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外地震救援实战论灾害医疗救援模式   总被引:17,自引:18,他引:17  
目的:总结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四次国外地震救援中的医疗工作,探讨灾害医疗救援模式。方法:回顾工作记录,分析历次医疗救援行动所做的工作和特点。结果:根据地震灾害的特点,医疗救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医疗工作重点是:分批、分组、全天候在废墟区进行搜救,全力救治幸存者;展开移动医院抢救大批量外科病员。中期医疗工作重点是:外出医疗巡诊、卫生防疫、联合转运偏远地区重伤员、继续开展营地移动医院。后期医疗工作重点是:帮助恢复当地各级医疗机构,进驻医疗单位,建立中国病区,捐赠药品和设备,协助恢复正常就医途径。结论:实践表明该模式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发挥外来医疗救援队的作用,服务于当地的灾民。  相似文献   

2.
地震常造成环境破坏和大量人员伤亡。紧急医学救援是十分复杂的,而救援组织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取得最佳的救援效果尤其重要。芦山地震发生后,武警后勤学院紧急医学救援队赶赴灾区。他们采用三级医学救援模式在山区地震灾区展开医学救援。一级救治点设在行政村居住点、乡镇或县城驻地,以流动医疗队形式在地震早期开展医疗巡诊,稳定生命体征,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为后期救治赢得时机。以地区或市级医院为二级救治点,以当地指定的大型省级三甲医院作为三级救治点,开展疾病后期的专科和康复治疗。本研究描述了武警后勤学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芦山地震的经历,并评价了山区地震灾区三级医学救援模式的应用。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采取的三级医学救治模式用于山区地震灾区的医学救援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移动医院的创建及其在国际救援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2004年底苏门答腊岛近海发生9级地震和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海啸,中国参加了国际救援活动.中国国际救援队创建了移动医院,在亚齐省班达亚齐市实施救援.移动医院的编制为26名医务人员,下分指挥组、分类检伤组、现场救治组、外科救治组、内科救治组、医技组、留观后送组.展开后占地约200平方米.开展了巡诊、院内救治、卫生防疫、灾后医院重建,及培训灾区当地医务人员等工作.总结出如下经验:应加强战役后方,应将所有信息数字化,培训复合型人才十分重要.移动医院是救援队实施救援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尤其在重大灾害中抢救危重伤员时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巴拉考特地震灾区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巴基斯坦巴拉考特地震灾区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计算疾病发病例数及构成比。结果2005年10月在巴基斯坦巴拉考特地震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ChinaInternationalSearchandRescue,CIARS)流动医院共接诊当地发病灾民2231人次,其中居前五位的为损伤和中毒疾病占29.18%,呼吸系统疾病占17.08%,消化系统疾病占9.91%,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占9.64%,皮肤病和皮下组织疾病占6.95%。结论应根据地震灾区不同伤病发病规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便合理应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好地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5.
以野战医院为依托的国际医疗救援合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阐述印度尼西亚海啸、地震及巴基斯坦地震的医疗救援经验,探讨通过以野战医院为依托,在野战医院功能辐射区域内共建医疗急救站、实时的救援信息交流,合作进行卫生防疫,恢复卫生所、基层医院以及大型医院救治功能,培训医务人员等方式,巩固加强各个救援队之间的合作,提高灾后国际医疗救援水平。通过加强国际医疗队合作,可以充分发挥野战医院的功能,发挥各救援队的医疗优势,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加快灾区医疗体系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赴菲律宾实施紧急国际医疗救援中的医疗工作,探讨灾害医疗救援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此次医疗救援模式及开展工作情况及特点。结果根据当地灾害的特点,建立完善救援组织和模式,快速响应机制,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处置及时,预防交叉感染,对提高灾害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实践证明,该医学模式在医疗救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发挥我国医疗救援队的作用,服务于当地的灾民。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是一支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灾害救援的国家级专业化救援队伍,曾多次出国执行国际救援任务。护理工作是灾难救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拓宽了医疗救治的范围,从而巩固和提高了灾区医疗工作在整个救援工作中的地位,笔者作为手术室护士参加2005年10月巴基斯坦巴拉考特(Balakot)及2006年6月印尼日惹地震救援行动,开展移动医院n,模式的医疗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20日巴基斯坦遭受严重洪灾,洪水冲毁了公路、学校、医院、住宅等大量公共设施,灾民超过了2000万,其中1200多万人需要紧急援助。灾后爆发疫情,使灾区形式更加严峻。8月2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时间抵达灾区,开设了相当于国内二级医院水平的“中国野战流动医院”,开展医疗救援。本文就此次洪灾救援中医学救援模式及流动医院的机构设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晨(海地当地时间12日下午)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政府迅速组派中国国际救援队奔赴地震灾区救援,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晨(海地当地时间12日下午)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政府迅速组派中国国际救援队奔赴地震灾区救援。  相似文献   

