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疱是 SLE 罕见的皮肤表现,本文报道1例8岁的女患儿。诉轻度瘙痒和疼痛性水疱2月。皮损始发于面部,以后扩展至颈、腋窝、腹股沟、粘膜及四肢,伴有低热及排尿困难。皮肤检查:面、颈、腋窝及腹股沟有明显的大疱,踝部及掌跖部有少许水疱,疱壁紧张,某些部位水疱呈匐行性串珠状分布,腋窝的一些水疱是在风团、红斑或环状斑块基础上形成。粘膜广泛受累,包括唇、舌、口腔粘膜、鼻粘膜和大小阴唇,排尿困难提示尿道粘膜受累。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1g/L,WBC4.3×10~9/L,ESR36mm/h。尿检查:比重1.014、RBC(4+)、WBC(4+)、培养(一)。皮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0岁。以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伴双足复发性水疱5年,左手畸形3年入院。患者5年前始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双足背出现大小不等水疱,约1月左右水疱消退,不定期复发。空腹血糖8~12mmol/L,长期口服降糖宁。3年前双手足麻木,感觉迟钝,皮肤干裂,左手小指逐渐弯曲、变细、不能伸直。体检:一般情况可以,心肺(-)。双足背、侧缘大小不等松弛性水疱,最大约10cm×3cm,疱液澄清,尼氏征阴性。足趾、小腿见大小不等萎缩性瘢痕。足跖干燥、皲裂。左膝关节不能完全弯曲及左手小指畸形。实验室检查:血糖9.3mmol/L,尿素氮4.8mmol/L,白蛋白44.6g/L,尿…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新发现的由IgG介导的表皮下大疱性皮病。患者男性,59岁。最初在口腔内突然出现大疱和糜烂,2天后于腹股沟、掌跖部皮肤出现痛性大疱,直径约数毫米至数厘米。大疱不断出现渐累及四肢和躯干,波及全身60%的皮肤。既往有高血压、痛风、关节炎病史。体温38.2℃,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检查可见完整的大疱及大量的表皮剥蚀和水疱后的糜烂面。口腔粘膜损害已愈。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3.9×10~9/L,中性粒细胞0.88。血沉40mm/h。Tzanck涂片、单纯庖疹病毒培养均阴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 72岁, 因双下肢水肿性红斑1月余, 新发水疱10 d, 于2020年7月就诊。患者于2020年6月初出现双下肢水肿, 臀部及双股部屈侧、双膝关节对称性暗红斑片, 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 住院期间完善检查, 诊断为"低蛋白血症, 轻度贫血, 湿疹", 给予人血白蛋白、脂肪乳等营养支持, 抗组胺药物口服, 糖皮质激素药膏外涂, 皮疹变暗并留色素沉着斑后出院。6月底双下肢及足背再次出现凹陷性水肿, 双足底、足趾出现疼痛性水疱伴渗液, 双小腿内侧对称性暗红斑片。既往史:2010年行胃癌根治术(毕Ⅱ式吻合)。体检:贫血貌, 双侧腋下及腹股沟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科检查:双足底、足趾弥漫性大疱伴渗液, 足趾水疱尼氏征阴性;双足背、踝关节及双下肢屈侧对称分布淡红斑片, 表面散在水疱, 部分斑片中央陈旧呈暗褐色, 表面鳞痂(图1A);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双股部屈侧及臀部褐色色素沉着斑。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59 × 1012/L、血红蛋白84 g/L(参考值115 ~ 150 g/L, 下同)、红细胞比容0.258 L/L(0.35 ~ 0.45 L/L);生化检查示钾3.4 mmol/L...  相似文献   

