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86岁。近1月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昏,既往有高血压病10年,最高血压达180/70 mmHg,有窦性心动过缓病史10余年。入院时体检:体温36.5℃,脉搏59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0/70 mmHg,心脏听诊未及杂音。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频发性房性早搏,室内差异性传导,部分呈二、三联律,T波改变。冠脉CTA:冠状动脉起源无异常,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右冠状动脉中段局限性轻度狭窄伴混合斑块;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近段局限性轻微狭窄伴混合斑块。  相似文献   

2.
左支气管动脉异位起源于左冠状动脉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5 6岁。间歇性胸闷、双下肢水肿 2年。体检 :血压 12 4 / 70mmHg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影不大 ,心率 70次 /min ,律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入院。心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MRI检查 :左心室壁增厚 ,胸主动脉略显增宽。冠状动脉造影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均可见广泛中、重度狭窄 ,血管粗细不均 ,管壁不规整。左冠状动脉造影示左支气管动脉起自冠状动脉左旋支发出的左房后支动脉 ,动态显示含造影剂血流依次显示左旋支、左房后支和左支气管动脉。左支气管动…  相似文献   

3.
MSCTA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壁冠状动脉(MCA)MSCT血管成像对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651例临床确诊或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心脏扫描,重建所有原始图像用于冠状动脉图像重组,心率>75次/分者重建时相为30%~40%RR间期.心率<75次/分时重建时相为40%~50%RR间期,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MIP、MPR和VR重组图像,对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进行多角度观察和分析。结果:651例中发现壁冠状动脉69例,检出率10.6%,其中位于前降支近段3例(5%)、前降支中段55例(80%)、前降支远段11例(10%)。壁冠状动脉管腔长度1.2~4.9 cm,平均2.45 cm;肌桥厚度0.7~5.3 mm,平均1.3 mm。24例(35%)管腔呈轻度狭窄(<50%)。前降支中段55例中13例近段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均接近50%,其中软斑块4例。单纯MCA的患者有心绞痛症状者31例(65%);MCA同时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有心绞痛症状的18例(86%)。结论:MSCT血管成像能明确诊断壁冠状动脉及其远近段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能显示心肌桥的形态,但对判断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尚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75岁。间断心前区疼痛2天,自诉既往冠心病、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为大致正常心电图。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CTA表现: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钙化,前降支上段轻度狭窄;左肺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42岁。1982年因患前壁心肌梗塞而入院,恢复期左室造影显示前尖部小室壁瘤但具有良好整体左室功能。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50%的管腔狭窄,右冠状动脉显示粥样硬化改变,经过治疗,病人康复出院,但未继续跟踪检查。1987年5月病人再入院,主诉锻炼时产生持续缺血性胸痛,无明显心肌梗塞的体征。自82年  相似文献   

6.
作者详细地研究了16例(放射组)死亡前5-144个月心脏接受3500拉德以上辐射的青年人(年令15-35岁)的心脏改变及其临床表现,并与10例只用化疗的肿瘤患者作对照(对照组)。放射组16例中,15例心包增厚,其中5例有心包填塞表现,4例需穿刺放液,2例作了心包切除,1例突然死亡,其原因与冠状动脉狭窄有关。8例间质心肌纤维化增多,尤其右室明显。12例室壁内膜及13例心瓣膜纤维化性增厚,除心瓣膜外,上述改变右室比左室常见,可能与心脏的前表面接受放射量大有关。另外,放射组64条主要心外膜冠状动脉(左、右主支、左前降支、回旋支)有16条于横切面可见因纤维化斑块形成而管腔狭窄大于75%,而对照组40条主要心外膜冠状动脉仅一条有类似改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5岁。因心慌气短1年余加重10天入院。既往健康,未做过体格检查。入院时查体:体温36.4℃,脉搏104次,血压90/60,颈静脉不怒张,心尖搏动在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2.0cm,无震颤,心率104次,律齐,心尖区闻及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及轻度舒张中期杂音,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闻及Ⅳ级舒张期杂音,两肺听诊正常。股动脉闻及枪击音,可见毛细血管搏动。胸透:心脏呈主动脉瓣型,主动脉增宽,左室明显扩大。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定量指导下制备犬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模型.方法 选用杂种犬12只,麻醉后开胸,分离出前降支,结扎前二维超声测量前降支内径、多普勒测量冠脉内血流速度,部分结扎前降支后测量结扎点处血管内径及结扎点远端血流速度,定量评价狭窄程度,行常规超声检查、留取血生化标本;后完全结扎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行常规超声检查、留取血生化标本、行伊文思蓝与TTC染色.结果 12只犬均成功制备前降支部分狭窄与完全闭塞模型,轻度狭窄时的狭窄率控制在50%~75%,经常规超声心动图、血生化检查显示:前降支轻度狭窄时心肌酶轻度升高,心脏大小及心功能未见明显改变,前降支完全结扎后出现了心脏扩大、室壁运动障碍、心功能减低,心肌酶学指标明显升高.结论 超声可实时定量评价制备犬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模型,此方法直观、准确,重复性强,可控性好,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人 女 ,14岁。发现心脏杂音 8年 ,体检 :心前区触及震颤 ,胸骨左缘 3~ 5肋间闻及 / 6级较粗糙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主动脉瓣区 / 6级舒张期杂音。临床及彩色多普勒均疑有右冠状动脉右室瘘。X线检查 :胸片示左室增大。右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主干粗大 ,其分支迂曲增粗 ,并形成丰富的血管网 ,继而逆向充盈左冠状动脉、肺动脉干 (附图 )。手术证实左冠状动脉发自肺动脉干近肺动脉瓣之后外侧 ,遂将其移植到主动脉左冠窦处 ,术后效果良好。讨论 :冠状动脉异位起源罕见。多为左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 ,病人多因心肌缺血而于幼年死亡。个别病…  相似文献   

