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床症(PNH)是后大性基因缺陷引起的一种溶血病,由于其变异起始发生在造血干细胞水平,所以外周血细胞都随之有变化,病态血细胞膜的共同特点是细胞膜缺乏含有糖肌酸磷脂结合蛋白(简称GPI一蛋白)、这类蛋白大约有80多忡.分布很广,在血细胞上有十几种之多,若缺乏则影响细胞性能。本实验从血库取存储二()d的正常人全血,离心去其他血细胞,由丁囊泡密度小,混是在上清液,可得到较纯的囊泡。以提取的囊泡为GPI蛋白供体(Donor),与预先用亲和层桥分离出病态的PNH红细胞保温37C18h,以不加囊泡的PNH红细胞…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20例PNH患者红细胞膜总脂,Ch/PIM比及磷脂组分,并比较了10例PNH红细胞膜AChE在PBS系统和生理盐水中的酶活性。发现PNH红细胞膜脂缺失严重,比正常少22%,但Ch/PIM比值及各磷脂相对含量均无明显改变。在PBS中AChE活性接近正常红细胞,但在生理盐水中明显低于正常红细胞,仅为正常的40%。表明PNH红细胞对补体敏感而溶血可能是由于补体导致膜脂缺失,进而破坏了红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而引起的,这也是AChE活性在低pH环境中酶活性比正常红细胞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各期高血压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成分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各期高血压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各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各期高血压组红细胞膜磷脂中神经磷脂(SM),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丝氨酸(PS)和SM/PC比值均明显增高,磷脂酰乙醇胺(PE)则显著降低,并且各指标改变与病情轻重有关。提示,红细胞磷脂成本异常通过影响红细胞的性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少珍 《吉林医学》2014,(2):250-251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价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含量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Glu、TC、TG、DImax、AI max和KITT)。结果:研究组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含量、Glu、TC、TG和AImax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DI max和KIT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在糖尿病患者中异常表达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影响红细胞功能并增加胰岛素抵抗,具有良好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糖尿病人除了一般的体征外,实验室检查并有胆固醇的增高,而胆固醇可致红细胞膜的结构发生改变,使红细胞形态变形能力降低,其作用:1、使红细胞膜的流动性改变正常红细胞膜脂质主要包括胆固醇,磷脂和糖脂,约占膜总重量的40%,磷脂可分为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和神经鞘磷脂(SM).这些脂质排列成厚约75—90A°的双分子层,其中外层主要由PC和SM磷脂构成,而内层主要由PS和PE磷脂构成,胆固醇也主要分布在膜的外层,因此红细胞膜内外两层脂质的分布呈不对称性.正常红细胞胆固醇与磷脂的摩尔分子比等  相似文献   

6.
G6PD缺乏对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G6PD缺乏时红细胞膜磷脂的氧化性损伤。用氯仿:甲醇(2:1V/V)抽提膜脂质,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磷脂,经薄层层析分离得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胆碱(PC)。采用TLC扫描仪测定各种磷的含量。用甲醇提取PE,PS及PC,经快速酯交换得到脂肪酸甲酯,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各种磷脂中脂肪酸的组成情况。结果:G6PD缺乏时,PS含量下降,红细胞膜总磷脂及PS中不饱和脂肪酸(C18:1,C18:2)的含量均减少,PE中C16:0的含量也减少,实验结果推测,G6PD缺乏时红细胞膜磷脂改变,PS含量的减少及PS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下降可能与氧化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探讨G6PD缺乏时红细胞膜磷脂的氧化性损伤用氯仿:甲醇(2∶1V/V)抽提膜脂质,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磷脂,经薄层层析分离得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胆碱(PC)采用TLC扫描仪测定各种磷脂的含量用甲醇提取PE,PS及PC,经快速酯交换得到脂肪酸甲酯、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各种磷脂中脂肪酸的组成情况结果:G6PD缺乏时,PS含量下降,红细胞膜总磷脂及PS中不饱和脂肪酸(C18∶1,C18∶2)的含量均减少,PE中C16∶0的含量也减少实验结果推测,G6PD缺乏时红细胞膜磷脂改变,PS含量的减少及PS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下降可能与氧化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Chen C  Jia H  Ma H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71-77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痴呆患者血小板及红细胞膜脂质及磷脂的改变。方法选择Alzheimer病19例、Binswanger病(BD)25例,多发性梗塞性痴呆23例,单发皮质梗塞性痴呆11例,血流动力性痴呆7例,Parkinson′s病痴呆18例,健康对照组25例。分别测定血小板及红细胞膜胆固醇、总磷脂含量及磷脂各组分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D患者和多发性梗塞性痴呆患者红细胞膜及血小板膜总磷脂、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含量降低,胆固醇、胆固醇与磷脂比值升高,单发皮质梗塞性痴呆患者红细胞膜及血小板膜胆固醇、胆固醇与磷脂比值升高,膜总磷脂及磷脂各组分无明显改变。结论BD患者和多发性梗塞性痴呆患者血小板、红细胞膜存在磷脂代谢障碍,并与BD患者大脑白质低密度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用~(31)P NMR(核磁共振)研究了溴氰菊酯对脂质体中磷脂头部运动的影响。实验发现含溴氰菊酯的DMPC(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和DPPC(二豆蔻酰磷脂酰胆碱)多层脂质体的比纯DMPC和DPPC多层脂质体小。的减小是由磷酯基团运动自由度增大所引起的。可能是因为溴氰菊酯的加入,破坏了磷脂的双层有序排列,在多层脂质体层间形成非双层HI相,或者是由于溴氰菊酯的存在,在制备多层脂质体过程中单层脂质体增多。实验还发现溴氰菊酯使~(31)P各向同性峰增大。  相似文献   

