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且最理想的血管通路,对保证血液透析效果和维持患者长期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皮下血肿是动静脉内瘘应用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预防皮下血肿及皮下血肿后的治疗和护理是血液净化中心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重度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对症护理措施,包括创面处理、水疱处理,以及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动静脉内瘘是进行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生命线。 内瘘长期反复穿刺、穿刺方法不当或拔针后按压不当等,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皮下瘀血、肿胀、疼痛等并发症,给穿刺带来困难,增加患者痛苦。本文就血肿的传统护理方法、西医西药护理方法、中医中药护理方法、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进行阐述,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的选择,能够尽早消除血肿带来的不良影响,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有效的透析,最大限度地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曾志力  宋利  符霞 《全科护理》2016,(26):2798-2800
建立一条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保障,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我国血液透析病人的主要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并发皮下血肿比较常见.2015年10月我科1例病人行肱动脉穿刺成功后所致的皮下巨大血肿,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病人,男,67岁,转业军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CKD)5期,伴有高血压10余年.病人于1999年10月开始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左前臂内瘘已闭塞(首次使用时间不详),2010年10月于右前臂再行动静脉内瘘成型术.2012年12月起病人内瘘血流量不足,听诊内瘘震颤音弱,予内瘘吻合口处直穿,治疗流量尚可.病人2015年10月26日09:45在我科行常规血液透析,护士为其进行内瘘吻合口穿刺,穿刺成功后予引血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量维持在120mL/min,经高级护士、护士长论证讨论,医生同意后于10:35予肘关节上约10 cm行肱动脉直接穿刺,穿刺成功连接血管通路进行透析,透析4h,过程顺利,动静脉穿刺部位无渗血、无肿块.第2天02:30病人因肱动脉穿刺侧手臂肿胀、疼痛来急诊科就诊,检查发现内瘘侧前臂及手肿胀明显,呈暗紫色,查体示约有一13.4cm×4.8 cm×3.0 cm血肿,予行凝血四项检查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41 s,凝血酶原时间(PT)15 s,凝血酶时间(TT) 17 s,纤维蛋白原(FIB)3.2 g/L,并予对症处理.经询问得知,病人回家后将肱动脉穿刺压迫点的纱布松开(病人拔针时开始计算压迫时间,误认为达到了压迫时间),而另2个点仍继续压迫,22:00左右病人感觉右上臂稍有肿胀轻微疼痛,未给予理会继续休息.凌晨02:30因疼痛难忍发现手臂肿胀,到急诊就诊.  相似文献   

