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α1-肾上腺素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慢性肾小球肾炎(CaN)发病有关。方法 以合成的AT1受体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66例CGN患者、58例高血压病患者及柏例正常人血清中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 CGN肾功能不全组抗AT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1%(37/66)和53.0%(36/66),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分别为15.5%和12.1%)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和12.5%),P〈0.01。结论 抗G蛋白偶联型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β1-受体和M2-受体自身抗体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了7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高血压60例,对照组40例血清中抗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组抗β1和M2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7%和38.1%,明显高于高血压组(18.3%和11.7%)和对照组(17.5%和15.0%)(P<0.01)。慢性肾功能不全亚组抗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析,尿毒症早期和尿毒症中期明显高于终末期尿毒症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抗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病有关,同时与肾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有关.方法以合成的β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技术,检测61例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和58例高血压无肾损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组抗β1受体抗体阳性率为69%(42/61),明显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的19%(11/58)和正常对照组的15%(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抗G-蛋白偶联型β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β1和α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和α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有关。方法以合成的β1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61例高血压并肾损害患者,60例高血压无肾损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高血压病并肾损害组抗β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为62.3%(38/61)和50.8%(31/61),明显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的13.3%(7/60)和10.0%(6/60)及正常对照组12.5%(5/40)和7.5%(3/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抗G-蛋白偶联型β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受体拮抗剂靶向治疗与常规治疗对糖尿病肾脏病减少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合成的β1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27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抗8。和AT1受体自身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171例(阳性组中AT1、β1受体自身抗体均阳性者为靶向治疗组,71例)、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100例(阴性组中AT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均阴性者为常规治疗组,57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治疗组均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metoprolol tartrate)、缬沙坦、非洛地平、双氯噻嗪、阿司匹林,治疗前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压,分别观察靶向治疗和常规治疗对降压和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结果27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63.1%(171/27I),阴性率为36.9%(100/271),阳性率明显高阴性率,同样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5%(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靶向治疗组降压及减少蛋白尿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o结论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通过抗β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检测,有针对性的酒石酸美托洛尔和缬沙坦受体拮抗剂靶向治疗,可提高降压及减少蛋白尿疗效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梅玲  宋雪 《现代保健》2009,(30):96-97
目的建立抗血管紧张索Ⅱ1型受体(AT1-受体)A身抗体和抗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并探讨这两种抗体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和α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AT1—165~191和α1~192~218位氨基酸序列)作抗原,建立ELISA方法,检测降压未达标组98例、降压达标组96例患者和40名正常人血清中抗AT1-受体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阳性参考血液批内和批间变异导数分别为0.066、0.072和0.097、0.101,用抗原吸收后,吸光度(A)值分别降低2.5倍和2.3倍,98例降压未达标高血压患者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513性率分别为41.8%,36.7%,明显高于降压达标组患者(10.42%,13.54%)和正常血压组(7.5%,5%),P〈0.01。结论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有助于临床开展高血压病的免疫学检测。  相似文献   

7.
陈刚 《中国保健》2009,(17):801-802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1型(AT1受体)自身抗体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50例冠心痛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抗AT1受体抗体进行测定分析。结果:50例冠心病患者中有30例抗AT1受体抗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0%;50例正常对照组中有3例抗AT1受体抗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冠心病组抗AT1受体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芸  范红  郭强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1):1553-1554
