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后尿道断裂、膀胱破裂在泌尿系统损伤中最为常见。1990年1月~1996年1月收治35例后尿道断裂、膀胱破裂患者,根据受伤后就诊时间、伤情不同,采取了膀胱造瘘、尿道会师牵引术、膀胱修补、二期尿道吻合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35例,男33例,女2例,年龄8~74岁、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断裂33例,其中合并膀胱破裂6例,塌方挤压下腹部致膀眈破裂2例。8例膀胱破裂中,腹膜外型膀胱破裂5例,腹膜内型膀胱破裂2例,混合型膀胱破裂1例。1.2治疗方法与结果: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断裂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3~6个月后行后尿道吻合术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断裂及膀胱破裂的急诊诊断与治疗,提高骨盆骨折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及泌尿外科2000—2010年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及膀胱破裂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中合并后尿道断裂41例,合并膀胱破裂15例,4例同时有后尿道断裂和膀胱破裂二种合并伤。41例合并后尿道断裂中6例病情较重,只行膀胱穿刺造瘘,29例行尿道会师术加牵引,6例未能手术;15例合并膀胱破裂的患者中2例行尿道会师术和膀胱修补术,另外11例膀胱破裂者行膀胱修补术,2例未能手术。本组患者死亡8例,病死率15.4%(8/52),6例未能行急诊手术者死于不可控制的出血,2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骨盆骨折并发症多,应尽早明确诊断;对常规抗休克无效者可在急诊行骨盆外固定术及急诊介入栓塞术止血,待病情稳定后进行相关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增强MR淋巴成像(MRL)与直接淋巴管造影(DLG)术后CT对定位诊断乳糜尿患者淋巴管-泌尿系瘘道与胸导管异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乳糜尿患者MRL及DLG后CT资料,观察MRL所示肾淋巴管及其他腹膜后淋巴管扩张、胸导管扩张和胸导管周围纡曲淋巴管,DLG后CT所示肾淋巴管和泌尿系对比剂反流、髂干和胸导管出口区淋巴管对比剂反流,判断淋巴管-泌尿系瘘道位置和胸导管梗阻相关征象。结果 MRL显示19例(19/24,79.17%)淋巴管-泌尿系瘘道,位于双肾2例,左肾6例,右肾10例,膀胱1例。DLG后CT显示24例淋巴管-泌尿系瘘道,位于双肾6例,左肾7例,右肾10例,膀胱1例。MRL与DLG术后CT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01,P<0.001),判断单侧肾脏水平淋巴管-泌尿系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63,P<0.001),MRL敏感度68.97%,特异度100%。2例DLG及术后CT对比剂未达胸导管颈段,MRL显示其中1例颈段胸导管。MRL发现2例DLG术后CT漏诊的合并单侧双肾盂输尿管畸形。结论 MRL可作为无创显示乳糜尿患者淋巴管-泌尿系瘘道的初步检查方法;联合DLG术后CT能为评估淋巴管-泌尿系瘘及胸导管梗阻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尿路造影(CTU)在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腹部加压方式对5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行平扫和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对所有数据进行MPR、CPR等处理。记录每次扫描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回顾性分析50例经常规CTU检查患者的辐射剂量,并与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接受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的患者中,泌尿系统完整显示34例;16例因单侧或双侧输尿管显示不佳而接受延迟期追加扫描,其中7例通过延迟扫描完整显示双侧肾盂、输尿管及膀胱,4例患侧较静脉期显示有所改善,5例患侧肾盂对比剂稍增多,而输尿管、膀胱无显著变化。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平均有效剂量为19.57 mSv,常规CTU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1.50 mSv,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对尿路和病变显示效果较好,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诊断上尿路先天性异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对上尿路先天性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5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上尿路先天性异常患者的MSCTU表现。结果 MSCTU清晰显示全部75例上尿路先天性异常,包括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34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14例,马蹄肾7例,异位肾6例,多囊肾6例,巨输尿管3例,UPJO合并其他畸形5例。结论 MSCTU是上尿路先天性异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内超声在膀胱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5例膀胱癌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内超声检查与常规经腹超声、CT、膀胱镜检查,对比其优缺点,并应用于膀胱癌电切手术。结果 经尿道膀胱内超声对膀胱结构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经腹超声;经尿道膀胱内超声不仅能发现常规经腹超声发现不了的小肿瘤,还能清晰显示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有助于较准确地分期;经尿道膀胱内超声在膀胱癌电切手术时可指导外科医生注意避免肿瘤残留,又可指导外科医生避免电切过深导致膀胱穿孔。结论 经尿道膀胱内超声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膀胱破裂3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3):2583-2583,2586
