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脑缺血 再灌流时葛根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 (S)组、全脑缺血 再灌流 (IR)组、葛根素 (P)组。采用Pulsinelli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 再灌流损伤模型 ,以原位杂交法分别测定全脑缺血 再灌流 2 ,6 ,12 ,2 4 ,4 8h各时点海马CA1 区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mRNA、白介素 1β (IL β)mRNA的表达 ,HE染色光镜下计数存活神经元数的变化。 结果 与IR组相比 ,P组各对应时点TNF αmRNA、IL 1βmRNA的表达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5 ) ,而存活神经元数目均有明显增加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葛根素通过下调TNF αmRNA、IL 1βmRNA的表达 ,抑制脑缺血再灌流炎症反应而对脑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左旋四氢巴马汀对大鼠脑复苏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 (L Tetrahydropalmatine,L THP)对脑复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塞的方法 ,复制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 (A组 )、全脑缺血再灌注组 (B组 )、左旋四氢巴马汀治疗组 (C组 )海马CA1区核因子κB(NF κB)、白介素 1βmRNA(IL 1βmRNA)及细胞凋亡数的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 ,B组海马CA1区NF κB和IL 1βmR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 (P <0 .0 1) ;NF κB和IL 1β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 6和12h达到高峰 ,并持续到4 8h ;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 (P <0 .0 1)。L THP治疗后 ,NF κB和IL 1βmRNA的表达下降 ,细胞凋亡数减少 (P <0 .0 1)。结论 :在脑复苏救治过程中 ,L THP可抑制NF κB与IL 1βmRNA的表达 ,抑制炎症反应 ,减少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对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目的:探讨葛根素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ulsinelli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大鼠全脑缺血10 min后再灌注2、6、12、24和48 h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和抑制蛋白-κB(IκB)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TNF-α mRNA)的表达,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存活神经元数目.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的活性和TNF-α mRNA的表达在2 h即明显升高,分别在6 h和12 h达到高峰,48 h仍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IκB的表达在2 h有明显下降,6 h降至最低点,以后逐渐升至2 h水平,存活神经元数目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较少(P均<0.01).在各对应时间点,葛根素可明显降低NF-κB的活性(P均<0.05), 增加IκB的表达和存活神经元数目(P<0.05或 P<0.01);在6~48 h时降低TNF -α mRNA的表达(P<0.05).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时,葛根素可通过抑制IκB的降解及NF-κB的活性,下调TNF-α mRNA的表达,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联合山莨菪碱(Anisodamine,Ani)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及Ani在脑缺血再灌注时对海马CA1区HSP70蛋白的表达,存活神经元数目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脑缺血预处理联合Ani治疗可使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CA1区HSP70蛋白的表达快速而持久,并可减轻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损害,减少神经元的丢失,提高神经元的存活数目。结论:脑缺血预处理联合Ani治疗可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时HSP70蛋白的表达,提高存活神经元数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缺血致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脑缺血10min后不同再灌注时间内海马组织NF—κB的活性,TNF—α含量变化,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同时观察用PDTC治疗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海马组织中NF—κB活性、TNF—α含量,脑组织水含量显著升高(P〈0.05和P〈0.01)。使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治疗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损伤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出现NF—κB的表达且活性增高,同时伴有炎性细胞因子TNF-α含量增加,脑水含量增加,提示NF-κB的活化参与了脑缺血神经元的损伤,应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能减轻脑缺血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干预治疗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海马回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的表达,阐明其在脑复苏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健康SD大鼠,雌雄不分,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24只)、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24只)、灯盏花素治疗组(Br组,24只).采用简化的Pulsinelli等的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灯盏花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模型;用HE染色检测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的表达.结果 Br组核转录因子-κB p65的表达在3 h未见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相应时间点灯盏花素可明显降低核转录因子-κB p65的表达(P均<0.01),增加存活神经元数目(P均<0.05),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P均<0.01).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灯盏花素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 p65的表达,抗细胞凋亡,增加存活神经元的数目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大脑皮质及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及再灌注的实验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缺血前、缺血期及再灌注后大鼠的顶叶皮质及海马IL-1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缺血期与缺血产相比较无显的差异;再灌注1h后,海马IL-1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显增加、着色显加深;再灌注2h后,顶叶皮质阳性细胞才出现数目显增加、着色显加深的现象。结论:IL-1β与全脑因-再灌注损伤有密切的关系,海马对全脑缺血-再灌注较大脑皮质更敏感、更早产生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胰岛素(insulin,RI)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其相应基因的调控作用。评估R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健康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盐水组(NS)、缺血再灌注胰岛素组(RI)。采用pulsinelli4血管阻塞模型,观察RI、NS在4.24,48h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TUNEL阳性细胞数目,Bcl-2蛋白的表达,以观察比较缺血再灌注阶段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再灌注NS组CA1区神经元数目(36&;#177;6)个/mm^2较再灌注RI组(88&;#177;9)个/mm^2少(t=3.34,P&;lt;0.01)。再灌注后CA1区细胞凋亡数:4h时再灌注NS组(12&;#177;3)个/mm^2高于再灌注RI(8&;#177;1)个/mm^2和假手术组(2&;#177;1)个/mm^2:组间比较,F=127.66,P&;lt;0.001。Bcl-2对海马CA1细胞凋亡评估4h时。再灌注NS组43.0&;#177;9.8,高于再灌注RI组24.0&;#177;5.4和假手术组2.7&;#177;0.8。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急用RI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元延迟性坏死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insulin,RI)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其相应基因的调控作用,评估R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盐水组(NS)、缺血再灌注胰岛素组(RI)。采用pulsinelli4血管阻塞模型,观察RI、NS在4,24,48h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TUNEL阳性细胞数目,Bcl-2蛋白的表达,以观察比较缺血再灌注阶段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再灌注NS组CA1区神经元数目(36±6)个/mm2较再灌注RI组(88±9)个/mm2少(t=3.34,P<0.01)。再灌注后CA1区细胞凋亡数:4h时再灌注NS组(12±3)个/mm2高于再灌注RI(8±1)个/mm2和假手术组(2±1)个/mm2:组间比较,F=127.66,P<0.001。Bcl-2对海马CA1细胞凋亡评估4h时,再灌注NS组43.0±9.8,高于再灌注RI组24.0±5.4和假手术组2.7±0.8。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急用RI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元延迟性坏死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山莨菪碱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对神经元调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通过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I区存活神经元数目、原位末端标记(TUNEL)阳性细胞数目、热休克蛋白70(HSP70)阳性细胞数目以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山莨菪碱(Anisodamine,An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Pulsinelli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Ani在脑缺血再灌注的迟发性损伤阶段对海马CAI区存活神经元数目、TUNEL阳性细胞数目、HSP70阳性细胞数目以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Ani可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HSP70的表达,减少神经元调亡的发生,提高神经元的存活数目。结论:Ani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调亡,提高神经元的存活数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