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舒肝利胆合剂是本院院内制剂,由广金钱草、王不留行、莱菔子、石菖蒲、郁金、茵陈、虎杖、广藿香、栀子、柴胡、青皮、芦根、莪术、枳壳等组成,有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功效,主治肝胆湿热证。近3年来,笔者根用疏肝利胆合剂治疗肝胆湿热证患者500例,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认为,胆为中清之腑,输胆汁以传化水谷而行糟粕,以通降下行为顺,最忌郁滞,治宜疏肝利胆。疏肝利胆汤方中柴胡、郁金疏肝解郁;白芍药柔肝止痛;金钱草、鸡骨草、虎杖清利湿热;黄芩、茵陈清化肝胆湿热;茯苓、半夏和胃化湿;大黄攻积导’滞;廷胡索、川楝子理气活血止痛;鸡内金运脾消食化石;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之攻效。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 1994年 3月~ 1999年 10月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 67例 ,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分析如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7例中 ,男 2 7例 ,女 4 0例 ,年龄52~ 70岁。均经 B超或 CT检查证实为肝内外胆管结石 ,胆总管直径 <1.5cm,其中合并黄疸 32例。1.2 治疗方法1.2 .1 胆石静止期 :气郁型 ,宜疏肝利胆 ,健脾和胃。胆宁汤 [茵陈 12 g、虎杖 12 g、生大黄 (后下 ) 9g、青陈皮各 6g、生山楂 12 g、郁金 9g]每日 1剂 ,分 2次内服。肝阴不足型 ,宜养肝柔肝 ,疏肝利胆。柔肝煎 [生地 12 g、首乌 9g,杞子 9g、茵陈 12 g、虎杖 12 g、…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拟柴茵钱郁利胆汤(柴胡、茵陈、金钱草、郁金、白芍、大黄等)治疗胆囊炎胆结石66例,总有效率89.5%。提示本法有疏肝利胆,清热排石作用。  相似文献   

5.
柴胡疏肝散加味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胆囊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桂萍  方秀梅 《陕西中医》2010,31(4):416-416
目的:疏肝利胆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龙胆草、柴胡、枳壳、川楝子、茵陈、陈皮等)配合西药(熊去氧胆酸)治疗本病36例。结果:总有效率83.3%。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疏肝利胆,降糖降浊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治疗组45例,予活血化瘀、疏肝利胆中药(丹参30g,赤芍15g、制大黄10g、柴胡6g、郁金10g、枳壳10g、大叶金钱草30g、茵陈15g、虎杖15g),每日1剂。同时以酚妥拉明针10mg加入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30例,采...  相似文献   

7.
茵赤栀虎汤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勤 《陕西中医》1998,19(12):536-536
采用茵赤栀虎汤(茵陈、赤芍、栀子、虎杖、黄芩、生地、龙胆草、败酱草等)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42例,总有效率97.7%。提示本法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胆和胃汤     
组成:金钱草15g,广郁金15g,陈皮5g,柴胡10g,绵茵陈10g,山楂15g,川连3g,淡吴萸1g,苏梗10g,炒白芍10g,炙甘草5g。功能:疏肝利胆和胃。主治:胆胃综合征(肝胆失疏,肝胃不和)。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方解:近年来,临床发现胆囊炎、胆石症伴有胃、十二指肠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例越来越多。多有急慢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9.
党中勤教授治疗胆石症多从肝辨治,以正本清源,确立"疏肝利胆、理气通腑、清热利湿、消石排石"的治疗大法,自拟"利胆排石方"作为治疗胆石症的基础方。临证时,党教授常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和病情发展转归不同阶段,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灵活加减运用。若结石直径较大者,加牡蛎、半边莲、石见穿等;右胁疼痛较甚,或放射至后背疼痛者,加徐长卿、鸡矢藤、姜黄等;腹胀者,加枳实、厚朴、大腹皮等;便秘者,加火麻仁、桃仁、大黄等;便溏者,加茯苓、炒白术、炒薏苡仁、炒山药等;纳差者,加焦麦芽、砂仁;失眠者,加炒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等。若肝胆湿热偏重者,加茵陈、虎杖、栀子、大黄、车前子等;肝郁化火明显者,加栀子、黄芩、夏枯草、大黄等;若火郁日久,耗伤阴津者,加生地黄、白芍、知母等;若瘀血明显者,加五灵脂、蒲黄、白芍、莪术等;肝气乘脾者,加陈皮、防风、炒白术等;若肝气犯胃明显者,加陈皮、半夏、生姜等。  相似文献   

