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形成与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血压病史、血糖病史、血脂病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发现的10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MRA图像、临床资料与149例无动脉瘤的健康查体人群的资料。对动脉瘤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高血糖病史作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性别、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血脂异常病史、高血糖与颅内动脉瘤发病均有相关性(P0.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其中性别、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是危险因素,而血脂病史为保护因素(P0.05)。影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大小排序: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性别、年龄。结论颅内动脉瘤的发生与性别、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血脂异常病史、高血糖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重型颅脑损伤(SBIC)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SBIC522例的临床资料,对成活和死亡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伤因、伤情、伤后至入院时间、住院时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合并伤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9项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BIC的常见致伤原因是高处坠落和交通事故。住院期间病死率8.0%。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较高,而血压、血氧饱和度、GCS分值较低。死亡病例中,其他部位合并伤占总死亡人数的66.7%,其中以头皮血肿和肺损伤多见。结论:入院时GCS分值和合并伤是判断SBIC严重程度的主要标准,帽状腱膜下血肿和肺损伤是重要的潜在危险因素。有效缩短伤后至入院抢救时间,及时正确处理合并伤,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住院颅脑损伤患者伤情特点,探讨结局相关危险因素,为医疗预防、干预和救治措施提供部分改进建议.方法 应用“创伤数据库系统”采集2009年所收治的661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病历,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的一般情况、伤情及结局,并通过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中男性占70.0%(463/661);45岁左右为高发年龄段;下半年患者数为上半年的1.65倍(412/249);交通伤是主要致伤原因(87.7%,580/661);多发伤达512例(77.5%).ISS评分、致伤原因、患者年龄、损伤发生的季度与救治结局密切有关.结论 颅脑损伤住院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生时间、致伤原因、多发伤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其最终治疗结局与损伤严重程度、致伤原因、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为基础的ISS与胸部创伤救治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AIS-98最新修订本对我院1995年1月-2005年6月救治的3057例胸部创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治愈率93.8%(2866/3057),病死率6.2%(191/3057)。死亡组ISS、GCS、修正创伤评分(RTS)、国人创伤严重度特征评分[ASCOT_CHINA]_生存概率(Ps)、创伤与损伤严重度评分(TRISS)_Ps、ASCOT_Ps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透伤病死率11.4%(75/655),显著高于钝性伤4.8%(116/2402)(P〈0.01),穿透伤组ISS值显著高于钝性伤组,但穿透伤组TRISS_Ps、ASCOT_Ps和ASCOT_CHINA_Ps明显低于钝性伤组。ISS值越高,RTS值越低,ASCOT_CHINA_Ps越低,病死率越高。ISSt〉20,病死率高达7.2%-28.8%;RTS≤6,病死率高达52.7%以上。TRISS和ASCOT准确性、特异性高,生存误判低,而ASCOT-CHINA灵敏度高,死亡误判低。结论以AIS-98为基础的ISS、TRISS、ASCOT、ASCOT_CHINA_Ps等方法评价胸部创伤或胸伤合并多发伤的严重度及其结局预测是可行的,TRISS、ASCOT和ASCOT_CHINA_Ps的各项预测性指标以及误判性指标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肾损伤情况及其原因,分析肾损伤与COVID-19分型及预后的相关性,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案,收集2020年1月1日-3月14日在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武汉)住院的319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患者肾功能变化与疾病分型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年龄(55.2±17.0)岁,非危重症(轻型+普通型)患者、危重症(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2.1%(198/319)、37.9%(121/319)。本研究队列患者的病死率为5.6%(18/319)。入院时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均较正常参考值升高的患者占3.8%(12/319);入院时仅有BUN升高的患者占5.6%(18/31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SCr、BUN,入院后1周SCr、BUN,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及入院...  相似文献   

6.
复合型颅脑损伤特点与救治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复合型颅脑伤的损伤特点与救治关系以及对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通过创伤评分法 ,对 76 1例多发伤合并有颅脑损伤患者的生理指标和解剖损伤进行伤情量化评定 ,并计算其生存概率(Ps)。依据各部位伤的AIS分值在ISS评分组合作用大小和顺位分为 4类 ,以此对损伤程度、生理改变、组合关系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对比与统计学分析。结果 交通伤比较多见 ,常为多重暴力所致 ,颅内损伤与颅外损伤可有组合差异 ,生理状态与解剖损伤常呈不对称相关 ,颅脑性因素与非颅脑性因素多为复合影响。伤员的生存概率与ISS分值组合分布密切相关。结论 明确颅脑损伤与颅外损伤组合特点 ,对认识各部位伤情的组合关系 ,强调整体复合意识 ,指导分类救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1年以来共收治重度颅脑损伤512例,其中合并高渗性脱水2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21例,女5例;年龄16~55岁。致伤原因:车祸18例,坠落伤15例,摔伤2例,砸伤1例。入院时瞳孔改变:一侧瞳孔散大12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瞳孔大小多变3例,针尖样大小1例,正常8例。入院时按GCS计分:3分2例,4~5分8例,6~8分16例。头颅CT检查结果:硬膜外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9例,脑内血肿4例,颅内多发小血肿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合并颅骨骨折8例,脑挫裂伤7例。原发伤治疗方法:颅内血肿清除术17例,非手术治疗9例。高…  相似文献   

8.