5.
患婴,女,2个月。出生37天时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疑为“感冒”给予抗炎治疗三天无效,并全身出现红色丘疹,瘀斑、大小不等,以四肢末端较甚,曾就诊当地医院,化验血象显示:WBC3.1×10~9/L”,RBC3.2×10~(12)/L,血色素58g/L,血小板6.0×10~9/L。诊断:急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27岁,因面部蝶形红斑、发烧、关节疼。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 ANA 1:64阳性,DNA 抗体1:64阳性,ENA1:64阳性,IgG2075mg/L,IgA320mg/L,IgM170/L,血 TRHb110g/L,WBC3.2×10~9/L,BPC110×10~9/L,ESR78mm/h,肝功 HBsAg(+),GPT190u,TP6.0,A/G:3.6/2.4,诊为 SLE 收住院治疗。入院后给予强的松40mg/d,雷公藤6~#/d 病情迅速缓解,一个月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项目大部分阴转而出院,出院后自行停用强的松改服中药,又因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7.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疾病.然家系中同患带状疱疹较为少见,笔者见到2个家系中父女同患该病,现予报告: 家系1:冯××,女,6岁.于90年7月12日,被其母发现右胸部皮肤出现5分硬币大红斑、上布密集粟粒大小之水疱,呈带状分布,微痛,次日开始发烧,并在右胸部又发现有2处同样皮疹并有破溃,于7月16日入本科.体温38.8℃,脉搏120次/分,血压14/8 KPa,一般情况尚可.血常规:血色素95g/L、红血球3.0×10~(12)/L、白血球13.8×10~9/L、中性0.82、淋巴0.16,嗜酸粒细胞0.02;尿常规: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少许.诊断为右胸带状疱疹继发感染.其父陪护,于7月19日,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1例 SLE 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经用DDS 治疗有效。患者女,29岁。1980年诊断为面部DLE,病史4年,此前曾有短暂的手指血管炎性损害和末梢关节病。实验检查:ANA 阳性(1:80),C_3、C_4降低,血小板计数140×10~9/L,DNA 结合率<20U/ml。其皮肤病变用 DDS 治疗,100mg/d 约2个月获良效。1年后皮肤病变复发,且血小板减少(11×10~9/L)。此前5个月曾患玻璃体出血,故重又使用 DDS,10天后血小板上升至67×10~9/L。  相似文献   

9.
病例一,男,5岁,入院前5小时在邻居(屋主系麻风病人)家偷吃了“不少”白色小药片(DDS),3小时后家人发现其思睡,口唇及面色灰紫,四肢颤动,步态不稳。入院时T 38.8℃,P148次/分,R 26次/分,神志清,检查合作,双下肢明显震颤,步态不稳,口唇、甲床及皮肤轻度发绀,面色灰紫,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心肺未闻及异常,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肌力与肌张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RBC 3.6×10~(12)/L,WBC 9.6×10~9/L,N68%,Hb 90g/L,pt 210×10~9/L,诊断:氨苯矾急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告了1例伴有一过性脂蛋白代谢异常的先天梅毒病例。在1980~1995年间的文献中未见类似报告。 患者是一因肝脾肿大而就诊的3.5个月大的女婴。体检发现患儿皮肤苍白,肝肋下6cm,脾肋下5cm,此外未见其它临床异常。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沉128mm/h、贫血(红细胞1.2×10~(12)/L)、轻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29×10~9/L)、白细胞计数正常;肝功能试验、血清白蛋  相似文献   

11.
<正> 患儿,男,7岁。因面部、四肢起紫红色斑疹伴腹痛10天,在某中医院住院治疗8天病情加重来我院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可,心肺(一)、腹平软轻度压痛,肝脾未触及。皮肤科情况:两眼睑、双下肢及手背散在有点状紫红色小斑疹,压不退色,两小腿伸侧部分皮疹融合并微高出皮面。咽部软颚有数个米粒大小溃疡及出血点。实验室检查:Hb 95g/L,WBC18×10~9/L、N0.88、L0.1、E0.02、BT2min、CT 8min、PC 235×10~9/L、大便OB(2+),诊为过敏性紫癜于1989年1月29日入院,予氟美松、抗生素、维生素C、氯化钾等静脉滴  相似文献   

12.
坏疽性水痘     
本文报告1例儿童坏疽性水痘,伴有暴发性紫癜和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患儿女,4岁,开始患水痘时临床症状轻微,但第7天小腿皮肤出现损害、水肿和疼痛而于第10天入院。检查见到痊愈中的水痘损害,双股部的伸、侧面和腓部有大面积瘀斑,有疼痛和明显触痛,约占体表面积的9%,下肢脉搏正常。血红蛋白115g/L,白细胞6.6×10~9/L,血小板95×10~9/L,凝血酶原比率1.6(正常1.0),脑磷脂-高岭土时间48秒(正常35~45秒),血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至40mg/L(正常<10mg/L),血培养阴性。为预防感染开始静注苯氧甲基青霉素,并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数天后瘀斑发生坏疽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0岁,面部、胸前皮肤出现孤立或半环状排列的水疱7天,曾诊断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LABD),后经实验室检查患者外周血白细胞2.50×10~9/L,血小板65×109/L,ANA 1∶640,抗dsDNA抗体阳性,尿蛋白(3+)。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形成,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荧光(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DIF)基底膜带有IgG,IgA和C_3均呈线状沉积,确诊为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bullou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BSLE)。予甲泼尼龙、羟氯喹等治疗7天,皮损全部消退,随访未见新发水疱。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血中检测到抗基底细胞层抗体.患者女,74岁,就医前1个月前臂出现瘙痒性红斑,随后扩及躯干和四肢.体检:躯干及大腿见水疱及糜烂面,粘膜未受累.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计数10.5×10~?/L,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71%).尿常规、血清电解质、血清总蛋白、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均正常.右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未见非典型的细胞.左大腿大疱损害皮肤活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儿女,75天。因颜面部紫癜4天,左腰部水疱2天来诊。4天前,其家属发现患儿额部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未引起重视。1天前发现患儿左腰部出现红斑及水疱。患儿既往无水痘史,其母孕期曾患水痘,家族中无遗传病史。体检:贫血貌,精神差,哭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颜面部及四肢见针尖大小出血点,左腰部可见簇集分布的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清,疱与疱不相融合,水疱基底有红晕。实验室检查:血WBC14.8×109/L,L0.723,N0.155,RBC2.47×1012/L,Hb70g/L,PLT28×109/L,骨髓涂片示有核细胞增生减少,粒∶红=34.3∶1,粒系增生51.5%,原始粒细胞占40.0%…  相似文献   

