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绍贤 《广西医学》2000,22(1):205-206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又缺乏特异性检查方法 ,误诊率高。为减少误诊 ,及时治疗 ,提高疗效 ,现将我院 1 966年 1月~ 1 997年1 2月收治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 37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2 3例 ,女 1 4例 ,年龄 4~ 73岁 ,平均 44.8岁。发病率占同期住院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 .3%。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 .2 临床表现 :腹痛 2 5例 ,占 67.6% ,腹部肿物1 7例 ,占 45.9% ,消化道出血 7例 ,占 1 8.9% ,肠梗阻 5例 ,占 1 3.5% ,其他表现尚有发热、贫血等。1 .3 发病部位及病理类型 :十二指肠 8例 …  相似文献   

2.
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国栋  秦玉娥  季峰 《浙江医学》2005,27(8):595-596
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较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由于小肠有5~6m,在腹腔活动度大,收缩频繁,常规内镜难以深入小肠全段,故小肠肿瘤较难早期诊断.我们对本院确诊的42例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一般规律及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利早期诊断和提高疗效。方法 对36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进行分析,生存率计算用寿命表法,生存分析用COX模型。结果 10例做X线胃肠钡餐检查,诊断准确率达80.0%,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5.0%和45。0%,姑息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37.55和12.5%。  相似文献   

5.
6.
刘丽娟 《现代医学》2002,30(2):130-130
小肠肿瘤仅占胃肠道肿瘤的 2 % ,由于发病率低 ,检查手段少 ,容易造成误诊。多数病人是以严重的并发症而来院就诊 ,因而多以并发症收入院 ,造成误诊率高达 44 .6%。本院从 1990年至今收住 9例 ,其中误诊 4例 ,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例 1,男 ,5 1岁。因上腹部剧烈刀割样痛 5h急诊入院 ,拟诊为腹腔脏器穿孔行剖腹探查术。术中于空肠上段距屈氏韧带约 45cm处见一约 5cm× 5cm× 4cm大小之肿块 ,中央破溃穿孔并腹膜炎 ,行部分空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 :空肠腺癌低分化。术后半年切口种植 ,肝转移 ,1年后死亡。例 2 ,男 ,63岁。因腹…  相似文献   

