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椎弓根钉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伤椎及上下邻近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伤椎固定螺钉不经过骨折线,多位于椎体下半部,同时进行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过6~28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cobb's角恢复较佳。结论椎弓根钉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可行的,可使脊柱骨折复位良好,能增加术后稳定性,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可减少内固定的折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5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A、B两组,A组27例短节段四钉固定术,B组25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六钉固定术。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A、B两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可提高复位质量,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彭阿钦,张英泽,吴希瑞,赵昌平,张煜,李衡,吴春生,仝吉庆经椎弓根内固定具有短节段和三维固定等优点,它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新技术。我科自1991年4月~1994年1月,应用Dick内固定器和Steffee钢板治疗胸腰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采用后路经伤椎及邻近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椎管减压,关节突、横突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伤椎复位情况。结果脱位完全纠正,伤椎骨折前缘高度恢复达85%~100%,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即刻消失。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患者伤椎高度无丢失,骨折及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能很好地恢复伤椎高度、矫正脱位及后凸畸形,增加固定椎的牢靠性,重建脊柱稳定性,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对1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复内固定手术。结果:12例患者术中均获得良好复位,平均随访19.4个月(6-2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瘫痪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疗效满意。结论: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复位理想,固定牢靠,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肥城矿务局第二医院骨科(271613)郭延章,杨德勇,李光宪,郭伟胸腰椎骨折椎体脱位合并截瘫是煤矿医院常见的一种损伤。复位减压及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主要方法,其内固定器械较多,更新换代较快,自1991...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比较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 采用8具新鲜小牛椎体标本(T11-L3),MTS机压缩制作L1椎体爆裂性骨折模型。实验分完整状态组、骨折组、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组。应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对标本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6个方位的运动范围(ROM)测试并计算刚度值,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脊柱骨折状态6个方向ROM均显著增加(P〈0.05),椎间刚度值明显降低(P〈0.05);固定状态的ROM均较完整状态、骨折状态显著减小(P〈0.01),而刚度值均较完整状态、骨折状态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组之间的ROM、刚度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跨节段椎弓根固定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术在重建脊柱骨折稳定性方面,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联合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伤椎及上下邻近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时进行双侧椎板切除减压,保留棘突及修复棘间、棘上韧带,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伤椎高度基本恢复,胸腰椎Cobb角恢复正常,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发生。结论经伤椎固定联合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能增加术后稳定性,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可降低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9年5月,采用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24~56岁,平均38.2岁。均为外伤所致,交通伤14例,高处坠落6例,重物砸伤2例,横向挤压伤2例。AO分型:B1型12例,B2型5例,B3型2例,C1型3例,C2型2例。损伤部位:T10,111例,T11,122例,T12L15例,L1,28例,L2,32例,L3,44例,L4,52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9例,C级8例,D级2例。术后随访骨折脱位复位、植骨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33个月,平均16个月。手术时间3.0~5.8h,平均3.7h;术中失血500~1800ml,平均860m1。Cobb角由术前20°~43°(32.6±3.7)°,恢复至术后7°~17°(13.7±2.4)°;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相邻正常椎体的(32%~78%)(41.0±11.6)%,恢复至术后84%~89%(87.6±2.3)%。5例FrankelA级患者,3例术后无恢复,1例恢复至B级,1例恢复至C级;9例FrankelB级患者,5例恢复到C级,3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8例FrankelC级患者,5例恢复到D级,3例恢复至E级;2例FrankelD级患者恢复正常。植骨面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复位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能在恢复脊柱正常序列的基础上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颈椎前纵韧带和椎间盘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35例无颈椎脱位的颈椎椎间结构损伤患者,男30例,女5例;年龄25~73岁,平均46.6岁。其中颈椎过伸伤31例,屈曲伤4例;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颈脊髓损伤。其中部分行CT检查,部分行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结果35例中31例过伸伤患者与另外4例屈曲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有各自的特点。结论损伤机制、损伤程度和影像学资料能够明确颈椎前纵韧带和椎间盘损伤的诊断,其中MR检查是最为重要的诊断依据,能够准确反映包括韧带和椎间盘的颈椎椎间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和纵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至2005年63例颈椎间盘与纵韧带损伤患者的X线片和MRI表现,根据是否合并脊髓损伤及椎间不稳,早期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早期手术治疗54例,早期颈托和(或)石膏颈围保守治疗9例。结果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1个月,平均16个月。8例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术后2例神经功能获得改善,39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术后31例神经功能获得改善。4例保守治疗4~6周后存在颈椎不稳而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2例长期颈部疼痛,1例伤后3年出现脊髓压迫症而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结论MRI检查是颈椎间盘和纵韧带损伤的最佳诊断手段,早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与纵韧带损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07年10月对2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后路扩大椎板切除神经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自体骨填塞Cage行椎间融合术进行再手术治疗,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及ODI功能障碍指数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断钉及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方法,它可同时进行神经根减压及重建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同时发生在颈、胸、腰段的联合性多节段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颈、胸、腰段的联合性多节段椎管狭窄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例病人均同时患颈胸腰三处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椎板及小关节增生肥大为造成颈胸腰椎管狭窄的主要病因。病人接受一处椎管减压3例,二处椎管减压3例,三处椎管减压1例。结论 同时发生在颈胸腰的椎管狭窄因各节段椎管狭窄致病原因复杂,脊髓受压迫时间较长,临床症状上多样化,易于相互影响。治疗上应先对各部位病情及影像学结果综合后作出轻重缓急的判断,以安排治疗上的先后次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屈曲位时利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提拉复位治疗伴有严重脱位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伴有严重脱位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随访12~ 18个月.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法评估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测量并分析比较手术前后的Cobb角.结果 术后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脱位完全纠正;术后Cobb角由术前平均21°恢复至4°;15例神经功能有1~3级恢复.结论 利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在屈曲位时撑开提拉复位治疗伴有严重脱位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肯定,复位方法简易.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治疗回顾分析,评价前后路手术的价值。方法: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中,40例施行前路减压融合钢板固定术,植骨方式有自体髂骨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架和颈椎Cage等;25例施行后路单开门减压椎板成形,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采用JOA分评分标准(17分法)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40例前路手术均没有出现钢板螺钉脱落、植骨块移位、食道损伤、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8例出现取骨并发症;25例后路单开门减压椎板成形术没有出现硬膜外血肿、门轴滑向椎管等并发症,6例术后3个月出现第5颈神经麻痹症状。40例前路手术患者症状均于术后第1周得到缓解,术后1周、3个月、1年其症状缓解率均优于后路手术。结论: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施行前路手术,能直接去除压迫物,起直接减压的作用,手术效果优于后路间接减压。 相似文献
18.
<正>脊柱骨折脱位常常造成严重的脊髓损伤,其治疗应充分考虑骨折脱位的类型、稳定性、脊髓损伤的程度以及合并其他损伤的程度。对不稳定型脊柱骨折脱位且伴有脊髓损伤者应手术治疗,目的是及时解除神经压迫,恢复和稳定脊柱序列,最大限度恢复残余脊髓 相似文献
19.
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APLD)自从Hijikata首次报道成功以来,以其创伤小、出血少、不造成神经根粘连、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病人易接受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有关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的报道较少,且多数人把此类腰椎间盘症作为APLD的禁忌证.我们通过收治的45例此类腰椎间盘突出症行APLD治疗后,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