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等速运动训练对创伤性膝关节僵直在功能方面改善的作用。方法:60例膝关节僵直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第1组为等速运动训练组,只采用等速运动训练治疗;第2组为常规训练组,只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第3组为联合治疗组,行等速运动训练加常规运动疗法。三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行膝关节活动度(ROM)评定、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指数评定及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定膝关节伸肌和屈肌的峰力矩值(PT)、峰力矩与体重比值(PT/BW)、平均功率[AP]、腘绳肌峰力矩/股四头肌峰力矩值(H/Q)。结果:三组治疗后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在改善度数方面第3组优于第1组和第2组,第1组优于第2组;治疗后三组伸屈肌群PT、PT/BW、AP值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第3组明显优于第1组和第2组,第1组优于第2组,三组治疗后H/Q值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三组治疗后HSS指数均有改善,但是第3组在HSS指数改善方面优于第1组和第2组,第1组优于第2组。结论:等速运动训练对关节僵直的疗效明显,可以很好地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上可以与常规运动疗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等速训练结合康复手法松解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直(PTES)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及周围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50例PTE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手法松解,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等速训练(包括等速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和等速肌力训练两部分)。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分别采用肘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评定、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及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对肘关节的伸肌和屈肌的峰力矩值(PT)、峰力矩与体重比值(PT/BW)进行测试评定。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肘关节AROM分别为(110.94±12.38)°和(86.71±10.42)°,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9.33±10.40)分和(72.46±11.96)分,较组内治疗前[(48.51±11.65)°和(47.92±10.87)°及(45.83±13.24)和(44.99±12.78)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伸肌群的PT和PT/BW值分别为(33.21±8.52)N·M和(106.08±24.15)%及(20.09±6.38)N·M和(83.53±21.23)%,而肘关节屈肌群的PT和PT/BW值分别为(41.94±6.75)N·M和(121.33±19.27)%及(32.49±7.08)N·M和(106.86±16.26)%,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且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等速训练结合康复手法松解治疗PTES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并对恢复患者肘关节功能和增强肘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僵直松解术后患者的功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膝关节僵直松解术后患者26例,辅以全面的康复训练,经两三周训练患者均痊愈出院,屈膝等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关节松动术、超声波理疗、软组织牵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等速肌力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股四头肌训练椅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应用等速系统测试患者伸膝、屈膝的最大峰力矩(PT)、膝关节屈伸肌力比值(H/Q),采用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角度尺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膝关节伸直度、屈曲度、屈伸弧度、伸膝PT、屈膝PT、H/Q、HS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126.33±9.23)°]、伸膝PT[(108.70±16.83)N?m]、屈膝PT[(63.13±9.64)N?m]、HSS评分[(87.13±9.56)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等速肌力训练可促进膝关节骨折患者功能障碍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关节松动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所致的下肢骨折,经外科处理后都需一定时间的制动,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范围(ROM)障碍,采用关节松动技术可使挛缩的组织延伸和粘连得以松解,从而改善膝关节的ROM。  相似文献   

6.
