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荨麻疹方药配伍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古今185首治疗荨麻疹的方剂,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形成23个因子,运用中医理论,对各因子及方剂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从解表药与补益药、解表药与活血药、祛风湿药与活血药、补益药与活血药、补益药与理气药、清热药与活血药、清热药与疏风药、清热药与泻下药、宣肺药与利水湿药、理气药与化湿药、补益药与重镇药等药物配伍方面,探讨了荨麻疹的方药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2.
王苗  周铭心 《吉林中医药》2013,(12):1291-1294,1301
选取明代赵开美宋刻本《伤寒论》,从中选取其汤剂方剂88首,采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判定各方之君药,测算其君药指数,分析其性味、归经特点,同时对比所判定君药与古代医家所认定君药的符合程度。其中有1味君药者79首,2味君药者9首,共97味君药,去除重复后共得充当君药药物31味。君药指数统计,豆豉(0.80)最大,其次为赤石脂、麻黄、柴胡、半夏等。本文判定君药与文献既定君药符合率为76.9%。君药与非君药特性比较,君药之温药大于非君药,而其寒药小于非君药;君药之辛味药大于非君药,而其甘味药小于非君药;君药之归脾胃膀胱肾经者大于非君药。  相似文献   

3.
归纳分析芳香醒脾药的分类、药性、功效和注意事项。芳香醒脾药是具有恢复和促进脾胃受纳、运化功能的芳香性药物。根据其功效特点分为芳香化湿醒脾药、芳香燥湿醒脾药、芳香理气醒脾药、芳香温中醒脾药四类。芳香化湿醒脾药包括藿香、佩兰等;芳香燥湿醒脾药包括草果、草豆蔻等;芳香理气醒脾药包括陈皮、木香等;芳香温中醒脾药包括肉豆蔻、吴茱萸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4月23日~2018年12月31日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63例,分析中医药治疗组患者的用药规律。结果 63例患者共应用药物38种,用药总次数388次,应用率从高到底分别为山药、黄芪、麦冬、黄连、山茱萸、茯苓、丹参、熟地、葛根、五味子、白术、枸杞、知母、当归、丹皮、黄芩、黄精、白芍、玉竹、太子参、泽泻、牛膝,主要为清热药,其次为补气药、活血化瘀药、补阴药、利水渗湿药,再次为补血药、解表药,之后为祛风湿药、收涩药、芳香化湿药、安神药、湿里药、止血药,最后为泻下药。结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主要为清热药,其次为补气药、活血化瘀药、补阴药、利水渗湿药,再次为补血药、解表药,之后为祛风湿药、收涩药、芳香化湿药、安神药、湿里药、止血药,最后为泻下药。  相似文献   

5.
临床对补血剂的组方配伍方法进行分析,认为补血剂与补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益肾填精药、养阴生津药、安神药、祛风药、温阳药配伍为多,有一定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6.
赵育芳  孙国凌  奚胜艳  钱小燕 《中医杂志》2011,52(14):1233-1235,1245
目的研究中医抗肝纤维化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1990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研究的文献,统计药物的使用频次和频率,分析总结规律。结果共选取符合标准的文献80篇,其中临床研究44篇,动物实验研究36篇,所用中药共136味。临床研究文献中抗肝纤维化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两类药是补虚药(27.76%)和活血化瘀药(23.62%),使用频率在1%以上的药物依次为活血化瘀药8味,补虚药7味,清热药3味,利水渗湿药2味,解表药、泻下药、止血药、消食药、理气药各1味;实验研究文献中抗肝纤维化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两类药是补虚药(30.54%)和活血化瘀药(26.60%),使用频率在1%以上的药物依次为活血化瘀药7味,补虚药8味,清热药3味,利水渗湿药2味,解表药、泻下药各1味。结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是抗肝纤维化组方的基本构成要素,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泻下药、止血药、消食药、理气药是主要配伍形式。  相似文献   

