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味厌食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药加味厌食散治疗小儿肝郁脾虚厌食症260例(硫酸锌对照组82例),治疗3个月后,加味厌食散组临床有效率93.6%,治愈率79.3%体重平均增加1.2kg;身高平均增加2.3cm;防治复感儿有效率92.6%。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中98例缺锌者,治疗后加味厌食散组发锌值平均升高60.05ppm,对照组平均增加39.55ppm。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01)。在测试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的尿木糖吸收率实验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22例,两组治疗后前组高于后组差异显著(P〈0.05)。检测患儿的血红蛋白发现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两组差异显著(P〈0.001)。结果:加味厌食散能有效地改善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的厌食状况,使患儿的身高和体重增加,此外对于提高厌食症患儿的小肠吸收功能及血红蛋白的含量有一定作用。结论:加味厌食散对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白建民 《国医论坛》2014,29(1):24-25
目的:观察二术止泻汤对脾虚泄泻小鼠血清溶茵酶和血清锌含量的影响,揭示其止泻机理。方法:用经典的番泻叶灌胃诱导小鼠腹泻建立脾虚泄泻模型,予二术止泻汤治疗后,观察其对宏观指标(生存状况、排便情况)和微观指标(血清溶菌酶和血清锌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二术止泻汤低高剂量组小鼠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血清溶茵酶和血清锌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其中术高组效果最佳。结论:二术止泻汤治疗脾虚泄泻,其止泻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清溶茵酶和血清锌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厌食症的发病机理及养阴益胃法防治小儿脾胃阴虚厌食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取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试验以及检测幼龄厌食模型大鼠胃液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和血浆胃动素(MTL)、神经降压素(NT)含量等。结果:加减益胃汤能显著促进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功能,明显提高厌食模型大鼠胃蛋白酶活性,调节胃酸分泌;改善厌食模型大鼠MTL、NT紊乱状态,从而达到治疗小儿脾胃阴虚厌食症的目的。结论:加减益胃汤治疗小儿阴虚庆食症有效。  相似文献   

4.
运脾法治疗儿童厌食症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运脾法对儿童厌食症(脾虚型)的作用,将运脾方制成糖浆治疗患儿56例,3个月为1疗程,临床观察患儿的总进食量、体重、皮下脂肪厚度、末梢血血红蛋白(Hb)、血清锌(Zn)等。结果:总有效率为85.71%;总进食量、体重、皮下脂肪厚度、Zn含量等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虚泄泻与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菌酶含量变化的规律,揭示脾虚泄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中药制剂(健脾止泻散)治疗脾虚泄泻小鼠,观察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学依据。方法以幼龄ICR系小鼠为实验研究对象,用番泻叶水浸液灌胃建立脾虚型泄泻动物模型,用健脾止泻散治疗,对其进行大便性状、饮食量、体质量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溶菌酶含量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脾虚自然恢复组的小鼠大便稀薄,饮食量、体质量明显降低,同时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溶菌酶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脾虚自然恢复组相比,健脾止泻散明显改善了脾虚泄泻小鼠的大便性状,饮食量和体重明显增加,同时提高了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菌酶含量水平(P<0.01)。结论脾虚泄泻小鼠存在免疫功能的低下,通过健脾止泻散治疗不仅改善了脾虚泄泻小鼠的整体状况,而且提高了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菌酶含量,从而进一步证明健脾止泻散是治疗脾虚泄泻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食健脾散治疗脾虚夹积型厌食症患儿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治疗小儿厌食症71例,其中治疗组41例给予消食健脾散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江中健胃消食片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在改善中医症状证候积分、食欲食量、体重、血红蛋白及尿D-木糖排泄率方面,二者均有疗效,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消食健脾散能有效改善脾虚夹积型厌食症患儿的厌食状况,使患儿体重及血红蛋白及尿D-木糖排泄率增加。结论:消食健脾散对脾虚夹积型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健脾合剂对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研究健脾合剂对脾虚型IBS-D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 将清洁级幼龄 ICR 雄性小鼠 48 只随机分为四组(n=12),并建立脾虚型IBS-D 小鼠模型(3n=36),造模评价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予双蒸水(10 ml·kg-1)、西药组予复合乳酸菌(0.26 g·kg-1)、中药组予健脾合剂(16 ml·kg-1)灌胃,治疗周期均为 14 天。治疗周期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 5 只小鼠,分别标记为B1、B2、B3、B4组,随后通过 16SrDNA 高通量基因测序法分析治疗前后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本研究测序深度充分,样品均具有良好的丰富度与多样性。与B1组比较,B2组小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降低(P < 0.05);与B2组比较,B3、B4组小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提高(P < 0.05);与B1组比较,B3、B4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差异(P > 0.05),说明健脾合剂和复合乳酸菌的干预均能调节脾虚型IBS-D小鼠肠道菌群达到或接近健康小鼠的肠道菌群稳态;且B3与B4组间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差异(P > 0.05),推测健脾合剂有益生元样作用;健脾合剂干预后,在门水平,Tenericutes、Actinobacteria、Saccharibacteria丰度上调(P < 0.05),Proteobacteria丰度下调(P < 0.05);在属水平,Alistipes、Ruminiclostridium、Candidatus_Saccharimonas、Rikenella、Intestinimonas、Lachnoclostridium、Oscillibacter、Coprococcus、Faecalibaculum、Enterorhabdus、Peptococcus、Romboutsia、Papillibacter丰度上调(P < 0.05),Lactobacillus、Bacteroides、Parasutterella、Escherichia、Erysipelatoclostridium、Parabacteroides、Candidatus_Stoquefichus丰度下调(P < 0.05)。