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于2010年1月1日~2016年10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流式细胞仪对患者进行免疫分型分析。结果在1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主要为的免疫分型包括B-ALL,T-ALL,以及T/B双表型ALL。其中B-ALL的主要抗原表现有CD19、CD10、CD20。T-ALL的主要抗原表现有CD3、CD7、CD5。B/T-ALL主要的T系抗原表现有CD7、CD5;B系抗原表现有CD19、CD10。在这1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其中15例伴髓系抗原的表达为(My+),主要抗原表现有CD13、CD33、CD14、MPO等,表达CD34患儿30例;研究数据中My+ALL中CD34的阳性率明显低于My-ALL的阳性率,67例患儿表达为HLA-DR。标危、中危、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10、CD34、以及HLA-DR的表达有较大差异P﹤0.05,且My+ALL组的性别、出血率与My-ALL组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儿进行进行免疫分型,可以更好的对患儿的病情进行了解,也可以更好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王娟  杨岩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4):573-574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特点与治疗的关系。方法:对35例儿童ALL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儿童ALL起病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T-ALL12例(34·28%),伴有髓系抗原表达2例(16·67%),B-ALL23例(65·71%),伴有髓系抗原表达3例(13·04%)。染色体异常14例。结论:伴有染色体异常T-ALL较B-ALL不易缓解,易早期复发,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P170 与CD34抗原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30例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P170 与CD34抗原的表达.结果 P170总表达率36.67%,P170阳性的患者临床耐药率较阴性者高(P<0.01).CD34表达者耐药率也较CD34阴性者高(P<0.01).结论 P170和CD34表达是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骨髓细胞形态学(M)、细胞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即MICM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检查、染色体R带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和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以FAB分型为基础的形态学诊断L1型27.0%,L2型67.6%,L3型5.4%;免疫表型检测其中B-ALL29例(78.4%),T-ALL3例(8.1%),还有5例患者同时表达髓系和B系,为急性杂合性白血病(HAL),占13.5%;染色体异常患者中,以t(9;22)(q34;q11)(80.0%)频率最高,33例进行了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有10例(30.3%)阳性。结论:在形态学基础上基于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融合基因表达可以对成人ALL进行准确的分型,对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免疫学与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四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检查符合率为89.0%,有2例形态学拟诊为M7亚型的AML经免疫分型确诊,3例形态学拟诊为M3亚型的AML经染色体检查除外M3亚型;AML患者较特异性抗原表达为CD13(90.0%),CD33(94.0%),染色体异常率55%,其中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占59%。伴t(15;17)染色体易位M3特异性表达CD13(100%)、CD33(100%)。M2b特异性表达CD19(100%)、CD34(100%)与t(8;21)染色体易位(100%)。M5易有CD14(25%)表达与t/del(11)(q23)染色体异常(50%)。髓系中易见淋系相关抗原表达,常见为CD7(24.0%),CD19(12%),CD10(6.0%)。CD7阳性AML患者染色体异常率达73%,显著高于CD7阴性AML患者(P〈0.05);B-ALL患者染色体异常率83%,特异性染色体异常率53%。T-ALL患者染色体异常率71%,特异性染色体异常率60%。淋系中亦可合并髓系抗原表达,常见为CD13(52.0%),CD33(35%)。结论免疫学分型结合染色体检查可提高AL的诊断准确性、判断预后、揭示细胞生物学特征。特殊类型AL如M0、M3、M7等的诊断必须依赖免疫分型与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周期分布与分型和治疗的关系。方法: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96例小儿AL骨髓单个核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结果:不同类型的AL异倍体发生率不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异倍体率55.7%(44/79),明显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29.41%(5/17),T-ALL异倍体率(77.42%)明显高于B-ALL(41.67%),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意义。AL初诊病例和复发病例的G0/G1期细胞比例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G2M+S期比例低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图像分析系统对AL尤其是ALL异倍体的分析,有利于判断高危ALL,对细胞周期的测定给化疗个体化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常见恶性血液病血清中叶酸、维生素B_(12)、铁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8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FA、维生素B_(12)、FERR的表达水平,其中5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1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组),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组),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组),19例多发性骨髓瘤(MM组),17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19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组)。分别与6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除MDS组外,其余七组叶酸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ALL组CML组MM组NHL组MPN组中维生素B_(12)均高于对照组,而CLL组MDS组与对照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铁蛋白除CLL组及MPN组外,其余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FA、维生素B_(12)、FERR表达水平在常见八种恶性血液病患者中表达具有一定差异及意义,检测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细胞抗原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用12种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仪对71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分型。