吴英  任辉  蒋弟 《西南军医》2016,(4):315-318
目的:研究车祸伤者创伤后成长状况(PTG),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116例车祸幸存伤者,利用基础情况调查表及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调查伤者的一般资料及创伤后成长状态,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伤者创伤后成长的相关因素。结果116例车祸幸存伤者的创伤后成长总分为(85.55±13.69)分,性别、损伤程度、预计康复结局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车祸幸存伤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较好,不同类别患者评分不同,临床医护人员应针对不同类别伤者进行护理和心理干预,以促进伤者的信心重建和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出血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年龄、性别、大小、部位、供血动脉条数、引流静脉数目等与出血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46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静脉畸形。采用Seldinger插管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分别作双侧颈总动脉及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本组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经统计学(X2检验)提示:1.年龄与出血有显著关系,但与性别无关系。2.小型颅内动静畸形出血危险性明显高于大型者。3.深部者出血危险性高于半球者。4.引流静脉条数少者出血危险性大于引流静脉条数多者。5.供血动脉条数多少与出血无明显关系。结论: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除了与年龄、大小、部位、引流静脉条数多少有关外,体力活动、情绪波动、大小便时血压升高均可能导致出血的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有机磷农药经口中毒的病死率高,本文通过对1983~1992年我院收治的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20G例的临床分析,探讨影响救治成功率的某些因素。一、临床资料本组男108例,女98例2死亡28例,病死率为13.6%。各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如下:1.性别:男108例,死亡17倒,病死率15.7%;女98例,死亡11例,病死率11.2%。二者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2年龄:本组15岁以下者23例,死亡1例(4.3%);16~34岁70例,死亡12例(17.1%);35~59岁85例,死亡11例(12.9%);60岁以上者28例,死亡4例(14.3%)。各年龄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2008年10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312例开颅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脑积水分组,对照分析性别、年龄、GCS评分、脑疝、脑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位置、伤后手术时间、术后颅内压等对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 312例中发生脑积水31例,未发生脑积水281例。通过χ2检验、Fish确切检验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脑积水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入院GCS评分、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血肿位置、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颅内压,而与性别、伤后至第一次手术时间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发现,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蛛网膜下腔出血与术后脑积水密切相关,而GCS评分、血肿位置、颅内压与术后脑积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主要危险因素,争取脑疝形成前手术、改善手术技巧、引流血性脑脊液可能减少脑积水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创伤性后颅窝血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创伤性后颅窝血肿(THPF)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1999年3月-2001年10月间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9例THPF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均有枕部着力的致伤机制,其中跌倒和低高度坠落伤7例;硬膜外血肿8例,小脑挫裂伤伴小脑血肿1例;(2)就诊时GCS13-15分6例,7例头部外伤后有短暂的昏迷史或创伤后遗忘,4例有头痛或呕吐主诉;(3)8例接受硬膜外血肿清除后颅减压术,1例行小脑血肿清除后颅减压加侧脑室外引流术;其中7例恢复良好,1例中残,1例死亡。结论:THPF有着不同于幕上创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时准确地诊断和积极地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急性颅内血肿清除后继发迟发性血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如何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并及时治疗、提高疗效.方法对12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有瞳孔和意识改变的患者及时行CT检查,均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结果再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11例,保守治疗1例,治愈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手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机理与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手术前后颅内压变化有关.对首次CT提示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或小出血灶、术后病情有变化者应考虑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宜动态复查CT,早诊早治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 349例TBI患者,道路交通伤542例,高处跌落332例,重物砸伤291例,其他原因184例。其中47例在术后出现颅内感染(感染组),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21~65岁,平均42.0岁;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2匹配的原则选取94例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的TBI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58例,女性36例;年龄20~65岁,平均40.7岁。分析TBI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TBI患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主要与开放性创伤、受伤至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时间、术后白蛋白水平有关(OR=1.629、95%CI:1.284~4.429,OR=1.531、95%CI:1.227~4.302,OR=1.776、95%CI:1.363~5.728,OR=0.601、95%CI:0.275~0.930,P0.05),与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关系不显著(OR=0.581、95%CI:0.241~0.836,P0.05)。