16.
母子同患手足口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19个月,足月顺产。因纳差、低热4d,手足红色斑丘疹、水疱2d,于2004年4月10日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8.5℃(肛温),精神萎,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皮肤科检查:手、足、臀部散在分布数个直径2~3m m红色斑丘疹及水疱,疱壁薄,疱液澄清,周围有红晕,口腔颊黏膜见点状灰白色糜烂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11.1×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6,单核细胞0.01,血红蛋白109g/L,血小板344×109/L。例2.女,26岁,例1之母。手、足、口出现皮疹1d,于2004年4月14日就诊。体格检查:体温正常,一般情况尚可。皮肤科检查:手、足、舌尖见散在分布直径…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1 1 例 1 男 2 3岁 ,于 2 0 0 0年 1月 2 7日起左侧肩胛部针刺样疼痛 ,并在疼痛部位出现红色丘疹、水疱 ,皮疹迅速发展到左胸前部和左上臂至手掌部 ,剧痛难忍 4天而就诊 ,发病前有劳累和感冒病史。结婚 4个月 ,有静脉吸毒史。入院查体 ,体温 3 7 6℃ ,体重 62 ,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皮肤科情况左侧肩胛部胸前上部、腋窝、左上肢伸屈侧及手掌部多发的成簇性红斑 ,水疱 ,部分血疱 ,少许糜烂、坏死、痂皮、左腋下淋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WBC 3 0× 10 9/L、PLT  91 0× 10 9/L、LYM O 42、MID 0 17、NET  0 3 9、ALT…  相似文献   

18.
例 1女, 24岁,因多关节疼痛伴皮疹 1年于 1997年 5月入院。患者有全身大小关节疼痛和面部蝶形红斑,伴不规则高热、脱发和口腔溃疡。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2.5× 109/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 12~ 25个/ HP,尿蛋白定量 3.18 g/24 h,C4 例 2女, 36岁,因间断发热、皮疹伴浮肿 4年于 1999年 5月入院。患者有间断不规则高热,伴面颊部红斑,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和乏力。近 1个月症状加重,并有口腔粘膜糜烂,四肢、腋下和外阴部出现大小不等斑块状红斑和成簇张力性水疱。有脱发、雷诺现象、口眼干燥和一过性关节肌肉疼痛。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9.
对于顽周性银屑病特别是银屑病性红皮病,氨甲喋呤(MTX)是常用的药物,其主要副作用是对肝脏和骨髓的毒性,引起表皮坏死少见,本文报道了一例86岁的女性患者,因患银屑病性红皮病用MTX治疗,发生表皮坏死.病人在MTX治疗前查Hb12.0g/dl,白细胞计数12.6×10~9/L,血小板计数275×10~9/L和血尿素5.1mmol/L.为使MTX的毒性减至最小,使用特殊的注射器泵间歇性输注的方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 ,2 5岁。因双足背红斑肿痛 2周 ,于 1999年 6月 16日以“丹毒”收住院。入院前 10余日无诱因右足背、踝部出现红斑 ,迅速肿胀并蔓延至全足背 ,自觉灼痛。 5天后左足背亦出现类似皮损。在外单位静脉滴注大剂量青霉素后右足肿胀消除 ,但左足肿胀未消退 ,并伴有双足跖疼痛、无力、跛行。住院青霉素治疗期间 ,左肘部、手背、右足背、双膝部相继出现红斑肿痛 ,疼痛难忍 ,持续 4~ 5天 ,生活不能自理 ,精神睡眠差。病程中出现不规则发热 ,体温达 3 9.6℃ ,血培养阴性。实验室检查 :WBC 13× 10 9/L ,L 0 .91,PLT 10 8× 10 9/L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