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伟  杨鑫  李若颖 《天津护理》2014,(3):250-250
<正>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多发病,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病死及病残率较高,致残率高达。70%~80%~([1])。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内翻往往是患者步行能力以及步态恢复过程中的最为常见和困难的问题,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影响步行能力及步态的恢复~([2])。通过对24例脑卒中偏瘫伴有踝足功能障碍,初期评定为BrunnstromⅠ~Ⅱ期的患者,早期行综合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4  相似文献   

2.
足内翻及足下垂是脑卒中偏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足部变形,不仅身体运动不方便,也使患者精神活动低下,日常生活活动受到重大影响。本文就本病房对偏瘫后足内翻足下垂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实际情况与过去7~10年前作一比较,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卓健  方向 《现代康复》2001,5(10):82-85
  相似文献   

4.
采用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对大面积烧伤康复阶段1 8例(31只足)足下垂及足内翻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足下垂者康复护理前、后背伸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ROM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足下垂及内翻者康复护理前、后背伸及外翻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ROM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综合性康复护理是下肢深度烧伤后并发足下垂、足内翻康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足下垂是脑卒中(stroke)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也是脑卒中后功能康复的重难点.本文从脑卒中的流行概况、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特点以及中西医康复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脑卒中足下垂的康复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矫形踝关节托对脑损伤致足下垂、足内翻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452例脑损伤偏瘫所致足下垂、内翻患者随机分为踝关节托组230例和常规康复组222例。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踝关节托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矫形踝关节托,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及身体平衡能力的变化。结果 康复训练8周后,2组患者在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身体平衡功能上明显改善(P<0.01),踝关节托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康复组(P< 0.01)。结论 矫形踝关节托能改善脑损伤偏瘫所致的足下垂、足内翻患者的步行能力和身体的平衡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三维步态系统观察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的廓清策略。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观察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最小足廓清(MTC)及其变异性,绘制摆动相足趾运动轨迹,并对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的步态参数与MTC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偏瘫...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足下垂刺激仪联合功能锻炼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合并足下垂患者104例,运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锻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患者步行过程中使用足下垂刺激仪。观察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足跖屈群肌张力治疗效果、胫前肌肌力治疗效果、FMA评分。结果 研究组足跖屈群肌张力、胫前肌肌力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足下垂刺激仪联合功能锻炼能够显著地改善脑卒中合并足下垂功能障碍患者的肌张力,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改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足下垂刺激仪联合功能锻炼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合并足下垂患者104例,运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锻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患者步行过程中使用足下垂刺激仪。观察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足跖屈群肌张力治疗效果、胫前肌肌力治疗效果、FMA评分。结果:研究组足跖屈群肌张力、胫前肌肌力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下垂刺激仪联合功能锻炼能够显著地改善脑卒中合并足下垂功能障碍患者的肌张力,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改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王桂丽  贾杰 《中国康复》2016,31(6):434-437
目的:观察动作反馈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足下垂合并足内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足下垂合并足内翻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2组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另行功能电刺激下20min步行训练,对照组行相同时间的常规步行训练。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1-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徒手肌力测试(MMT)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评估;观察组另记录步态不对称指数(GAI)和非偏瘫侧摆动时间变异(STV)。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FMA-LE、TUGT、MMT、MAS、GAI和STV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TUGT及MM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余各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FMA-LE、TUGT和M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MMT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作反馈功能性电刺激能显著改善脑卒中足下垂合并足内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并能提高踝背屈肌力、缓解踝关节相关肌群痉挛。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足内翻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35-78岁,平均46岁;病程21-90d;脑梗死50例,脑出血18例;右侧偏瘫21例,左侧47例。68例患者均采用电针治疗,取息侧阳陵泉、丰隆穴,消毒后将毫针刺入0.8-1.5寸,捻转补法,得气后连接KWD-808Ⅱ型电针仪,断续波,频率50-100Hz,若息足无节律性外展及踝背屈运动,需调整针刺方向和深度、直至出现为止,运动幅度以患者耐受稍偏大为佳,每次30m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摆动相时髋关节的运动特征及代偿方式。 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30例纳入观察组,采用配对设计方案,招募3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比较观察组偏瘫侧与对照组相应侧(与观察组相匹配)髋关节及踝关节的运动学参数,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观察组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与髋关节角度间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偏瘫侧髋关节最大外展角度、最大外旋角度明显增加;髋关节最大伸直角度、最大屈曲角度、最大内收角度和最大内旋角度明显减小;髋关节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减小(P<0.05);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矢状面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减小(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观察组偏瘫侧摆动相时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与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r=0.464,P=0.01)、最大外旋角度(r=0.483,P=0.007)、矢状面关节活动度(r=0.416,P=0.022)均具有正相关性,与髋关节水平面关节活动度(r=-0.364,P=0.048)具有负相关性。 结论 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在摆动相时其髋关节运动特征在三维平面中均发生了显著改变;随着足下垂严重程度的不同,其髋关节代偿方式也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摆动相骨盆运动特征,探讨骨盆代偿机制.方法:选取脑卒中足下垂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按照与试验组偏瘫侧、非偏瘫侧左右一致、性别相同的原则,将对照组左右侧数据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运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采集、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时空参数及摆动相骨盆、踝关节运动学参数,并对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自主研发可调式多功能踝足矫形器对脑损伤早期卧床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损伤早期卧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穿戴我科自主研发的可调式多功能踝足矫形器。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及3周时观察2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情况。 结果治疗1周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9.20±3.07)°]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此时踝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2周、3周时发现观察组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分别为(13.67±2.56)°、(20.50±3.91)°]及对照组踝关节活动范围[分别为(10.93±3.20)°、(15.93±2.75)°]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时间点观察组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该自主研发可调式多功能踝足矫形器可有效改善脑损伤患者踝关节控制能力,为患者步行训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探讨预防脑卒中偏瘫病人足下垂的护理方法.脑卒中偏瘫病人发病后早期运用康复护理措施,给予良姿位及正确的患肢被动运动是预防足下垂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足下垂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静  于学洁 《现代康复》2001,5(11):136-137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足下垂助行仪结合活动平板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步态中的作用。方法:把90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平板组、助行仪组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时,联合组接受足下垂助行仪结合活动平板训练,平板组进行活动平板训练,助行仪组进行足下垂助行仪训练,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后分别用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测量步速、左右步长差和最大主动踝背屈角度等,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患侧胫前肌最大主动收缩时的积分肌电值,用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评分、步行功能分级分别评价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步速、左右步长差、最大主动足背屈角度、步行功能分级、下肢FMA评分、胫前肌iEMG值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平板组和助行仪组(均P<0.001)。结论:足下垂助行仪结合活动平板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步态和偏瘫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被动脚踏车联合可调式踝足矫形器在预防ICU脑卒中昏迷患者足下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ICU脑卒中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收入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专科护理流程进行常规护理,良肢位摆放,穿戴固定式踝足矫形器保持踝关节中立0°;观察组患者按专科护理流程进行常规护理,待病情稳定24 h后即开始使用脚踏车与可调式踝足矫形器对患者进行被动康复锻炼。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腓肠肌、比目鱼肌、股四头肌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踝关节跖屈、内翻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脚踏车联合可调式踝足矫形器对ICU脑卒中昏迷患者进行被动康复锻炼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预防足下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