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疫苗分为利用无毒活微生物的活疫苗及杀灭微生物去除其特定毒性成分后的死疫苗。制备活疫苗采用的微生物是野生微生物的变异种 ,只有免疫原性而丧失致病性 ,并且与病原微生物具有交叉抗原而对人无致病性。因为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 ,所以能获得与自然感染相近的免疫力 ,一般持续时间长 ,易获得免疫力 ,多数既可诱导细胞免疫又可诱导体液免疫。死病毒疫苗可诱导抗体产生 ,但不易诱导细胞免疫 ,考虑到通常防御病毒时细胞免疫 (以 T细胞为中心的免疫 )更为重要 ,所以活疫苗更为优越。但并不是所有病原微生物都适合做为活疫苗 ,并且预期接种的…  相似文献   

2.
疫苗分为利用无毒活微生物的活疫苗及杀灭微生物去除其特定毒性成分后的死疫苗.制备活疫苗采用的微生物是野生微生物的变异种,只有免疫原性而丧失致病性,并且与病原微生物具有交叉抗原而对人无致病性.因为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所以能获得与自然感染相近的免疫力,一般持续时间长,易获得免疫力,多数既可诱导细胞免疫又可诱导体液免疫.死病毒疫苗可诱导抗体产生,但不易诱导细胞免疫,考虑到通常防御病毒时细胞免疫(以T细胞为中心的免疫)更为重要,所以活疫苗更为优越.但并不是所有病原微生物都适合做为活疫苗,并且预期接种的病原微生物非常之多,若针对每种微生物逐一开发疫苗将是很繁重的工作,受种者亦有很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有关流感病毒疫苗的开发,目前正在研制用接近于自然感染的形式而能产生防御感染能力的活疫苗,以代替现在使用的灭活疫苗(见表)。  相似文献   

4.
染色体独立地存在于细胞内 ,稳定地传给子代细胞且具有寄生性的基因叫做质粒。具有代表性的质粒是存在于细菌中的环状双股 DNA,并能人工地制作质粒。如将带有病原微生物抗原蛋白基因的质粒注射到皮肤或肌肉内就能将其导入细胞 ,该细胞就能够合成微生物抗原 ,就可诱导机体产生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 ,此种 DNA基因就起疫苗样的作用 ,将其称为核酸疫苗和 DNA疫苗。目前已制备出带有巨细胞病毒启动基因的质料并和腺苷构成重组疫苗。同活疫苗不同 ,因为 DNA疫苗只生成抗原蛋白 ,不能复制出微生物 ,因此没有毒性物质不担心有病原性。另外 ,它又…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预防接种法于1948年制定以来,预防接种已有组织地进行了,在接种率提高的同时,传染病的发生显著地减少。疫苗包括灭活细菌或菌体成分,弱毒化的病原体等。因为接种这些在机体可获得特异的免疫,所以由于疫苗自身的因素和接受疫苗的机体的因素潜藏着引起异常反应的危险性。传染病流行频繁的时代,因传染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日本现状日本目前使用的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MMR)疫苗均为各厂家独自研制的。麻疹疫苗是1969年,风疹疫苗是1977年,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1981年正式批准使用的。加上以后又增加批准的几种,现在能制造麻疹疫苗的三家,风疹疫苗五家,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四家,和歇美现在只集中用一、二种疫苗不同。在疫苗制作过程中,1974年武田、北研微生物研究所已制成 MMR 疫苗并进行了接种试验。在此阶段,即使三种疫苗组合在一起,抗体阳转率也无变化,与各疫苗单独接种相比,临床反应也未见增强,但 MMR  相似文献   