10.
病人 ,男 ,6 8岁。因风湿性心脏病入院。体检肝、肺、肾等正常 ,心脏Ⅲ / 6级收缩期杂音 ,Ⅳ / 6级舒张期杂音 ,血压130 / 75mmHg(1mmHg =0 1333kPa) ;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显示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关闭不全 ,二尖瓣关闭不全。外周血常规 :RBC 3.14× 10 12 /L ,HGB 10 3g/L ,HCT 0 .312 ,WBC 3.2× 10 9/L ,PLT 85× 10 9/L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 11.8fl,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10 .1fl。SDP采集 :选择CS 30 0 0Plus血液细胞分离机采集SDP2个治疗量 ,使用PLT 30夹 ,全血 /抗凝剂ACD A比率 9.5 :1,处理全血流速 4 5…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 ,16岁。活动后心前区不适及体检发现心脏杂音5年。体检 :于左第 3、4肋间闻及广泛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ST T改变、异常Q波和电轴左偏。超声心动图疑诊“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室”。心脏远达片示心影呈“二尖瓣型” ,左室肥大 ,心胸比率为 0 .5 2 ;左心缘肺动脉段膨隆 ,肺血轻度增多。主动脉根部造影示左冠状窦较右冠状窦小 ,左冠状动脉完全未显。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右心室支明显增粗 (主干直径为0 .8cm)、纡曲 (图 1)。右冠状动脉右前斜位造影示其右心室支末梢增多、增粗、扭曲呈网状与左冠状动脉交通 ;继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冠…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歼-6飞行员,36岁,飞行时间1300 h。既往身体健康,飞行耐力良好。1996年2月因偶发期前收缩、胸闷,住院检查。体检未发现期前收缩,心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胸透、心电图及肝、脾B超检查均属正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主动脉瓣(无冠瓣)脱垂并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音图支持彩超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心肌轻度缺血,24 h动态血压在正常范围。诊断:主动脉瓣(无冠瓣)脱垂并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飞行暂不合格。地面观察3个月后返院复查,结果与结论和首次住院一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评价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MB)与该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关系。方法:连续收集300例因怀疑冠心病(CHD)而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的病例的资料,由2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并在结果一致时确定为前降支MB。将所有病例分为前降支MB组和非MB组,利用MPR、CPR、VR等后处理技术联合观察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钙化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测量前降支由于斑块所致的狭窄率,比较MB组与非MB组的平均狭窄程度以及钙化、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结果:在300例受检对象中冠状动脉CTA发现前降支MB74例(24.7%,74/300)。MB组与非MB组前降支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36.5%与31.3%,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54.1%与45.1%,MB组与非MB组的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48.4%与44.6%,两组之间钙化的发生率、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平均狭窄程度差别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40;P=0.18;P=0.97)。结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MB对该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例1男,47岁,胸部钝痛4年,于2011年6月11日来我院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64层螺旋CTA显示左前降支近段钙化斑块伴少量软斑块,局部管腔狭窄约30%~40%.同时显示主动脉瓣与室间隔肌部之间的室间隔膜部向右心室膨出,形成一大小约13 mm×11 mm瘤体,以薄壁与右心室血液分隔,未见左向右分流及附壁血栓(图1,2).MSCT拟诊Ⅰ型真性室间隔膜部瘤(aneurysm of the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um,AMS).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室间隔膜部向右膨出,范围约13 mm×10 mm,壁薄,二尖瓣、三尖瓣功能良好,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并可见室间隔膜部膨出处有涡流.该患者既往体健,从未发现心脏杂音和异常心电图.曾于2006年7月在我院进行过冠状动脉CTA检查,经对比两次图像AMS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双源CT(DSCT)探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与该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DSCT对500例可疑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HD)和体检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由3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并在结果一致时确定前降支MB,测量MB长度、厚度。将所有病例分为前降支MB组和非MB组,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联合观察前降支钙化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利用Circulation软件QCA工具测量前降支由于斑块所致的狭窄率,比较MB组与非MB组的平均狭窄程度以及钙化、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统计分析MB近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MB的长度及厚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500例受检者中冠状动脉CTA发现前降支MB 135例(27%)。MB组钙化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38.5%和53.3%,非MB组钙化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32.3%和46.3%,MB组与非MB组的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45.6±21.2)%和(45.7±22.2)%,两组之间钙化的发生率、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平均狭窄程度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25;P=0.16;P=0.99),MB近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MB的长度及厚度间相关性均不明显(r=-0.03,P=0.83;r=-0.10,P=0.42)。结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MB的存在并没有显著增加该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MB近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MB的长度及厚度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双瓣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湿性心脏病 (简称风心病 )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 ,常引起心脏瓣膜的改变 ,其后期治疗主要靠瓣膜置换术〔1〕。我院自 2 0 0 0 - 0 8~ 2 0 0 1 - 0 5对 6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患者行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 ,手术顺利 ,术后成功渡过危险期。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6例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2 2岁~ 51岁 ,平均 38岁。6例患者均为风湿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度狭窄伴关闭不全。心功能Ⅳ级 5例 ,Ⅲ级 1例 ,均有心房纤颤。 4例肺功能正常 ,2例肺功能轻度下降。所有患者均有多…  相似文献   

