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和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实性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7例病人的94个乳腺实性肿块的超声特征,对比乳腺良恶性肿块声像图特点,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并探讨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所观测指标中共有7个超声特征(形态、后方回声、肿块纵横比、穿入型血流分布、血流Adler分级、血流RI及血流PSV)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说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6.758,P〈0.01);ROC曲线的面积值为0.935,正确率为90.8%.[结论]利用乳腺实性肿块的超声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判别分析,有助于对其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评价超声与钼靶摄影术在乳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X线钼靶、超声和二者联合的3种检测方法 对66例乳腺肿块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并根据乳腺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以及有无微钙化灶等特征,做出影像学的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按完全肯定良性、可能良性、不确定、可能恶性、肯定恶性5个诊断精度,分别作出3种影像方法 诊断的乳腺肿块良恶性的ROC分析评价.结果 ROC评价显示钼靶和超声联合应用的ROC曲线比其他两条曲线更偏左上角,其曲线下面积为两者联合(0.967)>超声(0.886)>钼靶 (0.856).两者联合运用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较钼靶或超声单独运用准确(P<0.05), 且钼靶与超声检查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和钼靶摄影术在乳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两者联合运用优于单独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优势征象.方法 由5名超声医师独立评估109例女性患者中120个乳腺实性肿块的二维及三维超声图像(手术病理诊断69个恶性,51个良性).评估内容包括肿块的7项二维及10项三维声像特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分析比较三维超声相对于二维超声鉴别诊断肿块良恶性的优势.结果 二维及三维声像图上良恶性肿块的声像特征间各自均显著不同(P<0.001);三维声像上恶性特征显示率高于二维声像,其中三维冠状面上"汇聚征"诊断恶性的敏感性为56.8%、特异性为93.7%,边缘不规则或毛刺征诊断恶性的敏感性为92.2%,特异性为51.8%;完整界面回声诊断良性的敏感性为77.6%,特异性为90.4%.ROC分析显示三维与二维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8 3和0.908 6(P<0.05).结论 三维超声提供更多的影像评估特征,使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比二维超声更可靠.三维超声的诊断价值高于二维超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CEUS的定性指标和定量参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超声引导下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结节233例,其中恶性结节95例,良性结节138例。通过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乳腺病灶区的定性指标和定量参数,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定性指标和定量参数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恶性结节的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显示CEUS的增强强度、增强速度、增强后形态、增强后范围、增强后边界、有无毛刺、有无灌注缺损和Peak%是诊断乳腺恶性结节的重要指标和参数(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优化后的诊断指标和参数为增强后范围、有无灌注缺损、有无毛刺、增强后边界、增强后形态(P<0.05)。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乳腺恶性结节的准确率为81.5%,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11、0.841。结论 乳腺CEUS的增强后范围、有无灌注缺损、有无毛刺、增强后边界、增强后形态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诊断乳腺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常规超声的影像组学特征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6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超声图像,按超声检查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59例)和验证集(106例)。应用ImageJ软件手动勾画病灶区域,使用Pyradiomics从每个病灶区域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多种方法逐步筛选特征,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超声影像组学标签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效能。 结果最终筛选出8个关键超声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超声影像组学标签。该标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95%CI:0.734~0.876)、0.793(95%CI:0.706~0.880)。在校准曲线中,该标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均表现出较好的校准度(P=0.592、0.593),决策曲线分析进一步表明了该标签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 结论基于超声的影像组学标签在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可为治疗前乳腺癌的准确分期以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血流阻力指数(RI)、血流特点、声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安徽省肿瘤医院甲乳外科经病理学确诊的96例乳腺癌患者(病例组)、同期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100例(良性组),对两组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两组的RI、血流特点、声像特征差异,并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各项指标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结果病例组的肿块呈不规则形状、边缘毛刺征、微钙化病灶、边界模糊的检出率均高于良性组(P < 0.05);肿块形状特征诊断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疾病的敏感度为66.67%,特异性为6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633;边缘毛刺征诊断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疾病的敏感度为73.96%,特异性为58.00%,ROC曲线下面积为0.660;微钙化病灶诊断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疾病的敏感度为31.25%,特异性为9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611;边界模糊诊断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疾病的敏感度为27.08%,特异性为89.00%,ROC曲线下面积为0.580;病例组的血流分级主要为Ⅱ级(48.96%)、Ⅲ级(27.08%),良性组的血流分级主要为0级(53.00%)、Ⅰ级(2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流分级诊断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疾病的敏感度为76.04%,特异性为77.00%,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病例组的RI值低于良性组(P < 0.05);病灶RI值诊断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疾病的敏感度为77.03%,特异性为55.17%,ROC曲线下面积为0.681。结论根据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声像特征、血流分级、RI参数鉴别诊断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疾病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临床上可以综合几种指标分析,提高临床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形特征序列的乳腺X线图像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表征乳腺图像中肿块部分纹理特征,通过纹理分析实现乳腺图像中肿块部分与正常腺体部分的分类。方法应用分形特征值表征乳腺图像纹理特征,利用多级分形特征提取法将乳腺图像分解成一系列细节图像,提取出多个分形特征值;利用分类精度、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进行特征选择构建分形特征序列,最后应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进行分类。结果对60幅图像的可疑病变区域进行分形特征序列提取分析,SVM交叉验证分类精度达84.50%。结论基于分形维数的乳腺图像分类方法不仅能对肿块与正常腺体进行图像分类,还可有效表征乳腺图像的纹理信息,有助于提高乳腺肿块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构建预测模型,探讨其对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4类病变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均经手术病理结果 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174例,共180个病灶(BI-RADS 4类).将其分为模型构建样本(91例,共94个病灶)和模型验证样本(83例,共86个病灶).对模型构建...  相似文献   

10.
