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联合诊断小儿细菌性肺炎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1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病例。对比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变化,并以病原学培养结果为金标准,研究各指标单独诊断与联合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治疗后,细菌性肺炎患儿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效度进行对比,三项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6.1%、特异度为89.7%、准确度为87.0%,明显优于单一指标或其它组合诊断。结论: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且三项指标联合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腹痛早期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分析腹痛小儿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率(GR%)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腹痛病因的关联。结果GR%与CRP在感染性腹痛同时升高,呈平行关系。结论小儿腹痛早期同时观察CRP、GR%的变化对鉴别病因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体末梢血中性粒细胞核突检测机体对吸烟的反应程度。不吸烟、偶吸烟和现吸烟三组人群中,在核突阳性细胞率和核突均值二项指标上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吸烟量与核突二项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吸烟指数与核突阳性细胞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提示吸烟可造成遗传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及性粒细胞比值(N%)的检测结果,探讨hsCRP、WBC及N%在患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和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 196例该院2011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患儿感染的病原体分为细菌组、病毒组及支原体组,同时选择200例该院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hsCRP、WBC、hsCRP、N%。结果:统计分析显示,细菌组患儿的hsCRP、WBC及N%均显著升高,且多数情况下为hsCRP、WBC、N%同时升高或hsCRP升高伴WBC或N%升高,尤其以N%与hsCRP的相关性更明显;病毒组患儿的N%显著下降,hsCRP及WBC均正常;支原体感染患儿的hsCRP、WBC及N%升高不明显,多数为hsCRP、WBC、N%中一至两项轻度升高;在分层研究中,细菌组和支原体感染组N%和hsCRP呈正相关,高于WBC和hsCRP的相关性。结论: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联合检测hsCRP、WB、N%可有效鉴别细菌、病毒及支原体感染,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尤其hsCRP与N%同时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应根据病情及早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患儿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为合理选用药物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16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抗菌药物联合升中性粒细胞药物治疗84例为试验组,单纯抗菌药物治疗84例为对照组,采用不同方式治疗一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84例患儿治疗前呼吸道感染占56.0%、消化道感染占27.4%、其他感染占16.7%;试验组84例患儿呼吸道感染占53.6%、消化道感染占31.0%、其他感染占15.5%,两组患儿治疗前均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不同方式治疗一周后,对照组患儿显效34.5%、有效45.2%、无效20.2%、总有效率为79.8%,试验组患儿显效42.9%、有效47.6%、无效9.5%、总有效率为9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儿发生感染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合理抗菌药物联合升中性粒细胞药物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独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可有效预防控制患儿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由于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减退等原因,异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减少,造成抵御感染能力的减退,易发生医院感染,进而影响临床转归。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在鉴别肺结核TB和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CAP间的价值。方法分别选取确诊为TB患者和CAP患者各80名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抽取空腹血化验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并分析在两组患者中的情况。结果 TB组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NLR、hs明显低于CAP组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B组的淋巴细胞数为明显高于CAP组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示:NLR与中性粒细胞成正相关(r=0.832,P=0.01);NLR与CRP也成正相关(r=0.562,P=0.01);NLR与WBC也成正相关(r=0.738,P=0.01);而NLR与淋巴细胞成负相关(r=-0.644,P=0.01);以NLR〈7.0为临界值诊断TB的敏感性为91.1%,特异性为81.9%,准确率为86.9%;NLR与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和0.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结论在鉴别肺结核和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方面NLR能够在早期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以及最佳诊断点。方法回顾性调查收集2015年7月-2018年6月医院血液科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血流感染组150例和不明原因发热(FUO)组250例的临床资料,检测PCT及CRP,评价其对此类患者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患者中,血流感染组血清PCT、CRP水平均较FUO组增高(P<0.05);血流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为118株78.67%,其次为革兰阳性菌16.67%和真菌4.67%;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CT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P<0.05);PCT诊断血流感染的诊断准确性高于CRP,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vs 0.58;PCT的最佳诊断点为0.39ng/ml,其灵敏度达73.33%,特异度达94.40%,Youden指数为0.68,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均优于CRP;分层分析显示,PCT诊断移植患者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最佳,优于不同性别、年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及化疗患者。结论 PCT对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血流感染患者的诊断效能优于CRP,确定整体人群以及各亚组人群的PCT最佳诊断点,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经验性抗菌药物,有效控制血流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幼保健》2017,(20)
目的通过观察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值(N%)变化,分析其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该院儿科门诊确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1 021例,按感染的病原体分为细菌感染组(321例)、病毒感染组(332例)和支原体感染组(304例),排除其他少见病原体感染及混合感染共64例。另以同期在该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22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组外周血CRP、WBC及N%。结果细菌感染组hs CRP、WBC、N%与其他3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且以三个指标同时升高更为常见(51.7%);hs CRP升高伴WBC或N%升高(27.9%),hs CRP在细菌感染组的敏感性最高(90.0%);与其他3组比较,病毒感染组N%显著下降(P0.05),WBC与hs 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感染组表现为hs CRP、WBC及N%三项中的一项或两项轻度升高。结论 hs CRP、WBC联合N%检测对于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初步鉴别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在早期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尤其hs CRP升高伴WBC和N%中一项或两项升高对于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0.
