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住院诊断为中度以上COPD患者173例,其中69例患者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诊断合并支气管扩张,作为病例组;另104例患者行HRCT检查未合并支气管扩张(对照组)。整理两组患者首诊时病例资料,如性别、年龄、吸烟史、吸烟年限、慢阻肺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GOLD分级、慢性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出现时间、既往肺结核史、既往糖尿病史、血糖、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痰培养细菌学结果等。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估易合并支气管扩张的相关因素。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占39.9%,大多为男性(P=0.017),有吸烟史(P=0.037),吸烟年限更长(P=0.035),CAT评分更高(P=0.002),GOLD分级更重(P=0.031),慢性呼吸道症状时间更长(P=0.001),既往有结核病史(P=0.044),既往有糖尿病史(P=0.003),血糖更高(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危险因素有男性(OR 2.427,95%CI 1.126~5.231,P=0.024)、CAT分(OR 1.476,95%CI 1.031~2.113,P=0.034)、慢性呼吸道症状时间(OR 3.502,95%CI 1.619~7.575,P=0.001)、既往糖尿病史(OR 4.182,95%CI 1.407~12.427,P=0.010)。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男性、CAT评分越高、慢性呼吸道症状时间持续越长、既往有结核病史和糖尿病史时易合并支气管扩张,应得到重视,尽早明确诊断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患儿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耐药性,以及表面活性蛋白D(SP-D)基因多态性。方法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6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儿为研究组,同期接受治疗的100例支气管扩张但未合并肺部感染患儿为对照组。采集患儿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SP-D基因rs721917的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支气管扩张症患儿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96例患儿共分离出11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8株,革兰阳性菌42株,真菌6株。主要感染病原菌肺炎链球菌16株,肺炎克雷伯菌16株,大肠埃希菌22株。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耐药率均超过80%,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低于20%。肺炎克雷伯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87.50%,亚胺培南耐药率12.50%。肺炎链球菌阿莫西林、红霉素耐药率均超过80%,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耐药率均低于15%。SP-D基因rs721917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TT、TC、CC,研究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35.42%vs 14.00%)以及CC基因型频率(56.25%vs 41.00%)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P-D基因Met11Thr(rs721917T/C)位点基因型多态性是影响支气管扩张症患儿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患儿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SP-D基因多态性是影响支气管扩张症患儿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病原菌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 (MP)在人类的致病地位已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 ,其可引起多系统器官的疾病 ,而我们发现于 MP感染发病高峰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亦明显增高。为此本文检测了支原体感染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趋化值及总 Ig E,旨在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根据 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抗体滴度≥ 1∶ 80确诊 MP感染患儿 5 7例 (MP感染组 ) ,其中男 3 6例 ,女 2 1例 ,年龄 2 6月龄至 1 2岁。根据1 997年中华医学会规定的诊断标准 ,确诊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 5 2例 (支气管哮喘组 ) ,其中男 3 2例 ,女 2 0例 ,年龄 1 3月至 1 2岁。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09月至2018年05月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且入院时MP-SAT阳性的患儿104例,行阿奇霉素治疗,动态监测MP-SAT。比较:1.MP-SAT转阴前后临床征象及炎症指标的恢复情况;2.不同MP-SAT转阴时间患儿的临床征象恢复情况及入院时的炎症指标;3.MP-SAT转阴时间与临床治愈时间。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MP-SAT的阳性率逐渐减低; MP-SAT转阴后患儿的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啰音、WBC、CRP、LDH、IL-6较MP-SAT转阴前明显改善(P均0.05);MP-SAT转阴时间与患儿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恢复时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3、0.477、0.568、0.515);MP-SAT转阴时间越长,患儿入院时的WBC、CRP、LDH、IL-6的值越高(P均0.05);MP-SAT转阴时间与临床痊愈时间呈正相关(r=0.699,P=0.028)。结论 MP-SAT与肺炎支原体临床征象及炎症指标的恢复情况相关性好,可作为评估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及辅助判愈的指标,帮助临床准确判断患者发病状态和确定方案,减少过度治疗引起的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咳嗽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2%(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咳嗽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低于对照组的24%(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有利于促进患儿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影响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MP-Ig M测定阳性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7年1月前往我院儿科进行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检测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85例及假阳组1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影响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MPIg M测定阳性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次研究中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MP-Ig M测定阳性率为85%;两组患儿性别、用药史、家族史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病程时间、免疫状态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病程时间、免疫状态为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MP-Ig M测定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2.332、2.458、2.559,OR 95%CI:1.174~3.334、1.850~3.687、1.921~3.889,P0.05)。