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杰  康刚劲 《眼科新进展》2014,(12):1197-1200
端粒酶活性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衰老以及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改变与细胞DNA损伤、凋亡、增殖的因果关系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就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调节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凋亡的关系,及其在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91例91眼,取晶状体前囊膜.根据年龄分为三组,即Ⅰ组为≤30岁的患者11例,Ⅱ组为31-60岁的患者30例,Ⅲ组为≥61岁的患者50例.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缺口标记原位细胞检测法(the terminal deoxynueleotidyl transferass (TDT)-medinted dUTP nick-end lsbeling(TUNEL)检测三个不同年龄组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细胞.采用TRAP-ELISA法检测三个不同年龄组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Ⅰ、Ⅱ、Ⅲ组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0%、13%、23%.三组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活性随着年龄增高明显降低.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端粒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凋亡逐渐增强,端粒酶活性的降低促进了晶状体上皮的凋亡,是引起发生白内障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郑广瑛  张楠  刘玥 《眼科研究》2006,24(6):628-631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c)中的表达及在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TERT在10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和30例正常LEC中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中hTERT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染色强度以中等以上强度为主,与正常晶状体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不同类型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中hTERT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相关性自内障LEC中端粒酶的激活可能是对紫外线辐射及氧化应激诱发的DNA损伤、端粒缩短的一种防御反应。但当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端粒酶的激活也不足以阻止端粒缩短,LEC即发生衰老或凋亡,形成白内障。  相似文献   

4.
目前认为氧化应激可能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有关。端粒长度缩短与细胞衰老有关,氧化应激可加速端粒损伤及缩短。端粒酶具有维持端粒长度、提高细胞抗氧化应激及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晶状体上皮细胞是少数几种具有端粒酶活性的成熟体细胞,端粒酶在其中主要起到抗氧化应激的细胞保护作用,而非促进细胞增殖。而端粒长度与白内障之间的关系存在种属特异性。总结氧化应激与端粒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发展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并为其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用日本产HU-12A型电镜对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3例正常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7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上皮细胞形状不规则,相邻细胞间以许多复杂的指状突超紧密镶嵌,部分上皮细胞内水肿,细胞间隙亦水肿呈较大的空泡状,细胞内线粒体等细胞器肿胀,个别区域上皮细胞坏死脱落,1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上皮细胞体积固缩,细胞核染色质分裂并出现凝聚的凋亡小体。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在正常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探讨NF-κB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白内障术中60例6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前囊膜组织(白内障组),选取正常供体5例10眼的透明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取白内障组30眼标本和正常对照组5眼标本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p65蛋白在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另外白内障组30例标本及正常对照组的5例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NF-κBp65mRNA在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正常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可见NF-κBp65蛋白的弱阳性表达,以细胞质为主;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NF-κBp65蛋白呈强阳性表达。白内障组NF-κBp65吸光度(A)值为0.1658±0.022,正常对照组为0.2889±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09,P〈0.05)。白内障组NF-κBp65mRNA表达量为1.454±0.081,正常对照组为0.951±0.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683,P〈0.05)。结论 NF-κB表达水平的升高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密切相关,其表达异常可能参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晶状体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晶状体上皮细胞(LEC)是否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研究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LEC衰老的关系,为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兔LEC并传代。以端粒重复扩增-免疫酶标(TRAP-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对各代细胞进行β-半乳糖苷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衰老细胞,计算衰老细胞百分数。结果兔LEC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在体外培养、传代过程中端粒酶活性逐渐减弱,至第4代低于检测水平,活体、原代、第1、2、3代的端粒酶活性分别为:0.46±0.046,0.32±0.026,0.25±0.029,0.19±0.019,0.11±0.038;衰老细胞随细胞的传代增加,活体与原代培养的LEC未发现衰老现象,第1~9代衰老细胞百分数(%)分别为:(0.98±0.39)、(4.93±1.35)、(11.08±1.69)、(24.98±3.55)、(33.89±3.74)、(41.17±5.24)、(51.75±8.32)、(73.00±5.98)、(77.00±14.18)。结论LEC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LEC的衰老有关,可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蛋白在正常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探讨NF-kB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显微镜下随机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前囊膜组织30例为病例组及透明晶状体前囊膜组织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胞质和胞核中可见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以胞质为主;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胞质和胞核染色呈阳性且以胞核为主.图像分析表明病例组NF-κB P65平均吸光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09,P<0.05).结论:NF-κB表达水平升高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密切相关,其表达异常可能参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死亡因子相关基因15(MRG15)并研究其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用改良的消减杂交法克隆死亡因子相关基因15,地高辛标记MRG15cDNA片断制作探针,用原位杂交法研究其在晶状体前囊膜切片上的表达,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克隆到了死亡因子相关基因15的cDNA片断,长约639bp,死亡因子相关基因15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经统计分析,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其在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论MRG15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其表达较正常晶状体增高,提示其可能在白内障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关系。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和1例正常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缺口标记原位细胞检测法(the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a(TdT)-medin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TUENl)检测晶状体上皮的凋亡细胞。