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异位性皮炎的病因病机异位性皮炎(Atop ic Derm atitis,简称AD),又称异位性湿疹,中医称四弯风。如《医宗金鉴》所载:“四弯风生在两腿弯、脚弯,每月一发,形如风癣,局风邪袭入腠理而成。其痒无度,搔破津水,形如湿癣”。其病因病机复杂。先天禀赋不足,禀性不耐,脾失健运,易生内湿,为发病基础。饮食不当,如进食腥发海味、奶蛋类及辛辣之品,助湿化热,促使内蕴湿热外发肌肤或因风湿热邪侵袭及其他物质刺激,内外合邪,浸淫肌肤而发病[1]。80年代导入中国现代中医理论,认为本病主要因先天禀赋不足,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更感风湿热邪,郁于腠理而发病…  相似文献   

2.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以皮肤起红斑、丘疹、水疱、甚至糜烂渗出,并伴有瘙痒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湿疹多与免疫反应有关。中医学根据本病发生年龄及部位的不同分别将其命名为“奶癣”或“胎癣”、“头面疮”、“旋耳疮”、“肾囊风”等,认为本病主要因素体不足、湿热内蕴,或脾失健运或营血不足,湿热稽留,复因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浸淫肌肤而成;其中湿邪为发病的主要因素,与脾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湿疹属于中医“湿疮”范畴,临床表现为瘙痒剧烈,皮损多形性,渗出倾向,对称发生,易成慢性,反复发作[1].中医学认为湿疮总由禀赋不耐,或因外感风湿热之邪,郁于腠理,致湿热内蕴而发本病;或由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厚腻,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蕴而发病;或湿热蕴久入血,致使血热内蕴,发于肌肤而致病;久病则耗血伤津,致脾虚血燥而成慢性[2].《外科正宗》认为湿疮大多由于风湿、血热、血燥而成,其有云:“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湿疮外因多为风、湿、热邪,内因注重血分的变化,病位在心、脾,病证为湿热、血热、血燥.  相似文献   

4.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外感风、湿、热邪,病机为脾虚湿盛。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蕴结于肌肤表面,致皮毛腠理不密而发为此病。湿邪为AD发病的核心病因,脾脏是脏腑辨证的关键所在。肠道微生物稳态与中医"脾"功能密切相关,是脾运化功能正常的重要保障,肠道微生物稳态失衡与皮肤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的关系颇为密切,应用健脾法调控肠道微生物稳态平衡,可以改善皮肤免疫功能,进而治疗AD。近年来,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通过运用宏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等对肠道菌群进行分析,有望揭示中医药健脾疗法对肠道微生物稳态平衡保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湿疹即中医所言的湿疮。中医认为本病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动风之品;或嗜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之邪两相搏结,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发为本病。西医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症见疮面渗出、丘疹、水疱、潮红、瘙痒剧烈、苔藓样变,病情缠绵反复。  相似文献   

6.
张志礼治疗湿疹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萍 《中医杂志》1999,40(2):83-84
张志礼教授行医4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特将张师治疗湿疹经验整理如下。1 病机探讨张师认为本病常因饮食不节或过食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复感外界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病程日久则耗伤阴血,化燥生风。小儿则多因禀赋不耐,饮食不节,胃肠滞热而发。  相似文献   

7.
于璟玲 《中国针灸》2003,23(10):625-626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皮肤病,大多发生于躯干,也可发生于面部,亦属损容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外感毒邪,循经而发;或由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蕴湿化热,湿热搏结,复因外感时邪,湿热毒邪蕴阻肌肤而成;或年老体弱,气血不足,血虚肝旺,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阻,湿热虽退,皮疹虽消,而疼痛不止。  相似文献   

8.
本病初起皮肤发红作痒,继而出现丘疹、水疱,搔破后糜烂成片、再后红肿渐退,结痂脱屑而愈。如重新搔破,则反复发作,转为慢性。中医称之为湿毒疡,乃因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或因脾失健运,营血不足,以致血虚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治宜清热解毒止痒,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相似文献   

9.
湿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湿疹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嗜酒或过食辛辣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兼外受风邪,内外合邪,郁滞肌肤所致.治疗以清热祛湿、祛风止痒、凉血解毒为主.采用二花山豆汤治之,效果良好.患者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0.
正汗疱疹是一群大小不一、奇痒难耐的水疱,好发于手指或脚趾的侧边、手掌或脚掌,其中,七八成只出现在手部,水疱通常持续数周,干燥后又会脱屑,加上反复发作,总是令患者感到非常烦恼。汗疱疹的发病原因现在仍不明确,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过敏反应。中医学认为,汗疱疹多是因为禀赋不足、情志失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并感受风、湿、热等外邪,郁于肌肤日久反复发作而形成的。除了中医观点之外,根据临床研究观  相似文献   

