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症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腓骨肌萎缩症(CMT)亦称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之一,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呈常染色体隐性或X连锁遗传。根据临床和电生理特征,CMT一般分为两型:CMT1型(脱髓鞘型)和CMT2型(轴突型),另外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CMTDI型。CMT1和CMT2及CMTDI都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到目前为止已定位12型,其中9型的疾病基因已被克隆。本文主要对各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MT的分子遗传学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腓骨肌萎缩症(CMT)亦称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之一,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呈常染色体隐性或X连锁遗传。根据临床和电生理特征,CMT一般分为两型:CMT1型(脱髓鞘型)和CMT2型(轴突型),另外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CMTDI型。CMT1和CMT2及CMTDI都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到目前为止已定位12型,其中9型的疾病基因已被克隆。本文主要对各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MT的分子遗传学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是一类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疾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包括颅神经)功能障碍(如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发病机理各异,常伴有其它系统受累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根据其发生原因和主要累及部位,大致可分为三类:1.先天性代谢异常所致的:如家族性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神经病(Refsum病)、遗传性肝性吡啉病、Fab—  相似文献   

4.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是一类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发病率约为1/2500.该病主要呈AD遗传,也可呈AR遗传及XD或XR遗传.据统计,与CMT相关的基因有33个[1],已确定的致病基因至少有27个,其中外周髓鞘蛋白22(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22,PMP22)、髓鞘蛋白零(myelin protein zero,MPZ)和间隙连接蛋白32(connexin-32,Cx32)异常最受关注.近年来在突变基因特征及其致病机制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就上述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又称为家族性Strümpell-Lorrain病,是一种具有临床及遗传高度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遗传病,患病率为2/10万~9.6/10万,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无力及痉挛性截瘫.根据遗传方式不同HSP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隐性遗传,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常见.目前已经发现40个HSP基因位点,已克隆19个疾病基因.其中spastin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spastic paraplegia-4,SPG4)约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HSP的40%.基因检测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有助于早期诊断、症状前诊断及产前诊断.动物模型的研究对揭示HSP的分子病理机制有重要作用,本文就SPG4基因的遗传学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郑桂芝  赵喜才 《医学信息》2009,22(5):741-742
腓骨肌萎缩证又称Chroct-Marie-Tooth病(CMT),是一组临床表型相同的遗传异质性疾病.是遗传神经病中最常见类型.CMT周围神经轴索和髓鞘均受累,远端重于近端,常在儿童或青少年发病,足内侧肌、腓肠肌进行性无力和萎缩并且波及手肌及前臂肌.出现爪形手、内翻足、垂足、鹤腿、弓形足,走路呈摇摆步态或跨阈步态,伴或不伴感觉缺失,可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营养障碍.分四型:CMT1、CMT2、CMTX、CMT4型,其中CMT1、CMT2最常见,CMT1、CMT2又分若干临床亚型.  相似文献   

7.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 marie tooth disease,CMT)是一组高发病率的周围神经系统的单基因遗传病,具有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可分为CMT1型,CMT2型,CMTX型和CMT4型。近些年随着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已经发现了很多CMT的相关致病基因。主要包括外周髓鞘蛋白22基因、髓鞘蛋白零蛋白基因、间隙连接蛋白-32基因、驱动蛋白1B基因、Ras相关蛋白7基因、小分子热休克蛋白27基因等。本文就CMT相关致病基因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Clm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小热休克蛋白27基因(small heat-shock protein 27,HSP27)的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114个CMT家系的先证者进行HSP27基因突变研究,并进一步对基因突变家系进行单体型分析。结果 在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M32家系中发现一个HSP27基因错义突变C379T,单体型分析提示这4个家系很可能具有共同祖先。结论 中国人CMT患者存在HSP27基因突变,但突变率较低(0.90%)。HSP27基因C397T突变除引起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外尚可导致CMT2,进一步证实同一CMT疾病基因的同一突变可引起不同的表现型。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遗传性、神经退行性变的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遗传形式多样.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是隐形遗传尤其是合并有胼胝体发育不良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现就近几年来该病的研究进展,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的基因定位和克隆,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1871年德国眼科医生Theodor Leber首次描述了一种遗传性眼病,主要表现为双眼急性或亚急性中心视力下降。多累及青年男性,随后便将此病命名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现已证实该病为母系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病因是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某些位点发生突变,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线粒体遗传病。尽管现在对此病已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有很多方面尚需进一步讨论,例如:有关LHON突变基因位点的研究、LHON的不完全外显性、LHON的遗传种族差异性以及突变位点与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关系等,本文就这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是由于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的母系遗传性常见致盲眼疾。该病在发病率及突变位点中存在种族差异,不同突变位点间存在着不同比率的自发恢复现象。所谓的自发恢复现象尚待长期观察证实。由于线粒体基因的遗传特征的复杂性使该病发病机制及其病理生理机制不清。现今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尚无成功的动物模型,亦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药疗法可能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Leber病一家系3例报告浙江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315731)张礼才浙江富阳市中医骨伤科医院周永明Leber病又称家族性球后视神经炎、家族性视神经萎缩、遗传性视神经病。临床上表现为青春期后的双眼中央视力丧失及视神经萎缩,所见不多,故予报告。病例与...  相似文献   

