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或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到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引起。临床上,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往往容易误诊。我院近5年收治60岁以上的SAH患者30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了了  王玲  冯楠  王晓良 《药学学报》2005,40(12):1096-1098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与临床相吻合、可重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物模型。方法将一端锐化的尼龙线经过颈外动脉引入颈内动脉颅内段,刺穿大脑前动脉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以运动(转棒)实验和神经行为学评分进行模型和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手术后大鼠蛛网膜下腔内发现大量的血液和血凝块。颅内血管穿刺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使大鼠运动协调能力显著下降,并且出现明显的神经行为学症状。尼莫地平在SAH 24 h后可显著改善SAH引起的大鼠神经行为学症状。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适用于对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药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及CT特点。方法 对 5 0例 (>6 0岁 )资料完整的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有明确发病诱因者 4 0例 (80 % ) ,无明显发病诱因 10例 (2 0 % )。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 35例 (70 % ) ,有脑梗死病史 1例 (2 % )。有颅内动脉瘤 6例(12 % )。结论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不明显 ,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上可分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2种。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21.6%-39.5%,比成年人发病率10.5%~20%高,故需加以重视[1]。SAH是神经系统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症状典型者不难诊断。老年人症状常多样化,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5例SAH后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梗塞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2天,平均8.3天;年龄52~81岁,平均65.6岁;临床Hunt-HessⅡ~Ⅲ级12例,Ⅳ~Ⅴ级3例;部分患者梗塞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 SAH后Hunt-HessⅡ~Ⅲ级;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老年人,7~10天左右易发生脑梗塞.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致残或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率为25%-42%。我院自1998年-2004年来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预防治疗SAH并发DCVS,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CT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特点。结果 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其中有外伤史6例,早产3例,不明原因4例。SAH伴有颅内其它损伤12例,其中伴有硬膜下血肿2例,伴有局灶性脑损伤4例,伴有颅内多处损伤6例。SAH伴有相应病因9例,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5例,动静脉畸形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SAH并发症2例,其中脑梗死1例,脑积水1例。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容易诊断,当呈等、低密度时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各种原因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上可分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由各种原因引起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一般指的都是原发性,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5%。在美国占所有卒中病人的5%,年发病率为1/10万。  相似文献   

9.
胡明珠 《淮海医药》2012,30(2):168-169
血液从破裂的血管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又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临床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remazolam, RZ)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体质量280~350g,共45只,用改良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术后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泵注瑞马唑仑组(SAH+RZ组)。术后统计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脑组织含水量,IL-6、TNF-α和S100β相对表达量。结果:神经功能障碍评分:SAH组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对63例SAH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33例)实施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流脑脊液,对照组(30例)行间断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结果:治疗组头痛或轻程度,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增加再出血、脑疝发生率及病死率。结论: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稳压引流脑脊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SAH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essels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ehnoid haemorrhage,SAH)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因脑缺血导致严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SAH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1]。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类。2000~2003年我科收治了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病人,现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综合症。SAH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严重的并发症使其致死率和伤残率较高,本文总结了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87例SAH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朝艳  杨卓 《江西医药》2008,43(5):436-438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对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病例58例(94.8%),CT诊断阳性率为94.8%。不典型病例3例(5.2%),SAH内科治疗死亡11例,总死亡率18.9%,再出血发生率13.8%,再出血后病死率87.5%。结论CT在诊断方法快速、安全、阳性率较高,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对表现不典型的SAH应及早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诊断。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203例首发症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树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857-185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蛛网膜下腔血管自发性出血。首发症状差异较大,容易导致临床误诊漏诊,现回顾我院接诊并经过头颅CT或腰穿确诊的SAH患者20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影响老年人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预后的相关因素,将60岁以上老年组27例与40岁以下对照组28例进行对比研究,对两组急诊时的神经状况、病因、慢性疾病史、临床经过及治疗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SAH预后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急诊时较差的意识状态、明显增高的血压、较大的出血量、脑室内出血及既往慢性疾病史(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疾病等)。结论:多种因素影响SAH的预后,年龄增高是一个重要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病因为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高血压动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再出血是SAH常见且致命的并发症。掌握SAH再出血的相关因素,能有效地预防其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病因所导致的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原因是脑动脉畸形、动脉瘤、血液疾病等。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残率、病死率极高,本研究主要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行介入栓塞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提高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第一次出血存活下来后,立即面临再次出血的威胁。随着CT的应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断不成问题,再次出血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入院后临床表现为原来好转又突然加重的患者进行头颅CT动态观察及腰穿检查。现将我院神经科病房2000年1月~2003年6月发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1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