11.
陈慧文 《北京中医》2007,26(12):813-815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情志内伤,肝失条达,损伤脾气,脾失健运,饮食失调,导致肝脾不和,气滞湿郁,化热化火循经外发,湿热毒火外伤于肌肤而致。初起多为湿热困阻于肌肤;中期为湿毒火盛,灼伤肌肤;晚期为火热伤阴,经络阻滞,余毒未尽。故在治疗上应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辨证论治.同时结合疱疹发病的特点及患者个体因素综合考虑。近年来中医对带状疱疹的治疗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对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带状疱疹69例王金芳(贵阳中医学院二附院550003)中医理论认为带状疤疹是由于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或脾失健运,湿蕴化热,湿热搏结,外溢皮肤而生,偶因兼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西医理论认为该病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疾病毒所引起,还常因...  相似文献   

13.
<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水痘性疼痛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丹"、"蜘蛛疮"等,临床表现为群集成簇性丘疱疹、水疱,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单侧性,累累如串珠,有明显神经痛。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遂,肝经火盛,肝郁化火,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外感毒邪郁于皮肤或湿热内蕴于腠理、闭阻肌肤而发;病久正虚无力驱邪外出,邪毒稽留不去,余毒未清,导致肌肤营卫壅滞,气血凝结阻于经络,不通则痛。有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临床报道很多,一  相似文献   

14.
湿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以其发病部位及范围不同而名称各异,如泛发于全身,浸淫遍体的叫浸淫疮;局限一处发于耳边的叫旋耳疮;发于阴囊初起称胞漏疮,日久称肾囊风。临床特点:多型性损害,剧烈瘙痒,对称发生,反复难愈,愈后不留斑痕。分急性、慢性两类,其分型不尽一致,但多由心火、脾湿、外受风、湿、热、毒而生。心绪烦扰,心火内生,导致血热;饮食伤脾、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或兼腠理不密,外受风、湿、热之邪充于腠理而发病。本病的发生形于外而实发于内,中医治疗本病着重内治,分五证论治:1湿热型由于血热脾湿,浸淫…  相似文献   

15.
正湿疮是一种缠绵难愈,瘙痒较为明显的皮肤病。症状特点是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相当于西医的湿疹。其主要病因病机是禀赋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医宗金鉴·血风疮》指出:"此证由肝、脾二经湿热,外受风邪,袭于皮肤,郁于肺经,致遍身生疮。形如栗米,瘙痒无度,抓破  相似文献   

16.
特点湿疹即中医所说的风湿疡,临床多分为湿热疡(急性湿疹)和顽湿疡(慢性湿疹)两种,临床特点有四:皮损形态呈多形性、皮损分布呈对称性、复发性、瘙痒性。局部特点是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结痂、鳞屑、抓痕、苔癣化、脓疱、肥厚、皲裂。病因病机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膏梁厚味或嗜食辛辣腥味,致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或久居潮湿之地,风湿热邪相搏,蕴于肌肤,浸淫皮外,而发湿热疡;或久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燥伤津液,肌肤失养,而成顽湿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文 《北京中医药》2007,26(12):813-815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情志内伤,肝失条达,损伤脾气,脾失健运,饮食失调,导致肝脾不和,气滞湿郁,化热化火循经外发,湿热毒火外伤于肌肤而致[1].初起多为湿热困阻于肌肤;中期为湿毒火盛,灼伤肌肤;晚期为火热伤阴,经络阻滞,余毒未尽.故在治疗上应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辨证论治,同时结合疱疹发病的特点及患者个体因素综合考虑.近年来中医对带状疱疹的治疗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对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辨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多发病,常迁延不愈或愈后再复发。笔者在临床治疗该病多年,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 病因强调外感内伤两端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在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糜烂、溃疡,出血点以及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外因主要与风、寒、暑、热之邪侵袭有关。因脾胃等脏腑先虚,外感之邪乘虚而入,使脾胃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而水浊内生,湿热下注大肠,出现腹泻、腹痛及粘液血便。内因主要与七情郁结,劳倦过度或先天禀赋不足等使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肾失固涩,气机升降失常,气血津液代谢障碍,湿邪留注大肠有关。本病为正气先虚,外邪侵袭而发病,主要病位在脾、胃、大肠,与肾、肝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湿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以红斑、丘疹、水疮、糜烂、渗出、瘙痒和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中医俗称为奶癣、旋耳疮、四季风、绣球风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婴儿湿疹、耳周湿疹、异位性湿疹、阴囊湿疹等。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其调养,饮食不节,致脾胃湿困,运化失职,蕴湿不化,或腠理不密,外受湿邪,充于腠理发为本病。因此湿疹本源于湿,再源于热,湿热互结,化燥伤阴。笔者就  相似文献   

20.
湿疹多由禀赋不耐,饮食失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感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或外感湿邪,郁结肌肤,与气血相搏所致。笔者自拟“白地芩防汤”以清热利湿祛风并行,临证加减治疗湿疹50余例,效果颇佳。尤以西药抗过敏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急性、亚急性湿疹更为屡试屡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