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华  郭蕾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89-1290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伴耳鸣的VBIV患者和47例不伴耳鸣的VBIV患者分别进行BAEP检测,以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3组BAEP的波潜伏期(PL)、波间期(IP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各波的PL及IPL均明显长于对照组;耳鸣组Ⅰ波PL明显长于非耳鸣组;耳鸣组Ⅰ、Ⅲ、Ⅴ波PL均显著长于对照组;非耳鸣组Ⅲ、Ⅴ波PL及Ⅲ~Ⅴ、Ⅰ~Ⅴ波IPL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BAEP可作为诊断VBIV的客观电生理指标;BAEP为VBIV的分类及定位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儿童的颈椎X线片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特征,探讨发病机理。方法对80 例颈性眩晕儿童进行颈椎X线片及TCD检查,分析其特点。结果本组患儿的颈椎X线片异常主要为寰枢椎或/和C2、C3椎关节紊乱,可并发颈椎失稳、颈曲变直甚至颈曲反弓、颈轴侧弯;异常TCD表现以单支或多支动脉血流速度增快为主,少数表现为单支或多支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及双侧血流速度不对称。结论儿童颈性眩晕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寰枢椎或/和C2、C3椎,发病机制主要为寰枢椎或/和C2、C3椎间多种形式的关节紊乱。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颈椎不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与颈椎不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0/2002门诊和住院的84例VBI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进行颈椎X线检查,在过伸过屈位X片上测量椎体间角度位移和水位移,在自然侧位X片上记录颈椎曲线。结果:VBI组有68例(81%)共74个节段有颈椎不稳,其中C5~619C3~416例,C2~3,C6~7各1例;正常对照组有4例(13%)共4个节段颈椎不稳,其中C4~52例,C3~4,C5~6各1例。两组颈椎不稳例数比较检验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χ2=43.44,P<0.01)。VBI组颈椎线异常39例(46%),正常对照组颈椎曲线异常4例(13%),两组比χ2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0.31,P<0.01)。结论:VBI眩晕与颈椎不稳密切相关,颈椎不稳很可能是导致临床眩晕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发生眩晕的机制。方法:分析收治的377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眩晕主诉者,均行颈椎X线和经顷多普勒检查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性眩晕颈椎X线阳性结果高于非颈性眩晕,差异有显著性;颈性眩晕TCD阳性结果高于非颈性眩晕,差异无显著性;颈性眩晕颈椎X线阳性结果与TCD回归分析结果呈正相关。结论:眩晕大多可以找到器质性原因,明确诱发眩晕的机制和针对病因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发生眩晕的机制。方法:分析收治的377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眩晕主诉者,均行颈椎X线和经顷多普勒检查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性眩晕颈椎X线阳性结果高于非颈性眩晕,差异有显著性;颈性眩晕TCD阳性结果高于非颈性眩晕,差异无显著性;颈性眩晕颈椎X线阳性结果与TCD回归分析结果呈正相关。结论:眩晕大多可以找到器质性原因,明确诱发眩晕的机制和针对病因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颈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与颈椎不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0/2002门诊和住院的84例VBI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颈椎X线检查,在过伸过屈位X片上测量椎体间角度位移和水平位移,在自然侧位X片上记录颈椎曲线。结果:VBI组有68例(81%)共74个节段有颈椎不稳,其中C5-6 19例,C3-4 16例,C2-3,C6-7各1例;正常对照组有4例(13%)共4个节段有颈椎不稳,其中C4-5 2例,C3-4,C5-6各1例。两组颈椎不稳例数比较,检验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X^2=43.44,P&;lt;O.01)。VBI组颈椎曲线异常39例(46%),正常对照组颈椎曲线异常4例(13%),两组比较,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0.31,P&;lt;0.01)。结论:VBI眩晕与颈椎不稳密切相关,颈椎不稳很可能是导致临床VBI眩晕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颈性眩晕与环枢关节紊乱的临床和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探讨颈性眩晕症状与环枢关节结构紊乱的关系和X线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颈性眩晕患者527例,分析总结其环枢关节的X线表现特点。结果:颈性眩晕患者出现环枢关节X线检查结构异常的阳性率为94.9%,其表现形式可大致分为3种。结论:环枢关节紊乱是颈性眩晕发病的重要因素,颈椎X线张口位及正侧斜位检查对于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颈性眩晕78例X线片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X线片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78例经临床和X线检查证实的颈性眩晕病例的X线片征象。