10.
测定三种溶血性疾病患者的红细胞膜蛋白质与脂质(胆固醇/磷脂摩尔比值;C/PL)。方差分析表明,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PNH)、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HS)患者红细胞膜骨架蛋白的各主要多肽组分含量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其 C/PL 亦在正常范围。而组间 t 检验则提示,AA 和 PNH 患者红细胞膜的区带6百分含量却极显著地高于正常组(P<0.01)。但这些改变却不是该两种溶血性疾病患者红细胞膜缺陷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家兔红细胞和血小板,以薄层色谱扫描法和显微(细胞)电泳法观察何首乌醇提取物(PmTe)对红细胞膜磷脂成发及血小板、红细胞电泳率(EMP)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红细胞膜磷脂成分中磷脂酰胆碱(PC)、显增多,而鞘磷脂类(SM)、磷脂酰乙醇胺(PE)都程度不等减少,特别是磷脂酰丝氨酸(PS)含量及SM/PC和PS/PC比值显减小;血小板有红细胞的EPM显高于对照组。提示PmTe对维  相似文献   

12.
硒对人红细胞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简称PNH)病人红细胞膜有病理性缺陷,其Na.K-ATP酶和膜流动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将人红细胞用亚硒酸钠预处理后,PNH病人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和膜流动性明显升高(P<0.02)。  相似文献   

13.
对一种酸性磷脂(心磷脂CL)和磷脂酰胆碱(PC)含Ca~(2 )混合物的冰冻蚀刻电镜研究显示出一些复型图样,曾被解释为膜与膜相互接触的区。另一种酸性磷脂(磷脂酰丝氨酸PS)和PC混合物的自旋标记顺磁共振谱则提供证据说明Ca~(2 )能促进酸性磷脂的侧向相分离,并和膜与膜之间的结合相关联。作者等在本文中报导:有Ca~(2 )时CL与PC两相混合物很容易形成折叠紧密的单螺旋状和双螺旋状脂质体,并提出用膜与膜之间的接触解释此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蔗糖酯与磷脂组成的脂质体对巨噬细胞膜磷脂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按不同比例将乙酸异丁酸蔗糖酯与卵磷脂、鞘磷脂和胆固醇混合,溶于乙醚中,然后注入pH7.2的PBS缓冲液中,制成卵磷脂脂质体及蔗糖酯-卵磷脂脂质体。用肝素沉淀法分离血浆中的LDL,再用铜诱导法进行氧化修饰。将分离纯化的家兔腹腔巨噬细胞与Ox-LDL共同孵育24h后,加入六种脂质体,继续孵育12~24h;此外,在Ox-LDL与巨噬细胞孵育的同时加入脂质体,共同培养24~36h,结束实验,用钼蓝比色法检测细胞膜磷脂。结果:刚纯化的家兔腹腔巨噬细胞的膜磷脂含量平均为(0.429±0.084)mg/百万个细胞,经与Ox-LDL共同孵育24h后,其细胞膜磷脂含量增加到(0.717±0.045)mg/百万个细胞(studentt=10.9119,P<0.01)。在巨噬细胞从Ox-LDL中充分摄取了胆固醇后,加入六种脂质体作用12、24h后,各组细胞的膜磷脂均低于荷脂细胞(或泡沫细胞)的膜磷脂含量(F值分别为2.9252、7.1916,P<0.05),而与刚纯化的巨噬细胞膜磷脂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3444、0.2000,P>0.05);巨噬细胞与各种脂质体及Ox-LDL共同孵育24~36h后,经两种卵磷脂脂质体作用过的细胞的膜磷脂含量高于经四种蔗糖酯-卵磷脂脂质体作用过的细胞,其中含鞘磷脂的磷脂脂质体(EPC-I)作用过的细胞,膜磷脂含量虽高于四种蔗糖酯脂质体作用过的细胞,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含鞘磷脂的磷脂脂质体(EPC-II)作用过的细胞,膜磷脂含量不仅明显高于四种蔗糖酯脂质体作用过的细胞(P<0.05),而且明显高于荷脂的或泡沫化的巨噬细胞(t值分别为3.7629、3.2399,P<0.01)。结论:巨噬细胞从Ox-LDL中摄取胆固醇的同时,Ox-LDL中的氧化磷脂可能通过弥散作用,使细胞膜的磷脂含量增高;加入脂质体后,可能因细胞膜与脂质体之间出现了氧化磷脂的浓度梯度,促使氧化磷脂向脂质体弥散,从而使细胞膜磷脂的含量降低。在脂质体与巨噬细胞及Ox-LDL共存的情况下,膜材与细胞膜组分相近的卵磷脂脂质体,可能通过融合或/和吞噬等方式使细胞的膜磷脂含量增加;蔗糖酯脂质体可能由于结构差异而不能与细胞膜之间进行类似的磷脂转移。  相似文献   

