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冯江学  杨渊  马志芳  韦庆  张海  张栋  周游 《广西医学》2012,34(11):1530-1531
目的观察前、后及前后联合入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37例严重胸腰椎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根据临床表现、X线片、CT及MRI检查结果,评估椎管占位情况和椎间盘的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观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复查CT,37例患者伤椎节段椎管均获得有效减压,无占位;随访6~20个月,平均14个月,植骨块融合良好,X线片显示伤椎高度基本恢复;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7.5°(10~41°),矫正到术后约4°(0~10°)。Frankel分类A级9例,术后感觉平面下降或部分恢复,运动功能无明显恢复;B~D级28例,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恢复。结论前入路、后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均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创伤较大。术前应根据患者的伤情及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准确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骨外科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伤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Cobb角和伤椎椎体后缘骨块在椎管内占位大小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椎体后缘骨块在椎管内占位大小和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后缘的平均高度均较术前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患者术后脊髓损伤较术前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远期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优缺点。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46例,其中经后路32例,前路10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采用ASIA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评估椎管减压范围、植骨块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46例随访8~36个月,平均13个月,术前不完全性损伤的40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1级以上。脊髓神经功能术前为A级6例,术后均无恢复。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式的选择取决于脊柱稳定性、神经损伤情况以及椎管内占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将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采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术后观察并随访2组的近期疗效(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椎管占位及椎间盘退变)和远期疗效(矫正丢失情况、脊髓损伤恢复、腰部疼痛情况、侧块和螺钉断裂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和椎管占位均获得矫正(P<0.01),但术后观察组的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1),椎管占位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伤椎椎间盘上下间隙的退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伤椎前缘和Cobb’s角的矫正丢失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脊髓损伤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腰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2例发生侧块和螺钉断裂,4例螺帽松动,而观察组未发生断钉、断棒情况,仅1例发生椎弓根钉松动。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较好,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时间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时间的选择。方法: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将患者按伤后手术时间0~3d、4~7d、7d以后分为A、B、C3个实验组,将3组患者的神经恢复程度进行比较。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评分按AISA2000标准进行评分。结果:35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20个月,平均11个月。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后手术时间与术后患者神经恢复程度:A组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显著恢复,B组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显著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较,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B组明显。结论:手术治疗有显著的疗效,伤后手术时间越早,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越好;伤后7d以后手术,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差;手术应在7d内进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伤后手术时间越早越好。但由于急症手术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认为4~7d左右进行手术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神经损伤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给予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B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术后脊柱影像学指标;结果 A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B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脊柱影像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矢状面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矢状位指数、伤椎楔变角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术后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疗效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但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缩短术后恢复的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中柱损伤的病理特点,探讨其与脊髓神经损伤的关系及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对9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结合X线片、CT、MRI检查,测量椎管阻塞狭窄率,分析占位骨块形态、移位特征及椎间盘、后纵韧带损伤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比较术前术后伤椎压缩百分比和后凸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骨折椎体均得到良好复位,随访6~28个月,4~6个月后88例植骨获得骨性融合,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有1~3级恢复,术前、术后伤椎压缩百分比、后凸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合并椎间盘损伤的9例,未做植骨融合,随访发现取除内固定后6例出现椎体高度及Cobb角不同程度丢失。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致椎管管径减小与脊髓神经损伤间有相互关系,椎管内不同形态的占位骨块预示着不同程度的瞬间暴力和脊髓神经原发损伤;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椎间盘损伤对脊柱稳定性的潜在影响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王路  裴继强  郑杰 《现代实用医学》2008,20(11):877-878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侧前方减压钛网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经椎弓根侧前方减压钛网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0例,观察伤椎Cobb角术后矫正情况,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Cobb角矫正13(°)~20(°),平均15(°);神经Frankel分级除1例A级和1例B级患者未恢复外,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经椎弓根侧前方减压钛网重建术治疗是单一入路完成椎管减压 前中柱重建,可有效恢复脊柱稳定及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患有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结果:组间比较病情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Cobb’s角的改善幅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胸椎功能复常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手术方式对患有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三柱植骨融合治疗治疗严重胸腰椎脱位型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严重胸腰椎脱位型骨折伴脊髓损伤9例,行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三柱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的胸腰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柱高度、椎管骨块占位的变化、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伤椎前柱高度及椎管骨块占位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或钛网、植骨块移位等现象。脊髓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Ⅰ~Ⅲ级的恢复。