7.
怎样才能使中药调配工作,做到准快无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研究和摸索,并走访了一些中医院、中药店.总结了斗谱排列应根据药物性能,分类排布为宜。方法将中草药饮片分为若干类,按药物性能近似的安放在同一个区域或邻近区域,具体分类是: 解表类药(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泻下类药(攻下药、峻下逐水药);清热类药(泻火药、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温里类药;补益类药(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利水渗湿类药;祛风湿类药;息风类药;安神类药;开窍类药;理气类药;理血类药(活血祛瘀药、止血药);止咳祛痰平喘类药(清热化痰药、温寒化痰药、止咳平喘药);消导类药;驱虫类药;涌吐类药;外用药等。讨论我们这样做法的好处有以下几方面: 作用近似的药物排布在一个区域内或邻近斗谱,便于记忆和查找,人员调动交接方便,只需按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孟毅教授治疗偏头痛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孟毅教授治疗的248例偏头痛患者资料,采用频数、频率及指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40味药使用频率 10%;聚类分析法将药物聚为疏散外风药、平息内风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利湿化浊药6大类。结论:孟毅教授以中医辨证为基础,灵活加减运用疏散外风药、平息内风药、活血化瘀类药、清热药、补虚药、利湿化浊来治疗偏头痛,常用药物有6大类,共40味。  相似文献   

9.
从中药五味理论角度出发,探究“软坚散结”的内在含义及发展演变脉络,发现古文献、现代中药教材、现代临床研究中“软坚散结药”的药味存在差异,提出“软坚散结药”应包括味咸的软坚药和味辛、苦的散结药。对软坚药与散结药进一步划分,提出软坚药味多咸,无须进一步分类,符合“软坚散结”治疗大法;散结药味多辛、苦,更针对疾病病机,可划分为清热散结药、化痰散结药、化瘀散结药、理气散结药、消食散结药、扶正散结药6类,临床上应辨证选药处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为糖尿病临床选方用药及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检索1995—2015年发表的1 341篇文献,进行中药类别、单味药频次、中药性味归经、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为补虚药类、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解表药类、利水渗湿药类、收涩药类、平肝熄风药类、理气药类、化湿药类和祛风湿药类。常用的补虚药类有黄芪、山药、当归等,常用的清热药类有地黄、玄参、黄连等,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类有丹参、川芎、红花等。最常使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分别是寒、温和平性,甘、苦和辛味,归脾经、肝经、肺经、肾经、心经和胃经。结论:治疗糖尿病常扶正与祛邪并用,以补虚药类为主,配合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金代名医李东垣中药复方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选药组方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将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药对配伍规律。结果整理治疗脾胃病中药复方61首,涉及中药93种,筛选出甘草、陈皮、人参、白术、升麻、当归等前20味高频核心药物,统计得到药对1107对,而关联频度大于10次的33个。结论通过对高频药对的功效进行统计,得到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特色: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热药配伍;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配伍;理气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配伍;解表药与理气药、补虚药与清热药相须配伍;止咳化痰平喘药与理气药、补虚药配伍;化湿药与理气药、解表药、补虚药配伍。总结配伍的代表药对,为临床辨证脾胃病处方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云南道地药材1#~29#对庆大霉素致大鼠肾衰模型的作用。方法: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各给药组;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饮用水,模型组、和受试品组每天皮下注射庆大霉素(2.5 mL/kg),各给药组按20 mL/kg灌胃给药,共计10 d;处死大鼠,取血测尿素氮、肌酐、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取肾脏称重,并计算肾脏系数。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尿素氮、肌酐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2#药组、3#药组、4#药组、8#药组、9#药组尿素氮和肌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1#药组、7#药组、10#药组、12#药组、14#药组、15号#组、16#药组、21#药组、25#药组、28#药组、29#药组尿素氮或肌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2、与模型组相比较,2#药组、4#~9#药组、11#~14#号药组、17#~28#药组白蛋白和(或)球蛋白和(或)总蛋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2#药、3#药、4#药、7#药、8#药、9#药、16#药、21#药等药材水提取物对庆大霉素致大鼠肾衰模型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清代医家治疗脂肪肝的方药证治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中选择清朝时期古籍文献,输入相应检索词检索出脂肪肝相关文献,排除干扰文献后,进行总结及统计分析。结果清代治疗脂肪肝的方药中,补虚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化湿药出现的频率较高,累计频率达84.53%,起到主要治疗作用。其中的补虚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最为常用。结论清代医家治疗脂肪肝以温中补虚、行气活血、化痰祛湿为主。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痴呆的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了 1979— 2 0 0 4年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中药复方 12 3 2首 ,建立了中药复方数据库 ,并利用数据库对其用药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 :使用频率居前的药类依次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化痰平喘药、开窍药、安神药 ;单味药使用频次前 10位的药物依次为石菖蒲、川芎、远志、丹参、熟地、当归、枸杞、茯苓、黄芪、山茱萸。结论 :研究表明 ,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化痰药的配伍应用是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基本配伍规律 ;以石菖蒲为主的药对药组是治疗老年性痴呆方剂的基本结构 ;利水渗湿药、泻下药的运用是不可忽视的配伍药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鲜药及干药所制四生丸汤药药效和成分差别。方法:鲜药、干药四生丸汤药大鼠灌胃,采用手工法测定比较大鼠的凝血时间;采用HPLC-MS分析对比鲜药、干药四生丸汤药的成分区别。结果:APTT时间,与空白组比较,四生丸鲜药组与干药组明显缩短(P0.05),鲜药组比干药组明显缩短(P0.01);鲜药、干药四生丸汤药样品离子流图大致趋势、峰值相似,但仍有不少区别之处,2D、3D图都有不同之处。结论:无论鲜药还是干药四生丸汤药都有促凝血功能,而鲜药的功效优于干药;四生丸干药和鲜药所制汤药的成分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独具特色的藏药 早在野牛还是人类天敌的时代,藏胞已知道“有毒就有药”的道理。现存的最古藏医典籍《月王药诊》载药780种,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皆有。《四部医典》提到的药名在1000种以上,对许多药的来源、质地、生长环境等均有叙述。并将药物分为治热性病药、治赤巴病药、治血病药、治瘟疫药、解毒药、治肺病药、治癃病药等17类。藏药有八性(重、润、凉、钝、轻、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的用药特点及药对配伍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1997—2017年间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的相关文献,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所用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8篇文献,收入基本处方45首,涉及中药132种,用药累计频次为542次;频次≥10的高频药物有红花、威灵仙、草乌、川乌、独活、没药等17种,多为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较多的药性为温、平、热,药味为辛、苦、甘,药物归经为肝、肾、脾、心,高频药对组合为祛风湿药间的配伍,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温里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止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解表药间的配伍。结论: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对组合以祛风湿药间的配伍、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为主。  相似文献   