4.
自制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下血肿是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以下简称内瘘)应用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还会给下次穿刺带来困难,影响透析效果。2011年1月起,我科自制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内瘘皮下血肿,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皮下血肿是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以下简称内瘘)应用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还会给下次穿刺带来困难,影响透析效果。2011年1月起,我科自制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内瘘皮下血肿,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发生皮下血肿的病人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22岁~74岁,平均年龄56.3岁。轻度肿胀者38例,肿胀范围直径在3cm以内,局部皮肤红肿变硬,轻微疼痛;中度肿胀者34例,肿胀范围直径在3cm~5cm,局部皮肤变白发亮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向心性动静脉内瘘穿刺法预防新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引起内瘘皮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择九江市中医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使用新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向心性穿刺法)和对照组(采用离心性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使用新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的机率。结果使用新动静脉内瘘采用向心性穿刺法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离心性穿刺法。结论向心性穿刺法能够降低新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引起皮下血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下血肿和低血压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某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124例,探讨其皮下血肿和低血压因素与内瘘使用寿命的关系。结果本组28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缩短,发生率为22.58%。皮下血肿和低血压是影响内瘘使用寿命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血肿和无血肿比较,血肿组发生内瘘堵塞的危险为无血肿组的5.688倍。低血压组发生内瘘堵塞的危险是无低血压组的3.757倍。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影响内瘘的中位生存时间。结论皮下血肿和低血压是内瘘使用寿命缩短的重要影响因素,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有效护理干预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90例动静脉内瘘因穿刺失败等发生皮下血肿伴疼痛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两对照组分别用50%硫酸镁湿敷和喜疗妥乳膏外擦,对比观察3组间皮下血肿伴疼痛的治疗效果,并对6月后内瘘血管狭窄、栓塞等并发症及血流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较硫酸镁组和喜疗妥组疼痛完全消失时间短,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内瘘皮下血肿消退时间比较,观察组较两对照组血肿消退快,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6个月发生内瘘血管狭窄及内瘘血流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在6个月内瘘血管栓塞发生率方面,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红外线照射联合马铃薯片外敷可有效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伴疼痛,减少内瘘血管狭窄,提高内瘘的通畅率,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效果优于单独使用50%硫酸镁湿敷或喜疗妥外擦。此护理方法无创、安全且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郑金华 《全科护理》2013,(24):2235-2236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黄芪、丹参加芒硝湿敷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致皮下血肿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透析结束后,用胶布固定小纱布卷压迫穿刺点,24 h后如皮下血肿存在即列入观察对象。观察组用中药外敷,对照组用热敷进行效果比较,观察两组血肿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肿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黄芪、丹参加芒硝治疗动静内瘘皮下血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接受内瘘穿刺拔针后发生的皮下血肿10例。结果皮下血肿的发生与内瘘不成熟、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患者自身原因、护士穿刺技术等有关。结论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和穿刺技术水平,掌握内瘘使用时间,正确拔针,加强健康宣教,能有效降低皮下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刘晓洁 《临床医学》2013,33(7):121-122
目的探讨向心方向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的影响,寻找科学的内瘘穿刺法,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将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选择内瘘血管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对照组25例选择距离瘘口3~4 cm处头静脉作为动脉出路离心方向穿刺,比较两种穿刺方式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达标情况、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两组患者1年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方法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及1年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选择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保护内瘘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田飞珍 《全科护理》2011,9(13):1171-1172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病人延长生命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而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则是维持透析病人最为理想、最为常见的透析血管通路,被认为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1]。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但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也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现将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病人延长生命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而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则是维持透析病人最为理想、最为常见的透析血管通路,被认为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1].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但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也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现将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减轻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方法对本院2002年6月收治的67例有完整资料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传统、常规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进行穿刺。此组为对照组。对本院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不同的的内瘘条件采用相应的穿刺技巧,进行有效的血液透析,此组为试验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动静脉内瘘的特点方面对比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通过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临床资料显示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结果不同的动静脉内瘘采用相应的穿刺技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应用相应的穿刺技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保证了透析顺利实施,延长了内瘘寿命,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5.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血管通路[1],穿刺技术对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我科自1994年以来,对本科进行透析治疗的28例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建立血管通路,共穿刺2286次,瘘管使用寿命最长为46个月,现将穿刺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皮下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有效地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皮下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瘘穿刺发生皮下出血的原因。结果59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发生皮下出血有4例造成内瘘堵塞,5例老年患者影响透析血流量,其余患者经过及时处理未产生影响。结论引起内瘘皮下出血主要原因有患者的原因及与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有很大的关系,护理重点在于医护人员要熟悉每个患者内瘘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理想的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充分与否的关键,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加强此类病人内瘘血管的护理,延长其使用时间极为重要. 一、临床病例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32~64岁.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原发病慢性肾炎7例,先天性多囊肾2例,梗阻性肾病和慢性铅中毒性肾病  相似文献   

18.
尤利 《天津护理》2000,8(3):125-126
动静脉内瘘被视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因此,保护内瘘成为护士的重要职责。临床发现在内瘘穿刺后有不同情形的出血情况,通过对血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使内瘘的使用更安全,便合理。  相似文献   

19.
总结156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初期穿刺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穿刺前的内瘘评估、患者准备、物品准备;穿刺时遵循触摸和进针技巧;重视透析中护理和透析后拔针及按压,同时做好健康宣教。154例首次穿刺一次成功,成功率98.7%;2例进针后出现前臂皮下血肿,暂停1周后再次穿刺成功。154例患者在4周的初期使用期间均达到预期血流量和透析时间,无明显出血、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终末期肾衰竭病人的逐年增多,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和维护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成为从事血液透析工作的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