王晓霞丁太峰王勤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2,(1):168-171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L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异常改变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HDP孕妇133例为病例组,正常孕妇266例为对照组.病例组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44例、子痫前期(轻度)68例、子痫前期(重度)21例.比较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病区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护理管理。方法:分析2008-2011年间的感染状况,选择2005-2007年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采取环境污染的控制、交叉感染的控制、各种管道留置感染预防控制、口腔肛周等特殊部位感染控制及必要的营养支持,强化护理管理等措施。结果:本组2008-2011年间住院患者感染率20.5%,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感染率42.5%,感染归因死亡率7.3%。与2005-2007年资料(住院患者感染率23.6%,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感染率49.1%,感染归因死亡率10.0%)回顾性对比,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感染率与感染归因死亡率明显下降,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是感染的高危人群。重点监控,强化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EU%)、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4月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治疗的118例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病例组。选取同一时期到医院治疗的100例声带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试验组患者脓液分泌物进行菌株鉴定。在入院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和6天,采集试验组患者静脉血2ml,检测NEU%、WBC和CRP水平,治疗前后进行组内对比。对照组在入院时做NEU%、WBC和CRP检测,并对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按照所测的NEU%、WBC和CRP水平在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制作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EU%、WBC和CRP的截断值、曲线下面积以及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从病例组118例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得到了1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6株占63.24%、革兰阳性菌46株占33.82%和真菌4株占2.94%;治疗前和治疗后1 d,试验组NEU%和WB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1 d、3 d和6 d,病例组CRP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的进展,病例组NEU%、WBC和CR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0.05);以患者入院当天NEU%、WBC和CRP数据为基础进行ROC曲线分析,NEU%、WBC和CRP对颈部多间隙感染的截断值分别为45.60%、9.12×10~9/L和35.56 mg/L,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874和0.981;WBC特异度为85.59%,均高于NEU%的61.86%及CRP的71.19%;CRP灵敏度为84.75%,准确度为87.29%,高于NEU%的77.97%、83.05%和WBC指标的81.36%、77.12%。结论检测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血液NEU%、WBC和CRP水平动态变化对于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尤其是CRP对病情发展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早期鉴别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342例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细菌革兰染色结果分为革兰阳性组131例,革兰阴性组211例,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学指标(PCT、NEUT%、CRP)水平,分析PCT、NEUT%、CRP检测在早期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中的效能,统计两组的病原菌分布及其PCT水平。结果 相较于革兰阳性组,革兰阴性组PCT、NEUT%、CRP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NEUT%、CRP单独检测,PCT单独检测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效能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PCT单独检测,PCT、NEUT%联合检测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效能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大,为26.7%;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占比16.0%。革兰阴性组,大肠埃希氏菌占比最大,为71.6%,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 相似文献
1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骨科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3月医院骨科进行I类手术的患者6253例,发生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在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00例作为非感染组,术后1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NAP,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 6253例患者中共282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4.5%;感染组NAP阳性率、NAP积分、CRP和PCT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2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6株,占44.68%,革兰阴性菌120株,占42.55%,支原体14株,占4.96%,病毒12株,占4.26%,其他菌株10株,占3.55%;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NAP阳性率(99.53±0.15)和积分(452.36±65.28)均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86.33±5.17)和(292.15±46.3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CRP和P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CRP(246.18±50.52)mg/L和PCT(1.25±0.26)ug/L显著高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135.35±35.15)mg/L和PCT(1.01±0.33)ug/L,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革兰阳性菌和支原体感染患者NAP阳性率和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P活性检测在骨科患者感染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于快速诊断和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细菌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和体积分布宽度(NDW)的变化和意义。