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5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测定胱抑素C、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比较两组的测定结果,并分析hs-CRP与胱抑素C、c Tn I、CK-MB之间的相关性;比较AMI不同严重程度(按照Killip分级,Ⅰ、Ⅱ、Ⅲ、Ⅳ)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胱抑素C、c Tn I及CK-MB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与胱抑素C、c Tn I及CK-MB之间呈正相关(均P0.05)。Ⅰ、Ⅱ、Ⅲ、Ⅳ级AM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Ⅰ、Ⅱ、Ⅲ、Ⅳ级AMI患者间血清hs-CRP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AMI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其含量的程度直接反应AMI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联合检测在诊断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CS患者141例(ACS组),冠心病(HD)患者(除外ACS)110例(CHD组),健康体检者150例(健康对照组),其中ACS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57例(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84例(AMI组),分别进行血清Mb、c Tn I、CK、CK-MB和hs-CRP检测。结果 ACS患者血清Mb、c Tn I、CK-MB和hs-CRP检测值均高于CHD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AMI组各项检测指标水平均高于UA组、CH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Mb、c Tn I、CK-MB和hs-CRP联合检测对ACS诊断的阳性率高于只检测其中任意一种指标或两种指标。结论 ACS患者血清Mb、c Tn I、CK-MB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Mb、c Tn I、CK-MB和hs-CRP联合检测有助于ACS早期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血清胱抑素C、hs-CRP水平,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罪犯病变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显像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肌钙蛋白I入选NSTE-ACS患者54例(NSTE-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SA)患者34例(SA组),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入选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依据心电图中ST-T发生改变的导联、超声心动图中出现室壁运动异常的部位,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复杂病变的部位综合确定罪犯血管病变。对所有病变进行IVUS影像定量分析,测量计算最小管腔处外弹力膜面积、最小管腔面积、斑块截面积、斑块负荷及坏死核心面积百分比。然后将NSTE-ACS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hs-CRP水平与罪犯病变VH-IVUS特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与SA组相比,NSTE-ACS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升高,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SA组比较,NSTE-ACS组罪犯病变斑块负荷、斑块截面积、坏死核心成分比例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③NSTE-ACS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hs-CRP、斑块负荷、坏死核心成分比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0、0.463和0.823,均P<0.01);与HDL-C呈负相关(r值=?0.491,P<0.01);血清hs-CRP水平与斑块负荷、斑块截面积、坏死核心成分比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1、0.462和0.683,均P<0.01)。结论 NSTE-ACS患者罪犯病变斑块坏死核心成分比与SA组差异明显,其血清胱抑素C水平也明显高于SA组,且胱抑素C、CRP水平与罪犯病变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提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以作为预测NSTE-ACS患者斑块破裂风险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胱抑素C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随机选取AMI患者100例,其中确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0例(A组),确诊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50例(B组),另外5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检测分析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 T)、胱抑素(Cys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结果血清肌酐(CREA)、CKMB、Tn T、Cys C、hs-CRP、Hcy水平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Cys C、CREA、Hcy、hs-CRP水平为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呈正相关(OR=3.17~4.93,P0.05)。结论血清中Cys C、CREA、Hcy、hs-CRP水平为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142例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2例,测定其血清Hcy、hs-CRP、CysC水平,以112例非冠心病患者作对照组。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cy、hs-CRP和Cys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较UAP及SAP组高,而AMI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较UAP及SAP组低。结论:Hcy、hs-CRP和CysC 3者联合检测对预测冠心病发生和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脑梗塞(CI)及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82例中青年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脑梗塞体积大小分为小梗塞组(36例)、中梗塞组(22例)和大梗塞组(24例);根据脑梗塞严重程度分为轻度CI组(54例)和重度CI组(28例);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斑块组(45例)和不稳定斑块组(37例)。另选择46例年龄相当的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测量、比较各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CysC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结果:与急性期比较,ACI各亚组恢复期的血清CysC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小、中和大梗塞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CysC水平[恢复期:(0.81±0.24)mg/L比(1.03±0.13)mg/L比(1.09±0.19)mg/L比(1.18±0.10)mg/L]均显著升高,且大梗塞组显著高于小和中梗塞组(P均<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轻度和重度梗塞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CysC水平[恢复期:(0.81±0.24)mg/L比(1.07±0.15)mg/L比(1.19±0.16)mg/L]均显著升高,且重度梗塞组显著高于轻度梗塞组(P均<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急性期血清CysC水平[(0.81±0.24)mg/L比(1.18±0.15)mg/L比(1.39±0.27)mg/L]和IMT[(0.72±0.10)mm比(1.24±0.17)mm比(1.30±0.14)mm]显著升高和增厚,且不稳定斑块组的显著高于和厚于稳定斑块组(P均<0.01)。