7.
汪培华  杨光田 《德国医学》1999,16(6):341-343
目的 了解缺氧及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时毒毛花甙K对离体豚鼠心脏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改良的Langendorff法灌注离体豚鼠心脏冠状动脉,观察缺氧、二氧化碳分压及氢离子浓度不同程度的增高时毒毛甙K(简称毒K)心脏的作用。结果 缺氧时毒K地心脏的强心作用明显减弱,而不同程度的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则不影响毒K的强心作用,也不通过共伴随的pH值下降影响心脏对毒K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8.
据日本《朝日新闻》多次报道,北美、南美、欧洲、澳洲以及日本等,正出现婴儿向毒病。症状先是顽固便秘,继之对母乳、人造乳等的吸吮力下降,哭声无力,肌肉松弛。重症者呼吸困难直至停止。发生于生后3周至8个月的婴儿,1岁以上者尚未发现此病。这种肉毒病与食物中由细菌释放出毒素引起的肉毒病不同,是芽胞状态的肉毒杆菌侵入体内后,再行发芽、增殖,产生毒素引起的新型肉毒病。  相似文献   

9.
一、结核1997年7月,日本就结核发病有明显升高的征象,厚生省虽发布了[结核紧急事态宣言],但在世界范围,结核发病者和死亡者几乎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最近在结核的研究上,最值得注目的是Cole等的研究成果,即标准强毒结核菌株H37Rv的全部碱基序列的阐明,搞清楚了结核菌是由4.4Mbp的碱基序列组成,约有4000个基因。结核菌有多种与脂肪酸代谢有关的酶,认为还存在未知的代谢途径,建议把这些酶和代谢途径作为靶,开发新药,寻找比BCG更有效的疫苗将是势在必行。这几年间,为评价免疫的替代标记相继被发现,从结核菌感染到产生INF-γ的特异性Th1细…  相似文献   

10.
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系列关于注射外源基因在体内诱导免疫应答的报道揭开了核酸疫苗研究的序幕。所谓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又称为基因疫苗(genetie vaccine),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  相似文献   

11.
关于伴随分娩的乙型肝炎(HB)母子间感染问题,日本厚生省曾于1984年8月27日确定了从1985年起对所有孕妇采血检查HB,从带有瓋毒而不发病的携带者(持续感染者)中找出感染力强的“危险的母亲”,并对其所有的新生儿投予HB疫苗,以便切断感染链锁的方针。这是根据乙肝疫苗的制作预料于1984年  相似文献   

12.
脏毒的定义脏毒具有特殊的含义,即脏器之毒。它是因新陈代谢障碍所产生的毒物弥漫性蓄积在体内各个脏器之中所致。防风通圣散是为脏毒体质疾病而设。因为此方具有驱除风毒、食毒、水毒、梅毒的效能。这四毒即脏毒,是一贯堂医学特有的名称。造成代谢障碍的原因有水毒、风毒、食毒和梅毒。梅毒可省略。有的体质易受这三种危害。包括某种过敏体质、内分泌失调、植物神  相似文献   

13.
植物疫苗是利用重组技术将外来的疫苗基因导入植物,从而使植物体内产生疫苗抗原。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这项技术以美国为中心进行研究,现在,在日本植物疫苗被称为植物产生的功能性蛋白质,并正作为分子农业的一部分进行着研究开发。植物疫苗可以应用于人、家畜、野生动物,与以往的疫苗相比,其最大魅力在于低廉的价格。如今,几乎所有的疫苗都是灭活疫苗或减毒疫苗,而成分(compo nent)疫苗是将来的发展趋势。成分疫苗的代表是乙型肝炎疫苗,它仅由防止病原体感染的重要成分组成,但植物疫苗的普及应用还需要很多的基础研究。但从世界范围内的一些…  相似文献   