关节松动术配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骨及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为主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且随年龄增长而症状逐渐加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最显著的症状是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目前研究表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步态、关节的柔韧性及肌肉力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肌力改变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程中有重要意义[1]。我科在物理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关节松动技术配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68例中,男21例,女47例,年龄46~83岁,单膝发病52例,双膝发病16例,病程半年~25年。1.2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OTOmed功能训练对创伤性膝关节挛缩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以创伤性膝关节挛缩为第一诊断的患者共37例,其中股骨干骨折11例,股骨远端骨折10例,髌骨骨折6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7例膝关节挛缩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均按照膝关节挛缩的治疗方案正规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行MOTOmed功能训练治疗,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步速。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有无差异,其中膝关节活动度以膝关节屈曲角度(°)表示,步速以cm/s表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活动度[治疗组:(45.826 3±6.785 18)°;对照组:(45.922 2±6.479 61)°]和步速[治疗组:(97.742 1±6.541 52)cm/s;对照组:(97.377 8±6.912 18)c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治疗组:(69.352 6±6.744 90)°;对照组:(57.488 9±6.877 40)°]和步速[治疗组:(111.968 4±6.365 36)cm/s;对照组:(103.738 9±7.373 65)cm/s]与治疗前膝关节活动度和步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关节活动度和步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TOmed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创伤性膝关节挛缩中的膝关节活动度,提高步行能力,且与传统的常规康复治疗相比有利于节省人力和时间,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体外冲击波改善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与关节松动术两种治疗方法对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01/2006-09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组28例和关节松动术组35例。①治疗方法:体外冲击波组采用骨科冲击波机(深圳慧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60次/min、强度6~11W/cm2,时间约25min,2次/周,共6次。关节松动术组选用澳式手法和CPM仪治疗,45min/次,次/周,共治疗18次,治疗部位均为患侧膝关节。②评估指标:同时采用测角器评估患者膝关节主动和被动运动时的6关节活动范围变化,并根据关节活动范围变化评估疗效;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定活动时疼痛强度;并观察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果:57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关节活动范围变化:治疗3周后,体外冲击波组膝关节活动度平均增加73.8°,关节松动术组平均增加为35.6°,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26.645P<0.01)。②疼痛评分结果:治疗3周后,体外冲击波组疼痛减轻47.96%,关节松动术组疼痛减轻23.73%,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疗效:体外冲击波组总有效率100%,关节松动术组总有效率90%。④副反应:体外冲击波组治疗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关节松动术组治疗时和后膝关节局部有疼痛剧烈,有6例因此脱落。结论:体外冲击波组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关节松动术组,且膝关节功能障碍改善明显、疗效持久,治疗时患者痛苦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综合方法治疗膝关节僵直的疗效。方法收治膝关节僵直 38例,采用术前薰洗汤薰洗结合功能锻炼,术中彻底松解股四头肌粘连及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防粘连剂透明质酸钠,术后应用持续被动活动 (CPM)机器进行被动活动。结果随访 0.5~ 2年,按有关疗效标准评定,优良率达 92.1%。结论该方法具有保留了股四头肌的伸膝功能,又能较好改善膝关节屈伸活动,并可防止再复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60例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结合等速治疗组(试验组)和单纯推拿治疗组(对照组)。分别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膝关节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等速屈伸肌力测试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膝关节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其中推拿结合等速组膝关节WOMAC评分由(62.93±16.17)降为(26.20±12.68),改善较单纯推拿组更为显著(P0.01)。两组治疗干预前等速肌力测试各指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经过8周治疗后推拿加等速训练组膝关节伸肌峰力矩、峰力矩/体重、达峰时间、平均功率,膝关节屈肌峰力矩、达峰时间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膝关节伸肌平均功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推拿加等速训练组膝关节伸肌峰力矩、峰力矩/体重、达峰时间、膝关节屈肌达峰时间、屈肌/伸肌比单纯推拿组治疗后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推拿加等速训练组膝关节屈肌峰力矩与单纯推拿组治疗后比较提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推拿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提高KOA患者膝关节屈伸肌肉力量,对于KOA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明显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军训所致膝创伤性滑膜炎应用等速运动技术的测试结果和训练效果。方法采用CYBEX-6000型等速运动装置对13名青年军人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肌力对比测试,并进行系统训练。结果患膝屈伸肌力明显低于健膝,经3周训练后患膝肌力明显提高。结论等速运动技术不仅可为膝关节伤病及诊断提供客观的肌力参数,并为膝关节伤病的康复提供了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等速技术研究200例健康成人膝关节屈伸肌肌力的年龄和性别特征,为膝关节运动功能的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例健康成人按性别分组,再按年龄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70岁5组,共10组,每组20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膝关节的等速向心肌力测试,采集屈伸肌最大峰力矩值(PT)、屈伸肌相对峰力矩(PT/BW)和屈伸肌峰力矩比值(F/E)指标。