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年女性健康状况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7-9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济南市部分城乡居家养老的170名和7所养老机构(养老院、老年公寓、敬老院)的115名老年女性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健康状况问卷、日常生活功能指数评价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及APGAR家庭功能评估表(APGAR family questionair on family function)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年女性慢性疾病患病率分别为84.5%、89.6%;机构养老的老年女性ADL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及家庭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居家老年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机构养老的老年女性ADL、认知功能、家庭功能状态互为影响因素,且年龄、ADL是机构养老老年女性认知功能、家庭功能状态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与居家老年女性相比,机构养老老年女性的ADL障碍、认知障碍及家庭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因此,提高机构养老老年女性的ADL、认知功能及家庭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老年女性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隋雨芳  王晶晶 《全科护理》2016,(35):3692-3695
介绍了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及社区养老的意愿研究现状,结合老年人群的养老需求分析并提出了3种养老方式的改善建议。3种养老方式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均应有更高要求。认为居家养老服务应重视生活护理的多样性,大力推动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加强养老机构医疗设备补充与建设,培养适应医养结合模式推进的专业养老护理员,增加精神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养老机构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为机构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目前已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并且在老龄程度更高的农村地区"空心化"已成为普遍现象,很多农村老年人面临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养老困境,居家养老是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困境的重要措施,农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需求包括基本需求和特殊需求,分析这些需求可推动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独居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梅娟  陈凌玉 《护理研究》2012,26(16):1469-1471
[目的]了解城市独居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评价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状况,探讨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途径。[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下城区4个社区60岁以上280名独居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以面对面问卷方法进行调查。[结果]89.9%独居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42.4%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价不好及以下,独居老年人对家政服务需求达到37.3%,健康咨询、体检需求分别为32.2%、42.4%,老年集体活动需求达到23.6%,心理咨询需求达到30.9%。[结论]居家养老是多数独居老年人的选择,老年人生活质量尚待提高,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预防保健性服务、社区文体活动及设施、心理支持服务等需求迫切,应根据老年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城市独居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城市独居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评价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状况,探讨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途径。[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下城区4个社区60岁以上280名独居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以面对面问卷方法进行调查。[结果]89.9%独居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42.4%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价不好及以下,独居老年人对家政服务需求达到37.3%,健康咨询、体检需求分别为32.2%、42.4%,老年集体活动需求达到23.6%,心理咨询需求达到30.9%。[结论]居家养老是多数独居老年人的选择,老年人生活质量尚待提高,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预防保健性服务、社区文体活动及设施、心理支持服务等需求迫切,应根据老年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杨良琴  鞠梅  刘晓楚 《护理学报》2019,26(20):20-23
目的 总结目前国内外关于老年人机构养老适应评估工具,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全面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Sinomed、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整理从建库至2019年6月发表的有关老人入住机构后生活适应评估工具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7个常用评估工具,其中国外有养老院适应量表(The Nursing Home Adjustment Scale,NHAS)、迁移适应指数量表(The Index of Relocation Adjustment, IRA)、养老院老人适应量表(Echelled'Adaptation de la Personne Agéeàsa Résidence, EAPAR),国内有老年人机构养老适应问卷、老年心理社会适应量表(The Geriatric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Scale,GPAS)、安养机构老人适应问题量表、机构老人对于生活适应的实际感受量表。结论 上述关于机构老人生活适应评估工具的信效度较好,能够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反应老人的适应情况,但针对我国机构老人的本土化量表较少。建议今后应在充分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发展针对我国机构老人的特异性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入住养老机构已成为老年人养老的主要选择之一。然而,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由于所处环境的变化,多伴有一定程度的适应问题,进而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既往研究中,研究者开发了一些测评工具以评价老年人机构养老的适应性,并多方面探索了老年人机构养老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如入住意愿、养老机构质量、家庭和社会支持程度等。该文聚焦老年人机构养老的适应性问题,综述了老年人机构养老适应性的相关研究现状,围绕老年人机构养老适应性的概念、现状、测评工具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社会支持系统、养老机构、家庭和个人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为改善老年人机构养老的适应性问题,提高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模式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差异,为机构养老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美国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自行设计的老年人基本情况及养老状况评价3个调查表调查765位老年人。[结果]居家养老老年人在日常活动能力、目前总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机构养老老年人,但机构养老老年人在1年来健康状况自评、疼痛影响社会功能状况的程度优于居家养老老年人。[结论]增进以心理健康为重点的心理咨询服务及专业人才吸纳等服务资源是未来机构养老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发展,老年人的虚弱发生率逐渐升高,而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是虚弱的高发群体,其虚弱发生率明显高于社区老年人,若不关注虚弱老年人并及时给予干预,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威胁老年人生命,为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国内对老年人虚弱的研究多集中于来自社区和住院老年人,且对养老机构老年人干预效果的研究较少,而对干预成本低的运...  相似文献   

11.