目的探讨创伤性膀胱破裂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创伤性膀胱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3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包括膀胱修补术、膀胱造瘘术;对合并后尿道损伤者,根据受伤时间行相应处理;对肠破裂或膀胱直肠贯通伤者行肠修补或结肠造瘘术。2例行保守治疗,留置导尿管引流。结果 34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排尿正常,其中2例因损伤严重于术后24 h内死亡。结论膀胱灌注实验结合腹腔穿刺检查及膀胱逆行造影是膀胱破裂简单而可靠的诊断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救治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经会阴超声诊断前盆腔脏器脱垂类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对前盆腔脏器脱垂类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诊断的68例前盆腔脏器脱垂(膀胱尿道膨出28例,孤立性膀胱膨出40例)产妇行经会阴超声检查,以经耻骨联合下缘的水平线为参考,在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val动作时观察膀胱后壁和尿道的活动情况,测量膀胱尿道后角以及尿道倾斜角,并对经会阴超声结果与临床POP-Q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Kappa值。结果 经会阴超声诊断膀胱尿道膨出29例,孤立性膀胱膨出39例,与临床POP-Q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55,P<0.001)。结论 经会阴超声能够诊断前盆腔脏器脱垂类型,可作为临床判断前盆腔脏器的脱垂的影像学方法而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双源CT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或大量腹腔积液接受TIPS的患者,于术后1个月内、3个月内、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双源CT复查,采用MIP、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判断肝静脉及门静脉间支架位置通畅情况。结果 28例患者中,3例(10.71%)支架内血栓形成,MIP示支架处低密度灶,对比剂自狭窄处流过,VR示支架位置、角度满意,及时行球囊扩张溶栓治疗;1例(3.57%)支架冗长、成角,再次植入支架;24例(85.71%)TIPS术后未出现分流道狭窄或血栓,MIP成像显示支架通畅,内见对比剂通过,VR显示支架位置、角度满意。结论 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具有安全、无创、准确的优点,且同时能对肝实质进行观察,可作为TIPS术后的首选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0.
林成楚  汪志伟  李毅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2):1313-1314
目的:总结我院近7年收治的16例因外伤致骨盆骨折并后尿道完全断裂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通过对16例骨盆骨折并后尿道完全断裂患者,采用尿道会师加膀胱颈口会阴牵引复位术治疗,观察术后排尿、性功能情况。结果:拔管后13例排尿通畅,3例经1~3个月尿道扩张术治疗后,排尿正常。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示排尿通畅。随访6个月均排尿正常,无性功能障碍者。结论:采用尿道会师加膀胱颈口会阴牵引复位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术后引起尿道狭窄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影像学改变。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5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患者,分别行B超、泌尿系统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P)及患侧逆行肾盂造影、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肾盂输尿管交界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导致不同程度的梗阻及巨大肾盂积水,肾皮质变薄,肾盂扩大。结论综合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运用程序,可采取先简后繁的原则,首选行B超检查,后行IVP检查及患侧逆行插管造影检查,有条件可以运用螺旋CT三维重建和MRI,均可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扫描对单侧上尿路多发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单侧上尿路多发癌患者的16层螺旋CT影像表现.结果 单侧肾盂、输尿管多发癌同时累及膀胱6例,肾盂及输尿管同时受累3例,输尿管中下段癌累及膀胱1例.CT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肾盂及输尿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和(或)腔内软组织肿块,管腔变窄,累及膀胱者表现为膀胱壁不规则增厚或软组织肿块,大范围的曲面重建可全程清晰显示上尿路病变累及范围,直观显示上尿路腔内外改变.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例,2例经病理证实为转移癌,影像所见与手术、病理完全符合.