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情况,并分析各血清指标与痛觉过敏的关系,指导早期预测与干预。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23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发生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将入选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分析血清各指标之间及其与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影响因素的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2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发生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的患者81例(35.22%)。发生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 <0.05)。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清IL-1β与IL-6、TNF-α呈正相关(r =0.521和0.567,均P <0.05),IL-6与TNF-α呈正相关(r =0.474,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β[O^R=1.345(95% CI:1.012,1.943)]、IL-6[O^R=1.782(95% CI:1.369,1.991)]、TNF-α[O^R=1.593(95% CI:1.325,1.992)]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发生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IL-1β截断值为23.156 pg/mL,AUC为0.835(95% CI:0.773,0.897),特异性为96.3%(95% CI:0.841,0.987),敏感性为88.8%(95% CI:0.619,0.903);IL-6截断值为169.743 pg/mL,AUC为0.811(95% CI:0.743,0.879),特异性为97.5%(95% CI:0.814,0.991),敏感性为80.9%(95% CI:0.701,0.882);TNF-α截断值为241.501 pg/mL,AUC为0.810(95% CI:0.738,0.883),特异性为93.8%(95% CI:0.798,0.976),敏感性为80.3%(95% CI:0.765,0.895)。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发生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风险的AUC均> 0.8,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血清IL-1β、IL-6、TNF-α可能是患者术后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可考虑通过术前检测各血清指标水平预测其术后发生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风险,对指导制订合理治疗方案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细胞因子的产生部位及浓度.方法:选择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9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患者,观察血清和腹腔引流液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术前、术后1、3 d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的IL-6浓度OC组明显高于L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中IL-6、TNF-α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和TNF-α两项在腹腔引流液中的浓度值均高于血清中的浓度值.结论:LC对机体的应激损伤明显小于OC,并且细胞因子形成的部位应为腹腔.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FIF)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并探讨CHF时Hb水平变化与炎症细胞因子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对入选的121例CHF患者测定了Hb、血清TNF-α、IL-1β、IL-6和AngⅡ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平均室壁应力(MWS);按Hb水平分为CHF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同时选择2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Hb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清TNF-α、IL-1β、IL-6和AngⅡ水平以及MWS和LVMI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心功能恶化,Hb水平逐渐降低,而血清TNF-α、IL-1β、IL-6、AngⅡ水平以及MWS和LVMI逐渐升高;贫血组CHF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和AngⅡ水平以及MWS和LVMI明显高于非贫血组CHF患者(P〈0.01);随着Hb水平的降低,CHF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AngⅡ水平以及MWS和LVMI进-步升高(P〈0.01);CHF患者MWS和LVMI与Hb水平呈负相关,与TNF-α、IL-1β、IL-6和AngⅡ水平呈正相关(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TNF-α、IL-1β、IL-6和AngⅡ水平变化为CHF患者贫血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HF患者TNF-α、IL-1β、IL-6和AngⅡ水平的升高参与了CHF贫血和心室重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而贫血的出现使CHF患者心室重构加重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6月于本院进行胆囊切除术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39例和B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39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d、3d的血清CRP、IL-1β、sIL-2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B组,术后1d、3d的血清CRP、IL-1β、sIL-2R水平均低于B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更佳,且患者的炎性应激也更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s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E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三医院呼吸科病房确诊为AECO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28例。对照纽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测动脉血气分析、血清IL-1β、IL-18水平,并与由30名健康体检者组成的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β、IL-18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前AECOPD患者血清IL-1β、IL-1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较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可降低AECOPD患者血清IL-1β、IL-18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症反应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β)和白介素-2(IL-2)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4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TNF-α、IL-1β和IL-2的水平,并分析三个检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SAP、MAP患者血TNF-α、IL-1β水平升高(P〈0.01),IL-2水平下降(P〈0.01),以SAP组改变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血TNF-α、IL-1β水平下降,IL-2水平升高。结论动态观察AP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IL-2的水平变化,对SAP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兴 《右江医学》2010,38(3):252-254
目的探讨腹腔镜、传统术式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清IL-2、IL-6、TNF-α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60例)、开腹切除术组(OC组,60例)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MC组,60例),均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3、5 d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检测IL-2、IL-6、TNFα-含量,并比较三组平均手术时间。结果术后1、3 d三组血清IL-2含量显著降低(P<0.01),术后5 d LC组血清IL-2含量恢复到术前1 d水平(P>0.05);术后1、3、5 d LC组的血清IL-2含量均显著高于OC、MC组(P<0.01)。术后1、3 d三组血清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术后5 d LC组血清IL-6、TNF-α含量恢复到术前1 d水平(P>0.05);术后1、3、5 d LC组的血清IL-6、TNF-α量均显著低于OC、MC组(P<0.01)。LC组平均手术时间与OC组、M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OC组与MC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手术时间最短。结论腹腔镜、传统术式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均可引起血清IL-6、TNF-α含量升高,血清IL-2降低。LC与OC及MC相比较,创伤微小,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疼痛轻微,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LC比OC及MC更适合于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结石胆囊切除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观察组行LC,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血清IL-6、IL-10、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前两组患者IL-6、IL-10、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1天IL-6、TNF-α水平即升高,第2天达高峰,第3天开始回落,术后3d的IL-6、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而IL-10术后第1天即降低,第2天最低,第3天开始回升,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IL-6、TNF-α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C能有效降低胆囊切阿衰术给患者带来的炎症应激反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6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后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各33例;根据梗死体积分为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各22例。