蒋义敏  姜东林  潘宇红  孙钧铭 《临床荟萃》2008,23(16):1160-1162
目的 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anti-mutated citrullinated vimentin,anti-MCV)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80例RA患者和35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非RA患者血清抗MCV抗体,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同步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计算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 结果 抗MCV和RF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5.0%,70.0%;特异度为91.4%,45.7%;一致率分别为87.0%,62.6%,Kappa值分别为0.713,0.164,抗MCV检测均优于RF检测(均P<0.05).抗MCV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95%可信区间为0.872~0.973),RF为0.658(95%可信区间为0.559~0.757),抗MCV抗体对RA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结论 抗MCV抗体可作为临床诊断RA的一项很好的血清学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RF等其他血清学指标.对于筛查和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分析97例患者106个乳腺实性病灶的二维和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对二维超声图像进行乳腺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US)分类,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二维超声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根据良恶性病灶在三维超声冠状面上的声像图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来分析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06个乳腺病灶中,恶性病灶71个,良性病灶35个。二维超声诊断准确性85.8%,敏感度84.5%,特异度88.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最后进入Logistic模型的特征分别为病灶边缘的成角或毛刺和“太阳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标准误为0.033,95%可信区间(0.834,0.965)。以成角或毛刺、“太阳征”为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性为88.7%(94/106),敏感度为90.1%(64/71),特异度为85.7%(30/35),阳性预测值为92.8%(64/69),阴性预测值为81.1%(30/37)。结论乳腺三维超声冠状面,特别是成角或毛刺征及“太阳征”在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疑难病灶,三维超声冠状面上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断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超声造影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与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4例78个乳腺肿瘤行超声造影检查,利用时间-强度曲线进行评估,并结合CD34标记的MVD特征,研究二者相关关系及超声造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组MVD与峰值强度差值呈正相关(r=0.497,P<0.01),与峰值强度呈正相关(r=0.857,P<0.01),与上升及下降斜率、达峰时间无相关关系;乳腺良性肿瘤组MVD与上述时间-强度曲线定量指标参数间均未见明显相关。乳腺癌组MVD、峰值强度、峰值强度差值、上升斜率、下降斜率均高于良性组(P<0.05)。乳腺癌组与乳腺良性肿瘤组间起始强化时间、达峰时间、峰值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评估乳腺肿瘤MVD情况,可提高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超声诊断乳腺BI-RADS 4类结节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383例超声诊断为BI-RADS4类乳腺结节的超声图像特征,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为金标准,分析良恶性乳腺结节在形态、边界、边缘、钙化、后方回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383例BI-RADS4类结节中,超声诊断良恶性结节的符合率分别为81.5%与71.1%。良性结节患者平均年龄(46.7±10.5)岁,恶性结节患者平均年龄(55.5±12.4)岁,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绘制ROC曲线得出,以46岁为截断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695,诊断的敏感性为69.8%,特异性为60.3%。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超声图像对比:良性结节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分叶,多不伴钙化;恶性结节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边缘成角、毛刺,多伴微钙化(P<0.05)。良恶性结节间后方回声变化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诊断BI-RADS4类结节中,良恶性病变具有不同的声像图特征,可为临床医生进行乳腺结节良恶性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超声定位光散射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超声定位光散射乳腺成像(US-guided optical imaging system,OPTIMUS)系统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且同时应用OPTIMUS系统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36例乳腺肿块,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判断OPTIMUS系统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种检查手段的准确性。结果 36例乳腺肿块术后病理诊断良性16个,恶性20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中良性17个,恶性19个;OPTIMUS系统诊断乳腺肿块中良性14个,恶性22个。OPTIMUS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72、0.497,其两者之间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06。OPTIMUS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AUC分别为0.923(95%CI:0.834~1.013)、0.802(95%CI:0.654~0.949)。结论 OPTIMUS对乳腺肿块的定性判断较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性及敏感性高,两者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与传统的单指数模型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搜集70例(23例良性,共24个病灶;47例恶性,共48个病灶)乳腺病变并行乳腺MRI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乳腺单b值、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及多期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利用GE AW4.4工作站对于图像进行后处理,生成单b值、多b值DWI图像相应参数值ADC、ADCstandard、D、D*、f值,同时生成DCE-MRI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良恶性乳腺肿瘤之间各参数值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并利用受试者特性曲线(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病灶的ADC、ADCstandard、D、f值分别为(1.01±0.18)×10-3 mm2/s、(1.10±0.18)×10-3 mm2/s、(0.86±0.16)×10-3 mm2/s、(25.50±9.23)%,良性病灶分别为(1.42±0.29)×10-3 mm2/s、(1.53±0.27)×10-3 mm2/s、(1.28±0.26)×10-3 mm2/s、(15.98±3.68)%,两者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良恶性病灶之间D*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223)。