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莺  贺铿  石刚 《临床荟萃》2013,28(8):866-867,871
目的观察临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再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在急诊介入术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而对照组只采取急诊介入术,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研究组术后90分钟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峰值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1 657.52±326.14)U/L vs(2 519.83±459.76)U/L(P<0.01),血管终末段显影祯数少于对照组,(18.12±4.34)祯vs(23.33±5.45)祯(P<0.01),ST段下移程度比显示末端血管灌注优于对照组(68.14±12.57)%vs(53.20±11.14)%(P<0.05)。结论急诊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改善心肌的灌注,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急性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中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评价替罗非班对术后回复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 2007 年1 月至2009 年1 月,共110 例接受急诊直接PCI 治疗的初发急性STEMI 患者.PCI 术后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6 例)和对照组(54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以及术后两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间一般情况、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分布情况以及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成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IRA 的TIMI 3 级血流获得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替罗非班组的校正TIMI 计帧数(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30.24 ±8.32) 帧vs.(37.72 ±17.68)帧,P <0.05],而TIMI 心肌灌注(TMPG)分级获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2% vs.77.8%,P <0.05),90 min ST 段抬高总回落百分比(smSTR%)快于对照组[(73 ±15)% vs.(61 ±2)%,P <0.05],术后替罗非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51.30 ±6.63)% vs.(48.02 ±9.98)%,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 急性STEMI 患者急诊PCI 治疗中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常规剂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04 ~2009 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 例并同意行急诊PCI 术者,其中20 例为对照组,21 例为观察组.分析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情况、出血及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和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IRA 经介入治疗后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3 级占90.5%,出血率为23.8 %,为渗血、小血肿,无严重后果,未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对照组IRA 开通后TIMI 3 级血流占75%,出血率为15%,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占1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前、术中、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可提高IRA 再通率,使缺血、损伤的心肌灌注能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急诊直接PCI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STEMI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行急诊直接PCI同时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STEMI患者67例作为试验组,同期于我院行单纯直接PCI的STEMI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行PCI术后1周、1个月、半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术后半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直接PCI术后1周、1个月、半年,试验组LVEDD分别为(41±2)mm、(43±3)mm、(44±5)mm,LVESD分别为(34±6)mm、(32±3)mm、(31±5)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DD(48±3)mm、(49±2)mm、(52±4)mm,LVESD(44±1)mm、(42±7)mm、(40±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EF分别为(53±7)%、(55±8)%、(57±4)%,明显高于对照组[(40±2)%、(41±4)%、(4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半年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1.49%、4.48%、7.46%)相较于对照组(19.05%、23.81%、28.57%)均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行直接PCI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用于STEMI,能明显改善心肌再灌注水平和左心室功能,同时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共11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组(58例)及对照组(56例)。替罗非班组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 μg / kg,继之以0.075 μg·kg-1·min-1静脉滴注24至48 h,对照组不应用替罗非班。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观察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情况,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PCI治疗术前及术后24 h、72 h的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内皮损伤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予以分析。 结果替罗非班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3% vs. 50%,χ2 = 10.747,P = 0.001)。对照组与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前的sICAM-1、sVCAM-1、vWF、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sICAM-1[(24.2 ± 2.3)μg / L vs.(37.1 ± 3.3)μg / L]、sVCAM-1[(26.2 ± 2.9)μg / L vs.(43.1 ± 3.8)μg / L]、vWF[(514 ± 135)U / L vs.(588 ± 126)U/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 0.05),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后72 h的sICAM-1[(22.4 ± 1.8)μg / L(32.4 ± 2.5)μg / L]、sVCAM-1[(23.7 ± 2.2)μg/L vs.(38.9 ± 2.6)μg /L]、vWF[(586 ± 145)U / L vs. (678 ± 144)U / L]、hs-CRP[(7.2 ± 2.7)mg / L vs.