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早期应用曲美他嗪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和对心功能的影响,特别是探讨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即顿服曲美他嗪的疗效。方法 9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治疗组入院后即给予曲美他嗪负荷剂量口服,比较2组溶栓成功后ST段抬高幅度及心肌酶CK和CK-MB的峰值浓度、峰值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12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BNP的变化。结果 A组再灌注后ST段抬高幅度及心肌酶CK和CK-MB的峰值浓度、峰值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明显低于B组,12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上升,BNP明显下降(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应用曲美他嗪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于入院后即给予曲美他嗪负荷剂量口服,可减轻再灌注损伤,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运动耐量,无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与常规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62例不适宜溶栓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常规治疗1周后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30例)和单纯常规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显著减少,心功能指标改善(P<0.001),但这些有益作用在曲美他嗪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01).曲美他嗪治疗组中仅2例发生轻度胃肠道反应.结论曲美他嗪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67例急性心梗溶栓后 ,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组 ,除常规治疗外 ,试验组加曲美他嗪治疗 1 2周。结果 两组 4周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 (LVFS)均较梗死后 1周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1 2周后曲美他嗪组LVEF升高 ,较第 1周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对照组较第 1周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曲美他嗪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37-39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PCI术后予他汀类、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曲美他嗪口服20 mg/次,3次/d,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V、CO、LVEF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V、CO、LVEF指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LVEDV、LVESV、LVDd、LVDs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V、LVESV、LVDd、LVDs指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疗效确切,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与常规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62例不适宜溶栓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常规治疗1周后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30例)和单纯常规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显著减少,心功能指标改善(P<0.001),但这些有益作用在曲美他嗪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01)。曲美他嗪治疗组中仅2例发生轻度胃肠道反应。结论 曲美地嗪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曲美他嗪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宁  王伟 《医学综述》2009,15(20):3149-315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及左室功能的变化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曲美他嗪是目前抗心肌缺血代谢疗法的一种重要药物。它抑制脂肪酸氧化和刺激葡萄糖氧化,并对缺血的心肌细胞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而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曲美他嗪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佐治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高血压伴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高血压伴心绞痛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82.93%)显著高于对照组(65.85%);两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总时间和ST段压低1 mm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运动总时间和ST段压低1 mm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使用曲美他嗪佐治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高血压伴心绞痛,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合理控制血压,提高患者心脏运动耐受水平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晋辉 《中原医刊》2011,(23):66-6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7l例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而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TMZ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TMZ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急诊PCI前后给予TMZ口服,对照组不用TMZ。比较两组患者间血肌钙蛋白I(e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峰值浓度、发病至峰值时间、发病至恢复正常的时间。治疗6个月后的左心室功能及PCI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TMZ组eTnl和CK—MB的峰值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TMZ组cTnI和CK—MB的峰值时间、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6个月后,TMZ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t=5.6391,P〈0.01和t=2.3577,P〈0.05),TMZ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t=5.1148,P〈0.01和£:2.1297,P〈0.05);TMZ组PCI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073,P〈0。05);TMZ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急诊PCI的AM[患者,TMZ可减轻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脏功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19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9例。两组均参考指南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曲美他嗪,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F)、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排心量(SV)]、心肌重构指标[左室重构指数(LVRI)、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23(IL-23)]与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LVEF、CO、CI、SV指标显著升高(P<0.05),LVRI、LVMI、LVESD、LVEDD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NF-α、IL-6、IL-23指标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1.
