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逐步肺复张技术在肥胖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78例肥胖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式,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分为对照组,采取逐步肺复张技术治疗的38例分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肺复张前和肺复张后1 h的心率(HR)、呼吸(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肺动态顺应性(Cdyn)、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肺复张后1 h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肺复张后1 h的RR显著低于试验组,SBP、DBP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肺复张后1 h的PaO2、PaO2/FiO2、Cdyn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肺复张后1 h的SpO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步肺复张技术可显著改善肥胖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提高其肺通气情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对全身麻醉术后低体温病人体温保护和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子宫广泛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对病人实施主动保温,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棉被覆盖法被动保温,分别于麻醉前(T0)及入麻醉恢复室(PACU)即刻(T1)、15min(T2)、30min(T3)测量、记录两组病人的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病人的苏醒时间和低氧血症、通气异常、躁动、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时点相比,对照组病人T1和T2时点体温降低、心率加快,观察组病人T1时点体温降低、心率加快,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T2时点体温升高、心率减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低氧血症和寒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苏醒时间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病人转入PACU后应用Mistral-Air加温仪,可加速病人苏醒期体温恢复,缩短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减少低氧血症和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术期疼痛干预对降低骨科老年病人术后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116例60岁以上老年病人为观察组,疼痛使用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法测量,从入院开始到术后3d内给予疼痛干预,根据痛觉评分调节镇痛用药,确保病人疼痛评分在4分以下,观察病人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7.76%,与本院2009年之前观察所得发生率为11.29%比较有明显降低;术后低氧血症:观察组为7例,发生率6.03%,对照组为9例,发生率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2例,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合理镇痛能有效降低骨科老年病人术后低氧血症及护理并发症,间接降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ICU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14例ICU心脏体外循环术(成人)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术后拔管时间、血浆用量、转出ICU时间及病人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血浆用量、转出ICU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满意,可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减少血浆使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转出ICU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麻醉苏醒室低氧血症病人不同给氧方式的效果。[方法]将麻醉苏醒室发生低氧血症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双孔鼻导管吸氧,观察组采取非重复式呼吸面罩吸氧。观察两组病人入苏醒室后即刻(T1)、入苏醒室30min(T2)2个时间点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pH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调查两组病人对T2时间点的鼻腔干燥不适、吸氧异味、恶心呕吐及胸闷不适的满意度;观察病人在T1、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两组病人组内吸氧前后PaO_2、SPO_2比较,吸氧后T2时间点PaO_2、SP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2时间点心率减慢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鼻腔干燥不适、吸氧异味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苏醒室低氧血症病人采取非重复式呼吸面罩吸氧能有效改善氧分压和生命体征,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马培妮 《当代护士》2021,28(5):62-64
目的 讨论术前个性化戒烟干预在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病人术后低氧血症上的效果.方法 对择期实施CABG同时在进院时没有戒烟的抽烟病人,任意划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病人在进院后直到手术之前行个性化戒烟干预,方法是:测评尼古丁依赖情况、尼古丁替代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将干预组病人彻底戒烟亦或抽烟量起码减少到干预前的50%.对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采取双盲法登记两组病人在手术之前一天是否复吸、有无彻底戒烟、应用呼吸机时间、术后ICU住留时间、术后有无出现低氧血症.结果 干预组术前戒烟率是79.66%,对照组是50.00%,存在统计学差别(χ2=16.003,P<0.001);干预组复吸率是3.39%,对照组是25.00%,存在统计学差别(χ2=14.528,P<0.001);干预组术后ICU停留时间是2.81天,对照组是3.61天,存在统计学差别(t'=-2.997,P<0.05);干预组应用呼吸机的时间是19.34 h,对照组是31.45 h,存在统计学差别(t'=-4.810,P<0.05),低氧血症的发作几率方面,干预组是13.56%,对照组是26.67%,存在统计学差别(χ2=4.716,P<0.05).结论 术前向CABG病人实施富有成效的个性化戒烟方案,能提升病人戒烟上的遵医行为,减少术后ICU住留时间及应用呼吸机的时间,减少术后低氧血症的发作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起ICU病人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出现术后精神障碍的12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ICU术后精神障碍诱发因素进行探索分析。[结果]本组出现精神障碍的病人共127例,占27.67%;女性病人、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经历体外循环、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调(酸中毒)、机械通气、在ICU治疗时间等成为术后精神障碍的诱发因素(P0.05);低氧血症、体外循环、手术平均时间、ICU治疗时间、年龄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ICU术后突发精神障碍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诱发因素包括病人自身因素(女性、年龄较大)、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体外循环)、生理指标(低氧血症、酸中毒)、ICU内部特殊性(ICU治疗时间、术后辅助机械通气)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康复路径对肺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科室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癌根治术病人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呼吸功能指导,选取科室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肺癌根治术病人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肺康复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人呼吸功能恢复情况、运动耐力及肺部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前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第1秒呼出气量容积(FEV_1)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肺不张、肺部感染、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康复路径能改善肺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呼吸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远隔缺血时处理对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氧合和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 A)及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远隔缺血时处理组(R组)在主动脉阻断后即刻对右下肢用止血带充气加压阻断,实施3周期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处理;对照组(C组)只将止血带置于右下肢,不充气加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min(T1)、转机30 min(T2)、停机稳定后10 min(T3)、5 h(T4)和24 h(T5)5个时点检测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 aDO2)、氧合指数(OI)、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静态顺应性(Csta);检测血清SP-A水平;记录患者呼吸机支持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PB开始患者PaO2、OI逐渐降低,PaCO2、A-aDO2和血清SP-A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患者术后肺动态和静态顺应性增加,C组降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呼吸机支持时间小于C组(P<0.05).