结果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绝大部分表达两种以上的髓系抗原,其中部分表达淋系抗原(CD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均表达琳系抗原,并且将ALL分为T-ALL和B-ALL,两系抗原互不交叉表达,部分表达一种或两种髓系抗原。单核细胞白血病M5种,M5a CD14表达平均值为21.01%,M5b CD14表达平均值为62.61%。4例由慢粒急变为ALL患者均表达髓系抗原。在AML中,CD34表达阳性率为55.2%(21/38),在ALL中表达阳性率为35.7%(10/28)。结论在AML中,免疫分型是对传统的形态学分型较有价值的补充,在对混合性白血病的诊断中有确诊的价值,在表示ALL的分型中的价值优于传统的形态学分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微小R-125b(miR-125b)在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48例和非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髓细胞中的miR-125b表达水平。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追踪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初发AML的不同亚型中,M3的miR-125b表达水平高于其他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患者、难治复发患者及化疗缓解患者miR-125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的初发APL患者的miR-125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ML/RARA融合基因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发AML患者miR-125b表达水平与骨髓原始幼稚细胞呈正相关(r=0.773,P0.05)。结论 miR-125b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存在着过度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疾病状态有关。通过连续监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者的miR-125b表达水平,预测miR-125b也许可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预后分子。  相似文献   

10.
李霞  刘朝霞  朱亚飞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515-2519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组织中CD68、CD163的阳性表达并分析其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M2型巨噬细胞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CD68标记巨噬细胞(CD68+),用CD163标记M2型巨噬细胞(CD163+)和CD34标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EMs组35例异位内膜和20例EMs在位内膜以及20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CD68、CD163的表达及MVD值。结果:EMs组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中CD68、CD163、MVD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盆腔EMs I-II期与III-IV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月经周期中分泌期与增生期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EMs组异位内膜MVD与CD68+、CD163+巨噬细胞呈正相关(r=0.754,P<0.01;r=0.808,P<0.01)。结论:M2型巨噬细胞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从而参与EMs的发生发展,阻断局部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有望成为EMs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的三组四色抗体流式细胞术,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三组四色荧光抗体组合(CD45/CD19/CD10/CD34,CD45/CD19/CD10/CD13和CD45/CD19/CD22/CD34)检测18份初诊为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骨髓样本(A组)和67份该病治疗后缓解患儿骨髓样本(B组)的白血病相关异常免疫表型(leukemia-associated aberrant immunophenotyping, LAIP)细胞.A,B两组样本来源于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和定期随访的42例患儿,年龄为1~12岁;男性患儿为30例,女性为12例.同时,检测12份正常儿童骨髓(C组)作为对照(同期在本院就诊).结果 由于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的白血病相关异常免疫表型细胞与正常骨髓B细胞,在流式散点图中分布位置有差异,从而筛选出8个有价值的双参数散点图,以监测临床缓解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微小残留病.本方法 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组和B组患儿骨髓中的微小残留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9%(16/18)和48%(32/67);白血病相关异常免疫表型细胞在A,B两组样本中分别为(67.8±36.4)%(±s)和(0.056±0.083)%(±s),A组患儿均明显高于B组患儿(P<0.01).分析3例复发患儿复发前的跟踪监测结果 发现,复发前均检测到微小残留病呈阳性,并且其白血病呈相关异常免疫表型细胞均明显升高.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灵敏、快速、易于标准化操作的监测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微小残留病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细胞表面补体受体Ⅰ型(CR1)活性、红细胞表面CD58表达和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的作用、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肿瘤红细胞花环法、流式细胞分析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例中、重度OSAS患者(研究组)及15例正常人(对照组)的红细胞CR1活性、CD58表达和血清中SIL-2R、IL-6水平。结果(1)研究组患者肿瘤红细胞花环率(ECR1CaRR)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CD58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研究组患者SIL-2R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3)OSAS患者SIL-2R、IL-6与呼吸紊乱指数(AHI)无相关性(P均>0.05),与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IT90%)均呈正相关(P均<0.01)。ECR1CaRR、CD58表达与SIT90%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血清中SIL-2R、IL-6水平变化与OSAS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分度及评价疗效的指标;红细胞免疫功能与细胞因子间存在相互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Graves病中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Graves病发生的免疫机制,了解调节性T细胞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Graves病(GD组)和2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中CD4+CD25+T细胞的比例。