方法以136例临床确诊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为病例组,11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与体积分布宽度(NDW)。结果病例组的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与体积分布宽度(NDW)分别为148.24±7.35、15.24±1.27,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的139.21±4.99、13.47±0.7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这种差异也见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不明显的感染患者。结论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和体积分布宽度(NDW)可以成为临床诊断急性细菌性感染新的敏感的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合并严重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并发严重感染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中与抗生素联合应用的地位。方法对严重感染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在接受头孢他啶及阿米卡星治疗的同时,随机分成加rhG-CSF(每日2~5mg/kg)和不加rhG-CSF两组。结果接受抗生素及rhG-CSF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64.28%,原中性粒细胞数较低(≤1.0×109/L)的患者在接受rhG-CSF后,93%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增高,而对照组只有61%(P=0.03),且中性粒细胞数恢复正常的时间及发热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缩短药物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促进中性粒细胞生长,并提高抗菌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群落参数(VCS参数)在机体应激状态时的变化,探讨其诊断应激状态并发细菌感染的可能.方法 使用Coulter LH 750血液分析仪,检测41例经细菌培养确诊并发术后感染者和83例术后无感染症状者及212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记录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和中性粒细胞的各项VCS参数,并根据感染病原菌的革兰染色结果,将感染组分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组;然后再进行指标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无感染症状组WBC为(15.40±2.40)× 109/L,NE为(84.50±3.10)%,感染组WBC为(16.20±3.04)×109/L,NE为(85.60±3.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中性粒细胞细胞平均体积(NEV)及其分布宽度(NVW)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1);NEV、NVW在ROC曲线中的线下面积为0.800和0.777,要大于其他指标,在取临界值≥152.15和≥22.55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73%、79.52%和90.24%、51.81%;在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间,NEV和NE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继发的细菌感染引起了应激状态下中性粒细胞VCS参数的显著性变化,NEV、NVW出现了显著性的增大,其对临床的诊治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定量与中性粒细胞比值(N%)、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测定在细菌感染炎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ysemxXT-1800i自动血细胞分析仪、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iemenswalkaway96微生物分析仪,分别对确诊的320例细菌感染炎症患者和220例非细菌感染炎症患者进行CRP定量与N%、WBC测定,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CRP定量、N%、WBC单项测定对细菌感染炎症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3%、78.1%、71.3%及69.1%、90%、91.8%;CRP定量与WBC、N%与WBC两项平行联合测定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7.5%、93.7%及63.6%、78.2%;系列联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2%、68.8%及97.3%、99.1%;CRP定量与N%、WBC3项平行联合测定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100%、61.8%;系列联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67.5%、100%。经U检验,平行联合测定的灵敏度与各单项测定灵敏度之间,系列联合测定的特异度与各单项测定特异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定量、N%、WBC平行联合测定可提高灵敏度,系列联合测定可提高特异度。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5,(7):863-86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中性粒细胞(NEU)计数动态水平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体鉴别及抗生素治疗终止时机的价值。方法 200例CAP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100例、病毒感染组50例、支原体感染组50例,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动态监测所有儿童PCT、hsCRP和NEU水平并比较。细菌感染组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A组依据PCT值调整抗生素的使用,B组按照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结果 1细菌组治疗后PCT、hsCRP、NEU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病毒组及支原体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组PCT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组、支原体组及对照组的PCT阳性率,且显著高于细菌组的hsCRP、NEU阳性率(P<0.05)。3细菌组中,A组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肺炎复发率均为4.0%(P>0.05)。结论血清PCT联合hsCRP、NEU动态检测有助于儿童CAP病原体鉴别诊断,PCT比hsCRP和NEU有更高的特异性,是判断CAP抗菌治疗终止时间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1)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DKA患者,根据有无发生感染将其分为DKA感染组和DKA未感染组。另选取同期非DKA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3组患者入院时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U%)、淋巴细胞比率(LY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乳酸水平;分析以上指标与DKA患者感染相关性。结果两组DKA患者外周血WBC、NEU%、NLR、AST、ALT、血乳酸、血淀粉酶、尿淀粉酶高于对照组(P<0.05);与DKA未感染组相比,DKA感染组外周WBC、NEU%、NLR、AST、ALT、血乳酸水平较高,尿淀粉酶水平较低(P<0.05);DKA两组LYM%低于对照组(P<0.05);以NLR>2.35作为预测DKA感染的临界点,敏感度为89.2%,特异度为93.5%,其敏感度、特异度高于WBC、NEU%、LYM%。结论 DKA感染率与NLR水平呈正相关,NLR可作为炎性指标预测DKA感染患者的预后,AST、ALT及血乳酸与NLR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检测以上指标有利于临床医生对DKA感染患者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