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讨异常模式探测方法--WSARE(What's Strange About Recent Events)在传染病暴发早期预警中的应用价值,拓展传染病病例监测数据的多维聚集性探测统计方法.分别采用基于历史数据和贝叶斯网络为基线的WSARE算法,对2007年深圳市宝安区麻疹发病模拟实时监测预警.结果 表明WSARE算法能够早期探测到麻疹在特定人群的异常增高,在传染病暴发早期预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鄂西远安县1991年发生一起猩红热暴发流行,发病363例,发病率164.69/10万。咽拭子分离出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确诊。疫情波及7个乡(镇)、29个村及其所辖的17所中小学校和1个幼儿园;小学生、14岁以下儿童分别占病例总数的76.31%、94.76%;男女比例为1:1.21。临床表现较轻,低热或不发热者占72.18%,轻型和普通型分别占74.10%、25.90%,未见脓毒型和中毒型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历史数据基线的WSARE方法在传染病早期预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WSARE方法对2007年深圳市麻疹发病模拟实时监测预警。[结果]基于历史数据基线的WSARE方法探测到深圳市2007年7月~12月半年麻疹病例异常情况10次,其中双特征变量联合异常情况3次,预警高峰期为7月和8月。[结论]基于历史数据基线的WSARE方法能够及时有效地探测到传染病在局部区域特定属性人群中的异常变化,在传染病监测和早期预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猩红热是由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咽喉炎、全身充血性皮疹,疹退后出现脱屑等症状[1].根据测资料显示,全国猩红热的发病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但青海省监测资料显示,青海省猩红热除个别年份略有上升外,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3].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全县境内海拔在1760~4635 m之间,年均气温10℃,全县辖5乡4镇154个行政村,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是多民族聚集地,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4%,撒拉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2.2%.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2011年11月某福利院残疾儿童人群发生的一起猩红热暴发开展调查,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按照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本次调查,采集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进行分离培养,同时查阅病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共搜索到1例确诊病例和7例疑似病例,均在同一班级,罹患率40%.10月29日该班级6名儿童在32名志愿者的陪同下外出活动.经咽拭子培养在1例病例与3例密接儿童中分离出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病例均以头孢硫脒为主要治疗药物,治疗时间为6~7 d.结论 本次福利院猩红热暴发疫情的感染来源可能是在外出活动期间引入.应做好传染病预防性措施,对密切接触的外来人群,应进行健康状况检查和筛选.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永胜县仁和中学位于仁和镇边缘,属农村乡镇中学,周围主要是山地.全校有3个年级(初一至初三)共17个班,在校学生836人,其中男生441人,女生395人,学生年龄在11~16岁之间.在校学生中650人住校,186人走读.2008年3月18日该校发生一起猩红热暴发疫情,按照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和<猩红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3-1995)进行调查和处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2009年4月发生在金昌市农村学校一起猩红热疫情的防控措施和方法,总结了疫情防控中的教训,提出了春季农忙时期农村学校猩红热等疫情防控的几点经验,以便在今后处理猩红热等疫情工作中,少走弯路,节省开支。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一起成人食源性猩红热暴发疫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6月7日,宁波市江北区洪塘中学发生一起食源性猩红热成人暴发疫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报告确诊为溶血型A组链球菌暴发。首发病例女,32岁,洪塘中学教师。该教师于6月7日6时出现发热、咽痛,8日体温37.8℃,WBC 12.3×109/L,中性粒细胞81.9%;全身皮肤潮红,呈现针尖大小皮疹,压之退色;舌质红、舌尖部乳头红肿突起,呈"杨梅舌"表现;其咽拭子中分离培养出溶血型链球菌A组。该校6月7日15-20时发病达高峰,发病曲线呈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11日至4月10日,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发生一起猩红热暴发疫情,发病33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后,疫情被及时扑灭.  相似文献   

10.
熊涛 《中国公共卫生》1995,11(4):173-173
恰当的数学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疾病的流行过程,甚至预测疾病的流行。我们对1991年发生在南宁市某小学2年级(4)班的猩红热暴发流行,建立了一个很能吻合实际发病情况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浙江省猩红热流行特征,为科学制定猩红热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1年浙江省猩红热的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浙江省猩红热报告病例数共4 736例,平均发病率为1.84/10万。男性发病率(2.29/10万)高于女性(1.37/10万)(Z=17.193,P<0.05),3~8岁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以4~6月高发,幼托儿童(40.88%)和学生(33.64%)为主,临床诊断病例占98.08%。结论目前浙江省猩红热发病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应加强疾病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4-2014年郑州市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4年郑州市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4年郑州市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30/10万;男女性别比为1.75∶1;5-6月和11-12月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34.15%、34.97%;发病年龄以0~10岁年龄组为主,占98.30%;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36.95%、39.36%、22.76%。结论 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猩红热高发场所,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工作,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3.