结论 健脾合剂干预可以增加脾虚型IBS-D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并调节到与健康小鼠相似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四君子合剂结合捏脊治疗脾虚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脾虚型小儿厌食症患者8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予四君子合剂配合捏脊治疗),对照组44例(服用四君子合剂)。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3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唾液淀粉酶(AMS)、血清锌(Zn)及铅(Pb)水平及两组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2.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MS和血清Z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P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合剂结合捏脊治疗脾虚型小儿厌食症能增强治疗效果,且穴位操作简便、患儿依从性好,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二金启脾饮治疗小儿厌食症(肝旺脾虚型)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奔前  周俊亮 《新中医》2006,38(9):49-50
目的:观察二金启脾饮治疗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用二金启脾饮(方由独脚金、鸡内金、茯苓、陈皮、党参、炒白术、山药、炒麦芽、柴胡、白芍、布渣叶、甘草组成)治疗;对照组用金双歧片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体重、贫血情况及食欲改善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6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增加体重、改善贫血(增加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值)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1周及2周食欲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二金启脾饮治疗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厌食冲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秀华  周恒太 《河南中医》1997,17(6):344-346
取厌食症小儿4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厌食冲剂和三甲散口服4~8周,结果表明厌食冲剂临床治疗组疗效优于三甲散临床治疗组,该冲剂对小儿体重,血红蛋白,尿D-木糖排泄率,发锌值,尿淀粉酶值等定量指标和厌食,面色萎黄少华,毛发枯黄稀疏,自汗易感冒,大便不调等症的明显改善和较好疗效,动物实验表明该冲剂可促进胃酸分泌,明显提高胃蛋白酶活力,对小鼠免疫器官有增重作用,并增强其吞噬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扶正健脾方治疗脾虚厌食症患儿微量元素含量、免疫功能的变化、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用扶正健脾方治疗130例脾虚厌食症患儿,每天1剂,水煎服,30天为1个疗程;选择同期健康儿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每疗程前后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免疫球蛋白(Ig)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脾虚患我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尤以CD3、CD4降低明显,IgG含量低,治疗后CD3、CD4、CD4/CD8的比值明显提高(P<0.01);IgG、IgA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IL-2R接近正常,治疗组微量元素Zn、Fe的变化较为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扶正健脾方可使脾虚厌食症患儿体液和细胞免疫恢复动态平衡,并改善患儿体内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症(包括脾虚湿阻、肺脾气虚、脾肾阳虚3型)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对照纽32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对其疗效及体重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体重下降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治疗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确切且持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儿厌食症大鼠Gtrrelin的含量变化,探讨调脾舍剂对小儿厌食症大鼠Chrelin水平及进食量、体重的影响,观察Ghrelin与食欲的关系。方法:用病因模拟法制作小儿厌食症大鼠模型,分调脾合剂高、低剂量组治疗,检测餐前及餐后血Ghrelin水平,观察1、7、14,2l、28日进食量及体重情况。结果:高剂量组餐前Ghrelin水平结果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餐后Ghrelin水平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高剂量组、低荆量组(14~28天)体重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高剂量组进食量于第14~28天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调脾舍刺能提高模型动物餐前Ghrelin水平,能促进进食,增加体重,Ghrelin是影响食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系列抗复感合剂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观察系列抗复感合剂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辨证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医辨证治疗组90例,根据辨证肺脾气虚型用抗复感合剂1号,肺脾阴虚型用抗复感合剂2号,脾虚肝旺型用抗复感合剂3号;对照组45例用玉屏风颗粒冲剂治疗;空白组45例不用药物治疗。结果:中医辨证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G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血T细胞亚群CD+4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4/CD+8比值提高(P<005),临床症状、体征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3组经治疗或观察后临床治愈及显效率比较,中医辨证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优于空白组(P<005)。结论:系列抗复感合剂辨证治疗可有效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体虚状态,提高机体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5.