结论 TBI患者术后容易并发颅内感染,开放性创伤、受伤至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时间是TBI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白蛋白水平是患者并发颅内感染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后动、静脉性脑梗死的相关风险因素,为防治颅脑创伤后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154例行急性硬膜下和(或)脑内血肿清除加标准去骨瓣减压的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入院GCS评分、瞳孔变化、环池状态、中线移位、合并伤、围术期血压、大脑浅静脉损伤、血小板计数、血浆D-二聚体含量、脱水剂使用情况及围术期出入量13个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指标再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瞳孔变化、GCS评分、年龄、合并伤、围术期血压、环池状态、中线移位等7个指标与动脉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P<0.05);大脑浅静脉损伤、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合并伤等三个指标与静脉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瞳孔散大和围术期低血压可能为动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大脑浅静脉损伤可能为静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瞳孔变化、GCS评分、年龄、合并伤、围术期血压、环池状态、中线移位是颅脑创伤继发动脉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瞳孔散大和围术期低血压是独立危险因素;大脑浅静脉损伤、D-二聚体含量及合并伤是颅脑创伤继发静脉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大脑浅静脉损伤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可能防止的创伤性死亡的基本情况,救治特点,危险因素及失误防范,方法:回顾性研究了生存概率为25%-74%创伤死亡病例156例,就解剖损伤,生理状态,生存概率及救治因素等,采用AIS-ISS,RTS、ICISS及TRISS等相关评估指标作分析比较。结果:伤员能否存活不仅与胸腹部损伤严重、是否合并有颅脑损伤以及伤后生理紊乱等高危因素有关。且还与伤情差别,处理措施以及失误防范等救治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加强对高危创伤的认识,提高专业化救治,防范失误的风险,可有效地减少创伤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将68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89例未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率为43.3%,病死率为23.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脑梗死、GCS昏迷评分<8分、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休克、急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损伤程度、入院时间与术后脑梗死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冠心病、伴陈旧性脑梗死、GCS昏迷评分<8分、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入院时间<4 h为相关因素,其中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入院时间<4 h为保护性因素,其余7项为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伴发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受伤程度、GCS评分等与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相关,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对其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progressiv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PIH)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比较颅脑创伤患者连续头颅CT扫描的表现,确定是否发生PIH.分析PIH与非PIH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入院时GCS、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首次CT检查表现、伤后早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的含量等方面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I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498例患者,其中139例(27.9%)发生PIH.116例(83.5%)PIH在伤后2 h内行CT扫描.PIH组与非PIH组在年龄、入院时GCS、受伤至首次CT扫描时间、伤后首次CT表现为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挫裂伤、初发血肿、血浆PT、Fg、D-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IH组与非PIH组在伤后CT表现为SAH、挫裂伤、初发血肿以及D-D与PIH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结论 对于受伤后早期(2 h内)即行首次头颅CT检查的患者,如果首次CT表现为SAH、挫裂伤、初发血肿合并D-D含量升高,应进行更早的连续CT扫描以期早期发现PIH.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0例,女性68例;年龄18~74岁,平均51.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00例,高处坠落伤23例,殴打伤8例,硬物砸伤10例,其他伤7例。根据伤后是否并发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50例)和无脑积水组(198例)。对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如患者的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去骨瓣、硬脑膜有无缝合、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情况、血肿位置及腰椎穿刺有无引流脑脊液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50例(20.2%)发生脑积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脑积水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OR=1.823,P=0.031)、去骨瓣(OR=1.136,P=0.000)、弥散性SAH(OR=2.288,P=0.018)、硬脑膜缝合(OR=1.711,P=0.037)、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OR=0.449,P=0.002)。结论高龄患者、去骨瓣减压、硬脑膜开放以及弥散性SAH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采取硬脑膜缝合、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颅外颈内动脉损伤诊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外颈内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982~ 2 0 0 2年共收治颅外颈内动脉损伤 8例 ,其中颈内动脉破裂并休克 3例 ,并发栓塞 4例 ,假性动脉瘤 2例。行颈内动脉修补 2例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端端吻合 1例 ,颅内 -外动脉搭桥 2例 ,手术取栓 1例 ,瘤体切除加动脉修补 2例。结果无死亡 ,4例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1例经颅内 -外动脉搭桥后完全康复 ,1例经取栓术后改善 ,2例经保守治疗症状轻度改善。余 4例除 1例遗有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外 ,均痊愈。结论 早期诊断及颈内动脉修复重建是降低死亡率 ,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