本文探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自身免疫性肝病检出率及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54例患者临床资料、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和最后诊断。结果表明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肝胰抗原抗体(SLA/LP)阳性率分别为50%、27.8%、1.9%。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身免疫性肝炎(AIH)检出率分别为31.5%、5.5%,未检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PBC患者AMA-M2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认为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分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沉渣中WT1基因表达在肾脏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半嵌套式RT—PCR方法检测健康人,慢性肾小球肾炎(CGN),风湿性疾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等进行性肾损害患者尿中WT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在尿蛋白阳性的CGN和DM患者,尿沉渣中W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7%(14/30)和44.4%(16/36);在尿蛋白阴性的DM患者,尿沉渣中WT1基因表达阳性率5.95%(5/84);在风湿性疾病患者,尿沉渣中WT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16.0%(4/25);WT1基因表达与蛋白尿阳性程度,血尿,肾功能及临床病程无关;正常人,多囊肾以及慢性膀胱炎患者,尿沉渣中WT1基因表达均为阴性。结论尿中WT1基因检测对进行性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监测抗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及心功能探讨常规法及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地高辛)和卡维地洛组(常规治疗药物+卡维地洛),随访半年,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两种自身抗体及前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两种自身抗体滴度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卡维地洛组治疗后,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滴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左心室收缩末径、舒张末径及NYHA分级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升高(P<0.01),卡维地洛组的上述变化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结论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监测这两种自身抗体的滴度,可了解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的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A)有用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对66例早期RA患者(RA组)、70例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非RA组)和6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RA组抗CCP抗体阳性46例,阳性率69.7%;RF阳性47例,阳性率71.2%。非RA组抗CCP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1.4%;RF阳性19例,阳性率27.1%。正常对照组仅有1例RF阳性,抗CCP抗体均为阴性。因此,R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6%和87.1%,抗CCP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7%和99.3%。经统计学处理,抗CCP抗体的特异性显著高于RF的特异性(P〈0.05)。结论抗CCP抗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RA早期诊断的艮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角质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及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抗RA33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早期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RF;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抗CCP和抗RA33;免疫荧光法检测AKA,总结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联合检测的优点。共对78例RA患者、非RA其他风湿病患者50例及正常对照组65例的四种抗体联合检测。结果RF、AKA、抗CCP、抗RA33的敏感性分别为69.2%、42.3%、66.6%、33.9%,特异性分别为73.3%、95、2%、97.2%、96.2%。结论抗RA33、AKA、抗CCP抗体三种自身抗体对RA具有高度特异性,且在RA早期即可出现。四种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不同原发疾病所致心衰患者血清中的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3-AAB)的类别,并分析其可能的医学意义。方法以合成的β3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临床甄选的160例扩心病、冠心病、高心病和风心病所致心衰病患者及100例健康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gG和IgM类β3-AAB的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并分析它们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结果部分心衰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中存在IgG和/或IgM类β3-AAB。扩心病所致心衰患者血清中,IgG类β3-AAB的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40.O%US8.0%,P〈0.01和1.18±0.29vs0.92±0.20,P〈0.05);IgM类β3-AAB阳性率也显著高于正常人(53.3%vs12.0%,P〈0.01),但其抗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0.08vs0.52±0.09,P〉0.05)。冠心病所致心衰患者血清中,IgG类β3-AAB阳性率也显著高于正常人(25.6%vs8.0%,P〈0.01),但其抗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0.17vs0.92±0.20,P〉0.05)。而高心病和风心病所致心衰患者血清中,IgG类β3-AAB的阳性率(20.0%和30.0%)和抗体水平(0.96±0.11和0.96±0.19)以及IgM类β3-AAB的阳性率(16.7%和20.0%)和抗体水平(0.51±0.05和0.48±0.04)与相应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IgG类β3-AAB水平明显高于IgM类(0.92±0.20vs0.52±0.09,P〈0.01),各心衰组有相同的规律。IgG类β3-AAB对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有显著影响(F=6.178,P=0.014),进一步分析发现,扩心病患者IgG类β3-AAB阳性者心脏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阴性者(25.1±2.9vs15.5±1.6,P〈0.01)。结论IgG类β3-AAB可能是重要的功能性抗体,主要参与扩心病患者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糖尿病肾病(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N合并二期以上高血压患者161例,其中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91例,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71例(78.0%),DN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70例。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11例(15.7%)。将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卡托普利25mg每日3次,尼群地平20mg每6h1次,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治疗组(41例):给予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尼群地平20mg每6h1次,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结果临床降压效果评定,治疗组总有救率为8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有针对性地选择AT1受体拮抗剂,可取得满意的临床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15.
