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关基因Fas在海马区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机制和GM-1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给予GM-1治疗,采用TUNEL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细胞凋亡及Fas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变化规律。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细胞过度地表达Fas蛋白,并且该区出现明显的神经细胞凋亡;GM-1能够使Fas蛋白的表达高峰及神经细胞凋亡高峰下调。结论Fas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原因。GM-1可能通过抑制Fas的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鼠脑创伤后海马区Fas蛋白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颅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美洛宁对大鼠脑创伤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颅脑创伤病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将Wistar大鼠300只随机分为脑创伤组、美洛宁治疗组、假手术组,每组又分别划分成伤后3、6、12、24、48、72、168及336 h等8个时相组,每时相组各12只,另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动态观察大鼠颅脑创伤后海马区的神经细胞凋亡以及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脑创伤后海马区出现Fas蛋白表达增加并出现神经细胞凋亡.美洛宁治疗组伤后海马神经细胞Fas蛋白表达高峰较创伤组明显下调,凋亡阳性细胞密度亦较创伤组有所下调.结论脑创伤后Fas蛋白表达增加可能造成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美洛宁能够减少脑创伤后Fas蛋白表达,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创伤后Bax蛋白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②方法 采用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将Wistar大鼠204只,随机分为脑创伤组及假手术组,每组又分别划分成伤后3、6、12、24、48、72、168及336小时等8个时相组,每时相组各12只.另12只作为正常时照组。采用免疲组织化学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动态观察大鼠颅脑创伤后皮质、海马、丘脑及齿状回区神经细胞凋亡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③结果 脑创伤后皮质、海马、丘脑及齿状回区出现神经细胞凋亡,皮质、海马及丘脑出现Bax蛋白表达增加.而齿状回在各时相点均无Bax蛋白表达。④结论 大鼠颅脑创伤后皮质、海马、丘脑及齿状回出现神经细胞凋亡;Bax蛋白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脑创伤后皮质、海马及丘脑神经细胞凋亡,而不参与齿状回区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美洛宁对大鼠脑创伤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采用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将Wistar大鼠300只随机分为脑创伤组、美洛宁治疗组、假手术组,每组又分为伤后3、6、12、24、48、72、168及336h等8个时相组,每一时相组12只,另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动态观察大鼠颅脑创伤后海马区的神经细胞凋亡。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另取48只大鼠随机分为脑创伤组、美洛宁治疗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水迷宫测试。③结果 脑创伤后海马区出现Bax蛋白表迭增加,并出现神经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美洛宁治疗组海马神经细胞Bax蛋白表达高峰,及凋亡阳性细胞密度较创伤组有所下调,学习记忆功能改善。④结论脑创伤后Bax蛋白表达增加可能造成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伤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这是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必然结果,美洛宁能够减少脑创伤后Bax蛋白表达,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5.
大鼠脑创伤后海马区Apaf-1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颅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察大鼠颅脑创伤后海马区Apaf-1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海马CA2区未检测出Apaf-1蛋白的表达及凋亡阳性细胞.创伤组大鼠伤后6 h (A=0.047±0.008)海马CA2区出现Apaf-1蛋白表达,24 h(A=0.182±0.028)达高峰,48 h(A=0.121±0.016)即有所下降.结论: 脑创伤后Apaf-1表达增加可能造成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大鼠脑创伤后海马区p53蛋白表达对神经细胞凋亡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清军  崔建忠  高俊玲  宋朝彦  洪军 《医学争鸣》2003,24(18):1704-1706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 ,进一步深入研究颅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延迟性死亡的机制 ,探讨美洛宁对大鼠脑创伤后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颅脑创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 :采用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 .利用免疫组化及原位凋亡检测 ,动态观察大鼠颅脑创伤后海马区p5 3蛋白的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 .结果 :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海马CA2区未检测出 p5 3蛋白的表达及凋亡阳性细胞 .创伤组大鼠伤后 3h海马CA2区出现 p5 3蛋白表达 ,2 4h (A =0 .14 9± 0 .0 16 )达高峰 ,72h即有所下降 ;伤后 2 4h ,海马CA2区即出现少量凋亡阳性细胞 ,于 16 8h (2 9.2± 4 .7/HP)达高峰 ,336h凋亡阳性细胞下降 .