结果发现78例中,颈椎生理曲度异常55例,颈椎失稳者39例,椎体骨质及椎间盘退行性68例。结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双边双突征、钩椎关节增生肥大是颈性眩晕的主要X线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颈性眩晕症多为视物旋转、浮动、站立不稳 ,头部旋转症状加重伴眼球震颤 ,部分有耳鸣、听力减退、恶心、呕吐。本文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了单向中频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 ,并在治疗前后进行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检测 ,观察了单向中频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脑血管机能状态的影响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选择满足下列条件的门诊颈性眩晕患者 68例 (眩晕组 ) :①以眩晕为主要症状 ;②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1] ;③有颈椎棘突偏歪征 (触诊有偏歪、局部隆凸、胀厚及压痛 ,并经X线片证实 ) ;④排除非颈源性眩晕。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特点及与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其中病例组按病程分为病程<5年(A组)、5年≤病程<10年(B组)、病程≥10年(C组),分析影响听力的危险因素.[结果]①B、C组的Ⅰ、Ⅲ波的潜伏期(PL),Ⅰ~Ⅲ波的峰间潜伏期(IPL)较对照组明显延长,C组的Ⅰ、Ⅲ波的PL,Ⅰ~Ⅲ波的IPL较A组明显延长( P <0.05),左右耳均无明显差异( P >0.05).②A组BAEP异常12例(26.67%),B组BAEP异常16例(35.56%),C组的BAEP异常28例(6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③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组(病变神经数>4条)的Ⅰ波的PL、Ⅰ~Ⅴ波的IPL较周围神经病变较轻组(病变神经数≤4条)明显延长( P <0.05).④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危险因素,病程与BAEP的Ⅰ、Ⅲ波的PL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BAEP是检测糖尿病患者听觉功能异常的有效方法,积极进行听力学检测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对照组以常规脊柱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前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主动活动度(AROM)、眩晕障碍量表评分(DHI)作为观察指标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VAS评分和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能明显缓解疼痛、眩晕症状,提高颈椎活动度,疗效优于常规脊柱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D)是否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损害。方法P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15例。使用英国OXFORD公司的Medelec034W11B-V4.0多媒体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主要观察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PL),及Ⅰ-Ⅴ、Ⅰ-Ⅲ、Ⅲ-Ⅴ波的峰间潜伏期(IPL),双耳PL及IPL的耳间差(ILD),Ⅴ/Ⅰ波幅比值,及波形分化。结果PD患者BAEP异常率为3/15。异常者3例均Ⅲ-Ⅴ/Ⅰ-ⅢIPL>1。PD组Ⅴ波PL、Ⅰ-Ⅴ波IPL、Ⅲ-Ⅴ波IPL分别为(5.82±0.4)、(4.08±0.3)、(1.91±0.29)ms,对照组分别为(5.50±0.27)、(3.86±0.28)、(1.68±0.16)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D组的Ⅴ/Ⅰ波幅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D组BAEP异常率与性别、年龄及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D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中枢段(高位脑干)损害,与年龄、病程等无关。BAEP检查可早期发现这一损害,可能作为评定PD患者病情敏感而客观的指标。R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龙氏手法治疗儿童颈性眩晕的效果,探讨其机理。方法:将80例颈性眩晕儿童随机分为龙氏组和推拿组各40例,分别给予龙氏手法治疗及推拿治疗。观察两种手法对患儿异常经颅超声多普勒(T CD )和颈椎X线片结果的改善情况及疗效差异。结果:龙氏组在异常T CD及异常颈椎X线片的改善率及愈显率方面均优于治疗前及推拿组治疗后( P<0.05,0.01)。结论:龙氏手法有利于消除儿童颈性眩晕的各种致病因素,是一套治疗儿童颈性眩晕的安全的优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0引言由于头颈部肌群对颈椎的保护及稳定作用下降,颈椎小关节不稳,韧带松弛,颈椎活动范围加大等直接因素,导致患者症状复发率较高。本院采用温水游泳增强颈背部肌肉力量配合外用中药治疗探讨其疗效。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997-01/2001-12本院收治颈椎病患者126例,男70例,女56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3个月~7年,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X线片显示C3~5退行性改变67例,C5~730例,C1~72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颈僵、颈肩背痛及麻木。