结论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三柱植骨融合是治疗胸腰椎脱位型骨折的较好选择,但应把握手术适应证为:严重爆裂型骨折伴椎间盘损伤及前后纵韧带损伤、尤其伴脱位的患者,且载荷评分7分以上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21例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3例择期应用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和椎管前后径,12个月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时伤椎椎管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椎椎管前后径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在短时间内解除脊髓和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确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91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KP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Oswestry功能评分、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两组VAS、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swestry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术后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能显著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但费用较高;PVP费用低,操作简单,但骨水泥渗漏率较高。两种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相当,均能有效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9月经前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根据应用的椎间植骨支撑材料不同分为钛网组41例和人工椎体组40例,测量并比较各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节段后凸角(Cobb角)大小、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结果 8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两组的Cobb角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bb角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网组的Cobb角及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改变明显大于人工椎体组;术后复查CT,椎管容积扩大,致压骨块消失,植入骨已与相邻椎体融合,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2级.术中无较大副损伤出现,术后未发生钛合金板与螺丝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彻底,重建方式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分布原则,脊髓功能恢复较好,与钛网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具有术后Cobb角改变小,相邻椎间隙高度降低小,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脊柱前路手术中使用具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后外侧融合与不融合的疗效差异。方法对42例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融合组(24例)和非融合组(18例)。融合组采取后路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取患者自体髂骨进行后外侧融合术;非融合组只进行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和2年进行检查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价,比较后融合组与非融合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与疗效。结果融合组及非融合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9.1±9.7)min和(85.4±8.8)min,出血量分别为(185.6±52.7)ml和(164.5±50.2)ml;融合组及非融合组术后即刻Cobb角矫正度分别为(14.8±5.3)°、(14.4±5.6)°,伤椎后凸角的矫正度分别为(10.5±5.4)°、(10.8±4.6)°,椎管矢状面指数矫正度分别为(14.6±6.2)°、(14.9±6.8)°,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2年丢失度为(4.2±2.8)°和(6.±±3.2)°,椎后凸角后2年丢失度分别为(3.1±2.4)°、(5.2±2.8)°,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矢状面指数术后两年丢失度分别为(4.4±3.4)°和(5.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11.5±6.3)分和(16.6±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后外侧融合可以减少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后矫正丢失等问题,且能一定程度降低腰部疼痛感,为相对较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治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67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组)37例和后凸成形术组(PKP组)30例。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病变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畸形角(Cobb角)的差异。结果:术后第7天及3、6个月,两组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P〈0.05);PKP组椎体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上升(P〈0.05);且PKP组椎体高度显著高于PVP组,Cobb角显著小于PVP组(P〈0.05)。术后6个月,PKP组VAS评分显著小于PVP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均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疼痛,纠正后凸畸形,但后凸成形术更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纠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河源市人民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Quadrant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前后腰椎功能JOA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后凸畸形Cobb角、疼痛VAS评分、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情况。结果经随访,观察组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对照组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3例出现内固定失败。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腰椎功能JOA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后凸畸形Cobb角、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在疼痛VA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功能JOA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后凸畸形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方面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Quadrant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来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症状,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GSS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脊柱神经损伤,其中根据Frankel分级标准:A级4例,B级4例,C级20例,D级15例,E级7例。对所有患者均应用GSS系统加伤椎置钉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5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恢复良好,无切口感染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Cobb角与术前相比也有明显缩小(P〈0.05);除2例脊髓神经损伤为A级的患者以外,其余患者的脊髓神经损伤均有1-3级的恢复。结论:应用GSS系统加伤椎置钉的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疗效确切,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术后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管国义 《吉林医学》2013,(30):6219-6220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胸腰段骨折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随访13年,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获成功,均达到解剖复位。按照JOA评分标准,患者术后治疗优良率90.28%显著优于术前的12.50%(P<0.01);手术前后所摄X线片显示,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恢复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能有效的使伤椎复位,重建椎体的稳定性,具有固定节段少、创伤小、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胸腰椎爆裂骨折三种后路术式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后路术式治疗胸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经骨折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六钉固定法、经骨折伤柞椎弓根置钉的四钉短节段同定法和传统的跨伤椎四钉固定法治疗.分别从伤椎前缘压缩比、矢状面Cobb角对比三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种方法术前、术后伤椎前缘压缩比、矢状而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六钉固定法和经骨折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四钉短节段固定法与传统的跨伤椎四钉同定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前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六钉同定法、经骨折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四钉短节段同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优于传统的跨伤椎四钉固定法,而经骨折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四钉短节段同定法更优于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六钉同定法,但适应证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