贺家  刘芳娥 《全科护理》2020,18(10):1186-1188
综述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指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互助养老4种养老模式各有利弊,各模式间应相互借鉴,多元化发展,共同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生活质量。国家、社会和家庭应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年龄、时期和健康状态,选择不同的养老模式,把传统一人一种模式转变到一人多种模式的混合养老轨道上,促进我国养老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成玲  陶月仙 《全科护理》2021,19(10):1329-1333
阐述智慧养老的内涵及国内外发展历程,综述智慧养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智慧养老中智慧护理的应用,分析目前我国智慧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推进城市智慧养老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邢秋燕 《全科护理》2016,(13):1314-1316
综述养老机构老年人迁居应激综合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尚未开发专门针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迁居应激综合征的评估量表,今后还需在开展多机构合作研究、研制评估养老机构老年人迁居应激综合征的工具、探讨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迁居应激综合征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护能力、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概念、自我责任、自我护理技能高于对照组,生活能自理的例数多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在健康感觉、躯体感觉、睡眠状态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能够满足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身心需求,可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人跌倒现状,分析跌倒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市3所养老机构内愿意合作的74名老人进行养老机构老人跌倒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39.2%,影响因素包括睡眠状况、慢性病史和服药史。[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需要采用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来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南疆社区维吾尔族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及养老服务需求现况,探讨适合南疆维吾尔族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方法选取新疆南疆3个城区60岁及以上317名社区维吾尔族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及原因、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社区维吾尔族老年人目前的养老方式82.97%为家庭养老;养老方式意愿为80.76%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主要原因为68.14%的老年人希望得到子女照顾,50.47%的老年人自身不愿入住养老机构;南疆社区维吾尔族老年人对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和体育健身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高,分别为93.06%、76.97%、44.16%。结论家庭养老目前是维吾尔族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首选,为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背景下居家安宁疗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互联网+"背景下居家安宁疗护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包括相关概念、服务形式及服务效果评价,提出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探索性构建"互联网+"居家安宁疗护干预模式和成立信息技术支持小组的建议,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对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将141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对照组66例。观察组实施出院后居家护理:包括电话随访和上门访视。对照组出院后不实施居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Barthel指数得分、再住院率,并对居家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Barthel指数、再住院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对居家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结论实施居家护理可以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供需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原因。方法采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问卷和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居家护理服务因素问卷对523名老年人及120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血压监测、血糖监测、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的健康指导、服药健康指导及心理支持居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的前6位;社区护士认为影响居家护理开展的前4位因素是人力资源不足、服务风险性高、担心自身安全及没有完善的法律保障。结论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供需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为社区人力资源不足、老年人居家护理工作高风险性、缺乏法律保障、居家护理服务收费及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且老年人经济状况制约其需求等。  相似文献   

20.
Moving into a residential care facility requires a great deal of adjustment to an environment and lifestyle entire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ne's previous life. Attachment to place is believed to help create a sense of home and maintain self‐identity, supporting successful adjustment to contingencies of age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processes and strategies by which older people create a sense of home in residential care. Our findings show that a sense of home in residential care involves strategies related to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environment – attachment to place, to space and attachment beyond the institution – and that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older people manage or fail in creating attachment, consist of psychosocial processes involving both individual and shared attitudes and beliefs. Assuming that attachment is important to human existence regardless of age,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optimize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attachment is created in residential care, and how nursing interventions can help speed up this process due to the frail and vulnerable state of most older resi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