(8.5 ± 3.5)mg/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 结论AMI患者急诊PCI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在老年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水平的作用、安全性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76例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证实病变处有明显血栓负荷,将患者随机分组,抽吸组39例患者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后行PCI治疗,替罗非班组37例患者造影后给予替罗非班+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灌注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抽吸组和替罗非班组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罪犯血管TIMI血流帧数(TFC)、心肌呈色分级、2h内ST段回落率分别是2.6%vs.16.2%、48.1±10.3vs.63.2±14.3、2.59±0.48vs.1.68±0.43,84.6%(33例)vs.62.2%(23例),抽吸组心肌灌注水平明显优于替罗非班组(均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抽吸组。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4.7%和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患者中,对血栓负荷重的病变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相比更安全,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再灌注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盐酸替罗非班在8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46例患者术中、术后使用替罗非班,术后24h及30d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以往只用PCI的患者,并且提高了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灌注血流(TIMI),但使用替罗非班组的患者出血事件稍多。总之盐酸替罗非班应用于急诊PCI术治疗急性STEMI患者效果良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无再流现象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洪云飞  李易  李建美  杨锋  卢竟前 《临床荟萃》2006,21(21):1558-155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发生慢血流和无再流现象是介入治疗的难题,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中更容易发生,且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而目前慢血流和无再流现象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治疗也无令人满意的方法。我们从2004年5月开始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慢血流和无再流现象并取得初步经验,现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应用对冠脉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探讨不同应用时机对疗效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46例符合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2),比较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及住院期问的临床预后。结果:治疗组在术后冠脉TIMI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7d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肌钙蛋白Ⅰ(cTnI)峰值、住院天数、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死亡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梗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更有效的改善冠脉血流及临床预后,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术中冠脉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比较两组术后即时造影检查结果、术后校正TIMI帧数、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术后2hST段回落程度及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7 d、30 d、90 d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术后90 d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即时造影、校正TIMI帧数、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及到达峰值时间、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90 d 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30 d、90 d的左室EF较对照组明显增加,LVEDD、LVES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中,给予冠脉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有效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率,改善左室功能和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应用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iury,MIRI)发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STEMI并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158例,随机(随机数字法)按PCI术前是否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76例和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PCI术中MIRI发生情况、术后的心肌灌注水平、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以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及冠脉造影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替罗非班组患者术中的MIR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84%vs.26.83%,P<0.05),而在反映术后心肌灌注水平及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包括校正TIMI帧计数、术后2 h ST段回落、CK-MB峰值、峰值时间,以及术后30 d内MACE发生率等方面,替罗非班组均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直接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是MIR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子.结论 对于STEMI患者,直接PCI术前静脉使用替罗非班能显著降低术中MIRI的发生率,减轻心肌损伤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610例南京市鼓楼医院因STEMI行急诊P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4.2±12.3)岁,发病后“症状-进门时间”中位数为180 min,“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中位数为100 min。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病变居多,主要累及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住院期间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应用率均为100%,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为97.4%、调脂药为92.6%、β-受体阻滞剂为83.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为82.2%。住院期间死亡率为3.6%,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1.05,P=0.049)、室性心律失常(OR=5.21,P=0.007)、心源性休克(OR=14.54,P=0.000)及术后TIMI血流分级(OR=0.28,P=0.000)与住院期间死亡率有独立的联系。结论南京地区STEMI发病具有年轻化的特点,院前延迟率较高,住院药物治疗与国内外大型研究结果接近,但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诊直接冠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中慢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缺血性胸痛发作<12h,或≥12h但仍有缺血性胸痛)于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行PPCI并于术中出现慢血流的患者187例.