14.
肿瘤抗原的鉴定及细胞伤害性T细胞(CTL)的肿瘤抗原识别机制已阐明,根据这些理论开发出以恶性黑色素瘤为中心的癌疫苗。但作为常见的大肠癌等上皮性恶性肿瘤为靶的癌疫苗疗法虽已开发,但恶性黑色素瘤等研究几乎无进展。大肠癌与恶性黑色素瘤不同,也有特异免疫疗法。根据最近报告,来自CEA的HLA-A^*0201限制性肽的CAP-1,6D与采用树状细胞对大肠癌疫苗疗法的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5.
爱滋病(AIDS)是过去几年来在欧美各国激增的获得性免疫不全综合征。因从AIDS 患者及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中分离到了逆转录病毒,而被命名为淋巴结病联合病毒(LAV)、LT 淋巴细胞Ⅲ型病毒(HTLV—Ⅲ)和AIDS 联合逆转录病毒(ARV)。这些名称的病毒可能是同一种病毒,并经试管内和活体内实验证明,它就是爱滋病的病原。这种病毒可经输血及输注血浆制品而感染。有报告说,在九州、四国和纪伊半岛等西南日本,高频率地存在着成人T 细胞白血病(ATL)病原ATL 病毒(ATLV)的带毒者,ATLV 也可经输血感染。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用HBV携带者血浆制造的HB 疫苗,是否有LAV 与ATLV 的污染,并探索HB 疫苗受种者血清中,有无抗LAV 抗体及抗ATL 联合抗原(ATLA)抗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避孕疫苗     
由日本兵库医科大学和自卫队阪神医院组成的研究小组共同研制出了一种避孕疫苗。经研究小组使用人类生殖细胞的实验表明,这种疫苗与每天必须口服药物最大不同点是,一次服用的避孕时间可长达几个月。目前研究小组正着手于该疫苗的实用化研究,并将在今年四月召开的日本妇产科学会上公布此项研究成果。所研制出的这种疫苗实际上是一种能与覆盖在卵子上的透明带蛋白质相结合的抗体(研究人员通过把透明带蛋白质接种给实验鼠而获得的抗体)。当精子和卵子在体外受精时加入这种抗体,能与卵子结合的精子就只有一个,其他精子则与透明带表面的抗…  相似文献   

17.
疫苗对控制感染症,特别是病毒性感染症有很大作用。如泰勒研制的黄热病疫苗为例,美、非、欧三大洲能黄热病终于控制在热带森林的纵深地带。另一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疫苗的效果虽已被充分肯定,但实施上还有问题,因而患者陆续发生;在普及日本脑炎、百日咳、狂犬病、结核疫苗方面还存在技术上、经济上的问题;还有肝炎、单纯疱疹、疟疾、病毒性胃肠炎的疫苗等尚待开发的问题。近年,又发现了成人 T 细胞白血病、AIDS 等新的有威胁的感染症,也强烈盼望着  相似文献   

18.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法第一条规定:“此法的目的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发生和传播,以期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每年定期接受白喉、百日咳、急性灰质炎、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各自平均有130万人,而70万人定期接受风疹疫苗。此外,每年还有约1500~1600万人接受临时性的流感和日本脑炎疫苗的预防接种。下面介绍一下日本是出于何种考虑而确立预防接种制度的。  相似文献   

19.
1979年~1980大阪市预防接种各种疫苗约100万人,其中,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约61万人,乙型脑炎疫苗约16万人。脊髓灰质炎、三联疫苗、卡介苗等各4~6万人,白喉类毒素约3万人,麻疹、风疹疫苗各约1~2万人。1979年1月至1980年12月两年内,因预防接种在大阪市立桃山医院就诊者61例,其中33例入院治疗,最后确诊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41例,其中24例入院治疗。就疫苗种类来看,麻疹疫苗接种后异常反应最多,13例,其中8例热痉挛,1例无热痉挛。三联疫苗接种后有11例异常反应,其中5例是局部反应,3例热痉挛。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异常反应者3例,其中2例步行障碍,1例并发脑脊髓膜炎。痘苗接种后4例异常反应(其中3例是自己接种)。其他,卡介苗异常反应2例,其中1例为血管性紫斑。风疹、流行性感冒疫苗和白喉类毒素各1例局部异常反应等。  相似文献   

20.
前言乙型肝炎疫苗问世已经四年,经过四年来的开发、应用,使预防乙型肝炎感染的工作基本走上正轨。乙型肝炎疫苗于1985年11月问世。从1986年1月开始在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带菌母亲所生的婴儿身上,公费投予高价乙型肝炎球蛋白(HBIG)及乙型肝炎疫苗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子感染。1987年7月,日本三重大学的两位医务人员因患重症乙型肝炎死亡,这一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乙型肝炎的预防极为关注。于1988年2月起,对以国立医院职员为主的医务人员决定公费给予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同时,替代以前所采用的来源于血液的疫苗,改为遗传因子,使乙型肝炎疫苗更加安全、有效,并得以迅速推广。另外,即使是医疗单位也要提高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