采用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染色,镜下检测46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和13例健康成年人、7例胚胎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bax基因与bc1—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中可见凋亡之细胞,健康成年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正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百分率为21.20%,健康成年人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百分率为0.25%。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的bax基因表达为100%,bcl—2基因表达为0%,健康成年组和胚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bax基因表达为0%,Lcl—2基因表达为100%。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种不同方法检查主导眼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三种不同方法手指法、卡洞法、Worth四点仪法检查主导眼的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来我院近视眼中心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118例(236眼),年龄18~42(平均25.3±6.2)岁,LASIK手术前用三种不同方法手指法、卡洞法、Worth四点仪法检查主导眼并记录每位患者主导眼的眼别。结果:经统计学一致性检验表明,手指法与卡洞法检查主导眼时两种方法一致性好,符合率高;Worth四点仪法与手指法和卡洞法两两比较一致性差,符合率也较低。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手指法、卡洞法、Worth四点仪法检查主导眼各有优缺点,因手指法与卡洞法两种方法一致性好、符合率高,检查简便易行可以联合起来作为临床上确定主导眼的检查方法;Worth四点仪法因本身作为融像的检查方法且受影响的因素较多,不适合作为主导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朱若晖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90-1791
目的:比较计算法和试戴镜法在确定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屈光度时的差异,阐明用试戴镜法验配RGP的优越性。方法:用试戴镜法验配的16例31眼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在戴片验光结合顶点换算确定RGP屈光度后,再用已经确定的RGP基弧结合SAM(steep add minus,即陡加负)和FAP(flat add plus,即平加正)原则与顶点换算,计算出RGP的屈光度。结果:(1)计算法确定RGP屈光度的31只镜片中,除2只的度数与试戴镜法相同外,其余29只全部过矫,半数以上(18/31)过矫≥-0.50D。(2)根据试戴镜法确定屈光度订制的RGP给患者配戴后,除1眼矫正远视力为0.8外,其余30眼的矫正远视力均≥1.0。结论:在确定RGP屈光度时,计算法可导致近视过矫。用试戴镜法确定的RGP屈光度普遍低于计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预劈核技术或拦截劈核技术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4~5级硬核白内障患者,比较两者手术疗效。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将160例(160眼)硬核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预劈核技术,用劈核钩与撕囊镊在囊袋内将核块劈为4~6块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照组采用拦截劈核技术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组病例术后均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观察2组患者平均超声乳化时间(US/TIME),累计释放能量(CDE),术后1、7 d视力及术后1 d角膜水肿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US/TIME、CDE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9、-7.49,P<0.01);2组间术后1 d角膜水肿程度(Z=-3.117,P<0.01)和视力提高比例(C2=18.9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7 d视力提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采用预劈核技术,可有效减少刻槽及劈核所用的超声乳化能量,缩短超声乳化时间,患者角膜水肿程度轻,并发症少,视力恢复迅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于强  许京京 《眼科学报》1995,11(4):177-179
目的:研究手电筒侧照法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筛检中的作用。方法:我们于1995年在广东斗门县四个镇随机抽取50岁以上人群200人,应用手电筒侧照法检查,并根据标准照片进行分级,测量眼压,检查前房角,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筛检,全部资料作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显示50岁以上人群手电筒侧照法≤2级者占25.2%,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x~2=8.597,p<0.05),女性手电筒侧照法≤2级率高于男性(x~2=14.89,p相似文献   

15.
提高青光眼筛查效率的关键在于整合资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徐亮 《眼科》2005,14(2):67-68
为解决青光眼筛查中诊断技术、社区发动及成本效益问题,应从技术、社区、疾病三方面整合资源。针对青光眼高危人群,以青光眼视神经检查为主,利用数字影像网络技术,联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等多种眼病的筛查,提高筛查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16.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ELlSAs) may be made by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at one or several serum dilutions which is very confusing for clinicians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ELlSA results from two centres on sera from 12 patients investigated for ocular toxocarrasis by two common ELSA methods —the absorbance and titration techniques With one exception, ELSA results by the two methods correlated well For reasons outlined, the absorbance ELlSA method is likely to remain the preferred method in New Zealand and Australia Attention is drawn to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serum response to Toxocara canis larvae. and the need to evaluate ELlSA results against clinical findings is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17.
慢性泪囊炎三种手术方式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 观察泪囊鼻腔吻合术、鼻泪管逆行硅胶管植入术及鼻泪管激光重建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泪囊炎患者2 43例(3 0 4眼)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3组:第1组(泪囊鼻腔吻合术组) ,第2组(鼻泪管逆行硅胶管植入术组) ,第3组(鼻泪管激光重建术组) ,观察手术后连续1月溢泪及冲洗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第1组10 2眼中治愈92眼(90 . 19%) ;第2组10 1眼中治愈79眼(78 .2 2 %) ;第3组10 1眼治愈92眼(91 .0 9%)。第2组与第1组比较P <0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第3组与第1组比较P >0 . 0 5 ,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3种术式相比较第1种与第3种手术方法治愈率较高,而且二者相近。但是第3种术式创伤小,对于年老体弱不能接受第1种者尤其适合,此外,它无需皮肤切口,颜面部不留瘢痕,不影响外观,而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深部固定联合灰线切开手术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手术的病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A、B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A组84例(105只眼)行深部固定加灰线切开手术,B组78例(96只眼)仅作深部固定矫正。术后随访观察6~62个月,平均(26.5±12.0)个月,观察统计两组复发率。结果 A组复发1只眼,复发率1.0%,。B组复发23只眼,复发率24.0%。经χ2检验分析,两组手术后复发率有明显差异(χ2=25.24,P〈0.005)。结论深部固定加灰线切开手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疗效好,复发少。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公认的眼科解剖学数据,提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屈光度的术前预测方法:IOL(D)=1.02(+21D+2X)。经人工晶体专用眼科A超36眼实测对比,无显著差异,认为在地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推广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提高眼科学的教学质量及培养高素质的眼科人才。方法(1)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2)应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3)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模式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培养敢于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手-脑配合能力,重视培养学生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能力;(4)提高眼科带教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结果通过多种措施的临床教学改进,有助于学生掌握眼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结论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工作技能,并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