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操作简单、危险性小的特点,已成为中、长期静脉输液及危重、反复化疗患者的最佳给药途径,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经PICC测量中心静脉压是否影响测量结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上还未见报道。2003年3月-2006年1月本研究对20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经PICC和传统的经中心静脉插管(CVC)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比较。并观察了经PICC测量中心静脉压对导管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主孔通道和侧孔通道测量中心静脉压(CVP)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危重患者分别经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主孔和侧孔测量其在平卧位、半卧位30°、半卧位45°的CVP,采用非参数配对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主孔通道测量CVP和侧孔通道测量CVP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双腔静脉导管主孔通道进行静脉治疗,侧孔通道监测CVP能同时满足监测和治疗的双重需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57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857例穿刺成功,感染34例,血栓2例,血肿11例,心律失常6例,无1例留下后遗症。结论做好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穿刺前、穿刺中、穿刺后的护理,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即使出现了并发症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留下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2015 年 1 月 -6 月,选取重症医学科实施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监测 CVP 的 64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患者同时使用微量泵和输液泵进行输液和泵入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制订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与三通接头的连接方法,中心静脉导管中央腔通过第 1 个三通接头与压力传感器测压管呈直线连接,其余的三通接头与第 1 个三通接头呈垂直连接,中心静脉导管周围腔连接血管活性药物和维持液,比较同一患者在连接第 1 个三通接头前、后经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中央腔测量 CVP 值。 2 次测得的 CVP 分别为( 10.88±2.49 ) mmHg ( 1 mmHg=0.133 kPa )、( 10.83±2.45 ) mmHg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该连接方式能同时进行液体输入、药物泵入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测量患者 CVP 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多腔中心静脉置管与单腔中心静脉置管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0月-2004年11月,我科对528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多腔中心静脉导管(下称多腔管)和单腔中心静肪浔管(下称单腔管)的方式进行治疗,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对2种置管方式进行回顾总结,目的是为同行们提供正确选择单腔管、多腔管置管应用的方法,降低患者费用,减少资源浪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应用PICC导管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3月以来,我们应用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测量中心静脉压,其方法简单、方便、安全、实用,在临床上收到显著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F鞘组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应用5F鞘组10例行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ICC,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静脉炎,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静脉穿刺条件差的患者应用5F鞘组行PICC导管有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规范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护理小组,建立胸腔置管患者护理管理档案,发放家庭护理手册。结果置管期间并发症减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患者实施规范管理,可以减少置管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nl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的并发症,为置管前宣教和置管后护理提供根据。方法 将92例恶性肿瘤患者分2组,A组(n=52)采用PICC置管;B组(n=40)采用CVC置管,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B组导管相关感染,导管断裂发生率高于A组。结论 肿瘤终末期、机体抵抗力差、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行PICC置管较为方便;需要长时间化疗。化疗间歇期需要适当活动,特别是乳腺癌术后术侧肢体需要锻炼的患者,以CVC置管为宜。行CVC置管时,正确固定、严格换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护理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1],也可用于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为了提高PICC置管操作技能,笔者收集国内外同行已经取得的宝贵经验,结合本科室近3年98例血液病患者置管的操作体会进行研究、总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1岁。因突然晕倒1h,CT示“左侧额颞顶枕硬膜下血肿、脑疝形成”。入院时呈深昏迷,双瞳孔散大5mm,光反射消失,脉搏65次/min,呼吸10次/min,浅慢,血压120/60mmHg,立即在全麻下行“左侧额颞顶枕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术毕入ICU,无自主呼吸,带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脱水、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发生方式、特征及改进措施.方法:汇总近期441例行PICC患者数据,对发生导管异位的数据予以统计计算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441例患者中,33例发生PICC导管异位,总发生率7.5%.其中左、右上肢静脉异位发生率分别为7.8%和7.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贵要静脉和正中静脉发生率均低于同侧头静脉(P<0.01);发生异位的部位分别是腋静脉15例、颈内静脉9例、右心房5例及其他静脉分支4例.改进方法包括利用手法复位、退管改变体位、边输液边送管等.结论: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的高低与所选择的穿刺静脉、外测量方法、血管解剖变异、患者体位、操作者对血管解剖掌握熟练程度及送管技巧有关.为减少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置管建议首选贵要静脉,宜选用适合国人测量方法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2肋,送管时患者的体位有待改进;大多数PICC导管异位可以调整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导管血栓性阻塞的紧急处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心静脉置管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通常用于化疗、肠外营养、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中心静脉压监测等。置管停留时间短者15天,长者180天,在此期间,因各种原因常使导管发生血栓性阻塞需要拔管。我们采用揉摩回抽法,使9例阻塞的导管均再通,恢复导管功能。此方法简便可行安全,有效率达100%,病人无任何痛苦,没有出现任何栓塞症状。 相似文献
15.
杨小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12)
目的比较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nl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的并发症,为置管前宣教和置管后护理提供根据.方法将92例恶性肿瘤患者分2组,A组(n=52)采用PICC置管;B组(n=40)采用CVC置管,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B组导管相关感染,导管断裂发生率高于A组.结论肿瘤终末期、机体抵抗力差、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行PICC置管较为方便;需要长时间化疗.化疗间歇期需要适当活动,特别是乳腺癌术后术侧肢体需要锻炼的患者,以CVC置管为宜.行CVC置管时,正确固定、严格换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儿科危重疾病诊疗过程中,尤其是对小婴儿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是影响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现将我科1998年2月至2002年12月对30例患儿经皮肘部浅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ICU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ICU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的因果关系。方法分析ICU中心静脉置管151例患者的导管相关感染(CRI)情况。结果共发生感染23例,感染率15.2%;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发生3例,感染率1.98%;感染发生率2.1/千导管置管日。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回归分析显示:导管留置时间与感染率之间存在一定联系(r^2=0.81),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29)。结论未发现ICU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与导管感染有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F血管鞘股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道抢救急危重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股静脉,置入6F血管鞘,用缝线固定,建立静脉道路,完成输液、输血、用药。结果 17例均在3~5min内置管成功,500ml液体在5~7min内滴注完毕。8例鞘管留置时间在12-24h,6例在24-48h,2例3d,1例9d,无一例发生鞘管滑脱、堵管、静脉血栓形成、局部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6F血管鞘股静脉置管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省时、补液速度快、并发症少,为抢救危重病人快速补液提供了快捷有效的通道。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肿瘤患儿经头皮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选择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被确诊并需住院化疗的肿瘤患儿6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肘静脉组(n=36)和头皮静脉组(n=30)。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时和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穿刺完成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经头皮静脉和肘静脉留置PICC的两组患儿中,66例患儿均置管成功。但经肘静脉患儿的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1.1%,经头皮静脉置入PICC的患儿无导管异位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置入PICC的一次性成功率、送导管困难和拔除导丝困难、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完成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头皮静脉留置PICC可提高置管的成功率,且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