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炎性介质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4例ACS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ACS治疗方案,研究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睡前口服。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检测炎性介质IL-6、TNF-α和MMP-9,并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IL-6、TNF-α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IMT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虽然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IMT均较治疗前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有抗炎作用,能改善斑块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87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44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3例,其中根据瑞舒伐他汀剂量又分为瑞舒伐他汀20 mg组22例和瑞舒伐他汀10 mg组22例,治疗6月;另选35例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浆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斑块的形状和回声情况、大小、数量和厚度,同时测量分叉内膜厚度(IMT)。结果瑞舒伐他汀20 mg组、瑞舒伐他汀10 mg组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20 mg组、瑞舒伐他汀10 mg组在斑块厚度、IMT减少方面,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但瑞舒伐他汀20 mg组与瑞舒伐他汀10 mg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ACS患者早期服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可降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减轻反应炎症,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从而降低严重心血管病发生率,改善AC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以及瑞舒伐他汀对二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纳入2011年3月~2011年1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行冠脉造影确诊ACS患者55例(ACS组),同期纳入胸痛行冠脉造影但结果正常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IL-6和MMP-9水平,比较两组差异;ACS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d)4周后再次检测IL-6和MMP-9血浆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S组IL-6和MMP-9水平均较高[分别为:(23.76±5.78)ng/ml vs.(17.56±5.34)ng/ml和(19.87±5.68)mg/L vs.(16.59±5.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4周后血浆IL-6和MMP-9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炎症反应可能参与ACS的发病过程,瑞舒伐他汀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予以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内膜中层厚度(IMT),治疗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GF-Ⅰ、TGF-β_1、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F-Ⅰ、TGF-β_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PCI后临床疗效,升高血清IGF-Ⅰ、TGF-β_1水平,降低血清MMP-9水平,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颈动脉斑块以及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ACS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在入院以后予以ACS心内科常规治疗,包括采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不服用任何他汀类药物,观察组在心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瑞舒伐他汀6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以及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数量、面积、厚度以及IMT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缩小(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数量、面积、厚度以及IMT值均无明显的变化(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NF-a、IL-6以及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ACS,能显著发挥抗炎效应,明显改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炎性反应及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溶栓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CAP)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张家口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C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经颅超声溶栓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后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斑块分布变化情况,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及Crouse积分,检测血清CRP、MMP-9、TNF-α含量以及血脂指标。 结果观察组斑块消失率(16.33%)显著高于对照组(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以及血清CRP、MMP-9及TNF-α浓度均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经颅超声溶栓治疗CAP能安全有效地减少斑块数量、缩小斑块面积,并可进一步下调血清CRP、MMP-9及TNF-α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及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2月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干部病房神经内科病区收治的8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普罗布考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适量运动、平稳控制基础疾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降血糖、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并应用瑞舒伐他汀降脂治疗。普罗布考组在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治疗。均治疗6个月。结果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治疗后6个月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减低、颈动脉内膜斑块缩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机制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ox LDL-Ab)无明显变化。普罗布考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治疗后6个月IMT减低、颈动脉内膜斑块缩小,TC、TG、LDL-C、HDL-C、ox LDL-Ab、hs-CRP、MMP-9、IL-6、TNF-α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普罗布考组治疗后6个月的比较:普罗布考组IMT减低、颈动脉内膜斑块缩小,TC、TG、LDL-C、HDL-C、ox LDL-Ab、hs-CRP、MMP-9、IL-6、TNF-α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更为明显,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及普罗布考均具有稳定及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血脂、抗氧化、抗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且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瑞舒伐他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压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瑞舒伐他汀+常规降压药;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降压药。瑞舒伐他汀用量10~20mg/d,晚餐时顿服,时间6个月。分别监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TC、TG、LDL-C降低,HDL-C升高;治疗组颈动脉斑块IMT厚度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降压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具有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的影响,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5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与对照组(53例),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mg,每日1次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血清VEGF、NO、TNF-α、IL-1、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及颈动脉斑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NF-α、IL-1、IMT、斑块面积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VEGF、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升高VEGF、NO的表达,减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中国产与进口瑞舒伐他汀治疗高龄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影响。