10.
利胆化石丸的药效实验张忠华沈源王正值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利胆化石丸是我院自制、临床常用的一种中药制剂。该药由虎杖、金钱草、大黄、延胡索、茵陈等组成。该药对胆囊炎、胆石症有显著疗效。我们针对胆囊炎的主要临床症状、炎症、疼痛等从抑菌及抗炎镇痛三...  相似文献   

11.
对胆道感染、胆石病的防治,针对发病原因通降不利,清浊不分,治疗重于疏肝利胆,清热通下。临床上对气郁型治以疏肝利胆,健脾和胃;肝阴不足型治以养阴柔肝,疏肝利胆;蕴热型治以疏肝清热,通下利胆;湿热型治以清热利胆,化湿通下;热毒型治以泻火解毒,养阴利胆。预防以调理饮食为主。  相似文献   

12.
疏肝利胆汤合指针治疗慢性胆囊炎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利胆汤口服合指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疏肝利胆汤(柴胡、半夏、白芍药、元胡、黄芩、郁金、枳实、虎杖、金钱草、陈皮、炙甘草)口服合指针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肝利胆汤口服合指针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方名:清肝解毒汤组成:柴胡20g,黄芩15g,炒白术12g,炒白芍12g,茵陈20g,苦参10g,田基黄20g,生地10g,黑山栀10g,茯苓30g,黄芪20g,生甘草8g。功能:疏肝健脾、清热化湿。主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功能异常,或见黄疸者。用法:水煎,每日分2次口服。方解:本病病机为肝郁气滞,湿热瘀毒互结,肝郁脾虚。疏肝利胆、健脾和中、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本方为小柴胡汤、茵陈蒿汤、四逆散等加减组成。方用四逆散意疏肝解郁;茵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利胆消石汤治疗胆石症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29~55岁,平均44.3岁;病程1周~12年。治疗方法利胆消石汤:金钱草30g,柴胡12g,茵陈10g,川楝子、滑石、元胡、熟地、广木香、虎杖、海金砂、车前子、鸡内金各15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朱培庭教授治疗胆石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朱培庭教授治疗胆石病的处方共475例,运用EXCEL软件编制用药频数表和频率表,总结和分析其用药规律及特点。结果:朱教授共用中药127种,最高频率为96.84%,最低频率为0.21%。高频率药物17种,前6位依次为茵陈、虎杖、生山楂、黄芪、太子参、枸杞。结论:朱培庭教授治疗胆石病多采用益气养阴、疏肝利胆法,同时体现了"胆病从肝论治"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急性黄疸性肝炎病因多有感受疫疠之毒或饮食不节所致 ,临床表现为身黄、目黄 ,黄而鲜明 ,尿色黄赤 ,伴神疲乏力 ,食欲减退 ,纳呆 ,恶心 ,呕吐 ,腹胀 ,舌苔黄腻或厚腻微黄 ,脉象弦数或弦滑。笔者自 1997年 6月~ 2 0 0 0年 8月运用自拟清肝利胆消黄汤对 5 0例本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 ,结果报告如下。治疗方法 :以清热化湿、利胆退黄为治则。基本方为茵陈、板蓝根、丹参各 30g ,郁金、五味子、生地黄各 2 0 g ,炒黄芪、当归、牡丹皮、鸡内金各 12 g ,甘草 8g。热重于湿型加栀子、龙胆草各 15 g ,炙大黄 9g ;湿重于热型加茯苓、藿香、白蔻…  相似文献   

17.
刘志勇 《河北中医》1998,20(1):26-26
笔者临床对于一些常见胃肠病证候,运用或参合运用利胆法进行治疗,常可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利胆基本方:茵陈30g,栀子10g,生(熟)大黄6g,金钱草15g,郁金15g,木香10g,黄芩10g,枳壳10g,厚朴10g,虎杖15g.临证时可在此方基础上随证化裁,增减剂量灵活运用.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黄茵陈乌梅汤治疗胆道蛔虫症38例临床观察万红梅胡敏(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新余336500)(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新余336500)关键词胆道蛔虫症中医药疗法大黄茵陈乌梅汤胆道蛔虫症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急症,近年来我们运用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以疏肝利胆...  相似文献   

19.
茵陈临床效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茵陈味苦、辛,微寒,入脾、胃、肝、胆经。《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谓其能除“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茵陈为传统的“清热退黄,疏肝利胆”之要药。药性平和,有苦寒而不伤正、清热而不伤胃的特点。其临床效用随配伍而各异。笔者对该药的临床效用有新体会。1...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金汤(海金沙、鸡内金、金钱草、茵陈、枳壳、台乌、焦山栀等)基本方加味治疗胆囊炎52例,总有效率90.4%。伴结石者27例中经B超检查,18例结石完全消失。提示本方有疏肝利胆、解痉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