7.
兰春慧 《四川医学》2001,22(2):157-157
小肠肿瘤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 ,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 ,常易误诊甚至延误生命。我院 1981~ 1998年2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肠肿瘤的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 14~ 73岁 ,平均 54岁。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最常见临床表现是腹痛 2 0例 ( 57% ) ,多呈间歇性发作、有的持续性隐痛 ,病程 2 0小时至 10年不等 ,平均为半年。其次是腹部肿块 13例( 2 0 % ) ,肠梗阻 12例 ( 4 3% ) ,多见于空肠不完全性肠梗阻 ,并发肠套叠 5例。消化道出血 8例 ,3例出现失血性休克 ,其他有贫血 10例 ,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小肠肿瘤缺乏特征性症状,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高。现将我院1990~2002年4月1日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8例小肠原发性肿瘤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1临床资料48例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4~72岁,平均年龄为50岁。60%为50岁以上。不同程度的腹痛32例(66.7%),病程1天~2年,腹部肿块16例(33.3%),梗阻性黄疸14例(29.2%),主要见于十二指肠乳头部癌,出血、反复黑便或柏油样便13例(21.7%),少数为血便,肠梗阻8例(16.7%),有频繁…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16例误诊分析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外科(516100)林俊荣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外科(510120)陈伟强小肠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较少见,由于病情隐匿,多于出现并发症后才就诊,误诊率较高。陈易人等收集国内125篇小肠肿瘤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11.
原发性小肠肿瘤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义全  刘胜春 《重庆医学》2006,35(18):1682-1684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j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45例,以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为主。良性13例,以平滑肌瘤、血管瘤、腺瘤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出血、贫血、腹块、黄疸、消瘦、肠梗阻等。术前确诊率为15.52%(9/58),易误诊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及盆腔疾病。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以恶性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相对不足.诊断较困难,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小肠肿瘤的认识。DSA.胃肠X线、内镜及B超、CT等检查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 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有下列临床表现:1.大多数病人(78.2%)的年龄在54岁以上。2.最常见部位在回肠。3、腹痛、消瘦和贫血为主要症状。4.术前病程较长。5.5年生存率为33.33%。结论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很少在症状无特异性易延误诊断。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消瘦和贫血要想到小肠恶性肿瘤的可能。低张小肠钡剂造影、X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小肠肿瘤5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洪  后强 《四川医学》2012,33(2):299-30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14例(25.9%),恶性肿瘤40例(74.1%)。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消化道出血、黄疸、消瘦及消化道穿孔等。其中52例经手术治疗,良性肿瘤行肿瘤局部肠段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或捷径手术,无手术死亡。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体征,术前误诊率高。对有出血、腹痛、梗阻、腹部肿块等临床表现者,应怀疑本病可能,对诊断不明确者应综合采用各种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气囊内镜(DBE)检查和小肠计算机断层摄像(CT)扫描在小肠间质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定义肿瘤直径<5 cm为早期病变.筛选具有DBE检查或小肠CT扫描完整记录的61例早期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相关前期检查(包括胃镜、肠镜、腹部B超、血管造影和胶囊内镜等)、DBE检查、小肠CT扫描及DBE与小肠CT联合检查的病变阳性提示获得或病变检出情况,以及随访期间肿瘤复发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在小肠CT扫描和DBE检查前,61例患者接受相关前期检查后44例(72.13%)获得阳性提示.56例患者接受单纯DBE检查,检出病变52例(92.86%);42例患者接受单纯小肠CT扫描,检出病变37例(88.10%);两者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接受DBE与小肠CT扫描联合检查,病变检出率达100%.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期35个月;无病生存59例(96.7%),带瘤生存2例(均为肿瘤复发病例经口服化疗药物治疗).结论 DBE检查和小肠CT扫描对早期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肿瘤的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气囊内镜(DBE)检查和小肠计算机断层摄像(CT)扫描在小肠间质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定义肿瘤直径<5 cm为早期病变.筛选具有DBE检查或小肠CT扫描完整记录的61例早期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相关前期检查(包括胃镜、肠镜、腹部B超、血管造影和胶囊内镜等)、DBE检查、小肠CT扫描及DBE与小肠CT联合检查的病变阳性提示获得或病变检出情况,以及随访期间肿瘤复发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在小肠CT扫描和DBE检查前,61例患者接受相关前期检查后44例(72.13%)获得阳性提示.56例患者接受单纯DBE检查,检出病变52例(92.86%);42例患者接受单纯小肠CT扫描,检出病变37例(88.10%);两者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接受DBE与小肠CT扫描联合检查,病变检出率达100%.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期35个月;无病生存59例(96.7%),带瘤生存2例(均为肿瘤复发病例经口服化疗药物治疗).结论 DBE检查和小肠CT扫描对早期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肿瘤的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术后早期肠梗阻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概念、发生率、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9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研究中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发生率为1.1%,出现术后肠梗阻症状的时间为术后4~40 d;主要临床表现均为腹胀、腹痛、呕吐;影像学腹部X线平片有液气平面等相应梗阻征象;8例考虑与术后粘连和炎症因素有关,另外1例术中证实为空回肠交界处与第一次手术切口粘连成角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8例经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外周补液等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手术治疗缓解。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术后50 d之内出现梗阻症状和体征,并有影像学的参考证据,或经手术证实。粘连和炎症为发病主要因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要影像学的参考依据及外科医师的临床经验。治疗取决于引起梗阻的原因及临床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两所医院8年和6年来收治的1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术前正确诊断率为23.1%(3/13)。13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7例,11例获随访,死亡1例。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检查手段相对不足,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小肠肿瘤的认识,及时剖腹探查是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鼻肠减压管在治疗恶性小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南  魏治鹏 《当代医学》2010,16(29):595-597
目的探讨鼻肠减压管在恶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例恶性小肠梗阻患者在DSA透视下插入鼻肠减压管套件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附近,同时并不要求患者严格禁食。观察患者鼻肠减压管插入后的临床恢复情况以及引流管的引流量、引流管的深度以及术后引流管造影表现。结果 14例患者鼻肠减压管均顺利插入预定位置,临床缓解率100%,腹部体征缓解率100%,并且经过引流管造影发现阳性影像。结论鼻肠减压管在恶性小肠梗阻治疗中有应用价值,达到临床预期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小肠疾病的诊断十分困难。胶囊内镜检查是新的无创性主要用于诊断小肠疾病的方法 ,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对 18例经X线钡剂造影、胃及结肠镜检查正常 ,疑诊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 :18例中发现小肠病变 10例 ( 5 5 .6% ) ,包括血管发肓不良、肿瘤、Crohn氏病、溃疡等。检查过程中无任何痛苦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胶囊内镜能清晰地观察小肠 ,安全性好 ,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e stromal tumors,SIST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7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57例患者中男34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7±9.5岁。小肠间质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好发于空肠和十二指肠,胃镜、超声内镜、增强螺旋CT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可以提高检出率。57例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93.0%(53/57)行小肠肿瘤根治术,7.0%(4/57)行姑息手术。术后病理均为小肠间质瘤,其中,极低危5例(8.8%),低危18例(31.6%),中危16例(28.1%),高危(Ⅳ级)18例(31.6%)。随访时间6个月至36个月,3例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2例死亡。结论小肠间质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可提高小肠间质瘤的术前检出率,其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积极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