自愿随机分为常规组62例,康复组64例,康复组患者均会游泳。1.2方法(1)常规组:坐位颈牵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在前庭系统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前庭系统眩晕患者根据中枢眩晕与周围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区分为中枢性眩晕(中枢组)共72例及周围性眩晕(周围组)共28例,并选取同期3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BAEP检测。结果:中枢组BAEP检测异常率显著高于周围组(P〉0.05)。中枢组表现为Ⅲ、Ⅳ、Ⅴ波波峰潜伏期延长为主;周围组表现为Ⅰ、Ⅱ波延长为主。结论:BAEP检查对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均有诊断价值,对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更大。BAEP检测对鉴别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探讨颈部疼痛和交感神经反应在颈性眩晕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3-05/2004-0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骨科门诊及住院的颈椎病患者100例。发生眩晕时间超过1d为持续性眩晕47例,发生眩晕时间在1d之内为短暂性眩晕34例,晕厥(眩晕时发生晕倒)19例。根据主诉和临床表现记录颈部疼痛特点及与颈性眩晕的关系;观察椎动脉供血情况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颈椎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情况采用拍摄颈椎正侧、双斜及过屈过伸位X射线片及进行颈椎MRI检查的方法。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0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颈部疼痛的特点:100例患者均有颈部疼痛,部分合并有枕、肩、胸背部或上肢疼痛。②颈椎疼痛与颈性眩晕的关系:49例患者先有颈部疼痛加剧,继而颈部僵硬后再发生眩晕,27例在颈部活动旋转和屈伸时诱发眩晕,1例在仰头劳作1周后诱发眩晕,1例在头部由前下向后上伸颈时诱发短暂性眩晕,22例无明显诱因,但发病前有一侧或两侧颈部明显的紧张性条索。③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有椎动脉供血不足、狭窄、迂曲、粥样斑块形成以及入孔异常75例;椎动脉供血正常25例。④X射线片检查结果:均显示单间隙或多间隙颈椎骨质增生。⑤MRI检查结果:64例患者行颈椎MRI检查,均显示单个或多个椎间盘突出。结论:在颈部疼痛、交感神经和颈性眩晕之间有一个反射弧的存在。颈部疼痛可通过感觉与交感神经节之间的纤维联系,刺激交感神经使之兴奋,可使椎动脉发生短暂或持续的收缩,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生颈性眩晕。  相似文献   

17.
颈性眩晕是常见于中老年的一种神经性综合征,一般多认为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及颈椎病所致。我们对50例老年前期颈性眩晕患者作了临床观察,发现除前述原因外,高粘滞血症也是不容忽视的病因之一。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与病例选择:选择我院1990~1992年住院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1岁。选择病人依据:(1)年龄45~59岁;(2)急起眩晕、恶心、呕吐,发病或症状加重与颈部活动有关;(3)脑血流图示脑血管早期硬化;(4)颈椎片符合颈椎病X线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照分析X线、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人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的颈椎正侧位、过伸过曲位、张口位X线片,颈椎横断CT扫描及双侧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影像。结果 46例患者中寰椎两侧块与枢椎齿突间隙不等宽5例,横突孔狭窄、变形7例,钩椎关节增生28例,椎间隙狭窄并椎间盘膨或突出11例,生理曲度异常36例,颈椎失稳18例,颈椎侧弯或旋转移位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34例,内径异常11例,血流速度减慢37例。结论 X线平片、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3种检查方法相结合,可较全面地反映出老年人颈性眩晕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9.
邹小英  赵倩  甘敏 《新医学》2012,43(7):463-466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32例确诊的脑性瘫痪患儿的BAEP,分析其波形、波峰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及波幅比值等异常情况。结果:132例BAEP总异常率为83.3%(109/132),其中Ⅴ波异常103耳、Ⅲ波异常94耳、Ⅰ波异常38耳(包括重叠异常)。Ⅴ波反应阈值可疑异常31例(23.5%)、轻度异常51例(38.6%)、中度异常21例(15.9%)、重度异常6例(4.5%)。结论:脑瘫患儿BAEP异常率高,主要表现为中枢性听觉传导功能障碍,早期检测BAEP有助于其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寰椎椎动脉沟环畸形与颈椎眩晕临床X线分析。方法:本文对250例寰椎椎动脉沟环畸形与颈椎性眩晕临床X线分析,诊断的主要依据是颈椎侧斜位X线片和临床体征,结合诱发眩晕的椎动脉扭曲实验。结果:①寰椎椎动脉沟环是人类进化中的形态学的退化痕迹,应归为先天畸形。主要X线表现:完整型(有完整的单、双侧骨性桥板),不完整型(中间骨性桥板不连贯);②寰椎椎动脉沟环与颈椎性眩晕的X线,狭窄的沟环是造成颈椎性眩晕的原因之一[1]。结论:临床颈椎X线片对寰椎椎动脉沟环畸形与颈椎眩晕具有实用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