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柳结 《右江医学》2002,30(3):181-182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 (D Dimer,DD)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中的意义及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试剂盒 ,采用乳胶凝集法测定 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 二聚体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亚急性期DD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χ2 =49.878,P <0 .0 1) ,恢复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腔隙性脑梗死各时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DD在急性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不明显 ,亚急性期明显升高 ,恢复期又降至正常 ,DD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吴世木 《右江医学》1999,27(4):221-222
为了解血浆 D- 二聚体检测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应用 D- 二聚体 E L I S A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83 例肺感染患者和62 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 D- 二聚水平及其变化。结果肺部感染患者组血浆 D- 二聚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 0 .01) ,肺部感染患者经敏感抗生素治疗后,血浆 D- 二聚体显著下降。认为血浆 D- 二聚体测定对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远群 《广西医学》2008,30(8):1170-117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治疗、预后估计方面的重要性。方法59例脑梗死(CI)患者,17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和35例正常人,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CI组、TIA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I组D-二聚体水平亦明显高于TIA组,急性期高于恢复期。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缺血的严重性相关,其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对诊断与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肾病综合征(NS)存在高凝倾向,病人容易在肾静脉、外周静脉甚至动脉形成血栓。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维蛋白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是反映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有价值的指标。为了解小儿NS患者血栓形成情况,我们检测了44例小儿NS患者血浆D-二聚体,并对其临床意义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6):573-573
我们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正常人空腹血浆中的D-二聚体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 (ACI)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和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Latex半定量法动态检测 93例患者及 2 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D 二聚体变化 ,分析其与梗死面积大小 ,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CI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病情及预后关系密切 ,其中大梗死组血浆D 二聚体升高水平高 ,持续时间长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 ,预后越差 ,与中、小梗死组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ACI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D 二聚体越高 ,持续时间越长 ,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建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67-2368
目的:了解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肺栓塞病理生理机制、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提供试验依据。方法:D-二聚体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检测肺栓塞病人和对照组病人在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肺栓塞患者较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提示肺栓塞是高凝状态的表现,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肺栓塞判定及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及其相关因素与高凝状态的关系。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和36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及左心房内径。心力衰竭患者组按照心衰程度、LVEF、有无房颤、基础病因、病程等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各亚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同心衰程度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衰合并房颤组较心衰并窦性心率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不同LVEF水平、不同疾病构成及不同左心室内径患者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高凝状态更为严重;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较心衰合并窦性心率患者,高凝状态更为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内径及左心房内径与高凝状态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力华 《中外医疗》2008,27(29):175-175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机制,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0例正常人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较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中型、重型患者血浆D-2聚体水平均较轻型患者显著升高( 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是高凝状态的表现,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急性期脑梗死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单体或中间聚合体在[凝血]因子ⅩⅢa作用下,形成交联纤维蛋白,后者进一步受纤维蛋白溶解酶作用发生降解,产生特异的终末产物——D-二聚体(D-D),它是一项监测纤溶活性有价值的指标,我们通过测定D-D含量,旨在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栓及纤溶改变。1 对象和方法1.1 检测对象正常非孕组:生育期健康非孕妇女10名,年龄25~34y,平均29y,均为健康供血者。正常孕妇组:初孕妇20例,年龄25~32y,平均28y,孕32~38周,平均孕期36周。妊高征组:1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PIS)患者血清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在诊治进展性脑梗死中的意义。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等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36例和稳定性脑梗死组64例,分别检测其血清D-二聚体及hs-CRP的水平,并设定35例健康医务人员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稳定性脑梗死组血清D-二聚体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在脑梗死发生时增高,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时尤其明显。两者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独立的高危因素和预示因子,也有助于PIS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2.
