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皮质激素与癫痫王铭维综述阮旭中审较糖皮质激素(GC)是类固醇激素,它是调节脑神经内分泌和行为的重要激素。脑细胞是类固醇、肽类蛋白激素和神经介质的共同靶细胞。类固醇激素包括性激素、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它们对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有不同的影响[1~3]。...  相似文献   

2.
癫痫与生殖激素之间关系复杂,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许多生殖激素作为神经甾体能通过靶点调节大脑兴奋性,影响癫痫发作。而癫痫发作和抗癫痫药能损伤下丘脑-垂体系统,干扰生殖内分泌系统。几种不同的性激素治疗方法尚无确切的治疗效果,关于性激素在女性癫痫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仍在进行。经证实癫痫患者多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不孕不育等,因此抗癫痫药物的选择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癫痫患者体内的性激素的水平与正常人不同,其癫痫发作与性激素水平有关。性激素、癫痫以及抗癫痫药物之间 相互影响。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克罗米酚以及天然或者合成的孕激素对一些癫痫患者的发作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育龄期女性原发性癫痫间患者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和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癫痫间组选择育龄女性原发性癫痫间患者40例,对照组选择健康育龄女性29例。于月经周期早卵泡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 (1)癫痫间组卵巢动脉收缩期峰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癫痫间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癫痫间组窦卵泡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癫痫间组卵巢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受癫痫间发作频率及血清孕酮水平的明显影响(P<0.05)。结论育龄女性原发性癫痫间患者卵巢动脉收缩期峰流速下降,并受癫痫间发作频率及血清孕酮水平的影响;血清性激素水平异常、窦卵泡计数减少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为卵巢功能异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国人获得性癫痫性失语(Landau-Kleffner Syndrome,LKS)的临床、脑电图及治疗特点.方法 对中国大陆地区报道的文献中71例LK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获得性癫痫失语均发作于儿童期,临床均有失语及脑电图癫痫样放电,其中以混合性失语及腩电图棘-慢复合波为多见.多数临床有癫痫发作,听力均无异常,多数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用抗癫痫药物控制良好,经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的治疗,失语大多能改善.结论 中国儿童获得性癫痫性失语主要临床表现为获得性失语和癫痫发作,多伴有其它精神行为症状.EEG常见颞区的限局性放电,失语表现为听觉失认.早期诊断并采取包括抗癫痫药物和皮质激素应用的综合治疗,患者的预后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激素分泌变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垂体促性腺激素及外周性激素的功能状态,探讨性激素水平改变与性有关症状和药物治疗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男40例,女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睾丸酮(T)、雌二醇(E2)等激素水平,并与20名(男女各1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显示,试验组中男性LH和女性PR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女性患者的T与E2水平显著升高。按性有关症状的有无分为两组,两组间性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药物治疗前后男患者PRL,女患者FSH、PRL、T和E2等激素分泌改变非常显著。氯丙嗪、舒必利可致明显的高PRL血症,但氯氮平无明显影响。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性腺轴存在功能失调。性有关症状与性激素水平改变无关。抗精神病药治疗可导致性激素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7.
1980年由Newmark和Penry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提出了月经性癫痫的概念,即育龄女性在月经来潮的前3d和之后4d内癫痫发作明显增多。研究表明,40%女性癫痫患者为月经性癫痫[1]。月经性癫痫常伴有性激素水平异常,抗癫痫药物也可以加重性激素水平异常,性激素对于月经性癫痫治疗有效,其中以孕激素治疗效果明显,国外关于性激素在女性月经性癫痫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8.