13.
雄激素性脱发( androgenic alopecia , AGA )是常见的脱发类型,研究显示与遗传相关,是一种激素依赖的、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遗传性疾病。目前致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雄激素及雄激素受体。此外,一些遗传易感基因和易感位点也证实与该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Stargardt病(STGD)是一组进行性眼底黄斑营养不良的遗传性疾病,多于青少年期发病,表现为进行性中心视力减退,黄斑与色素上皮萎缩,常伴随后极部斑点,尚无有效治疗方法。STGD多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连锁隐性遗传。目前已发现4个染色体区段与本病相关,并因此将本病分为STGD1、STGD2、STGD3和STGD4。其中,STGD1与STGD3的致病基因已被克隆,已通过体外表达研究相关蛋白突变体的性质,对于致病基因的结构、突变功能、蛋白突变体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已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一、神经源性肌萎缩 (1)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感染、炎性及免疫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代谢性神经病,中毒性神经病以及其他的周围神经病)通过神经传导的检测,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二条以上神经表现为脱髓鞘或轴索损害的诊断指标。相应神经支配的肌肉表现为神经原性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在腓骨肌萎缩症和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患者中检测周围髓鞘蛋白22基因(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22,PMP22)重复或缺失。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13个腓骨肌萎缩症家系先证者、4个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家系先证者和50名正常人PMP22基因重复或缺失突变。结果 113个腓骨肌萎缩症家系中发现有36个存在PMP22基因重复,4个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先证者均存在PMP22基因缺失,50名正常人未发现异常。结论 我国PMP22基因重复突变的致病频率为31.9%(36/113),PMP22基因缺失突变是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常见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7.
腓骨肌萎缩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神经病之一。估计该病流行率在挪威西部为36/100,000,在英国纽卡斯尔—厄泼恩—坦因地区为4.7/100,000。根据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可将腓骨肌萎缩区分为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病(HMSN)Ⅰ型和Ⅱ型。HMSNⅠ型以神经传导速度严重降低为特征,形态上伴有轴突消失和广泛的节段性脱髓鞘,并常有肥大性变化。Ⅱ型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略有降低,伴有轴突退化,却无明显的节段性脱髓鞘。现已公认,Roussy—Levy综合征是HMSNⅠ型基因的表现形式。因为Roussy—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1家族Charcot-Marie-Tooth病(CMT)系谱分析,探讨其遗传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家族中患者的性别分布规律,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家族中男女均可发病,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患者症状典型,典型症状表现为慢性进展性四肢远端肌肉无力和消瘦肌萎缩呈典型的"鹤腿",双足骨骼畸形呈"弓形足";家族中女性患者少见,除Ⅱ8症状表现典型外,其余女性无受累;感觉主诉不显著,无中枢神经受累表现。结论本例家族CMT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性受累多且症状典型,女性受累少。由于患者症状特征显著,遗传模式明确,预后良好,对于遗传咨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CADASIL是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近年来,有关该病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其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并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本文就其基因定位、点突变和NOTCH基因家族在该病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踪述。  相似文献   

20.
遗传性骨病是一大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较强的骨软骨发育不良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矮身材、畸形、不成比例生长以及单个或一组骨骼发育不良。目前与软骨和成骨发育相关疾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发展迅速,《国际遗传性骨病分类标准(2006年版)》共纳入372种遗传性骨病,并按其分子遗传、生化以及影像学特点分为37组,已明确其中215种与一个或多个基因突变相关,相关致病基因约140个。本文简要介绍《国际遗传性骨病分类标准(2006年版)》,综述了与骨软骨发育不良相关的基因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Ⅱ型胶原(COL2A1)等,以及基因突变导致的临床表现,为遗传性骨病的诊断、产前诊断以及骨软骨发育不良的基础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