良性病灶I型TIC曲线更多见,恶性病灶III型TIC曲线更多见。各参数行ROC曲线分析得到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32,当取最佳诊断阈值1.03×10-3 mm2/s,相应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6%,91.7%,而联合IVIM模型参数D和f值所得AUC可提高到0.974,相应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4%和100%。结论扩散加权成像IVIM模型参数中ADCstandard、D、f值能够用来协助诊断乳腺的良恶性病变,联合D和f值能够得到比传统的ADC值、多期动态增强TIC更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速时间指数(ATI)及弹性应变率比值(SR)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76例(98个病灶)和恶性组44例(57个病灶),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并比较两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ATI及SR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TI、SR值及其联合鉴别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良、恶性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病灶形态、长轴方向、回声强度、内部回声是否均匀、边界情况、钙化程度、后方回声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ATI、SR值均高于良性组(0.18±0.05 vs.0.11±0.03,3.05±0.65 vs.2.33±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TI、SR值鉴别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AUC分别为0.842、0.813,且联合应用的AUC(0.906)高于其单独应用(均P<0.05)。结论ATI、SR值均能准确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两者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图像去噪后增强算法对乳腺肿块良恶性检测与分类的价值。方法选用211例603幅乳腺肿块超声图片(良性109例,恶性102例)进行去噪后增强处理,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乳腺肿块原始图片和处理后图片进行分析,来区分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利用ROC曲线下面积表现去噪后增强前后的诊断性能,计算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通过去噪后增强算法处理后,使腺体和周围组织能分离,突出了腺体和病灶的部位,细节显示更加清晰,超声与病理诊断的各项指标符合率明显提高,准确率提高至92.73%,原片与处理后图片ROC曲线下面积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新的超声图像去噪后增强算法可明显地改善了图像质量,提高了乳腺肿块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灰度级二维直方图的计算机辅助分割算法,对乳腺高频超声图像中的肿块进行自动识别和分割处理,旨在提高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检出准确率.方法 采集100个乳腺肿块二维超声图像共466张(原片),应用计算机软件对原片进行分割处理,得到分割后图片.超声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根据原片和分割后图片中的超声征象进行良、恶性判断,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比较前后两次诊断结果 ,分析图片处理前后诊断结果 的差异性.结果 处理后的图片中乳腺肿块的边缘、钙化等信息明显突出.超声医师对良、恶性肿块的确诊率明显提高.当特异性为74.31%时,诊断敏感性由基于原片的70.32%提高到图片分割后的90.52%.ROC曲线下面积由分割前的80.8%上升到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此分割算法能明显优化乳腺肿块的边缘信息,较好地突显肿块内微钙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小肿物的超声征象,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7个乳腺小肿物的超声征象,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466个和恶性组31个,比较两组超声特征的差异。应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鉴别诊断乳腺小肿物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方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超声特征中形态、纵横比、边缘、回声类型、肿物内钙化、周围组织相关征象及肿物内血流信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肿物后方回声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纵横比≥1、内部血流信号、边缘血流信号均是鉴别乳腺小肿物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9.56、9.68、4.29,P=0.02、0.00、0.04);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stic(P)=-3.86+2.23×纵横比≥1+2.29×内部血流信号+1.46×边缘血流信号。Logistic回归模型以预测概率P=0.50作为阈值,鉴别小肿物良恶性的准确率95.2%,敏感性83.9%,特异性89.1%,ROC曲线下面积0.89。结论以纵横比和血流信号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乳腺小肿物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相关性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52例,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术后标本行病理检查。记录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和超声造影特征(均匀性、是否存在灌注缺损、增强强度、增强形态、边界等),分析VM阳性与阴性的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鉴别VM阳性的诊断效能。结果152乳腺癌患者中,经病理确诊VM阳性率为26.3%。病灶直径>2 cm、临床分期为Ⅲ期及Ⅳ期、腋窝淋巴结转移与VM阳性相关(均P<0.05)。超声造影结果显示病灶增强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晰、增强模式为快进快退和快进慢退与VM阳性相关(均P<0.05)。其中病灶增强边界不清晰鉴别VM阳性的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64,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0%、66.7%、90.3%。结论超声造影特征与VM阳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超声造影表现为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晰、快进快退征象可作为诊断乳腺癌VM阳性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