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病例简介 患者,女,33岁,因反复发作心悸、胸闷伴晕厥7年入院。患者入院前7年于劳累步行中出现心悸、憋气,休息数分钟略缓解,随后步行过程中出现突然意识丧失,摔倒在地,当时无四肢抽搐、双目凝视,无大小便失禁,约1分钟后清醒。1个月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发作诱因、特点及持续时间同前,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行Hoher检查示:“窦房传导阻滞”,服用阿托品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许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4):2113-2115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反复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该院儿科门诊收治的VVS患儿88例,根据患儿晕厥首次发作至直立倾斜试验前5年内发作次数,分为晕厥发作次数<4次的低频次组、晕厥发作次数≥4次的高频次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8例VVS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反复发作的预测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共429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偶发晕厥组(晕厥发作仅1次,n=112)与反复晕厥组(晕厥发作超过1次,n=317)。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观察两组的阳性率与晕厥发作频次的关系。结果:①BHUT+SNHUT阳性率与晕厥发作频次关系:偶发晕厥组阳性率与反复晕厥组未见差异(36.61%比37.22%),各组男女性别分布亦未见差异(P均〉0.05)。②BHUT或SNHUT阳性率与晕厥发作频次关系:在BHUT时偶发晕厥组阳性率低于反复晕厥组(15.09%比33.33%,P〉0.05),女性〉男性(34.25%比14.15%,P〈0.01);在SNHUT时偶发晕厥组阳性率亦低于反复晕厥组(10.69%比40.88%,P〉0.05),男女性别未见差异(50.88%比62.35%,P〉0.05)。结论:BHUT和(或)SNHUT与晕厥发作频次无明显关系,HUTT阳性率不能预测VVS反复晕厥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193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证实的VVS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发病诱因、晕厥先兆及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资料。提取HUTT检查阴性的晕厥患者的HRV数据。结果:193例VVS患者中女性多见,共114例(59.1%)。常见反应类型为血管抑制型(VD)101例(52.3%),其次为混合型(MX)77例(39.9%),心脏抑制型(CI)仅15例(7.8%)。153例(79.3%)患者晕厥前有诱因。156例(80.8%)患者有先兆症状,其中胸闷79例(50.6%)、头晕54例(34.6%)和全身出汗52例(33.3%)为最常见的3个先兆症状。VVS组最大频域功率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3种不同反应类型组间比较时,CI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低于VD组和MX组,除r MSSD的CI组与VD组以及最大频域功率小时的CI组与VD组比较外,差异均有显著性;VD组和MX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充分认识VVS的诱因和晕厥先兆表现,结合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VVS患者。  相似文献   

5.
1本病例心电图特点入院时心电图有典型SⅠ、SaVL加深>1.5mm,Ⅲ异常Q波,即SⅠQⅢ图型。入院后2周的心电图表现逐渐出现TⅢ倒置,即TⅢ图型,胸前导联V1~4,R增高、ST段下移和T波深倒置,SⅠ、SaVL变浅,QⅢ消失并且出现小r。2应考虑的疾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本例心电图Ⅲ异常Q波应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鉴别,但该患者吸气后Ⅲ异常Q波变小、aVF异常Q波消失,Ⅱ无Q波;同时本例心电图V1~V3R波增高和T波倒置需与正后壁心肌梗死鉴别,后者V7~V9Q波大于R波的1/2,并且心肌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应明显增高,超声心动图显示局部室壁运动障…  相似文献   

6.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82岁。因胸闷、憋气2天入院。入院前2天因情绪紧张发生胸闷、憋气,持续1小时后缓解,并于活动后反复发作,以“不稳定心绞痛”收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20/70mmHg,呼吸18次/分,心率60次/分。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0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不肿。心脏彩超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前间隔及左室壁变薄,回声增强),肺动脉增宽,左室收缩分数62%。  相似文献   

7.
1临床诊断 依病例特点,本病例应诊断为: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②2型糖尿病。③低T3综合征。④DDD型起搏器植入术后。⑤冠心病?  相似文献   