结论 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能清楚显示单侧上尿路多发癌发生的部位、累及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螺旋CT表现。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甲状旁腺腺瘤均起源于下甲状旁腺,右侧4例,左侧4例,均位于气管外血管内间隙。肿瘤最大径为1.0~5.0cm,平均2.6cm。平扫肿瘤呈等密度,1例肿瘤内有环形钙化。注射对比剂后8例肿瘤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其中2例肿瘤强化明显,接近于周围血管密度,增强后肿瘤呈均匀强化者5例,3例肿瘤内可见坏死不强化区。结论增强螺旋CT检查可准确显示甲状旁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临床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RMS)的X线造影和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RMS的临床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静脉尿路造影和?蛐或膀胱造影检查,其中6例行CT扫描。结果:造影显示葡萄簇状充盈缺损13例;膀胱三角区大的分叶状充盈缺损影3例,6例膀胱壁毛糙。6例CT均显示膀胱腔内典型葡萄簇状低于腹壁肌肉密度软组织肿块,膀胱壁增厚,增强呈轻中度强化。结论:膀胱RMS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患儿年龄及临床特征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上尿路梗阻性病变中的运用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2011年1月132例行螺旋CT尿路造影,并确诊为上尿路梗阻病变患者资料,分析其图像特点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132例患者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输尿管结石31例,先天异常及畸形51例,输尿管感染性病变16例,尿路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通过对37例非结石性病变引起的尿路梗阻的MRU检查进行研究分析,充分体现了MRU的技术优势的价值。方法本组37例尿路梗阻病人,男性2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5.5岁,所有病例全部行IVU与MRU检查,其中5例又做了CT检查,2例做了逆行肾盂造影,其中33例经手术证实。结果先天发育畸形10例(肾盂输尿管结合部狭窄2例;重复畸形6例,1例输尿管囊肿,脐尿管囊肿1例),内源性肿瘤14例(肾癌、肾盂及膀胱癌各4例;h3尿管癌2例),外源性肿瘤6例(卵巢癌2例。巨大神经纤维瘤1例,转移性腺癌1例,结肠癌2例),炎症性病变7例(前列腺增生4例,结核2例,血块1例)。结论MRU是一种安全无创,无需对比剂的检查手段,充分补充IVU不显影的不足,梗阻部位定位准确,明显优于IVU,定性需结合CT及MR扫描。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输尿管移形细胞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移形细胞癌的CT表现及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8例患者均作了CT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3例4~8小时后还作了延迟扫描。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移行细胞癌。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移形细胞癌直接CT征象为管壁的不规则增厚及管腔的不规则狭窄,部分表现局部软组织肿块,位于下端的可突入膀胱。间接征象为肾盂肾盏扩张、淋巴结转移及输尿管瘘。CT检查既可观察腔内病变又可显示腔外肿瘤情况及远处转移,且为无创性检查。结论:CT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超声观察不同妊娠时期及分娩方式所致盆底组织结构及功能改变。方法 选取50名接受规律产前检查的单胎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n=26)和剖宫产组(n=24),以经会阴超声观察其孕早期(孕6~8周)、孕中期(孕24~28周)、孕晚期(孕37周~分娩前)及产后6~8周和12~14周盆底结构,测量静息态和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时膀胱颈距离耻骨联合后下缘距离(BSD)、尿道倾斜角及膀胱尿道后角,观察尿道内口漏斗是否形成及有无膀胱脱垂,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孕早、中及晚期,BSD、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孕晚期BSD、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与孕早、中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孕早期无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及膀胱脱垂,孕中期尿道内口漏斗形成6例、膀胱脱垂1例,孕晚期尿道内口漏斗形成21例、膀胱脱垂19例。组间比较,产后6~8周,静息态下,BSD、尿道倾斜角及膀胱尿道后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上述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产后12~14周,静息态下及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BSD、尿道倾斜角及膀胱尿道后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产后6~8周和12~14周,压力性尿失禁和膀胱脱垂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孕晚期盆底组织损伤较严重;不同分娩方式所致盆底组织损伤存在差异;随时间延长,产后盆底结构损伤可逐渐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