方法 74例高龄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国产瑞舒伐他汀组(37例)和进口瑞舒伐他汀组(37例),两组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国产瑞舒伐他汀(10 mg/d)和进口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CIMT用超声检测,并检测血脂、hs-CRP、IL-6、TNF-α和MMP-9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IMT、斑块积分、hs-CRP、IL-6、TNF-α和MMP-9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C、TG、LDL-C、CIMT、斑块积分、hs-CRP、IL-6、TNF-α和MMP-9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HDL-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国产组8.1%,进口组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产与进口瑞舒伐他汀均有明显的调脂和抗炎效果,并可显著改善颈动脉硬化程度,两者疗效相当,使用均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血清sCD40L、MMP-2 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ACS患者61 例,稳定型心绞痛(SA) 患者19 例及正常对照组30 例.随机将ACS 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33 例) 和常规治疗组(28 例),比较各组间血清sCD40L MMP-2 及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 ACS 组与SA 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sCD40L MMP-2 及h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CD40L MMP-2、及h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降低ACS 患者血清sCD40L MMP-2及 hs-CRP 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和对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1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0例)及辛伐他汀组(31例),随访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经颈动脉超声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和斑块面积的变化,测血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血脂、生化指标的变化,记录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后,颈总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辛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后,颈总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在6个月的随访观察期间,阿托伐他汀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3%,辛伐他汀组为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逆转粥样硬化斑块及抑制斑块内炎性反应、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中,阿托伐他汀较辛伐他汀可能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短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69例及正常对照组30名,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短期(2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MMP-9的水平变化。结果 ACS患者治疗前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清血清MMP-9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高水平的MMP-9,在经过瑞舒伐他汀短期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显著降低,显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动态检测血清MMP-9水平变化可作为ACS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并了解瑞舒伐他汀出现临床治疗效果的时间点.方法:同期随机入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1例为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颈动脉内膜正常者52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低脂肪饮食.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每月末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并经超声检测颈动脉IMT.结果:治疗前治疗组血清TC、TG、LDL-C、hsCRP和MMP-9浓度及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各观察指标从开始出现显著差异的时间点:从治疗后1个月开始血清TC、LDL-C、hsCRP及MMP-9明显下降,从2个月开始TG明显下降,从6个月开始颈动脉IMT明显降低,至6个月末均明显下降(P<0.05~0.01);从3个月开始HDL-C明显升高,至6个月末均明显升高(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调脂、抗炎和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IMT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AP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瑞舒伐他汀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降脂效果,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患者降脂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IL-6、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hs-CRP、IL-6、Hcy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脉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ba PWV低于阿托伐他汀组,FMD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对SAP患者的降脂效果较好,并可更有效地降低hs-CRP、IL-6、Hcy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与瑞舒伐他汀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瑞舒伐他汀组每晚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辛伐他汀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40 mg,共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治疗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辛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明显,HDL-C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病人颈动脉IM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瑞舒伐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斑块缩小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均可起到降脂、促进斑块体积缩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7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ACS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4周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hs-CRP为应变量,血清hs-CRP与TNF-α呈正相关(r=0.712,P〈0.01)。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高水平的hs-CRP及TNF-α,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清hs-CRP及TNF-α平显著降低,显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炎症反应,动态检测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变化可作为ACS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稳定斑块的影响,及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择ACS患者85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和MMP-9的水平变化。结果 ACS患者治疗前血清D-二聚体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清血清D-二聚体和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D-二聚体与MMP-9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高水平的D-二聚体及MMP-9,在经过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清D-二聚体及MMP-9水平显著降低,显示瑞舒伐他汀可稳定斑块,动态检测血清D-二聚体及MMP-9水平变化可作为ACS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CHD)患者对其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Rho激酶(ROCK)活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120例CHD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致的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8周后的血清Vaspin、ROCK活性、FMD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的TG、TC、LDL-C、HDL-C水平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的ROCK活性低于与阿托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的FMD、血清Vaspin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低于与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CHD患者能抑制ROCK活性、提高FMD及Vaspin水平、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采取阿昔莫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脂血症并颈动脉斑块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片组(对照组,39例)和阿昔莫司+阿托伐他汀钙片组(试验组,39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每晚1次;试验组给予阿昔莫司0.25g,口服,每日3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每晚1次。两组患者的疗程都是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硬化斑块指数(AI)。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MT、颈动脉斑块面积、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IMT、颈动脉斑块面积、AI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DL-C水平明显提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昔莫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