根据冠脉内应用药物不同分为两组:即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硝酸甘油),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恢复情况、对收缩压的影响、出血及临床事件发生率.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术前收缩压(P =0.245)、术后达到TIMI血流3级比率(P =0.568)及术后ST段回落率(P =0.824)、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P=0.275)、病死率(P=0.5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对照组患者收缩压显著低于替罗非班组(P=0.018),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替罗非班组(P=0.031).虽轻度出血比例替罗非班组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85).两组均无中、重度出血发生.结论 AMI患者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够达到与硝酸甘油同样地改善PPCI术中慢血流的作用,同时并不影响收缩压,安全性高,可能为合并低血压的AMI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小剂量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入选162 例ACS 患者,其中男90 例,女72 例,均符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应证并成功进行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80 例,术前30 min 或术中立即按说明书提供的剂量减半(0.2 μg· kg-1 · min-1 )静脉滴注应用国产盐酸替罗非班,30 min 后改为0.05 μg· kg-1 · min-1,连续静脉滴注24 ~48 h;B 组82 例,术后回到病房即刻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剂量及方法同A 组.两组术后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减为半量,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按ACS 的常规剂量使用.观察用药后30 d 内任何原因的死亡、新的心肌梗死及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A 组30 d 内因急性泵功能衰竭死亡1 例(1.25%),无新的心肌梗死及顽固性心绞痛发生;B 组30 d 内出现顽固性心绞痛1 例(1.22%),无死亡及新发心肌梗死;A、B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 =0.19,P >0.05).A 组发生轻中度出血4 例(5.00%),无严重出血发生;B 组发生轻中度出血3 例(3.66%),无严重出血发生;A、B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 =0.0001,P >0.05).A 组血小板聚集率从(63.5 ±17.4)%降为用药后的(31.7 ±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28,P <0.05);B 组血小板聚集率从(64.1 ±18.2)%降为用药后的(32.4 ±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28,P <0.05);A、B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 =1.62,P >0.05).结论 术前30 min、术中或术后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均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应激性高血糖(SHG)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老年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影响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且于12 小时内成功实施急诊PCI老年非糖尿病患者459例,依据入院即刻血糖值分为正常组(血糖<7.0 mmol/L,148例)、升高组(7.0 mmol/L≤血糖≤11.1 mmol/L,169例)、高糖组(血糖>11.1 mmol/L,142例)。对比各组术后心功能指标、心肌灌注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各组不良心脏事件(MACE)情况。结果正常组、升高组、高糖组心肌灌注血流分级(TMPG) 2~3级的比例、术后2 小时ST段回落良好的比例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逐渐下降,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峰值逐渐升高(均P<0.05)。随访12个月,高糖组无MACE的生存率76.1%(108/142),较正常组89.2%(132/148)、升高组85.8%(145/169)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SHG也是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结论SHG可导致老年STEMI患者行急诊PCI后心肌灌注下降,同时也可使MACE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结合局部Tei指数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局部左心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为"罪犯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为病例组,左室壁被分成梗塞动脉相关室壁(A组)及非梗塞动脉相关室壁(B组).应用Simpson法测量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PCI术后1周及1、3、6个月观察病例组 Tei指数、收缩期峰值位移(Ds)的变化.结果 病例组术前LVEF明显减低(40.5%±7.43%),术后1周时LVEF有所提高(47.2%±6.12%),1、3、6个月时达正常水平;术后病例组的Tei指数在各次检查中逐渐减低,Ds逐渐增高,但B组室壁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A组,其Tei指数在术后3个月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QTVI结合局部Tei指数可无创、有效、定量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局部左心功能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在青岛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共158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血栓抽吸组(n=76),同时期条件相当仅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n=82),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术后及住院和随访期间等情况。结果血栓抽吸组支架直接置入率、术后2hST段回落>50%率、冠状动脉心肌灌注分级(TMP)和校正的TIMI记帧法(CTFC)血流均明显优于标准PCI组;发病后24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与B型尿钠肽(BNP)值显著低于标准PCI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不明显。结论 STEMI急诊介入术中血栓抽吸治疗安全可靠,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坏死心肌数量,可以改善STEMI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成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校正QT间期、校正Tp-e间期、Tp-e/QT的变化,分析这些指标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E)的相关性,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 STEMI患者40例,12 h内成功行PCI术,分别测算术前及术后100 min梗死相关导联QTc、Tp-ec、Tp-e/QT,随访三个月后MAE情况。40例正常心电图做对照。结果 (1)STEMI组QTc、Tp-ec、Tp-e/QT在发病12 h内明显升高(P<0.05),PCI术后降低(P<0.05),但与对照组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TEMI组以PCI术前QTc440ms为节点分组,随访三个月组间MAE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Tp-ec 100ms和Tp-e/QT 0.25为节点,组间MAE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Tp-ec,尤其是Tp-e/QT比值增加,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相关,是预测急性STEMI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