癫痫(epilepsy)是脑内神经元一部分或全部突然发生过量的同步性放电。近几年通过对遗传性癫痫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电性平衡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为主要调节机体应激活动的内分泌轴发挥着重要而复杂的作用。即刻早期基因c-fos的表达作为脑细胞激活的标志已经在脑机制的研究上有了广泛的应用和相当的进展,癫痫后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紊乱对机体有较长时程的影响,短时间内是抑制癫痫的发作,长时间的作用尚不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Landau-Kleffner综合征(LKS)的临床、脑电图(EEG)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方法对6例LKS患儿的临床及EEG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该组患儿起病年龄3~8岁,男女比例2:1。起病前智力及语言发育正常。无癫痫家族史。均有获得性失语,表现为听觉性失认。均出现癫痫发作,表现为部分性发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和不典型失神发作。听力检查正常。EEG均异常,清醒期EEG显示单侧或双侧颞区为著高波幅棘慢波;睡眠期EEG显示癫痫样放电均较清醒期明显增多,并泛化至全导,其中2例表现为慢波睡眠期持续性棘慢复合波。头颅磁共振(MRI)检查均正常。6例患儿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其癫痫发作均完全控制。经皮质激素治疗,3例患儿失语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1例未恢复。结论 Landau-Kleffner综合征是以获得性失语和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童期癫痫综合征。EEG表现为以颞区为著的癫痫样放电,睡眠期全导泛化。癫痫发作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以控制且转归良好。早期合理应用皮质激素可以改善失语状况,但仍有患儿遗留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患者的性激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垂体促性腺激素及外周性激素的功能状态,探讨性激素水平改变与性有关症状和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 例( 男11 例,女19 例) 抑郁症患者血清促卵泡激素( F S H) 、黄体生成素( L H) 、催乳素( P R L) 、睾丸酮( T) 、雌二醇( E2) 等激素水平,并与20 例( 男女各10 例) 正常人对照。结果 试验组男性 L H 和女性 F S H、 R P L 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性激素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药物治疗前后男性患者 P R L、 T、 E2 ,女患者 P R L、 T 等激素分泌改变非常显著。结论 提示抑郁症患者性腺轴存在功能失调。性有关症状与性激素水平改变无关。抗抑郁治疗可导致性激素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11.
雄激素与精神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占雄激素总量2%的游离型雄激素通过血循环对大脑中的性激素受体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反馈机制发生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机体的行为、情感、语言、记忆和意识等精神活动。雄激素水平的改变,有时可导致神经系统变化和精神障碍,其确切机制不详,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癫痫自发性大发作之后血浆催乳激素和皮质醇浓度增加。这些激素的分泌是山复杂的神经调节机制所控制。为此作者测定了19例癫痫患者夜间的血浆催乳激素和皮质激素浓度并以12名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结果发现10名志愿者血浆皮质激素在午夜最低,2名在8Pm最低;10名在8Am,2名在4Am最高。癫痫的血浆皮质激素节律相似,即17例在午夜最低,2例在8pm和4Am最低,13例在8Am,5例在4Am最高。2组间在上述时间内血浆皮质激素平均浓度无显著差别。复习正常人的催乳素曲线,并结合夜间每30分钟采取的标本,得出以下结论:1.血浆催乳素的波动幅度与4小时一次的标本分析结果相同,即在5~28ng/ml范围。2.在8pm时具有高催乳素浓度的人,在10pm时浓度较低,其平均浓度为7.6ng/ml,与8pm时平均浓度(13ng/ml)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3.不论是从全部标本来考虑(20.8±1.2ng/ml)还是从每4小时一次的标本来  相似文献   

13.
血清催乳素在癫痫发作后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作后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升高,是鉴别癫痫性与非癫痫性发作的一个有用指标。本文就不同类型癫痫发作、发作间期痫性放电、癫痫持续状态对PRL分泌的影响和可能机理及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癫痫发病的细胞机制与癫痫治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以局部或全脑神经元短暂,反复的同步放电为特征。近30年,癫痫的研究已进入了细胞分子水平。目前认为大脑局部或全脑出现大量神经元高度同步性放电而产生的发作时和发作间棘波放电是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和抑制  相似文献   

15.