段金霞  冯涛聚  苏文凡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029-2030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核抗体的荧光模式,探讨SLE患者自身抗体的多样性、复杂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用欧蒙斑点法检测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ENA)。试剂均购自欧蒙公司。结果SLE患者的ANA荧光模式有5种:斑点型74例(59.7%),均质型36例(29.0%),胞浆型7例(5.6%),核仁型7(5.6%),核点型2例(1.6%),其中2例为均质斑点混合型。结论ANA,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等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判定、病情追踪随访等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金虹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12):53-54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PB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和自身抗体的结果.结果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女性18例,确诊时平均年龄为(50.4&#177;8.9)岁,常见临床表现多为黄疸(70%)、乏力(70%)、瘙痒(56%)。所有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碱性磷酸酶均有显著升高(中位值分别为467.50U/L和424.00U/L)。80%患者血清胆固醇、80%患者血清IgM有明显升高。90%血清自身抗体检查可查出抗线粒体抗体及M2亚型、M9亚型和其他亚型,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多见肝活检4例,可见肝内胆管炎症、胆管纤维化、胆管缺失等。结论PBC以中年以上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黄疸等。生化检查以胆汁淤积、肝细胞损伤为主,可检出抗线粒体抗体等自身抗体,肝组织学改变有一定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是新型抗胆碱药物,对M受体亚型有高度选择性,可选择性拮抗M1、M3和N1、N2受体,对M2受体无明显作用或作用较弱;可有效地避免阿托品所导致的心动过速以及阻断突触前膜M2受体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慢性感染者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15例抗HCV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血清抗F蛋白抗体,并进行HCVRNA检测和基因分型。结果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6.0%(142/2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0~岁和51~岁间抗F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是否合并肝硬化的F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而性别、HCV1b和2型、HCVRNA阳性和阴性抗F抗体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将年龄和肝硬化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年龄为51~岁以及合并肝硬化会增加血清抗F蛋白抗体阳性的可能性,OR(95%CI)值分别为3.45(1.56~7.62)和1.35(1.05—1.73)。结论年龄增长、合并肝硬化会增加血清抗F蛋白抗体阳性的可能性,性别、HCV分型及HCVRNA则不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镜泉  陈杨伟  张宏  黄春文  陈杨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216-2217
目的通过对吸毒人群的监测,掌握福州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了解吸毒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吸毒方式、共用注射器史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IV、HBsAg、抗-HCV及TP抗体。结果1064名吸毒人员中,烫吸320名,占30.08%;注射吸毒744名,占69.92%;检出抗-HIV阳性9例(0.85%),TP抗体阳性173例(16.21%),HBsAg阳性199例(18.70%),抗-HCV阳性650例(61.09%);采用静脉注射和烫吸方式吸毒的人员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21%和0,抗-HCV阳性率分别为70.16%和40.00%,HBsAg阳性率分别为18.01%和20.31%,TP抗体阳性牢分别为15.05%和19.06%;9例HIV感染者其HBsAg、抗-HCV及TP抗体均阳性。结论HIV已经开始在福州市吸毒人群中传播,吸毒人群已成为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有效控制经血、性接触传播疾病的流行,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群众自身防病意识,改变吸毒、性乱等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M3受体合成肽段免疫大鼠建立主动免疫模型,探讨M3受体自身抗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中的机制.方法 (1)建立免疫组、对照组动物模型共12周.(2)采用SA-ELISA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中的M3受体自身抗体.(3)测定大鼠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4)光镜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1)M3受体自身抗体测定:免疫组阳性率为100%,平均抗体滴度(G)为1∶152,与对照组(阳性率8.33%、抗体滴度1∶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8、t=3.15,P<0.01).(2)肺功能测定:免疫组吸气阻力明显增高,为(1.77±0.22)cmH2O/ml.sec,与对照组[(1.39±0.21)cmH2O/ml. se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动态顺应性及第3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均降低,分别为(0.33±0.04)ml/cmH2O、(81.57±2.36)%,与对照组[(0.43±0.07)ml/cmH2O、(90.79±0.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l、2.82、3.23,P<0.01).(3)动脉血气测定:免疫组PaO2下降为(52.106±5.269)mmHg,PaCO2上升为(66.248±3.321)mmHg,与对照组[(93.407±3.298)mmHg、(39.125±4.091)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6、3.47,P<0.01).(4)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照组大鼠支气管、细支气管黏膜上皮结构完整,肺泡结构正常连续.免疫组大鼠支气管、细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周围腺体增生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紊乱,肺间隔增厚,肺泡壁变薄或断裂,肺泡腔扩大,部分融合成肺大泡.(5))M3受体自身抗体滴度与肺功能、动脉血气的相关性:M3受体抗体滴度与肺功能、动脉血气均呈正相关(r=0.84、0.79,P<0.05).结论 M3受体抗体可以损害大鼠肺脏的结构和功能,促进COP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