8.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心率变异性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2003—01~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诊治的不明原因晕厥(UPS)儿童54例(晕厥组),其中<12岁儿童22例,直立倾斜试验(HUTF)全部为阳性反应。匹配4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对照组)。晕厥组和对照组儿童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数据经TLC3000A 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自动分析结合人工干预生成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①晕厥儿童HRV性别比较:与男性儿童相比,女性儿童各项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偏低,其中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和频域指标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极低频功率(VLF)降低显著(P<0.01或P<0.05)。②健康儿童HRV性别比较:女性儿童时域指标SDNN、差值均方根(rMSSD)、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和频域指标TP、VLF、LF低于男性儿童,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频域指标VLF(P<0.01)和LF(P<0.05)。③晕厥儿童HRV年龄比较:与≥12岁儿童相比,<12岁儿童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和频域指标TP、LF稍降低(均P>0.05)。④健康儿童HRV年龄比较:与≥12岁儿童相比,<12岁儿童时域指标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LF、高频功率(HF)偏高,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HF(P<0.05),其余指标稍偏低(均P>0.05)。结论VVS儿童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其自主神经变化规律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与健康儿童不同。  相似文献   

9.
1 鉴别分析 患者胸闷、憋气2天,并于活动后反复发作入院,应考虑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心电生理学相关指标即心率变异性和核素脑血流显像的研究,了解自主神经系统所起的作用,及对血管性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和定性与定量的情况.方法分别选取有晕厥病史的65例实验组,无晕厥病史30例对照组.检测静息状态下核素脑血流显像,然后分别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试验同时检测心率变异性;试验后,立即进行核素脑血流定量分析和断层显像,以测定左、右大脑半球平均脑血流量.将心率变异性与倾斜试验对比,脑血流量前后对比,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倾斜前三组低频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倾斜后三组低频段进行性升高,阳性组出现显著升高,与阴性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反应或结束前低频段开始下降,且阳性组明显下降,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倾斜前三组高频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倾斜后高频段进行性下降,阳性组下降明显,与阴性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在晕厥前显著升高,与阴性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频段与高频段之比较试验前三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倾斜后阳性组明显升高,与阴性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反应或结束前,阳性组明显降低,与阴性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早期最大心率变化阳性组明显升高,与阴性组和对照组比较同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倾斜试验阴性组中有5例心率变异性与阳性组类似,与其他阴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倾斜前三组平均脑血流量无差异性,阳性组晕厥时脑血流量较阴性组及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晕厥前后脑血流量对比阳性组与阴性组和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中5例心率变异性与其他阴性组有差异者,脑血流测定结束与其他阴性者同样有显著性差著(P<0.05).结论血管迷走性晕厥时交感神经活动减弱,相对迷走神经活动增加,表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调节障碍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LPF/HPF比值能确切地反映两者在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相互作用,早期最大心率变化可预测试验结果,有利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晕厥时脑血流量下降,在脑额叶血液灌注不足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1 本病例的临床特点 ①病人为青年男性;②因使用洗衣粉水溶液洗澡致全身起皮疹伴瘙痒1周;③既往体质良好,近期无咳嗽、咳痰、呕吐及腹泻,既往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④入院时步态稳健,精神、食欲良好;⑤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⑥入院数小时后突然出现心悸、双下肢瘫痪,查体:呼吸平稳,神志及语言清晰,心率140次/分,四肢皮肤感觉正常,双上肢腱反射正常,肌力5级;双下肢腱反射消失,肌力3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伴抑郁患者经颅多普勒(TCD)联合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VVS和抑郁患者,分为VVS伴抑郁组、VVS无抑郁组、抑郁无VVS组,设立健康对照组。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HUTT血流动力学指标和TCD脑血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每组纳入患者20例。HUTT倾斜直立位同平卧位相比,VVS伴抑郁患者心率增加最少(P<0.05)。TCD倾斜直立位同平卧位相比,VVS伴抑郁患者收缩期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下降最多,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增加最多(P<0.001)。结论 VVS伴抑郁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认识VVS和抑郁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入院时心电图有典型V1-5ST呈弓背型抬高0.1-0.4mV,V1-5T高尖,胸前导联呈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改变。入院PCI术后数小时心电图ST-T出现动态演变:胸前导联V1-5 ST逐渐回落至等电位线,高尖的V2-5 T降低变为正负双向或倒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WS)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UTT)中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深化儿童VVS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06-10~2007-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UPS)儿童96例,根据HUTT结果将研究组分为HUTT阳性组和HUTT阴性组.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2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行HUTF检查,HUTT过程中同时行12导联心电图(12 ECG)动态监测.结果①57例HUTT阳性儿童中,13例表现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阳性,平均反应时间(24.62±5.94)min;44例表现为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阳性,平均反应时间(5.27±1.89)min.②SNHUT阶段1 min时HUTT阳性组Ⅲ、aVL、aVF导联P波振幅较HUTT阴性组显著升高(P<0.05),其余时间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在HUTT中某些导联T波及ST段振幅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主要表现在V3、V4、V5及V6导联;HUTT阳性组在HUTT中某些导联T波、ST段振幅较HUTT阴性组显著降低(P<0.05),主要表现在Ⅱ、Ⅲ、aVR、aVL及aVF导联,多发生在HUTF阳性发作平均时间点.④HUTY阳性组晕厥发作时较基础平卧位时P波时间、QRS时间、QT间期显著缩短(P<0.05,P<0.01);与倾斜开始比较,P波时间显著缩短(P<0.05);与倾斜5 min时比较,各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与试验结束电动倾斜床刚平放时比较,QT间期显著缩短(P<0.01),而QTc间期显著延长(P<0.05).结论VVS儿童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12 ECG T波及ST段振幅变化较P波振幅变化更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基因C1114G位点(RGS2 C1114G)、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AD)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于本院诊治的1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伴有VVS分为两组,伴有VVS的作为观察组,未伴有VVS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RGS2 C 1114G基因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观察两组患者8、16及24 h的血清Cor水平及直立倾斜试验(HUTT)前后AD水平;分析RGS2 C 1114G、Cor、AD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基因型频率GC、CG和等位基因频率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基因型频率CC和等位基因频率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组内比较,8 h Cor水平均高于16、24 h(P<0.05),6 h、24 h 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个时间点Co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UTT试验后AD水平明显高于HUTT试验前(P&l...  相似文献   