There was a dramatic increase in scarlet fever cases in China from March to July 2011. 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 is the only pathogen known to cause scarlet fever.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 coupled to Biotyper system was used for GAS identification in 2011. A local reference database (LRD) was constructed, evaluated and used to identify GAS isolates. The 75 GAS strains used to evaluate the LRD were all identified correctly. Of the 157 suspected β-hemolytic strains isolated from 298 throat swab samples, 127 (100%) and 120 (94.5%) of the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s GAS by the MALDI-TOF MS system and the conventional bacitracin sensitivity test method, respectively. All 202 (100%)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t the species level by searching the LRD, while 182 (90.1%) were identified by searching the original reference database (OR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a high degree of credibility at species level (χ2 = 6.052, P < 0.05 between the LRD and ORD). The test turnaround time was shortened 36–48 h, and the cost of each sample is one-tenth of the cost of conventional methods. Establishing a domestic database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identification efficiency using a MALDI-TOF MS system. MALDI-TOF MS is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methods and may aid in the diagnosis and surveillance of GA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2012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告的猩红热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662例,发病率为20.61/10万,发病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在5-6月和11-12月有两个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3-7岁为最高,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结论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猩红热疫情的监测,防制暴发疫情,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郑州市近年来猩红热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订猩红热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郑州市2004-2017年猩红热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7年郑州市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69/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性别比为1.70∶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71/10万,女性为3.59/10万;3~6月、11~次年1月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44.32%、34.21%;发病年龄以3~7岁为主,占75.76%;幼托儿童、学生、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48.42%、33.63%、17.07%。结论 2004-2017年郑州市猩红热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应在高发的冬春季,针对托幼机构和小学等防控重点场所,采取防控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并做好猩红热的监测和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西城区1993~2007年猩红热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今后进一步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西城区猩红热年度分析,对病例从不同年份、不同街道、不同人群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93~2007年西城区猩红热发病1077例,发病人群年龄1~15岁为主,他们的职业主要为学生;病例集中在新街口街道;1993年、1994年为西城区猩红热高发时期,1993年发病率高达40.74/10万。结论学生、托幼儿童是防治的重点人群。通过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使西城区猩红热发病处于较低水平。但近三年发病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上海浦东新区儿童猩红热病例进行调查,探讨猩红热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1日~2012年4月30日间,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本辖区10个社区儿童猩红热病例作为病例组,按户籍类型、年龄、性别和儿童职业4个指标进行1∶2配对选择对照开展猩红热调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猩红热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浦东新区儿童猩红热主要集中在7~8岁年龄组,发病高峰为6月和11月。前1年经常前往医院就诊(OR=3.528,95%CI:1.023~12.166)和前1月接种疫苗(OR=3.651,95%CI:1.064~12.527)均与猩红热的发病呈正相关。结论幼托机构和学校是猩红热的防控重点。前1年经常前往医院就诊(总次数≥4次)和前1月接种疫苗是猩红热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猩红热发病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猩红热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山东省猩红热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8-2017年山东省猩红热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山东省2008-2017年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40920例,年均发病率为4.21/10万;2008-2017年猩红热发病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0960.22,P<0.05);4-6月份和11月份-次年1月份为发病高峰,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的35.85%和34.55%;各市均有发病,以莱芜市(11.79/10万)、济南市(11.69/10万)、青岛市(8.98/10万)、东营市(7.64/10万)和泰安市(5.49/10万)年均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5.23/10万)高于女性(3.20/10万)(χ2=2359.01,P<0.05);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年龄组为主,尤其以3~9岁高发,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7.79%;幼托儿童、学生和散居儿童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8.57%。结论 2008-2017年山东省猩红热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冬春季是猩红热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是发病的高危场所,应加强冬春季学校和托幼机构猩红热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控制猩红热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1950-2011年猩红热发病趋势变化及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广东省1950-2011年猩红热发病的趋势变化及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广东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广东省1950-2011年猩红热的发病和流行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50-2011年广东省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5581例,死亡1例(为1950年报告),年发病率介于0-49.00/10万之间;流行可分为散发期(1950-1973年,年平均发病率0.12/10万)、暴发流行期(1974-1987年,年平均发病率15.16/10万)、低水平流行期(1988-2003年,年平均发病率1.68/10万)和流行反弹期(2004-2011年,年平均发病率4.82/10万)。发病呈现2个季节性高峰,第1个高峰(秋季高峰)发生在11-1月(发病构成比35.4%);第2个高峰(春季高峰)略低于第1个高峰,发生在4-月(发病构成比28.9%),2个高峰分别与学校秋季学期及春季学期时间基本一致。共发生3次大规模的猩红热重点地区暴发疫情,第1次发生在1974年汕头市,共1712例,年发病率为484.02/10万,〈15岁学生儿童发病占90.5%;1984年该地区再次发生猩红热暴发,共发病360例,年发病率为80.62/10万,〈15岁学生儿童占91.4%;1987年阳江县闸坡镇发生猩红热暴发流行,共发生病例690例,5-9岁组学生儿童发病人数最多,占14.6%。2004-2011年广东省流行情况有所反弹,其中2011年发病数居前4位的地市分别为深圳市(758例)、广州市(265例)、佛山市(117例)和东莞市(109例),4个地市2011年发病数均比2004-2010年平均发病数有所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为深圳市(上升422.7%);2011年托幼儿童发病构成比相对于2004-2010年有所上升,学生发病构成比则有所下降(P〈0.01)。结论1950-2011年广东省猩红热的发病流行周期波动模式为高发一低发相间,每一周期持续时间约15-20年;2004年以来发病反弹,特别是2011年上升明显,提示广东省今后几年可能会继续处于猩红热高流行期;托幼机构和小学等集体单位将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