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以芳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1328-1329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内皮功能。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分别给予急诊或择期的冠脉造影及进一步的支架置入术,健康对照32例。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冠脉造影正常和异常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而血浆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冠脉造影正常及异常组血浆ET、N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脉造影正常组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比率明显少于冠脉造影异常组,而吸烟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组(P〈0.01)。结论:冠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与冠脉造影异常的心肌梗死患者同样都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临床应充分重视,做好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脉造影为正常者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94例A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及有关冠心病的易患因素。结果:394例AMI患者中冠脉造影正常者为30例,占7.6%。冠脉造影正常者的AMI患者以年龄较轻,多无心绞痛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血脂紊乱,吸烟者居多及发病前有过度劳累史为特点。结论:AMI冠脉造影正常者,提示冠脉痉挛在心肌梗死的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后发生血栓自溶亦是其病理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生率、可能的发病机制,分析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CAG正常的AMI患者(CAG正常组)和64例CAG异常的AMI患者(CAG异常组)临床资料。结果:(1)CAG正常组共23例,占同期行急诊CAG的AMI患者总数的1.5%。(2)CAG正常组发病年龄显著性低于CAG异常组[(49.57±12.07)vs(57.70±12.50),P=0.008]。两组均以男性居多(78.26%vs 81.25%,P=0.765)。(3)CAG正常组高脂血症病史患者比例显著性低于CAG异常组(21.74%vs 59.38%,P=0.002)。吸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06)。结论:CAG正常的AMI以中青年男性居多;可能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吸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1995年5月至2005年10月436例AM 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有关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436例中青年AM I冠脉造影正常者为8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该组多无心绞痛、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血脂异常史,大量吸烟者居多。结论:在冠脉造影正常的青年AM I中,冠脉痉挛在心肌梗死的发病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急性血栓形成伴血栓自溶亦是其病理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可能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对838例临床诊断为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AMI患者临床特征,并进行随访观察预后。结果:838例AMI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42例,占5.0%,CAG正常组年龄、既往心绞痛病史明显低于CAG异常组(P〈0.05),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较异常组明显降低(P〈0.05),吸烟、起病前诱因较异常组显著增多(P〈0.01)。CAG正常组预后较好,发生心衰及总心血管事件少(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微小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继而发生血栓自溶而致造影无异常,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治疗的关键,选择正确的再灌注治疗策略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再灌注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溶栓和介入两种,外科血管旁路移植术在AMI再灌注治疗中极少采用。直接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优于溶栓治疗,90%以上AMI患者适合;而近1/3患者有溶栓治疗的相对或绝对禁忌征。直接PCI治疗血管再通率高达90%以上,对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治疗的关键,选择正确的再灌注治疗策略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再灌注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溶栓和介入两种,外科血管旁路移植术在AMI再灌注治疗中极少采用.直接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优于溶栓治疗[1],90%以上AMI患者适合;而近1/3患者有溶栓治疗的相对或绝对禁忌征[2].直接PCI治疗血管再通率高达90%以上,对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扎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麻醉兔结扎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实验动物分成两组。对照组,结扎左冠脉前降支的第一分支;改进组,于左冠脉前降支第一分支下及左室支下降段1/2处结扎冠脉。动态观察并记录体表心电图变化。结果改进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的△ST及Σ△ST段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n=9)。将存活6h的兔处死并取心室作N-BT大体染色,计算梗塞区占心室重的百分比以判断梗塞范围。结果表明,改进组心室梗塞平均百分比为24.7%,对照组为6.7%。提示:改进的急性心肌梗塞模型,不仅避免了只结扎冠脉前降支后代偿性侧枝循环的迅速建立给实验带来的影响;还避免了高位结扎冠脉前降支造成血压迅速下降甚至死亡的危险,是一种有参考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附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明 《黑龙江医学》2005,29(7):489-49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和血管造影特点。方法2000-08~2004-10间,435例AMI患者中36例血管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完全正常,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有关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435例AMI患者中冠脉造影正造常者为36例,占8.2%。分析其特点:该组患者中多年龄较年轻,无心绞痛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血脂异常,大量吸烟者居多为特征。结论AMI患者中冠脉造影正常者并非少见,提示冠脉痉挛在心肌梗死的发病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急性血栓形成伴血栓自溶是其病理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患者心肌生化标志物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均给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肌钙蛋白I水平、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K.MB水平、肌钙蛋白I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TIMl分级、LVEF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sT段回落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能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改善PCI术后患者心肌生化指标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