11.
自2010年8月26日到10月4日,中国国际搜救队(CISAR)分两批次派出来自20多个专业、共计78人次的医疗救援队,到巴基斯坦遭受洪灾地区建寺流动医院。我们通过疫情日报系统严格记录临床患者信息;通过实施访谈和流行病学调查来评估治疗效果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评估发现,CISAR携带的医疗设备基本满足当地人群需求;专业人员配备能满足必须要求;一些药品,尤其是皮肤病药品和催产素不足。通过早期流行病学评估,我们建立了受灾地区最大的流动医院,准备了大量的药品,并且第一次派出了专业药剂师。但是,早期流行病学评估和卫生评估并非完美,事先未能预计灾区皮肤病的高发病率,对灾区提供安全饮用水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灾区事先未能提出解决饮用水卫生安全的措施。事先应做好翻译工作以解决语言障碍。对救援队员的心理健康评估工作缺失。  相似文献   

12.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临时建立的绵阳九洲体育馆灾民安置点,人员最多的时候达58000余人。该灾民安置点未发生l例非正常死亡,无1例坏疽感染,未发生1例传染性疾病,无聚集性病例、无暴发疫情及群体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采取的卫生应急措施,被国家卫生部称赞为“九洲模式”,为灾难医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999医疗救援队赶赴重灾区绵竹市展开医疗救援工作。因组队合理、科学指挥、专业技能强、后勤保障有力,中国红十字会999医疗救援队完成了这次救援任务。笔者认为,应组建具有一定规模、装备齐全、训练有素、业务精良的医疗救援队,在大型破坏性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到达一线,在当地卫生指挥部门统一的指挥下进行医疗救援。现代医疗救援队自身的建设应从队伍组建、装备建设、技术培训、日常管理及制度建设几个方面实施,并将医疗救援队纳入全国性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完成一线的医疗救援任务。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参与了上海世博会的"三防"医学救援工作,组成"三防"医学救援应急机动组,成员包括军医、护士和司机.医务人员来自烧伤外科、骨科、普外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均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参加过"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奥运安保"和军区、分部组织的军事演习等重大军事行动,具有扎实的军事素质、卫勤保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他们接受了有关核辐射突发事件、化学事故、生物恐怖袭击的理论知识,个人防护基本技能、急救技术、快速反应和协同训练等五个方面的培训.做到了"一专多能".科学制定预案,确定了多条机动路线,以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最佳路线,及时到达现场.在备勤期间,执行任务人员保持24 h在院待命,听令后18 min内出发.在近8个月的世博安保备勤期间,"三防"医学救援应急机动组不但圆满完成了此次世博安保任务,为今后平战时各种"核、生、化"突发事件的医学应急救援做好了人员和技术的储备.  相似文献   