15.
应用小鼠周血正染红细胞(NCE)微核实验,评价臭氧产生的自由基对细胞遗传毒理效应及其磷脂酰胆碱对其遗传的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臭氧可使小鼠NCE微核率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磷脂酰胆碱对自由基诱导微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提示:磷脂酰胆碱具有拮抗自由基造成的DNA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叶酸—脂质体制备及对HeLa细胞靶向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制一种能通过叶酸受体途径靶向肿瘤细胞的叶酸-脂质体。方法 将叶酸(F)、聚乙二醇二胺(NH2-PEG-NH2)、琥珀酸酐(SUC)和卵黄磷脂酰乙醇胺(EPE)按序共价连接,并与胆固醇、卵黄磷脂酰胆碱(EPC)以10:40:56配比,用成膜-水化结合冷冻-熔融超声法制备内含钙黄绿素叶酸-脂质体,以负染色-电法确定其粒径;用荧光显微镜观察HeLa细胞摄取叶酸-脂质体与脂质体的差异;以荧光定量法  相似文献   

17.
老化红细胞变形能力与膜磷脂及收缩蛋白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老化红细胞变形能力与红细胞膜磷脂成分和收缩蛋白(SP)含量的关系。②方法检测42例健康人外周血老化和年轻红细胞滤过指数(EFI),膜磷脂成分中的神经磷脂(SM)、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乙醇胺(PE)、膜SP二聚体(SP-D)及四聚体(SP-T)含量的变化。③结果老化红细胞EFI明显高于年轻红细胞(t=4.060,P<0.001),老化红细胞膜SM,SM/PC,SP-D和SP-D/SP-T明显增高,而PE,PS,PC和SP-T明显减低,与年轻红细胞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2.911~3.520,P<0.01,0.001);老化红细胞EFI与SP-D,SP-D/SP-T,SM和SM/PC呈正相关(r=0.511~0.684,P<0.001),而与SP-T,PE,PS,PC呈负相关(r=-0.552~-0.614,P<0.001)。④结论老化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与膜磷脂成分和膜SP异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活性氧对红细胞膜流动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活性氧诱导红细胞发生氧化溶血的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 H2 O2 作用于离体正常红细胞 ,分别用比色法、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荧光偏振法测定红细胞溶血度、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 (L PO)、红细胞膜微粘度。结果 :5 0 ,10 0 ,12 0 mm ol/ L 浓度的 H2 O2 作用于红细胞后 ,均引起红细胞发生氧化溶血 ,红细胞溶血度、红细胞膜 L PO、红细胞膜微粘度均明显增加 ;H2 O2 在 5 0~ 12 0 mm ol· L- 1浓度范围内 ,红细胞溶血度、红细胞膜 L PO、红细胞膜微粘度的增加与 H2 O2 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红细胞膜微粘度与红细胞溶血度呈明显正相关 ,红细胞膜 L PO与红细胞膜微粘度呈明显正关。结论 :活性氧引发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导致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在活性氧诱导红细胞发生氧化溶血的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肿瘤中药对实验性肿瘤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发现,许多疾病除实质性器官的细胞膜病变外,常伴有红细胞膜的异常。本实验用荧光偏振技术观察了抗癌中药对实验性肿小鼠红细胞膜的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药可以明显降低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对荷瘤小鼠红细胞膜组发、分布,以及膜中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有一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发现,许多疾病除实质性器官的细胞膜病变外,常伴有红细胞膜的异常 ̄[1].本实验用荧光偏振技术观察了抗癌中药对实验性肿瘤小鼠红细胞膜的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药可以明显降低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对荷瘤小鼠红细胞膜组分、分布、以及膜中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