小儿健脾颗粒治疗脾虚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儿健脾颗粒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和昆明种小鼠,分别用利血平注射、大黄灌胃造成脾虚模型。将模型动物分组,并设立正常组。测定各组动物血清淀粉酶含量、木糖吸收、耐寒耐力和免疫器官的重量;用炭末推进法测定肠管运动变化;用溶血素抗体生成法检测免疫功能。结果:小儿健脾颗粒可增加脾虚大鼠的血清淀粉酶含量和木糖吸收;显著增加脾虚小鼠的耐力和耐寒能力;明显抑制脾虚小鼠的肠管运动;显著增加脾虚小鼠的免疫力。结论:小儿健脾颗粒治疗脾虚证的作用与促进消化和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草药与蛋白复配物的增重功效。方法:应用利血平复制小鼠脾虚消瘦模型,观察体重、小肠推进试验、体脂比、血清中胃泌素(GAS)、血浆中胃动素(MOT)等变化,以及该复配物对脾虚消瘦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中草药组及复配物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对利血平所致小鼠消瘦模型的增重效果及胃肠道功能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乳清蛋白组具有增重趋势;其中体脂比的增重指标,中草药与蛋白复配更是表现出协同促效的效果。结论:中草药与蛋白复配物改善胃肠道功能同时有助于增重。  相似文献   

17.
张朝霞  王恩杰  孔令霞 《吉林中医药》2012,32(10):1056-1057
目的:观察自拟厌食方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脾虚型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脾虚型厌食症患儿简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75例.治疗组口服自拟厌食方结合针刺四缝穴,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2组均以4周为1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厌食方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胃消食口服液、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及赖氨酸维生素B12合剂联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及赖氨酸维生素B12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并分别与单用葡萄糖酸锌及与葡萄糖酸锌联合健胃消食口服液临床对照.结果: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及赖氨酸维生素B12合剂者对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葡萄糖酸锌者(P〈0.01),优于葡萄糖酸锌联合健胃消食口服液者(P〈0.05).结论:健胃消食口服液、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及赖氨酸维生素B12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小鼠脾虚证模型,研究小鼠脾虚证的机制。方法:采用利血平单因素造模法建立脾虚证小鼠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和饮食量的改变,采用比色分析法及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D-木糖及胃泌素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体重、饮食量、饮水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D-木糖及胃泌素含量显著降低。结论:采用利血平单因素造模方法制作脾虚模型方法成熟可靠。  相似文献   

20.
马贤德  韩晓伟  曹阳  关洪全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91-1092
目的:研究脾虚小鼠经口感染白色念珠菌后,血清中TNF-α含量以及腹腔中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小鼠经口感染白色念珠菌,观察不同状态下的小鼠感染白色念珠菌后机体巨噬细胞功能及血清中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加白色念珠菌和脾虚加白色念珠菌组吞噬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脾虚组也有降低(P〈0.05);血清中TNF-α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脾虚模型组、正常加白色念珠菌组和脾虚加白色念珠菌组相比,均高于其他3组(P〈0.01),与脾虚模型组比较,正常加白色念珠菌组高于该组(P〈0.01),而脾虚加白色念珠菌组低于该组(P〈0.05)。结论:经口感染白色念珠菌的脾虚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中TNF—a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脾虚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