm/s升至 49cm/s,P >0 0 5 ) ,或显著下降 (从 6 0cm/s降至 5 6cm/s,P <0 0 1)。结论  (1)吸入浓度从 1 0MAC增加到 1 5MCA时 ,地氟醚、异氟醚使脑血流速率显著增加 ,而七氟醚作  相似文献   

14.
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在不同年龄和不同麻醉时的躁动情况.方法 选择学龄前儿童(3~5岁)及学龄儿童(6~9岁)各60例拟进行双侧扁桃体摘除术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分别均分为学龄前儿童静-吸复合组(A1组)及七氟醚吸入组(A2组),学龄儿童静-吸复合组(B1组)及七氟醚吸入组(B2组).A1、B1纽静-吸复合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2 mg/kg、芬太尼2 μg/kg;A2、B2组吸入麻醉诱导采用8%七氟醚吸入.维持吸人3%~5%七氟醚,调节氧浓度1~2 L/min,将肺泡最低有效浓度值控制在1.3~1.5 MAC.术毕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停药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和苏醒时间(停药至呼之睁眼的时间),并记录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同一年龄不同麻醉方式组患儿:术后轻、中、重度躁动发生率A2组明显高于A1组、B2组明显高于B1组(P<0.05).不同年龄同一麻醉方式组的患儿:术后轻、中度躁动发生率A1组明显高于B1组、A2组明显高于B2组(P<0.05);而重度躁动发生率A2组明显高于B2组(P<0.05)(表1).结论 学龄前儿童及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后疼痛在诱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60例,年龄20 ~ 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40):异氟醚组(I组)、异氟醚+舒芬太尼组(IS组)、七氟醚组(S组)和七氟醚+舒芬太尼组(SS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瑞芬太尼、异丙酚和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吸入异氟醚或七氟醚维持麻醉,维持呼气末浓度1.3 MAC~ 1.5 MAC.于手术结束前10 min时,IS组和S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5 μg/kg,其他2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5~ 35 min期间躁动评分与清醒时VAS评分,记录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I组或S组比较,IS组与SS组躁动评分和VAS评分降低(P<0.01),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疼痛不是诱发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幼儿吸入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儿50例,年龄1~3岁,ASA分级Ⅰ或Ⅱ级,异丙酚-顺阿曲库铵-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5~ 45 mm Hg.随后高氧流量6 L/min洗入七氟醚,15 min后氧流量降低为3 L/min,调节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依次为2.5%、2.8%、3.0%、3.5%、3.7%、4.0%,每个CETSev维持稳态3 min.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吸入七氟醚前即刻和不同CET Sev稳态时监测AAI.结果 AAI与CETSev呈明显负相关(r=-0.872,P<0.01).结论 单纯吸入七氟醚1.0~ 1.6MAC时AAI可准确监测幼儿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骶管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新生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急诊行腹部手术的新生儿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患儿均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和维持,其中研究组骶管注入0.5%利多卡因8~10 mg/kg,对照组罗库溴铵0.6 mg/kg单次静脉注射后以瑞芬太尼0.3~0.5 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注,关腹膜时停止瑞芬太尼静脉泵注.术毕两组停止吸入七氟醚.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 研究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骶管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可安全用于新生儿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BIS值监测患儿七氟醚复合氧化亚氮(N2O)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儿72例,年龄1~1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按年龄分层后随机分为3组(n=24):七氟醚组(S组)、七氟醚+30% N2O组(SN1组)和七氟醚+60% N2O组(SN2组).静脉注射阿托品、利多卡因、异丙酚、罗库溴铵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 CO2 35~45 mm Hg;吸入2.5%七氟醚维持麻醉,SN1组和SN2组分别复合吸入30%和60%N2O.手术开始时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使七氟醚呼气末浓度(CETSev)分别达到2.5%、2.0%和1.5%,每个CETSev维持10 min视为稳态;此后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维持BIS值40~60.于麻醉诱导前和CETSev达稳态时记录BIS值;于BIS值40~60维持20 min时记录CETSev(C50).结果 与S组比较,SN1组BIS值和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及SN1组比较,SN2组BIS值和C50降低(P<0.05);S组、SN1组和SN2组BIS值与CETSev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6、-0.817和-0.729(P<0.01),三组相关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值可准确地监测患儿吸人七氟醚复合N2O时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吸入全麻和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术后清醒时肺泡气安氟醚MAC和Steward苏醒评分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吸入全麻组(全麻组)和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联合组),每组15例。患者术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01 mg·kg~(-1),联合组硬膜外给予1.5%利多卡因10~12 ml,使麻醉平面控制在C_7~T_8。两组均采用异丙酚2.5mg·kg~(-1)和氯化琥珀胆碱2 mg·kg~(-1)诱导插管,用维库溴铵、安氟醚维持麻醉,两组术中安氟醚用量相同。手术结束时维持呼气末安氟醚浓度0.5 MAC 15 min,然后用快速洗出方法洗出体内安氟醚,记录睁眼时的呼气末安氟醚浓度,并进行Steward苏醒评分。结果 全麻组清醒MAC为(0.40±0.06)%,Steward苏醒评分为4.20±0.04;联合组清醒MAC:为(0.25±0.05)%,Steward苏醒评分为4.80±0.06。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术后清醒时肺泡气安氟醚浓度低,Steward苏醒评分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静脉和吸入麻醉药对罗库溴铵肌肉松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不同静脉和吸入麻醉药对罗库溴铵肌肉松弛作用的影响。方法:50例病人分为5组,观察并比较了静脉麻醉药咪唑安定、异丙酚和吸入麻醉药(1.2MAC)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对罗库溴铵肌肉松弛作用的影响,以及罗库溴铵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肌松作用起效时间5组间无显著差异,平均为44.5~49.1秒。其临床维持时间、75%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三种吸入麻醉药组均显著长于两种静脉麻醉药组(P<0.01),而三种吸入麻醉药组间和两种静脉麻醉药组间则无显著差异。咪唑安定组和异丙酚组的肌松作用临床维持时间平均为36.2~41.5分钟。罗库溴铵静脉给药后血压、心率维持平稳。结论:罗库溴铵具有起效快、中等作用维持时间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特点,但与高浓度吸入麻醉药合用可使其作用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