结论年龄、病程时间、免疫状态为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MP-Ig M测定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2015年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MPP患儿100例,根据心血管系统损伤发生情况分为A组(伴心血管系统损伤,n=23)与B组(无心血管系统损伤,n=77)。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小儿MPP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性别、病程、胸腔积液发生率、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阳性率、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清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CD_4~+/CD_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年龄、发热时间、发热程度、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451,95%CI(0.279,0.729)]、发热时间[OR=1.919,95%CI(1.262,2.920)]、发热程度[OR=2.401,95%CI(1.138,5.067)]、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OR=0.461,95%CI(0.258,0.825)]、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OR=0.575,95%CI(0.404,0.816)]、CRP[OR=1.900,95%CI(1.011,3.572)]是小儿MPP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发热时间、发热程度、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CRP是小儿MPP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病因慢性湿性咳嗽儿童的临床特征,为其病因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慢性湿性咳嗽的149例患儿临床资料。按病因不同分为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组28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组13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IC)组43例及多病因组65例,分析比较各组间病史特点、实验室指标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PBB组患儿咳嗽时间明显长于PIC组(Z=-2.582,P=0.01)。4组间的白细胞(WBC)计数(F=3.776,P=0.027)、中性粒细胞比例(N%)(F=2.287,P=0.025)、淋巴细胞比例(L%)(F=3.377,P=0.039)及C反应蛋白(CRP)(F=9.762,P=0.045)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IC组的WBC计数、CRP高于PBB及UACS组(P0.05)。UACS组的N%低于PBB及PIC组(P0.05)。PBB组肺泡灌洗液WBC计数明显高于UACS及CVA组。PBB组肺炎链球菌的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4组间的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也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病因组慢性湿性咳嗽患儿的病史特点、实验室指标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28例,按照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分为A组(发生心肌损伤,n=28例)与B组(未发生心肌损伤,n=100)。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128例患儿发生心肌损伤28例,发生率为21.9%。两组患儿呼吸道感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程度、发热时间、住院时间、肺外合并症、WBC、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热程度、发热时间、住院时间、肺外合并症、WBC、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可能影响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反复性肺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反复肺炎患儿及仅患1次或0次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筛选可能导致儿童反复肺炎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是否为早产儿、其他病因住院史、父亲或母亲是否吸烟、父母教育程度、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居住地、性别、是否为剖宫产出生、是否为完全母乳喂养、出生是否低体重、是否接种肺炎疫苗、家中有无猫狗类宠物、学校教育等共13项指标。采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风险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患儿的基础疾患以先天性气管畸形与呼吸道吸入最为常见,分别占20. 0%(14/70)、35. 7%(11/70),其余病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1. 4%(8/70),不明原因11. 4%(8/70),支气管哮喘5. 7%(4/70),支气管扩张5. 7%(4/70),支气管异物5. 7%(4/70),闭塞性细支气管炎4. 3%(3/70),营养不良4. 3%(3/70),21三体综合征4. 3%(3/70),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 8%(2/70),中叶综合征2. 8%(2/70),免疫缺陷病2. 8%(2/70),胸廓畸形1. 4%(1/70),Kartagener综合征1. 4%(1/70)。各种基础疾患,病变部位以非单一部位稍多,共40例(57. 1%),单一发病部位30例(42. 9%)。(2)单因素及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或母亲是否吸烟、父母教育程度、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居住地是儿童反复肺炎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多种因素如父亲或母亲是否吸烟、父母教育程度、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居住地是影响儿童反复肺炎发病独立性危险因素,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标准治疗后停药一年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效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167例CVA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规范治疗(疗程≥6个月),停药后随访观察≥2年,按照患儿2年的随访结果,将CVA标准治疗后停药1年复发的98例患儿纳为CVA复发组,69例未复发纳为CVA未复发组,进行对照研究,分析CVA复发影响因素及其交互效应。结果 单因素分析得出两组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变应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及停药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OR=4.543,P=0.001)、有变应性鼻炎(OR=7.146,P<0.001)、FeNO>20.00 ppb(OR=3.770,P=0.001)为CVA标准治疗后停药一年复发独立危险因素。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与变应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与FeNO、变应性鼻炎与FeNO的交互作用指数S分别为2.152、1.527、1.397。