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测试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组内相邻两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1)膝关节屈伸肌PT值、PT/BW值及屈伸肌峰力矩比值F/E均与年龄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2)男性屈伸肌PT值和PT/BW值40岁以后下降显著(P<0.05);F/E值60岁以后显著增加(P<0.05)。(3)女性屈肌PT值在20—70岁之间呈缓慢下降趋势;屈肌PT/BW值与伸肌PT值60岁以后下降明显(P<0.05);伸肌PT/BW值分别于30岁和60岁以后下降明显(P<0.05);F/E值20—70岁呈平稳增长趋势。(4)同一年龄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腿部肌群等速向心肌力训练对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水平的作用。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168膝)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85膝),进行推髌骨、股四头肌训练及楔形垫行走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等速组50例(83膝),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患腿肌群等速运动训练。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时接受等速肌力测试及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作为康复疗效判定标准。结果:经过8周的系统康复治疗,等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屈、伸肌峰力矩(PT)、总功量(TW)、平均功率(AP)和伸屈肌单次最大作功量(MRTW)均较前有改善,等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两组的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较前有改善,等速组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进步明显(P<0.01)。结论: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明显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部肌群力量,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等速训练在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1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3组:A组(等速训练,n=11),B组(常规治疗&等张训练,n=9)和C组(常规治疗&等速训练,n=11)。结果:A组关节活动度(ROM)扩大(18.3±8.8)°,B组(29.4±15.7)°,C组(55.9±26.1)°。结论:在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速训练有助于扩大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等速训练对颅脑损伤住院病人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的56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等速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等评定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等速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ADL评分由治疗前的47.93±32.22,升至治疗后的62.86±37.29;MMSE由治疗前9.21±8.10,升至治疗后15.41±11.02;治疗前后比较P<0.01,而且恢复程度与GCS评分及康复治疗时间呈显著正相关,GCS评分高、接受训练的时间长、效果好。结论:等速训练是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而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等速技术是一项新的肌肉功能评价和训练技术 ,其在肌肉功能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等速肌力训练时 ,运动速度预先在等速仪器上设定 ,运动中阻力与肌肉实际力量相匹配 ,是一种顺应性阻力 ,这使肌肉在整个活动范围内始终承受最大阻力 ,产生最大肌力 ,因此 ,等速肌力训练在膝关节损伤后的康复治疗中即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肌力训练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老年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给予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 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伸直位最大负荷量评价股四头肌肌力,采用静态平衡功能检测评价姿势稳定性。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除支撑外,其余各项Lysholm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0.05);对照组跛行、交锁、膝软、疼痛、爬楼梯及Lysholm总分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交锁、膝软、疼痛、肿胀、爬楼梯、下蹲及Lysholm总分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2组患者膝关节伸直位最大负荷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最大负荷量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2组患者睁眼及闭眼状态下静态平衡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以观察组患者动揺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及单位面积轨迹长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力训练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KOA患者膝关节及患肢肌肉功能,增强姿势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后反映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情况的身体成分变化。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南开大学附属北辰医院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等速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等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患侧肩、肘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2周、训练4周时测量瘦体质量、患侧上臂肌肉围度、患侧上肢肌肉量、浮肿指数和骨骼肌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等速组训练后浮肿指数均下降(t> 2.536, P <0.05);训练4周后,患侧上肢肌肉量增加(t=-2.750, P=0.010)。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增加等速肌力训练,有利于改善患侧上肢水肿和废用性肌萎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将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R)的骨性关节炎(OA)患者患侧、健侧膝关节肌力及同年龄组健康者膝关节肌力的测试研究,找出三者的关系,为围手术期膝关节功能康复提出指导意见。方法:以18例准备进行单侧TKR的患者为观察组进行健侧、患侧膝关节等速向心肌力测试,以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PT/BW)、单次最大做功和屈/伸肌肌力比值(H/Q)为观察指标,并以1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相同测试。结果:在低速(60°/S)和高速(180°/S)测试中,观察组患侧膝关节伸肌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单次最大做功均较健侧显著下降(P〈0.05),患侧膝关节屈肌各观察指标中除单次最大做功在高速测试中较健侧显著下降(P〈0.05)外,其余指标均与健侧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侧膝关节除H/Q比值在低速测试时没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观察指标均较对照组膝关节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患者健、患侧膝关节肌肉功能均比健康人差,患侧膝关节肌肉功能的下降以伸肌最为显著,提示TKR患者围手术期功能训练患侧应以伸肌训练为主,同时兼顾健侧肢体屈伸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