结论:脑梗塞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脑梗塞防治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甲状腺激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89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甲状腺激素及hs-CRP水平;依据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三分位分为3组,比较3组性别、年龄、血糖、血脂、hs-CRP、心肌损伤标志物、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并分析FT3、FT4、TSH及hs-CRP与其余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F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高值组相比,中值组和低值组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 Tn)I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低值组显著低于中值组(P<0.05);中值组和低值组TSH水平显著高于高值组,且低值组显著高于中值组(P<0.05);FT3水平与hs-CRP、CK-MB、c Tn I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FT4水平与c Tn I呈显著负相关(P<0.05),hs-CRP水平与总胆固醇(TC)、CK-MB、c Tn 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TSH水平与上述指标无相关性。结论老年AMI患者存在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且伴有hs-CRP水平升高,AMI患者FT3及hs-CRP可作为评估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血清胱抑素C、hs-CRP预测老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衰)病人预后的效能.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心律失常心衰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出院随访12个月病人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2组血清胱抑素C、hs-CRP水平,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胱抑素C、hs-CRP对老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早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14例糖尿病患者,入院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根据GFR分为两组:A组47例,GFR≥90ml/min;B组67例,GFR< 90 ml/min.同时测定胱抑素C、肌酐、尿素氮、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蛋白等,比较两组胱抑素C水平,同时分析影响胱抑素C的因素.结果 两组间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胱抑素C除了与GFR、尿素氮、尿酸等密切相关外,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也密切相关.结论 胱抑素C可以作为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一个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五聚素3(PTX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ys-C)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不同类型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28例,并根据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8例);同时纳入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作为SAP组,健康志愿者60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PTX3、hs-CRP和Cys-C水平,并分析其与不同类型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和UAP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和UAP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比例高于SAP组(P0.05)。SAP组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血清PTX3水平均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血清Cys-C水平低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X3和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1,0.896,P0.01);血清Cys-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37,P0.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PTX3、hs-CRP水平升高,Cys-C血清水平降低;PTX3、Cys-C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斑块稳定性病变的预测因子,调节二者可能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ACS患者4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8例,健康对照者20例,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钡4定IL-10水平,ACS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hsCRP、IL-10水平的关系。结果: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SA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但AMI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UAP患者(P〈0.05);ACS患者hscRP/IL-10比值(hsCRP/IL-10比值是一种表达斑块炎症及不稳定的准确指标)明显高于SA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AMI患者的高于UAP患者,UAP的又高于SAP(P均〈0.01);ACS患者hsCRP水平与IL-10水平成负相关(r=-0.52,P〈0.01),hsCRP和IL-10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均无相关性。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二者比例失衡。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预后意义。方法:入选90例行PCI的AMI患者,于PCI后1d、7d测定血浆中BNP、hsCRP、cTnI水平,随访6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并与AMI药物治疗患者(45例,药物治疗组),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d,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两组患者hsCRP、BNP、cTnI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但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d,与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hsCRP[(13.5±3.3)mg/L比(7.5±0.3)mg/L]、BNP[(2036±135)ng/L比(336±27)ng/L]、cTnI[(7.3±0.3)ng/L比(2.3±0.3)ng/L]水平明显降低(P<0.01),PCI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27.8%比46.7%),P<0.01。结论:急诊PCI治疗优于药物治疗,联合检测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有助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SUA)浓度的变化,探讨上述因子对AMI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AMI组)30例和正常人30例(正常对照组)做对照研究。正常对照组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AMI组分别于发病后24h、2周抽取静脉血6ml。