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肺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心肺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功能、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在心肺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6.97%,对照组满意度72.72%,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康复训练治疗冠心病对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社区医生指导下的家庭运动康复模式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6—2018年北京市朝阳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稳定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评估为中危、低危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管理组69例和一般管理组31例.社区医生每月1次指导强化管理组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植入支架的总长度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表,PCI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完成的166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PCI术中植入支架的总长度与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健康状况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等6个维度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2个维度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中植入支架总长度不同的患者术后健康状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植入支架的总长度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之间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运动疗法对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或支架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或支架术后的影响。方法 42例PTCA或支架术后患随机分为运动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同时进行心肺功能测定,运动组根据心肺功能测定结果制定运动处方,进行12周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训练。结果 运动组训练后患的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量,心率增值运动中最高收缩压和心率-血压双每次积(ERP)、最大代谢当量、最大氧耗量和每分通气量有显提高,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PTCA或支架术后病人坚持运动训练有益于体能的提高,心脏功能容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珐采用健康调查简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short form 36,MOS SF-36)测评180位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和推断性分析。结果本组PCI术后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在中高水平。生活质量的九个维度中精神健康得分最高,其次为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和精力,一般健康状况和自我报告的健康变化得分最低。PCI术后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既往史对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护理工作者应对PCI的冠心病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赖雪媛商艳萍陈芳钟瑞茵陈薛瑾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1):149-152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肺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肺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肺康复训练。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及峰值氧摄取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系统心肺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后患生活质量的现状并调查影响患生活质量的因素,以有助于健康服务指导患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择首次接受PTCA加支架置入术治疗、出院2个月及以上,于2003年2月~4月到我院介入及心内科主任专家门诊随访的60名患,采用MOS SF-36测评患的生活质量。结果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患总体生活质量在中高水平。生活质量的9个维度中精神健康得分最高,其次为情感职能,精力和躯体疼痛,而一般健康状况和自我报告的健康变化得分最低。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患的年龄、性别、职业、既往史对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关心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患的治疗效果,更要关心疾病和治疗对患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结合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侧枝循环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PCI后患者,其中25例采用三阶段康复运动程序,作为康复运动组(运动组),18例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体外反搏治疗,作为康复运动+体外反搏治疗组(运动反搏组),20例为单纯PCI对照组(对照组)。3个月后采用Bruce方案亚极量分级运动试验进行康复评定,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并于术后第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判定侧枝循环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和运动反搏组患者的康复训练进展均较快,其中运动反搏组第3阶段RPP和RPE值明显低于运动组(P〈0.05)。(2)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评定结果显示,运动组和运动反搏组均达较高康复程度,运动耐量和运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3)运动组和运动反搏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FMD较治疗前提高(P〈0.05和P〈0.01),而且运动反搏组的NMD也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运动组和运动反搏组侧枝循环计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运动反搏组明显高于运动组(P〈0.05)。结论PCI术后给予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从而提高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配合体外反搏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及二级预防知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科室2016年1-12月收治的80例P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自我效能及二级预防知识干预。比较2组自我效能感、二级预防知识得分情况及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及二级预防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t= 6.154,P<0.001;t=4.195,P<0.001);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χ2=6.275,P=0.012;χ2=7.440,P=0.006)。 结论 加强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以及二级预防知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9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在7 d心脏康复运动程序的基础上增加吸气肌训练,对照组按照7 d心脏康复运动程序进行康复训练。采用最大吸气压和5次坐立试验在患者术后、干预后7 d、出院后4周时进行效果评价,采用6 min步行试验和心肺运动试验指标评价出院后4周时心肺功能改善程度。结果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在干预7 d、出院后4周时最大吸气压增加,5次坐立试验时间减少,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吸气压和5次坐立试验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4周,试验组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峰值耗氧量、氧摄取效率斜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在常规心脏康复的同时,增加吸气肌训练可以提升患者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If sudden cardiac arrest occurs during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the underlying coronary condition may be defined immediately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This may, in turn, allow a lifesaving attempt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We report on two patients with critical proximal disease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in whom successful PCI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led to the restoration of a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and long-term surviva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针对性康复维护教育的方法。[方法]对220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在院治疗期间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康复维护教育以及出院后跟踪随访。[结果]189例病人(85.9%)掌握个体康复维护教育内容,31例病人(14.1%)部分掌握个体康复维护教育内容;病人综合满意率达97.0%;术后再狭窄2例(0.9%)。[结论]要针对病人的需求、按计划因人而异地实施康复维护教育,指导病人积极参与自我维护,降低手术后再狭窄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及再次住院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3个月的生存质量状况,为制订护理策略提供依据,以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对89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AQ5个方面的得分程度有所不同,以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得分最高,活动能力受限情况、治疗方法满意程度得分相对较低,疾病主观感受程度得分最低,此5项得分依次为(95,96±14,52)分,(91.35±15.68)分,(82,09±9,80)分,(81.05±10.28)分和(56.27±11.12)分。结论冠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不同层次方面的改善程度不同,提示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以进一步全面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3个月的生存质量状况,为制订护理策略提供依据,以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对89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AQ 5个方面的得分程度有所不同,以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得分最高,活动能力受限情况、治疗方法满意程度得分相对较低,疾病主观感受程度得分最低,此5项得分依次为(95.96±14.52)分,(91.35±15.68)分,(8209±9.80)分,(81.05±10.28)分和(56.27±11.12)分.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不同层次方面的改善程度不同,提示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以进一步全面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首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出院后1年内益处发现及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为实施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心内科首次行PCI术后的患者102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益处发现量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分别于患者出院后1、3、6、12个月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时间点的患者益处发现总分及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02,P<0.001;F=6.357,P=0.001),且二者呈正相关(P<0.001)。结论 首次PCI术后患者出院后1年内其益处发现及生活质量呈动态变化,益处发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医护人员需科学评估各时间点患者益处发现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家庭随访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家庭支持干预,比较出院后12个月病人的遵医行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干预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病人康复过程中,家庭支持干预可有效提高病人遵医行为,减少冠状动脉再狭窄,进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PCI术后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PCI术后患者在采取同样护理方法的前提下,结合认知行为干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再次入院率及心血管恶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18.2±18.5),(111.4±17.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 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31.2±18.3)分,优于对照组的(118.3±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P<0.05);干预后1年,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58.2±14.5)分,优于对照组的(121.7±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8,P<0.05)。两组冠心病患者出院后回访1年心血管事件比较,干预组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2例(5.0%)、再次入院6例(15.0%),对照组分别为8例(12.5%),14例(35.0%),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0,4.27;P<0.05)。结论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PCI术后患者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地提高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