15.
2010年7月20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因暴雨而引发洪灾.超过1600人罹难.中国国际救援队被派谴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此次洪灾后救援是以医疗救治为主要任务,其特点:①以医疗救援为中心任务;②以医疗救治为主的针对灾后疾病与传染病的诊治及预防;③以保证医学职业安全与人身安全为重要任务.在重灾区信德省Thatta地区附近建立流动医院展开医学救援.特别是根据当地风俗建立1顶妇女儿童分诊帐篷,尊重及便于为弱势群体展开医疗服务.在医疗救助为期18天医疗工作日中,共接诊11 243人次,诊治11020例患者.受到巴基斯坦官方及人民的高度赞誉.总结此次救援经验:建立洪灾医学救援体系,制定洪灾医学救援预案,建立医学救援组织体系,建立适应洪灾医学救治体制,储备医学救援装备及配置,是应对洪灾医学救援对策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根据模块化原理将野战医疗队的模块编组规模设定在15人左右或30人左右,其中医护人员在11人左右和22人左右。模块分为4类:分类模块、手术模块、重伤救治模块和医疗处置模块。通过地震伤员仿真模拟系统模拟不同规模的野战医疗队对地震伤员进行紧急救治的过程,以探索其急救能力。时间片被设定为1min,救治时间设定为1天20小时。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医疗处置模块内的医务人员数量显著提高伤员通过量,增加重伤重伤救治模块内的医务人员数量次之,而增加分类米快和手术模块内的医务人员数量对伤员通过量无明显影响。若医务人员总数不变,分类模块内的小模块量降至1个,而其他3个医疗救治模块之一增加一个小模块,则手术模块增加一个小模块后对伤员通过量并无影响,而其他两个模块增加一个小模块后伤员通过量均能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现状,探索各种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编心理应激综合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从全国选取的1034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分析相关资料。结果医务人员心理应激总分为(48.67±15.89)分,心理应激阳性率为82.01%,各因子评分均值、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焦虑、疑病、抑郁、躯体化。医务人员的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为(1.97±0.39)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为(1.23±0.46)分,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1);年龄、岗位类别及“坚持自己的立场,为自己想得到的斗争”“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应对方式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心理应激突出,易出现强迫、焦虑、疑病等心理问题。医院要高度关注医务人员,尤其是一线及青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应对方式训练优化,改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计划生育门诊中开展医务人员主动提供HIV检测与咨询(PITC)服务的可接受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对计划生育门诊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方法。结果:医务人员知识点知晓率差距较大,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较高,正确率均在90.00%以上;而专业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85.00%的医务人员愿意主动为就诊患者提供艾滋病检测和咨询的服务,15.0HD%不愿意者其原因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66.67%)和“没有必要”(33.33%)。医务人员认为在计划生育门诊开展PITC服务需要的条件有“独立的场所”(85.00%),“经过艾滋病知识培训的专业人员”(80.00%),“有国家政策支持和医院领导支持”(70.00%)等。90.00%的医务人员认为在计划生育门诊开展PITC服务的有利因素是就诊者以接受计划生育服务的常规方式了解自己的HIV感染状况,可以避免就诊者的“羞辱感”和“不方便”,减少歧视。医务人员认为在计划生育门诊开展PITC服务存在的困难依次是“缺乏艾滋病专业防治知识及咨询技巧”(80.00%);“工作忙,没时间”(75.00%);“无安全保密的环境”(70.00%);“缺乏政策依据与操作规范”(70.00%);“存在社会歧视”(50.00%)等。本中心门诊开展PITC服务一年,咨询率从44.26%提高到72.40%,HIV检测率从11.64%提高到23.15%,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计划生育门诊医务人员开展PITC服务是可行的,能明显提高就诊者的HIV检测率;缺乏艾滋病专业防治知识及咨询技巧、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无安全保密的环境、缺乏政策支持和专用经费等是不利于医务人员开展PITC服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紧急救援开创院内急救护理流程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汶川大地震后,大批伤员被送到华西医院,伤员都必须经过急诊科为入口进行分流.常规的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要求,为此设计了新的工作模式。在急诊科,来自地震灾区的伤病员须与本地的伤病员分开。为来自灾区的伤病员设计了专门的就诊登记表,来诊方式亦需登记。协同财务部赶制了地震伤员印章,加盖在急诊病历上。地震伤员的所有治疗费用全免。伤员基本信息的采集应迅速、准确。开放性伤口在急诊科即得到处理:许多医学生、实习生担任了志愿者。需要住院的伤员由志愿者协助办理入院手续。急诊科护士起到先锋带头、指挥来自外院或其他科室的支援护士的作用。在早期,每天在岗护士达125人,分5组,每组25人,每天有3组护士轮流值班,轮休时要安排到机场接伤员。在后期工作模式逐渐常态化,每天在岗护士只需85人,分5组,每组13人,每天有3组轮流值班。每天均有机动人员由护理部协调,随时待命。15d内,需要专科针对性治疗的伤员在急诊科耗时从第1d的平均88min减少到后来的平均34min。急诊科共收治地震伤员2621人,能够查阅的备份资料有2338份,资料完整率为89.20%。新模式付诸实践后护理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备份资料不足的问题仍需解决。  相似文献   

20.
Prostitution in Sheffield, a city with over half a million population, has been reviewed in its legal, social work, and medical aspects. The years studied were 1960-73. The medical studies were confined to the years 1968-72. Prosecutions for soliciting increased steadily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trend was more marked locally than nationally and was associated both with increased police activity and, more recently, with the pursuit of a socially-aware sentencing, probationary, and social work policy. During the 5-year medical study, sixty prostitutes were seen. Using gonorrhoea as an index they were found to hazard the health of both themselves and others. Recurrent infection was the rule amongst them and 40 per cent. suffered salpingitis. In epidemiological term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vector role of prostitutes continues undiminished. The alleged decline in their role is relative only and not real. They accounted for one in six of locally acquired gonococcal infections in heterosexual men. The study indicates the need for the regular monitoring of the social phenomenon or prostitution and for the detailed study of all its aspects on a national ba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