另选取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对照组。清晨空腹时取静脉血5mL,取血清,ELISA法检测IL-1β、IL-6水平。结果非进展组和进展组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展组血清IL-1β、II。6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中、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小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中梗死组。大梗死组PCI发生率明显高于小梗死组。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与梗死体积有关,且对PCI发生具有早期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胆囊疾病是普外科常见且多发性疾病针对该病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对减少病人的痛苦和组织损伤、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以及促进病人早期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探讨腹腔镜、传统术式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清的影响.腹腔镜、传统术式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均可引起血清IL-6、TNF-α含量升高,血清IL-2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骨节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检测51名大骨节病患者(Ⅰ度23例,Ⅱ度19例,Ⅲ度9例)和24名正常人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大骨节病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5),Ⅰ、Ⅱ、Ⅲ度大骨节病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大骨节病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0.407,P=0.003)。结论:IL-1β和TNF-α在大骨节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络止痛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通络止血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用ELISE法测定大鼠外周血细胞因子IL-1β,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A大鼠外周血中IL-1β、TNF—α显著升高(P〈0.01);通络止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尤以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结论通络止痛胶囊可能通过降低IL—1β和TNF-α,抑制AA大鼠骨与软骨的破坏,减轻滑膜炎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减荆防败毒散对风寒型外感热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风寒型外感热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应用加减荆防败毒散治疗,观察2组患者退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改变及疗效;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组,测量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及健康组血清TNF-α、IL-1β含量。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1β含量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荆防败毒散可能影响外感热病(风寒证)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而发挥抗炎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特征,关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ELISA检测观察组脑脊液中TNF-α、IL-6和IL-18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TNF-α、IL-6和IL-18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TNF-α、IL-6和IL-18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TNF-α、IL-6和IL-18高表达及协同性对促进患者病程的进展可能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TNF-α、IL-6和IL-18的表达可能对判断病情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秦海云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54-155
目的 观察急性期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 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在本院治疗的细菌性脑膜炎患儿2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23例的血清,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各组对象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 〈 0.05).结论 血清TNF-α与IL-1β的检测可以用于对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量表(NIHSS)严重程度相关的优势影响因子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神经内科就诊、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12例(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NIHSS评分将观察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选择同一时期的健康人群3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所有入组者的血清进行检测,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变化。结果(1)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1β、HIF-1α、NSE、SA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RP、TNF-α、IL-1β、HIF-1α、NSE、SA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越重,各指标水平越高,呈正相关。(3)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IHSS分值与CRP、TNF-α、IL-1β、HIF-1α、NSE、SAA均呈相关,其中NSE、HIF-1α、IL-1β最为密切。(4)ROC分析显示,CRP、TNF-α、IL-1β、HIF-1α、NSE、SAA的AUC分别为0.779、0.699、0.801、0.869、0.888、0.731;NSE、HIF-1α、IL-1β诊断价值最大。结论CRP、TNF-α、IL-1β、HIF-1α、NSE、SAA对基于NIHSS评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有一定诊断价值,尤其是NSE、HIF-1α、IL-1β三者诊断价值高,为优势检测指标。有助于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王广强  邱桂侠 《安徽医学》2015,36(11):1384-1386
目的:观察舍曲林治疗脑卒中患者抑郁的疗效及对 IL-6、IL-1β、TNF-α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50例,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予口服舍曲林,对照组予阿米替林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治疗前后抑郁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HAMD、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IL-6、IL-1β、TNF-α血清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P <0.05),但试验组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大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舍曲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血清 IL-6、IL-1β、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8.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广大基层医院进行推广的优点。方法:对2005年4月-2007年11月在我院施行的121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传统胆囊切除术(C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进行扼要比较。结果: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切口长度4cm,平均手术时间40min。患者次日可起床进食,平均术后住院4.5天。无术中胆道损伤、术后出血、胆漏、切口感染发生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在(CC)熟练基础上开展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具有手术创伤小、费用低、术后瘢痕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海忠  邹春翠 《黑龙江医学》2014,38(9):1082-108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传统组、小切口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术前24 h(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的应激激素:血清皮质醇、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血清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以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的变化。结果 3组T1时间点各应激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与T1时间点相比各应激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腹腔镜组在T2、T3时间点各应激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传统组和小切口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可以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左室平均室壁应力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CHF患者62例,另设15例健康人作对照.血清TNF-α、IL-1β含量测定采用ELISA法.心脏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Dd和Sd)、室间隔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IVSd和IVSs),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厚度(PWd和PWs),计算左室平均室壁应力(MWS).结果:CHF患者血清IL-1β、TNF-α含量及MWS高于对照组;CHF患者血清IL-1β、TNF-α含量与MWS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9,0.458,P均<0.001).结论:CHF患者血清IL-1β、TNF-α含量升高,室壁应力增加,它们可能相互作用,共同参CHF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