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炎症因子,SUA等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发病24h后血清IL-6[(114.66±25.74)pg/ml比(238.11±102.08)pg/ml]、IL-10[(17.68±3.33)ng/ml比(22.84±12.36)ng/ml]、CRP[(3.27±1.25)mg/L比(24.51±19.46)mg/L]、SUA[(252.76±50.70)μmol/L比(379.50±122.90)μmol/L]、IL-6/IL-10比值[(6.70±1.99)比(13.94±10.03)]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10,C反应蛋白、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它们共同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方法:入选40例ACS(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22例)患者与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100μl分别加入CD34-PE、AC133-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荧光抗体使与EPCs表面CD34、AC133抗原结合,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E、FITC阳性细胞的数量。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EPCs数量显著增多[(0.48±0.04)%比(0.84±0.31)%比(1.57±0.62)%,P<0.001],hsCRP浓度明显升高[(0.63±011)mg/L比(7.8±0.59)mg/L比(11.2±0.46)mg/L,P<0.001],且上述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0.001),所有患者外周血中EPCs数量与hsCRP浓度正相关(r=0.82,P<0.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可能与炎症因子激活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2型糖尿病(DM)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18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9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23例。健康体检者234名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MGB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对血清HMGB1水平与TNF-α、hsCRP和血糖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UAP组血清HMGB1[(12.70±6.72)μg/L、(7.68±3.63)μg/L比(3.83±1.72)μg/L,P<0.01]水平均明显升高。在对照组、UAP组和AMI组的亚组中,DM患者血清HMGB1水平均高于非DM者(均P<0.05)。血清HMGB1水平与hsCRP,TNF-α、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ACS患者HMGB1水平显著升高,且合并DM的ACS患者HMGB1水平高于非DM患者,表明HMGB1有可能参与A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在糖尿病时对ACS的病理生理过程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例冠心病患者及2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Fg、hs-CRP和血清TBIL的定量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Fg[(2.75±0.97)g/L∶(4.51±0.42)g/L]、hs-CRP[(1.64±0.57)mg/L∶(5.31±1.91)mg/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而血清TBIL[(26.71±3.72)μmol/L∶(14.26±2.44)μ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1);按陈旧性心肌梗塞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塞组的排列顺序,血浆hs-CRP和Fg水平呈上升趋势,而TBIL水平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液中存在高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总胆红素的现象,以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最为突出,提示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总胆红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3—8月在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6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135例和斑块组211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其空腹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阳性率,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年龄大于无斑块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低于无斑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斑块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与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0.141,P=0.01;r=0.142,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二者共同参与了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磁共振延迟强化成像(DE—MRI)技术定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存活心肌和梗死面积,探讨AMI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的高低与心梗面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比浊法检测40例AMI患者血清CRP水平。将AMI患者分成高CRP组和低CRP组,并对所有患者行DE—CMRI定量分析梗死面积,研究其与CRP浓度之间相关性。结果AMI高浓度CRP患者与低浓度CRP相比在心脏梗死质量,梗死百分比,灌注缺损段及室壁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浓度CRP患者在梗死质量和面积上远较低浓度CRP者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面积和质量与CRP浓度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在急性心肌梗死电风暴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预测价值.方法 观察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35例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生电风暴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水平,并与同期40例急性心肌梗死但未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生电风暴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电风暴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51.4±46.1)mg/L,B型钠尿肽为(638.5±460.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水平作为一种敏感性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分层和电风暴的发生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端绘  赵洪磊  吴积新  欧永强 《内科》2009,4(5):686-68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两个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作期间改变与心功能的相互关系,以探讨两者与AM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1例(对照组)和AMI患者86例的血清CRP浓度,同时以彩色多普勒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INEF)、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T%)和血液检查BNP。结果AMⅡ组、Ⅱ组、Ⅲ组和Ⅳ组中血清hs-CRP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心功能Killip分级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清hs—CRP与BNP水平和心功能Killip分级呈IE相关(r=0.38、r=0.51,均P〈0.01)。结论AMI患者血清hs—CRP和BNP水平明显升高,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