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在早期进展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7例,分为早期进展组31例,非早期进展组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患者入院即刻和第3天的血浆DD浓度,同时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早期进展组入院即刻、第3天的血浆DD水平均高于非早期进展组(P<0.01)。2组入院第3天DD水平高于入院即刻(P<0.01)。在早期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入院即刻DD可作为独立预测ACI早期进展的因素(P<0.05)。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与SSS下降分值呈直线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水平升高,血浆DD水平值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展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孙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103-105
目的探讨动态观察血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的变化对进展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月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入院次日(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血CRP和DD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入院时颈动脉狭窄的比例为43.3%(2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18/6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入院时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糖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CRP和DD水平在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第3、7、14天CRP水平低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3、7天CRP水平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4天CRP水平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3、7、14天DD水平高于第1天,且观察组水平明显高于同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观察CRP和D-二聚体的变化有助于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估,比较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出血转化(HT)、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3月初次就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无锡分院ACI患者267例,根据RDW区分为较高组78例(RDW>15%),较低组189例(RDW≤15%),同时设立对照组,即健康人群30例。检测血清中MMP-9、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评估出院时患者NIHSS、ADL评分,再统计患者当中HT以及MODS的发生率,将RDW不同水平与上述事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相比健康人群,ACI患者血清中RDW、Hcy、MMP-9及hs-CRP水平较高(P?<0.05);将RDW不同水平组进行比较,发现RDW水平较高组的MMP-9、Hcy及hs-CRP水平均较高(P?<0.05),与此同时,HT发生率也高于RDW水平较低组(P?<0.05);出院时将两组患者NIHSS和ADL进行评估,发现RDW水平较低组患者预后更好(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RDW水平较高;ACI患者中,RDW水平越高,MMP-9、Hcy及hs-CRP水平也越高,同时HT的发生率也越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稀醇化酶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对血栓形成性脑梗死(CI)、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66例CI患者不同发病时期及46例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进行分析;对不同梗死体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I患者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CI患者发病48 h内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第5天增高最显著(P<0.001),第18天无显著差异.CI患者大、中梗死组及中、重型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显著高于小梗死组及轻型神经功能缺损组(P<0.001).结论 CI患者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增高,与机体高凝状态和脑组织神经元坏死密切相关,是CI发生、发展重要病理学基础.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明显升高,导致大梗死灶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D-二聚体,NSE两种特异性标志物,可早期诊断CI,有效评价患者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血栓调节蛋白(TM)变化与中医痰证、血瘀证变化的关系。方法观察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第1天及第14天测定患者血浆PAI、D-二聚体、TM的含量,并记录中医痰证、血瘀证积分,对化验指标的前后差值及证候积分的前后差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PAI变化与痰证积分变化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11),D-二聚体变化与血瘀证积分变化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38),TM变化与血瘀证积分变化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34)。结论PAI、D-二聚体、TM与痰证、血瘀证有相关性,中医痰证、血瘀证的证候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凝血-纤溶失衡时凝血纤溶功能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7.
黄澄  刘裕英  吕艳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100-102
目的观察心肌酶谱联合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脑梗死患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脑梗死组,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24例、中型组52例和重型组44例;根据Pullicino公式计算梗死灶面积分为小梗死灶组51例,中梗死灶组45例和大梗死灶组24例。同时选择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的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随着神经缺损程度和脑梗死灶大小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病情及心脏受累程度,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以及监测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血检测其Lp( a)、CRP、D-D、FG的含量。同时选择性别和年龄相似的健康查体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Lp( a)、CRP、D-D、FG的水平。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Lp(a)、CRP、D-D、FG的值分别为(425.13±85.11)mg/L、(16.32±5.21)mg/L、(285.11±116.33)ng/mL、(7.11±3.26)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②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Lp(a)、CRP、D-D、FG的水平呈现大梗死灶小梗死灶腔隙性梗死的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液中Lp( a)、CRP、D-D、FG的水平关系密切,Lp( a)、CRP、D-D、FG水平预测患者的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检测此类项目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潘丹红  管阳太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114-115,129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联合D-二聚体和前白蛋白(P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患者120例为急性脑梗死组,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型25例,中型52例和重型43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ACA,D-二聚体和PA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的ACA和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而P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1).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升高,患者ACA和D-二聚体的水平逐渐升高,而PA出现相反的变化,即逐渐降低(P 〈 0.01).ACA阳性组的D-二聚体水平较ACA阴性组明显升高,而PA水平ACA阳性组较阴性组明显降低(P 〈 0.01).结论 ACA联合D-二聚体和PA检测对于判断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NSE、hs-CRP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另取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NSE、hs-CRP和D-D的水平,以及轻度、中度、重度急性脑梗死组患者NSE、hs-CRP和D-D的水平,并探讨NSE、hs-CRP和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NSE、hs-CRP和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脑梗死患者的NSE、hs-CR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梗死患者NSE、hs-CRP和D-D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NSE、hs-CRP和D-D的水平的变化对指导急性脑梗的病情判断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