结论 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变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5(CCL5)和可溶性B7-H3(sB7-H3)的表达水平,以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9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支原体肺炎组(n=55)和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组(n=4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CCL5、sB7-H3水平并比较;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CCL5、sB7-H3水平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CL5、sB7-H3水平联合对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组和普通型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以及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时间、合并高热、气促、肺不张、肺实变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型支原体肺炎相比,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组血清CCL5、sB7-H3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法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清CCL5、sB7-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感染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跟踪患儿治愈出院前后的MP-Ig M、MP-Ig G双抗体滴度及免疫功能,并记录呼吸道感染情况及一年内的用药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发生RRTI 45例,发生率为30.0%。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为3~6岁(OR=2.31,95%CI:1.23~4.68)、HP抗体阳性或转阳(OR=4.51,95%CI:1.56~13.27)、CD_4~+/CD_8~+下降(OR=10.33,95%CI:3.45~32.02)及Ig A下降(OR=1.96,95%CI:1.12~3.47)是诱发RRTI的危险因素;使用免疫增强剂(OR=0.31,95%CI:0.14~0.82)是有效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3~6岁、HP抗体阳性或转阳、CD_4~+/CD_8~+下降及Ig A下降是RRTI发生的危险因素;MP肺炎治愈后发生免疫功能障碍的患儿易发生RRTIs;免疫增强剂的使用可有效减少RRTI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照分析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137例作为观察组与同期门诊113例健康体检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比两组患儿发现哮喘家族史、被动吸烟史、呼吸道感染史、有害气体接触史、母乳喂养、过敏性疾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哮喘家族史(OR=2.353,P=0.001)、呼吸道感染史(OR=1.262,P=0.004)、过敏性疾病史(OR=5.527,P=0.003)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OR=0.429,P=0.017)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小儿哮喘发作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当根据相关因素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尽可能母乳喂养,对小儿哮喘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清Ig G联合IL-5、维生素D检测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90例,根据是否合并支气管哮喘分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n=54)及合并支气管哮喘组(n=36)。选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儿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血清Ig G、Ig M及Ig E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人白介素-5(IL-5)水平;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测定维生素D水平。结果合并支气管哮喘组患者血清Ig G、Ig M及Ig E水平,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合并支气管哮喘组IL-5水平,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合并支气管哮喘组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发生率与血清Ig G联合IL-5、维生素D水平关系密切(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过程中检测血清Ig G联合IL-5、维生素D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和临床特点,提高重症支原体肺炎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例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起病急,发热、咳嗽喘息为主症,影象学显示大叶性肺炎并发肺不张和胸腔积液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外症状。结论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病情重、变化快,肺部体征严重,肺外症状多见,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手术的33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1~7岁)的临床资料,收集身高和体重等信息。根据WHO的标准,采用Z评分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营养状况,分析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三种营养不良情况分别占19.8%、8.4%和25.3%。与低体重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心力衰竭(OR=12.361,P<0.001)、肺动脉高压(OR=2.398,P=0.012)、肺炎(OR=8.153,P=0.001)和低出生体重(OR=2.115,P=0.003)。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包括心力衰竭(OR=4.831,P<0.001)和肺动脉高压(OR=2.699,P=0.038)。消瘦的主要相关因素为肺动脉高压(OR=5.091,P<0.001)、肺炎(OR=8.462,P=0.001)和心力衰竭(OR=5.381,P=0.003)。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和肺炎是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退热、止咳、祛痰等,并为患儿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照组患儿给予乳酸红霉素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或体征(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局部疼痛、皮疹、胃肠道反应、ALT升高、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92例,将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93例和试验组9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持续咳嗽消失时间及咳痰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和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泼尼龙三联疗法治疗儿童难治性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儿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5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他啶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甲泼尼龙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咳嗽、高热、肺部啰音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8.03,P0.05)。试验组患儿咳嗽、高热、肺部啰音、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RP、LDH水平及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血清CRP、LDH水平及ESR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泼尼龙三联疗法治疗儿童难治性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康复进程,减轻炎性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