美洛宁组的 p5 3蛋白表达高峰 (A =0 .10 6±0 .0 17)及细胞凋亡的高峰 (2 1.0± 4 .6 /HP)较创伤组明显下调 .结论 :脑创伤后 p5 3蛋白表达增加可能造成神经细胞凋亡 ,美洛宁能够减少脑创伤后 p5 3蛋白表达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挫伤早期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Fas—L的表达变化规律及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 用光镜观察脑挫伤后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脑挫伤早期不同时程Bcl-2、Fas/Fas—L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伤后8h在脑挫伤周围可见典型的凋亡神经细胞;伤后30min损伤灶周围神经细胞出现Bcl-2、Fas/Fas—L阳性表达,以后呈逐渐上升趋势且表达范围亦逐渐扩大,其中Bcl-2蛋白表达在伤后4h达高峰,随后呈下降的趋势,至伤后10—12h其表达程度与伤后1h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神经细胞凋亡参与脑挫伤后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的形成可能与促凋亡调控基因和抑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不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脑挫伤早期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挫伤早期细胞凋亡相关Bcl-2,Fas/Fas-L的表达变化规模及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 运用光镜观察脑挫伤后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挫伤早期不同时程Bcl-2,Fas/Fas-L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伤后8h在脑挫伤周围可见典型的凋亡神经细胞;伤后30min损伤灶周围神经细胞出现Bcl-2,Fas/Fas-L阳性表达,以后呈逐渐上升趋势且表达范围亦逐渐扩大,其中Bcl-2蛋白表达在伤后4h达高峰,随后呈下降的趋势,至伤后10-12h其表达程度与伤后1h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神经细胞凋亡参与脑挫伤后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的形成可能与促凋亡调控基因和抑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不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Fas、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二苯胺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缺血后3h、6h、24h脑组织DNA裂解率变化及Fas、Bcl-2表达,以及GM-1给药后的变化。结果: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DNA裂解率变化明显增加,24h达高峰,Fas蛋白表达于再灌注6h达高峰,Bcl-2表达于再灌注3h达高峰,以后逐渐呈下降趋势;GM-1给药组相应时间点的DNA裂解率及Fas蛋白表达明显减少,Bcl-2表达增加。结论:GM-1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发生,对脑缺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复苏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的调控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分别应用 TUNEL 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 CA1 区凋亡的神经细胞和 Bcl-2,Bax,C-fos,Fas,p53,Capases 3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24 h 后,凋亡的神经细胞增加(P<0.01),Bcl-2 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减少(P<0.01),Bax,C-fos,Fas,p53,Capases 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增加(P<0.01).结论:脑复苏后,多基因参与了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Bcl-2具有抗凋亡作用,Bax,C-fos,Fas,p53,Capases 3蛋白表达增加可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脑创伤后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骆纯  朱诚  卢亦成  江基尧  张光霁 《上海医学》2002,25(2):77-79,T001
目的 探讨大鼠脑创伤后细胞凋亡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凋亡原位末端标记、电镜超微结构、DNA凝胶电泳观察脑创伤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和生化特征。结果 皮质细胞凋亡在伤后 2 4h已十分明显 ,伤后 7d到达顶峰。白质细胞凋亡发生最早 ,伤后 7d出现高峰。伤后第 2、3天海马CA3区凋亡细胞数目和密度最高 ,第 7天开始减少 ,但第 14天时凋亡细胞数仍在较高水平。伤侧丘脑凋亡细胞出现最晚 ,伤后 3d逐渐增多 ,伤后 2周出现高峰。伤后 2个月各脑区凋亡细胞数恢复到术前水平。损伤后 1d、3dDNA电泳出现了凋亡特征性梯状带。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后各个脑区的细胞凋亡反应不同 ,这种差异表明细胞凋亡与急性和延迟性细胞死亡均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病理诊断及损伤时间的推断依据。方法 建立大鼠脑液压冲击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与图象分析技术 ,分别检测大鼠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后 15 min、30 min、1h、3h、6 h、12h、1d、4 d、7d、14 d以及正常对照组与手术对照组大鼠大脑皮质、丘脑、海马等部位 Fas的表达。结果 伤后 30min大脑皮质及海马开始出现 Fas微量表达 ,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伤后 3h Fas表达显著增加 ,伤后 12 h达高峰 ,损伤 4 d后 Fas表达逐渐减弱 ,14 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不仅出现于脑损伤邻近 ,在远离损伤部位的脑组织亦有 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发生。 