[结论]远隔缺血时处理可改善CPB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换气功能,增加肺顺应性,提高机体氧合,降低血清SP A水平,缩短患者呼吸机支持时间,对CPB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ICU)护士术前访视介入法在肝移植术后病人ICU谵妄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护士术前访视介入法实施前(2017年5月—2017年12月)和实施后(2018年1月—2018年8月)行肝移植术后入住ICU病人各30例纳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肝移植病人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病人术前访视由手术室护士执行,观察组在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基础上给予ICU护士术前访视介入法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ICU谵妄发生率、ICU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ICU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移植病人中应用ICU护士术前访视介入法可预防ICU谵妄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性体温保护在老年病人胸腔镜袖状肺切除术的有效性。[方法]分析胸腔镜袖状肺切除术的老年病人27例,记录鼻咽温度、平均动脉压、凝血功能、胸内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麻醉清醒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ICU滞留时间、肺部感染率。[结果]观察组低温发生率和清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CU滞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率及手术结束时凝血功能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综合性体温保护措施效果确切有效,可提高老年腔镜袖状肺切除病人术中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CABG围术期病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CABG围术期护理工作中。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和出院病人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药物治疗依从性、健康责任、营养、态度、运动和锻炼5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P0.05),其中药物依从性、健康责任得分居前2位;观察组服务态度、关爱病人、健康教育等条目满意度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BG围术期护理路径能够促进病人术后形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ICU收治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对减少其并发精神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入我院经神经外科手术后转至ICU治疗病人共129例,将病人分为观察组(n=68例)和对照组(n=6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精神症状持续时长及在ICU治疗时间、病人不同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不良事件发生形式及发生率、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精神症状持续时间及ICU治疗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精神症状总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降低ICU神经外科术后病人的精神症状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病人在ICU治疗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对全身麻醉术后低体温病人体温保护和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子宫广泛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对病人实施主动保温,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棉被覆盖法被动保温,分别于麻醉前(T0)及入麻醉恢复室(PACU)即刻(T1)、15 min(T2)、30 min(T3)测量、记录两组病人的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病人的苏醒时间和低氧血症、通气异常、躁动、寒战、悉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时点相比,对照组病人T1和T2时点体温降低、心率加快,观察组病人T1时点体温降低、心事加快,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T2时点体温升高、心率减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低氧血症和寒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苏醒时间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病人转入PACU后应用Mistral-Air加温仪,可加速病人苏醒期体温恢复,缩短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减少低氧血症和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入ICU前访视对于预防ICU综合征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外科术后病人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入ICU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给予入I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入ICU前访视。利用重症监护室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的结果比较两组病人ICU综合征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收治ICU的外科术后病人实施入ICU前访视能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下护理干预对预防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病人2 348例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的病人2 3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评估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率、确诊病人预后情况、循环功能、肾功能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率、治疗期间使用血管活性药、激素治疗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液复苏24h后观察组尿量、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评估策略下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感染发生率,提高确诊脓毒症病人的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7.
陈艳 《全科护理》2021,19(23):3225-3227
目的:观察气道分级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 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医院IC U收治的机械通气病人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两组病人均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呼吸道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气道分级评分表评估气道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气血指标[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肺顺应性(TC)、气道阻力(R)、潮气量(Vt)]、预后情况[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OI、PaO2、PaCO2、TC、R、Vt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病人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道分级管理能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病人血气及呼吸动力学指标,提高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氧合状态,减少病人机械通气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8.
张蓉  熊卫萍  李莉  陈冬早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0):1212-121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血糖的影响,总结术后早期糖代谢紊乱的监护经验。方法:对113例行CABG术的非糖尿病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手术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OPCAB组)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CPB-CABG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糖、术后即刻、术后4、8、24、48h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糖均有升高,但CPB-CABG组术后即刻、术后4、8h内血糖升高更明显(P<0.05),8h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糖趋于正常。结论:CPB对CABG术后患者血糖影响较大,糖代谢紊乱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加强术后护理和血糖控制,是减少并发症、提高CABG术治愈率、缩短病程、促进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在肺移植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3月的40例肺移植病人作为对照组,2014年4月—2016年2月的40例肺移植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采用胸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后1周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两组使用有创和无创呼吸机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1周pH水平高于对照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低于对照组,氧分压(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使用有创呼吸机时间、无创呼吸机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肺部感染、严重疼痛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移植病人术后实施肺部物理康复治疗能改善病人术后呼吸功能,缩短使用呼吸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祁世曼 《护理研究》2013,27(2):151-152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心脏术后顽固性低氧血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6例心脏术后发生顽固性低氧血症病人给予俯卧位通气及相关护理措施。[结果]经俯卧位通气治疗后病人顽固性低氧血症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顺利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结论]俯卧位通气及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改善病人顽固性低氧血症症状,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