17.
1本病例临床特点 ①男性,51岁,北京通州人,20年前体检无意中发现心脏大,心电图心肌缺血,无症状,也未检查,其父52岁时死于心脏病,其性质不详,妹妹亦有心脏病,常服用地高辛治疗,其子女体健;②1年前感体力不支,活动强度大时感心悸、气短,当地医院依据心电图诊为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并按冠心病治疗;③1年来心功能不全3次住院,均以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治疗后缓解;④治疗不规范,不能坚持治疗,当心悸、气短加重时才服用地高辛、消心痛及利尿剂,症状缓解终止药物治疗,患者何时发生心房纤颤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1心电图特点 入院时心电图:I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伴继发ST-T改变,aVR导联ST段抬高0.1mV。  相似文献   

19.
1心电图特点入院时心电图:快速房颤伴室性期前收缩,V1~V3呈R波增长不良,全导T波低平或倒置,肢导明显低电压。入院第2天心电图转为窦性心律,伴室早二联律。治疗2周后心电图:窦性心律,肢导电压恢复正常,室早消失,Ⅱ、Ⅲ、avF导联T波已由入院时的平坦、倒置,恢复为直立。2病例特点中年男性,既往体健,以感染诱发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超声结果显示全心扩大,左室射血分数下降(33%);伴心律失常,快速房颤,应考虑以下疾病。2.1病毒性心肌炎多数临床属良性过程,如出现心脏大、心力衰竭表现及房颤发作多属重症心肌炎表现,心肌酶升高十分明显,预后不…  相似文献   

20.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3岁。因慢性咳嗽、咳痰40余年加重伴喘憋20年,嗜睡1天于2002年12月5日收入院。患者10岁左右即出现咳嗽咳痰,痰量多,色白黏,抗生索治疗有效,但经常反复发作,以冬季明显。1989年因病情进行性加重,咳大量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丝伴喘憋,先后经数家医院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