Fas阳性表达的变化规律可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脑创伤后运动功能障碍及美洛宁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分子生物学水平进一步研究颅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延迟性死亡的机制 ,并探讨美洛宁对大鼠脑创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 Marm arou的方法建立大鼠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将 Wistar大鼠3 0 0只随机分为脑创伤组、美洛宁治疗组、假手术组 ,每组又分别再分为伤后 3、6、12、2 4、48、72、168及 3 3 6h等 8个时相组 ,每时相组各 12只 ,剩余 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美洛宁治疗组经致伤后 ,给予腹腔注射美洛宁〔3 0 m g/ ( kg·d)〕,直至各时相点处死 ;脑创伤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作为对照。另取 48只大鼠随机分为脑创伤组、美洛宁治疗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 ,进行神经损伤严重性评分 ( NSS)测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及 NSS测试等方法 ,动态观察大鼠颅脑创伤后顶叶皮质的组织病理改变 ,P5 3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运动功能的改变。结果 脑创伤后顶叶皮质出现 P5 3蛋白表达增加并出现神经细胞凋亡及运动功能障碍。美洛宁治疗组伤后皮质神经细胞 P5 3蛋白表达高峰较创伤组明显下调 ,凋亡阳性细胞密度亦较创伤组有所下调 ,运动功能改善。结论 脑创伤后 P5 3蛋白表达增加可造成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伤后运动功能障碍是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必  相似文献   

14.
神经节苷脂-1对大鼠重型颅脑创伤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1(GM01)对大鼠重型颅脑创伤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②方法:采用Marmarou法建立大鼠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将成年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脑创伤组、GM-1治疗组、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GM-1治疗组致伤后,给予腹腔注射GM-1;脑创伤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在相同时间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均于伤后7天进行水迷宫测试。③结果:GM-1组较创伤组水迷宫测试的潜伏期明显缩短。④结论:GM-1可有效改善大鼠重型颅脑创伤后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否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是否涉及SIRT1信号通路。  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TBI + NS组、TBI + DEX组和TBI + DEX + EX527组。采用干/湿重法评估脑创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查神经功能受损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皮质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DEX干预后可减少脑创伤后促凋亡的调控蛋白Bax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增加抑制凋亡的调控蛋白Bcl-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减轻脑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改善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上述观测指标的变化可被SIRT1抑制剂EX527逆转。  结论  提示DEX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而减轻脑创伤后的继发性损害,该神经保护作用与SIRT1信号通路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改良模型 ,设定假颅脑外伤模型组、颅脑外伤模型组及亚低温组。取伤灶区脑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 ,作ICAM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境下计数ICAM 1阳性血管数 ,同时通过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检测ICAM 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亚低温组伤灶侧脑组织中ICAM 1阳性血管数及ICAM 1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颅脑外伤模型组 (P <0 .0 1)。亚低温组MPO活性明显低于颅脑外伤模型组 (P <0 .0 1)。结论 :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少伤灶区脑组织中ICAM 1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有助于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后炎症反应所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创伤后bax/bcl-xL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在液压脑损伤模型中,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大鼠脑创伤后不同时程bax和bcl-xL表达;采用凋亡原位末端标记、电镜超微结构、DNA凝胶电泳观察脑创伤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和生化特征。结果:伤后6 h,bcl-xL mRNA表达下调[伤侧半球为对侧的(67.42±7.5 4)%],bcl-xL蛋白水平下降[伤侧为对侧的(85.85±5.72)%]。伤后3 d,bcl-xL mRNA和 bcl-xL蛋白表达分别为对侧的(39.97±3.61)%和(57.50±6.21)%;bax mRNA和bax蛋白分别为对侧半球的(203.95±17.53)%和(189.02±7.23)%。伤后bax/bcl-xL比率升高比细胞凋亡提前出现,早期由于bcl-xL的表达下降,后期主要是由于bax的升高所致。结论:细胞凋亡及其调节基因的表达间具有一致性;脑创伤对bax和 bcl-xL 的调节发生在转录水平以前的某一环节。bax/bcl-xL平衡体系的维持或紊乱影响脑创伤后神经细胞生存或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