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化伤寒论教学改革方法新探长春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金东明(13002)关键词伤寒论,教学改革《伤寒论》是中医著作中极富影响者之一。如何搞好其教学改革,将对中医教学体系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仅就若干教学方法及改革中已经出现的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对深化教改有所研...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医基础课,在中医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举足轻重。由于它文辞古奥,言简意赅,使这门课既难教又难学。如何搞好《伤寒论》课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中医教学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有了一点粗浅体会,现不揣冒昧提出商讨,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谈“十一五”规划教材《伤寒论讲义》的基本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教材是培养中医人才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中医药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学著作,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历来是中医教育的核心,其学术价值与临床价值世所公认。因此,如何编写高质量的《伤寒论》教材、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仲景学术,一直是本学科努力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现状,论述了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教学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临床能力培养和临床实践问题。提出要解决中医经典教学中青年教师存在的临床教学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应建设集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中医经典医教团队以及相应的实践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教育中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课程,通过合理设计制作的《伤寒论》慕课课程,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的高效工具。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学团队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将《伤寒论》慕课运用于教学改革中,取得初步成效,并对慕课背景下的当前经典教学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中医药高等院校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热情普遍偏低的现状,非常有必要反思在中医经典教学中的缺陷与不足,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来加强学生对于中医经典的学习。《伤寒论》作为学习中医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其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面临诸多困境,如何根据80后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使《伤寒论》课程的改革能够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特质和优势,通俗化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思维与辨析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限选课程,该课程作为中医经典《伤寒论》必修课之后的一门重要拓展课程,于2005年首次开课,2006年起使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伤寒论思维与辨析》,曾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传承班必修课程。该课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中医思维与临床能力为目标,以伤寒论必修课程以外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问题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在本轮改革与创新中,此课程教学团队倡导贯彻“在学,不在教”的教学理念,采用了“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优化了思维与临床相关的教学内容,缩减了教学学时,丰富了教学方法,借助学习通平台统计功能,依据课程报告、课程统计、问卷调查等方式,目前已取得可信任、可评价、可反思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作为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是奠定学生中医药扎实功底的必修书籍。如何让学生从零散的方证知识和条文的死记硬背过渡到对知识连贯性、系统性的掌握,即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革。笔者从自身多年《伤寒论》教学体会和临床实践出发,在强化学生解析、背诵原文的基础上,以《伤寒论》方证为抓手,以思维导图为联络工具,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知识和《伤寒论》条文通过思维导图的发散连图有机联系起来,既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记忆,更能将各门课程知识有机连贯起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的中医临证思维模式,真正体现出《伤寒论》中医临床基础桥梁课程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提高了《伤寒论》的课堂教学质量,值得教学中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古籍之一,其辨证论治思维为处理临床疑难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随着中医国际教育的发展,《伤寒论》已经成为面向来华中医留学生的主要中医经典课程之一。文章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根据《伤寒论》本身的文本特点在文化、词汇、语法、方药等几个方面浅析《伤寒论》留学生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旨在以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撑推进中医留学生教育和中医药海外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医学在国际上威望的日益增高,各国派往中国学习中医的学生日渐增多,如何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问题便愈加突出。本文就如何教好留学生《伤寒论》课程提出五种教学法,愿交流于同道并希求指正。1 联系法(联系相关学科内容)  《伤寒论》是中医学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著作,对中医各科均具指导作用。但因年代久远,文辞古奥,不要说外国人,就是本国中医学生学起来难度亦较大。故应利用其对中医各科均具指导作用特点,应用联系法教学,即多联系医古文、中医基础、中药、方剂、诊断等相关学科,以加强对《伤寒论》基本内容理…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医专业的一门主课。由于成书年代久远,文字古奥,要教好这门课的确不易。为了交流经验,进一步搞好本课的教学工作,笔者不揣鄙陋,谈点《伤寒论》教学的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12.
陈明 《中医教育》2003,22(4):44-46
笔者涉足中医教育近20年,一直从事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在伤寒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特点,在吸收老一辈教师优秀教学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三点三步”的教学方法,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兹籍本文作一简介,以期与广大中医教师进行交流、讨论。1教之“三点”《伤寒论》其原文达397条之多,其特点是既有中医经典的深奥,又与现代中医临床联系密切;既有较强的使用性,有存在着许多难点、疑点。怎样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70学时左右)让学生尽快地掌握伤寒论的精髓,领悟伤寒论的要旨,是每一个教师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鉴于《伤寒论》及相关中医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我们对我校中医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对《伤寒论》及相关中医经典课程学习兴趣及需求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校中医专业学生多数喜欢自己的专业,热爱中医,普遍认为《伤寒论》非常重要,但是约20~30%的学生对中医经典热情不高。从学生的建议来看,临床见习、严格要求、教学方法改革为学生所期望。本调查为《伤寒论》及相关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工作改进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伤寒论》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和总纲领.因此,无论是古代的师承教育还是现代的学院教育,都把《伤寒论》作为中医教育的必修课程.在我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中,《伤寒论》属于主干课程,是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伤寒论》的教学应该是通过对六经辨证体系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中医辨证思维,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医经典课作为中医院校医学专业教学的主要课程,历来就是中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教研室负责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均属中医经典课,其中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均为东汉时期张仲景所作,距今上千年,其文辞古奥,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生在学习《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课程时存在传统文化基础薄弱,尚未接受中医临床课程的辨治思维训练,而对于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比较完善,已经对现代西医诊治思维有了深入了解的客观学情。基于此,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西医诊治思维(疾病诊断、重症判断、生理病理、病程发展等)可以促进中医学生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内容的理解,增强中医文化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入西医诊治思维能够加强中医学生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专业知识的掌握,以促进学生中医辨治思维的建立;能够加强对西医临床资料的运用,以提升中医学生的临床胜任力。  相似文献   

17.
阎振立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83-1684
和法,是中医的主要治法之一。将和法内涵全面体现于临床者,当首推张仲景《伤寒论》。兹对《伤寒论》中主要和法和方作以简要分析.以窥和法经典运用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从古至今均在海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中医国际化进程加快,怎么样让境外学子学习到《伤寒论》精髓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研究认为《伤寒论》课程要进行国际化推广,必须首先过语言关,其次还可以借鉴国外网络公开课模式进行推广,最后还可以借助经方班等知名平台,多管齐下进行《伤寒论》及经方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作为联系理论与临床的中医经典桥梁课程,对中医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总结近年来《伤寒论》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从理论、临床、科研三方面探讨《伤寒论》教学的发展现状,认识到多维度、立体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使原本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必须要从理论、临床、科研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教学探索与改革。  相似文献   

20.
耿建国 《北京中医》2006,25(7):440-441
《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对临床各科有着较高的指导价值,其所载方药在临床上有着卓越的疗效。千百年来《伤寒论》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广泛推崇,时至今日,《伤寒论》仍然是中医高等教育中的骨干课程。学习《伤寒论》,学好《伤寒论》,运用《伤寒论》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不仅是培养中医本科生、研究生成为中医高级人才和临床综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中医成人教育(以下简称:成教)中完善成教学生的知识结构、掌握中医理论的精髓、提高成教学生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