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2例临床分析于祝全(江苏省连云港海港医院连云港市222046)本文收集了我院14年来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1)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我院从1980~1994年收治AMI患者84例,其中合并糖尿病12...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机理探讨及预防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和春 《天津医药》2000,28(1):12-13
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脑梗死(CI)的机理及其有效的预防措施,回顾分析了11例AMI合并CI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61.4岁。结果发现,11例中广泛前壁坏死4例,前间壁2例,下壁3例,前壁合并下壁1例,下壁及后壁1例。AMI发生后新出现房颤5例,低血压4例,室壁瘤1例。于AMI后平均7天发生CI。从中可见,AMI后出现房颤、室壁瘤等易产生心脏附壁血栓脱落而致CI,AM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较高,现将我院近年来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16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4岁,平均56.9岁。均为Ⅱ型糖尿病(根据1980年及1985年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分型)。既往有陈旧...  相似文献   

4.
郝唯蔚  石湘芸 《天津医药》1998,26(11):650-652
为了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时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对93例AMI病人进行入院时及第4周的QTD测定,并与8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1)AMI患者入院时及第4周的QTD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2)单部位与多部位MI患者入院时的QTD无明显差异,但第4周时多部位MI患者的QTD明显大于单位MI患者(P〈0.05)。(3)AMI合并心衰、室速或室颤者QT  相似文献   

5.
郑心田  尚小明 《河北医药》2000,22(9):645-646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2h内行PTCA术,其中的18例患者置入冠脉内支架20枚。梗死相关动脉前降支12例,右冠脉8例,回旋支2例。结果 21例手术成功,成功病例中,术后血流恢复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TIMI)3级17例,TIMI0~1级2例,TIMI2级2例。1例术后死于急性左心衰竭和心源性休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低分子右旋糖酐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跳骤停1例,并就药物诱发的AMI复习了文献,叙述了诱发AMI的药物;阐明了发病机制,并简述了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对43例死亡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设同期住院的43例老年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生存病例作对照。结果无痛性心肌梗死病例组13例(30.2%),对照组6例(13.9%);再梗死病例组7例(16.3%),对照组4例(9.3%);多部位梗死病例组19例(44.2%),对照组10例(23.3%);急性心衰病例组22例(51%),对照组12例(27.9%)。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差,病死率高,须早期控制血糖、血脂,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81例年龄≥60岁的老年AMI从性别、年龄、影响因素、临床症状、梗死部位及疾病转归6个项目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女性AMI的发生率较低,发病年龄显著高于男性(p〈0.05),而影响因素、临床症状、梗死部位及疾病转归等方面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老年AMI中,性别不是影响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与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钱二军,董平栓,耿曼辉,王洪恩,李德伟(河南省平顶山市梨园矿务局医院平顶山市467533)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劳力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状态,病情不稳定,易发生AMI和猝死[1]。溶栓...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中间型临床状态,其病理机理同AMI.因此近年来AMI及UAP治疗中应用溶栓剂和抗凝剂引起了临床高度重视。为探讨UAP有效治疗方法,我院近年使用尿激酶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21例UAP临床效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凡符合下列标准的病例随机进入研究:①符合WHOUM的诊断标准;②无心肌梗死的酶学和心电改变;③排除非冠心病性心绞痛;④无出血倾向。共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9~75岁,平均6…  相似文献   

11.
64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与男性AMI,探讨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及老年期等不同年龄段女性,AMI临床特点。方法:对64例女性AMI和154例男性AMI分别统计住院期间梗死部位,并发症,病死率,卡方检验。结果:(1)女性较男性晚6年发生AMI;(2)Q波梗死与性别之间无差异;女性随年龄增加,非Q波梗死发生率增加;(3)女性AMI并发症略高于男性,但无差异;(4)女性AMI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后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洪岩,彭艳荣,刘燕(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淮河医院内科开封市471003)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的特点,提高预测AMI后猝死的发生率,我们采用动态心电图(DCG)对AMI后24~72h及第4周住...  相似文献   

13.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原因分析黄艳琴(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禹州市452570)我院自1990年1月~1994年10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185例,其中治愈150例,死亡35例,为总结经验,提高治愈率,现将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990...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改变一般都较典型,及早确立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亦有部分AMI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不典型〔1,2〕,在发病早期确立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将9例心电图相应导联R波振幅进行性降低的AMI患者作一总结。1临床资料本文9例AMI患者均...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存活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 死亡率为10%,以后年死亡率为5%,为同年龄 非冠心病人群死亡率的6倍。心肌梗死病人(MI)出院后死亡病例中85%与心脏事件有关,且几乎半数是猝死。现已明确,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为临床致冠心病(CAD)的三大主要原因;而高血压使心肌梗死后( PMI)死亡率和再梗死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因此,严密控制高危人群的血压至为重要。众多临床研究证实,降压药物尤其是β一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对防治 AMI是有益的。甚至在AMI后血压正常的病人…  相似文献   

16.
老年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分析福建省急救中心陈良福建省立医院王丽纳,郑育英老年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高,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率也相对较高。AMI时半数以上患者可表现为无痛性心梗,且严重心律失常多,猝死率高。AMI时采用胰岛素治疗可使糖...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薛文会  袁如玉 《天津医药》1997,25(9):540-542
对9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24小时内首次心电图(ECG)的QT间期离散度(QTd)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其对AMI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表明: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猝死者的QTd显著延长于VT,Vf及非猝死者(P〈0.01)。前壁心肌梗死组长于下壁心肌梗死组(P〈0.01),认为QTd可作为早期评价AMI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朱翠华 《云南医药》1997,18(1):64-64
老年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11例分析朱翠华老年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上时有发现,症状多不典型,常易误诊。我院收治60岁以上老年肺心病合并AMI11例,观将其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肺心病按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标准诊断...  相似文献   

19.
叶刚 《河北医药》1999,21(4):265-266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亦明显增加,故研究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特点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5年来收住的39例≥65岁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1例<65岁年龄组的AMI患者进行对比,以探讨老年AMI临床特点。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401至199901我院心内科住院AMI患者7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16例,年龄31~87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均有典型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12 方法 回顾性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泵功能、并发症、治疗及心电图、血清心…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应用β阻滞剂可使梗死面积缩小并使生存率增加,ACE抑制剂亦可使AMI后生存率改善并减轻左心室扩张。但AMI后在使用β阻滞剂的基础上,早期并用依那普利对左心室容量及射血分数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进行了研究。选择发病24h内入院的AMI病人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应用β阻滞剂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84例)和安慰剂组(104例),分别于3h内静滴依那普利或安慰剂1mg,然后口服依那普利或安慰剂维持,并逐渐加量至20mg·d-1的目标剂量,共6个月。分别于心肌梗死后2~5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