免疫磁珠法(MACS)分离CD4+CD25+细胞,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L-10的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FOXP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D组CD4+CD25+T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P=0.804),而FOXP3表达减少(24 h和48 h P均<0.01),IL-10分泌减少(24 h和48 hP均<0.01)。结论GD患者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虽无明显改变,但其功能明显减弱,可能是导致其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44v6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5例原发性NSCLC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肺组织未见阳性表达,NSCLE组阳性表达率为6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鳞癌和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1%和60.6%,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NSCLC中,CD44v6在病理分级Ⅰ+Ⅱ级和Ⅲ级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和75.0%,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TNM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和83,3%;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9%和55.6%。以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CD44v6阳性表达与NSCLC的发生,临床进展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高表达者提示伴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已进入晚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CD_8、CD_(2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CD_8、CD_(28)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50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CD_8、CD_(28)进行测定,并与30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大肠癌组CD_8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32.24±8.38)%比(22.18±7.55)%](P<0.01);而CD_(28)、CD_8~+,CDf的表达低于对照组[(52.03±10.94)%比(60.60±7.98)%,12.18-I-4.28比16.38±4.94](P<0.01).大肠癌组Dukes分期D期患者CD_8~+/CD_(28)~+的表达明显低于Dukes分期B期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CD_(28)、CD_8~+/CD_(28)~+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已浸润浆膜层患者CD_(28)、CD_8~+/CD_(28)~+的表达则低于未浸润浆膜层患者(P<0.01).结论 大肠癌患者CD_8、CD_(28)的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观察淋巴细胞表型CD_8、CD_(28)变化,对大肠癌患者的免疫状态及预后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慧  张珍  张向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2983-2984,2986
目的:检测粘附分子CD44v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异位内膜与正常内膜中的表达,研究CD44v6及M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与2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CD44v6、MMP-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D44v6、MMP-2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同期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P<0.01),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中CD44v6、MMP-2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位内膜组织中CD44v6与MMP-2的高表达密切相关,CD44v6及MMP-2在异位内膜中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D105在乳腺癌的表达和探讨CD105与乳腺癌生长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导管内癌,20例乳腺良性增生组织CD105和F-8RAg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CD105的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明显高于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良性增生组织(P值均<0.01).F-8RAg的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内癌中MVD均明显高于良性增生组织(P<0.01).在乳腺浸润导管癌组织中CD105与F-8RAg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乳腺导管内癌和良性增生组织中CD105与F-8RAg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105在乳腺癌的表达与其生长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癌组织中MVD计数明显优于F-8RAg.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microRNA (miR)-16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中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6在不同组B-ALL患儿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iR-16在B-ALL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和青岛市立医院儿科初诊为B-ALL的36例患儿及12例健康儿童的骨髓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36例B-ALL患儿进行髂后上嵴穿刺获取BMMNCs,最终确诊为B-ALL高危标本为13例,标危标本为23例,分别纳入高危组和标危组.对研究组分别于化疗前、后采集标本进行实时(real-time)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MMNCs中miR-16表达.对化疗后miR-16表达明显升高的30例患儿标本,纳入化疗敏感组,其余6例,纳入化疗耐药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①miR-16在研究组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危组明显低于标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B-ALL患儿化疗后,miR-16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化疗敏感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化疗耐药组化疗前、后miR-1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6低表达在B-ALL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白血病细胞增殖、转移能力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B-ALL患儿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