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莉萍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WJG》2016,(8):1100+1102
目的 分析血液净化治疗采取深静脉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196例,对其采取深静脉置管,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在术中出现皮下血肿1例,局部渗血1例;在置管期间出现导管栓塞7例,锁骨下静脉血栓1例。平均血流量每分钟在(210±9)mL,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67±8)d。结论 血液净化治疗采取深静脉置管的临床操作简便,并发症较低,同时可以保证血流量稳定,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强,常导致浅静脉发生静脉炎、静脉硬化,静脉通道的建立常常较为困难。因此,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对肿瘤化疗病人是至关重要的。现将我们工作中深静脉穿刺置管建立静脉通道对化疗病人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无痛策略对血液净化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影响.方法 将血液净化治疗首次置管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0例.研究组采用无痛策略进行置管操作,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以及24小时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00例入选患者中,95.2%的患者认为血液净化置管疼痛,在置管全过程,局麻第一针、进扩张管以及缝合皮肤固定导管时疼痛较为剧烈,有10例患者在消毒铺巾时就开始诉疼痛.研究组置管疼痛评分为(5.2±1.8),低于对照组的(6.1±2.0);研究组平均置管时间为(476.7±290.0)秒,低于对照组的(849.81±419.1)秒;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8%,高于对照组的46%;研究组24小时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5%,低于于对照组的49%.结论 无痛策略可使置管穿刺与麻醉镇痛同步进行,是中心静脉置管时局部浸润麻醉技术的优化,可减轻血液净化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疼痛,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对血液净化过程中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无内瘘或内瘘闭塞患者和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的患者,建立合适的血液通路是血液净化治疗的必备条件之一。作为一种有效、简便、易掌握的置管技术,中心静脉置管目前已在血液净化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探讨这项技术的安全性,我们在近年来尝试将循证护理的模式运用于其并发症的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置管在AID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导管留置多在重症监护(ICU)患者中被广泛应用,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临床上常见的中心静脉置管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插管留置术。针对艾滋病患者护理的特殊性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自2002年以来引入深静脉置管在AIDS患者的护理中收到了良 相似文献
7.
不同静脉置管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秀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9)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与PI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血液净化(BP)患者股静脉置管血栓形成中的防治作用。方法将2004年4月至2007年10月解放军第59医院肾内科股静脉置管80例的BP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治疗组采用常规置管后再服氯吡格雷片75mg/d,观察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体积的变化。结果股静脉置管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照组为17.6%,治疗组为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体积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片可以降低BP患者股静脉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不影响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体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王晓华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5,5(5):357-358
我们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病人化疗过程中观察发现:此种穿刺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保留时间长、留置管通畅,无回血及血栓形成,既能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采用股静脉置管对50例患者进行了51次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现将置管应用体会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文行股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血液透析51人次,男36例、女14例,年龄26-73岁。采用单针双腔硅胶导管,直径12 F(1 F=0.33 mm),长度16 cm。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减退,血液透析透析中发生的并发症较多,特别是心血管并发症等治疗相对困难,且易反复。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首要条件是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已逐步成为外周血管耗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一种方法,在老龄患者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研究观察不同永久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经皮穿刺深静脉置管术,以安全、简便、患者痛苦小、用途广泛等优点,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静脉切开术。1993~1995年,我们对300例患者施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收到了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本组男178例,女122例,平均年龄52岁;分别为复合外伤、重症胰腺炎、DIC、格林巴利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外周静脉难以输液者。其中股静脉置管25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40例,颈内静脉置管10例。置管时间为5~64天,平均20天。 置管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持接有特制注射器的穿刺针穿刺,抽出静脉血后,从针栓尾部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再用扩张管扩张,将留置管经钢丝送入静脉,拔出钢丝,留置管外接输液器及肝素帽,最后用缝线固定。本组均穿刺、置管成功。共有29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感染、血肿、渗血、输液不畅。 相似文献
14.
邓永莲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Z2):292-292
目的分析并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老年病人中的效果与护理对策。方法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期间共收治372例深静脉置管的患者,观察组148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对照组224例经股静脉置管,对比分析两种置管方式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为98.39%(366/372)。其中观察组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为97.97%;对照组经股静脉置管成功率为98.66%,两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73%,对照组为4.0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5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静脉血栓、气胸以及败血症),其余均为轻微并发症,及时处理后好转。结论选择深静脉穿刺置管具有安全、可靠、痛苦小等优点,特别是在老年危重病人中开展更具优势;股静脉置管方式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方式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16.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质刚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2,11(4):350-351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作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 ,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大家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各家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这里仅谈我们的体会。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即用性 ,因而对于需要紧急或短期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而又没有永久血管通路的患者 ,希望血透的部分患者因血管条件很差又不能行移植血管者 ,也可考虑植入长久性导管。有三条中心静脉可供选用 ,具体应根据病情而定 ,锁骨下静脉置管对患者活动影响小 ,易护理 ,但穿刺的难度大 ,并发症多 (特别是锁骨下静脉血栓和狭窄 ) ;股静脉置管方便易行 ,风险小 ,但… 相似文献
17.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部位通常为肘部静脉,然而有些患者肘部静脉条件差而无法进行穿刺置管。我们采用经颈外静脉行PICC穿刺置管作为肘部PICC置管的辅助手段,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此方法弥补了肘部静脉无法穿刺或穿刺失败的不足,为PICC开辟了一个新的置管途径,为国内外首创。 相似文献
18.
临床常需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进行补液、心脏起搏及中心静脉压测定等 ,但其传统的操作方法创伤性损害较大且失败率较高。笔者在尸体颈部解剖的基础上 ,对颈内静脉穿刺方法作了创新改进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 ,保持颈部近中位 (左转4 5°) ,并予颈部放松 ,择胸锁乳突肌内二头肌构成的角平分线与环状软骨水平线之交点 ,作为穿刺点 (图1)。消毒、铺巾、用 7号细针局麻、沿上述角平分线方向 ,保持针与皮肤冠状夹角 30°。负压状态进针 ,抽得静脉血示穿刺成功 ,保留穿刺细针位置不变脱开注射器。在细针毗邻处破皮 ,即可在细针… 相似文献
19.
2003年5月~2005年5月,我们成功对38例患者进行了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3)
目的探讨老年复苏患者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诊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0例老年心肺复苏患者,根据置管方式分为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组(实验组)和改良Seldinger穿刺法置管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探查时间、穿刺成功率和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探查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各类并发症比较中,实验组误穿动脉的发生率和形成局部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比传统置管有更好的穿刺效果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