17.
党群  邹黎 《西南国防医药》2006,16(4):461-461
病例男性,80岁。因胸闷、气促3月,加重3 d就诊。自述有冠心病、高血压史30余年。查体:神志清,心浊音界无扩大,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律不齐。R 24次/min,BP 178/88 mmHg,心脏彩超检查:室室顺应性降低,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返流,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2次/分,P-R间期0.16秒,窦性下传之QRS波群形态正常。多数导联可见提前出现的QRS波群,配对间歇恒定,其波群时而呈右束支型,时而呈左束支型,在V1、V5导联与窦性交替出现。V1导联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呈qR或Qr型,q或Q时限0.03~0.06秒,电压0.2~0.6 mv。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18.
李强  李祚雯  李顺振  陈华东   《放射学实践》2012,27(7):781-78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8岁.因活动后喘气伴胸闷1月余入院.患者活动量较大时即感症状明显,休息后可缓解.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检:颈静脉无怒张,心率80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彩超:左冠状动脉右心房瘘,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瘤样扩张,左心腔扩大,二尖瓣轻度返流.运动平板实验(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右冠及左冠前降支无明显异常,回旋支开口异常,血管纡曲,血管远端未见瘘管.64排CTA:左冠状动脉窦扩张,冠状动脉左主干明显扩张,直径约2.0 cm,管壁可见斑块状钙化,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由此发出,走形及管径未见明显异常;可见一增粗的异常分支纡曲走形沿左心房顶部延伸至房间隔上部,开口于右心房,其近右心房段局部呈瘤样扩张,直径约2.5cm,右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9.
飞行人员先天性心脏病两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41岁,歼-8飞行员,总飞行时间2000h。于2005年7月因“体育活动后胸闷、乏力、头晕1年”入住我院。查体:心率7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查心脏彩超: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轻度)。患者目前病情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但不适合剧烈的体育活动,暂不需手术治疗。结论为飞行不合格。例2,患者男性,31岁,运-7领航员,总飞行时间1000h。2005年1月因住体系医院体检,查心脏彩超:房间隔缺损,有左向右分流。2005年3月转入我院。入院查体:心率72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查心脏彩…  相似文献   

20.
老年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 40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病例 ,年龄 (6 4.5 6± 3.5 1)岁。其中 2例置换生物瓣 ,其余均置换机械瓣。行二尖瓣置换术 14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10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 13例 ,改良Bentall手术 3例。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7例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死亡 2例 ,其中 1例术后早期死于重度低心排 ,1例术后 8个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1例术后第 18天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安装永久起搏器 ;其余患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 4个月~ 7年 ,共随访 33例 ,随访率 80 .2 5 % ,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无远期死亡。结果提示 :①本组老年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 ,近、远期效果良好 ,单一的老龄因素已不应视为瓣膜替换术的禁忌证 ;②老年性瓣膜病患者术前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对于合并冠状动脉狭窄者 ,积极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③老年患者脏器功能储备减退 ,术后易并发多器官衰竭 ,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术后顺利恢复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