18.
从七个方面阐述了人参与解表药、泻下药、清热药、温热药、补血药、活血药、理气药配伍应用的作用机理,意在指导临床医者治病选药要合理配伍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张韶瑜  宋乃宁  樊慧蓉  刘昌孝 《中草药》2011,42(8):1571-1575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评价痹祺胶囊配伍组方对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tochrome P450,CYP450)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全新的"Cocktail"一点法,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体内5种探针药物非那西丁、甲苯磺丁脲、美芬妥英、右美沙芬和咪达唑仑及其相应的代谢产物的浓度,分析和评估痹祺胶囊配伍组分对大鼠体内5种CYP450酶的诱导和/或抑制作用。结果痹祺胶囊组方存在基于CYP450的配伍规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君药+臣药组、君药+使药组、君药+臣药+佐药组、君药+臣药+使药组、君药+佐药+使药组及痹祺胶囊全药组对CYP1A2具有显著诱导作用;君药+臣药组、君药+臣药+佐药组、君药+臣药+使药组及痹祺胶囊全药组对CYP2C9具有显著诱导作用。结论痹祺胶囊组方存在基于CYP450酶较显著的配伍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痹祺胶囊组方配伍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氯化钾渗透泵型控释片剂释药规律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渗透泵型控释片剂的释药规律及释药重现性,探索考察释药机制的新方法。方法 锅包衣方法制备渗透泵片。考察片心处方中的助悬剂、释药孔朝向、溶出仪转速、包衣膜厚度、包衣膜中PEG400用量、释药孔大小及片心硬度对释药的影响。测定一个释药孔制剂与两个释药孔制剂的药物释放度以考察释药机制。结果 释药孔朝向对不含助悬剂的制剂释药有明显影响,而对含助悬剂的制剂释药无影响。衣膜厚度增加,释药减慢,膜中PEG400含量增加,释药加快;而溶出仪转速、片剂释药孔大小及其片心硬度在一定范围内对释药没有显著影响。一个释药孔制剂与两个释药孔制剂的药物释放度基本一致。结论 在片心中加入助悬剂能显著提高制剂释药重现性。衣膜厚度、膜中PEG400含量是控制制剂释药速率的两大因素。比较一个释药孔与两个释药孔制剂的释放度是考察释放机制的快速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