癫痫的多导睡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癫痫放电在自然睡眠各期及觉醒状态下分布情况,为癫痫的诊断与优化治疗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筛选40例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尚未用AEDs治疗的癫痫患者,用英国OXFORD Medilog 9200型动态脑电监测仪同时进行多导睡眠记录和动态脑电图记录。结果:40例中有33人记录到典型癫痫波(82.5%),30人记录到慢波阵发(75%),11人记录到α高尖阵发(27.5%)。结论:本研究提示典型癫痫放电和慢波发放主要在W和S_(1,2)较多,其次是在REM,在S_(3,4)相对较少,α高尖阵发主要是在W和S_(1,2),这说明痫样放电在觉醒和睡眠时均有相当的放电时间和次数。本研究还提示通过动态脑电图检测或结合多导睡眠图可详细准确了解痫样放电的24小时分布状况,对指导调整AEDs的用量和服用时间,实现癫痫优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用微电泳的方法将三氯化铁导入24只大鼠感觉运动皮质,分别于电泳完立即(急性期),15天和30天(慢性期)记录脑电图(EEG)。结果于急性期有75%,慢性期100%的动物脑电图出现癫痫样放电,证实了铁离子可诱发急慢性癫痫(发作)。急慢性期痫样放电率和放电形式有别,可能说明各处于铁诱发癫痫病理过程之不同时期。铁诱发癫痫可能是通过自由基一脂质过氧化反应机制,相当于人类外伤后癫痫。  相似文献   

17.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补体系统在癫痫中发挥重要作用。补体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癫痫发生发展,如介导小胶质细胞对突触修剪的异常激活或缺失从而形成病理性神经环路,作为炎性反应因子形成攻膜复合物导致细胞溶解,对突触后海人酸型谷氨酸受体(kainate-type glutamate receptors,KARs)的影响等;同时,癫痫发生、发作也会导致补体异常,进一步增加癫痫的易感性。补体和癫痫之间的紧密联系提示补体靶向治疗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大脑半球离断术后无癫痫发作患者的脑电图(EEG)特征及其对停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收治的54例行半球离断术后均无癫痫发作的患者。收集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及抗发作药物服药情况。结果 术前EEG显示36例(66.7%)患者仅在手术侧半球记录到癫痫样放电,10例(18.5%)患者有双侧半球独立放电伴泛化,3例(5.6%)患者有双侧半球同步癫痫样放电;术后6~12个月EEG显示所有患者手术半球背景活动减弱,42例(77.8%)患者仅在手术半球有癫痫样放电,6例(11.1%)患者双侧半球均有癫痫样放电,3例(5.6%)患者放电位于手术半球及中线区,3例(5.6%)患者在两侧均无癫痫样放电,3例(5.6%)患者手术半球出现EEG发作但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平均随访3年,14例患者(25.9%)停用抗发作药物后均无发作。结论 大脑半球离断术对双侧半球癫痫样放电的患者仍可达到术后无发作。术后无临床发作但EEG显示存在癫痫样放电的患者可逐渐减停抗发作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睡眠脑电图(SEEG)监测对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6年3月~2007年6月间,在本院常规进行视频脑电图描记,其中清醒期脑电图(EEG)无痫样放电的183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52例可疑癫痫患者的S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癫痫组S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4.7%(155/183),可疑癫痫组痫样放电检出率为34.6%(18/52).82.1%的痫样放电出现在睡眠I和II期.结论 SEEG监测可显著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为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助于癫痫发作类型的分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癫痫发作频率、抗癫痫单药/联合用药治疗及围经期癫痫对女性癫痫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入组的87例女性癫痫患者血清泌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睾酮水平,根据发作频率、单药/联合用药治疗及是否围经期癫痫分组,并比较不同组间性激素的变化。结果高发作频率组泌乳素升高率及发病年龄明显高于低发作频率组和无癫痫发作组;其孕激素下降率高于低发作频率组(P均0.05)。联合用药治疗组睾酮升高率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0.05)。围经期癫痫组泌乳素升高率、孕激素下降率及雌/孕比值明显高于非围经期癫痫组(P均0.05)。结论泌乳素升高与近期癫痫发作有关;孕激素下降与癫痫发作严重性有关;抗癫痫药物影响性激素水平,尤以联合应用丙戊酸钠对睾酮作用显著。孕激素、雌/孕比与围经期癫痫密切相关,孕激素补充疗法可能是治疗围经期癫痫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