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同压迫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橡皮止血绷带压迫止血法,观察组采用充气止血带加压,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局部出血;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pO2值分别为(98.7±1.1)%,(87.0±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6,P<0.01);观察组患侧手指发绀、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3,P<0.01),而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0,P<0.01).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充气止血带压迫穿刺处止血法效果好,并发症少,舒适度高,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将我院实施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动脉止血压迫器充气压迫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h桡动脉穿刺点不良情况、穿刺侧手指发绀或肿胀情况及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桡动脉穿刺点不良情况(出血和血肿、麻木、桡动脉闭塞、皮肤破损等)发生率,穿刺侧手指发绀或肿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试验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采取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患者安全性及舒适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桡动脉气囊压迫器的最佳首次减压放气时间,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0例经PCI治疗后给予桡动脉气囊压迫病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桡动脉压迫60min后首次放气1mL;对照组桡动脉压迫120min后首次放气1mL。随后同时给予两组病人桡动脉气囊放气减压处理,观察两组病人桡动脉穿刺点止血效果、手部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相似,但观察组手部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手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气囊压迫器首次减压放气时间缩短至60min,止血效果确切,且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术后患者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TRI的2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26例),术后分别使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和弹力加压绷带进行桡动脉压迫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末梢循环情况、疼痛程度、护士操作时间及局部持续压迫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梢循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士操作时间、局部压迫持续时间及疼痛评分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进行TRI术后患者的压迫止血,有利于提高TRI术后止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方便护士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压迫方法。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器减压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 TR-Band止血气囊压迫穿刺部位的适宜止血时间.方法 300例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采用 TR-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52例)分别于压迫1 h、2 h开始给气囊减压放气.比较两组术后出血、血肿等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创口疼痛、桡动脉闭塞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 Band止血气囊用于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术后减压时间改为1 h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EPTY P型压迫止血贴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6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STEPTY P型压迫止血贴压迫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TR Band)止血,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侧穿刺处的止血效果、手部舒适度、手部并发症、局部压迫处皮肤过敏情况等。结果 (1)2组患者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相当(P0.05);(2)手部舒适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手部并发症比较:在皮下血肿、渗血、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也均未见桡动脉闭塞及局部皮肤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局部压迫过敏情况,对照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STEPTY P型压迫止血贴对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效果不亚于气囊式桡动脉止血器,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舒适度,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桡动脉压迫带(TRBand)在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接受桡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86例,随机分为TRBand组42例和绷带组44例,TRBand组采用TRBand止血,绷带组采用绷带止血。比较两种止血方式的病人穿刺点出血、舒适度和局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TRBand组病人穿刺点出血、舒适度和局部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绷带组(P〈0.01)。结论TRBand用于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桡动脉止血器用于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经过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97例,分为止血器组(n=52):应用桡动脉止血器止血,和绷带压迫组(n=45)。观察2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止血器组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绷带组(P〈0.05)。止血器组的操作时间、压迫时间均短于绷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桡动脉穿刺点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股动脉穿刺点分别以螺旋型压迫器压迫止血和血管内缝合器止血的效果。方法选取动脉瘤介入手术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术后血管缝合器组和压迫器组,观察2组患者穿刺点出血情况、患者的舒适度及局部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种止血方式的效果及利弊。结果血管缝合器组并发症发生率、不舒适感低于压迫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诊疗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操作简便,定位准确,便于穿刺部位观察,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实用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常规人工压迫止血、YM-GU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和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3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62例,均经股动脉径路接受PCI手术治疗,按术后采取的股动脉压迫止血方法不同分为常规人工压迫止血组(A组)116例,YM—GU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组(B组)122例,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组(C组)124例,比较三组患者止血操作时间、制动时间、舒适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A组、B组和C组止血操作时间分别为(25.30±6.33),(2.63±0.73),(6.83±1.00)min,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3,P〈0.01);B组与c组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9.62,32.06;P均〈0.01)。A组、B组和C组肢体制动时间分别为(14.76±4.58),(9.85±1.44),(6.94±1.43)h,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2,P〈0.01);B组与C组明显短于A组(t分别为11.26,18.10;P均〈0.01)。血肿、皮肤披损发生率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患者舒适度差的发生率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结论PCI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采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及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能有效缩短止血操作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使用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因患者有较好的舒适度和较少的血管并发症而更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病人分为两组,分别经桡动脉穿刺采用TRBand压迫止血(A组)和经股动脉穿刺采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B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开始活动时间、止血效果、并发症和病人舒适度。[结果]两组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即可下床活动,B组术后4h~6h下床活动;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病人舒适度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TRBand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确切、开始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人工压迫止血方法相比,评价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应用国产新型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29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血管封堵器组和人工压迫止血组。主要的观察指标为止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主要血管并发症。结果血管封堵器组与人工压迫止血组相比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5.2±4.7)min vs(15.1±12.6)min,(187.4±125.6)min vs(324.8±212.4)min(P〈0.001),但其与人工压迫止血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或治疗的患者术后可以立即撤出鞘管应用国产血管封堵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相比,前者可以显著地缩短止血及制动时间而不增加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股动脉冠状动脉诊疗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28例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07例采用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止血器组),121例采用手工压迫止血(手工组)。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止血成功率无差异(P〉0.05),止血器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较手工组短,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卧床不适发生率明显降低,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发生(均P〈0.01)。结论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刘云兵  吴屹  罗彩东  赵亮  王羽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5):103-103,135
目的 评价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①选择2003—08/2005—12绵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21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血管闭合器止血组98例,人工压迫止血组11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以及动脉鞘尺寸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②血管闭合器止血组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根据动脉鞘的尺寸选用适当规格的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人工压迫止血组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后6h拔除动脉鞘管,人工压迫止血。③记录两组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止血时的血管迷走反应、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①血管闭合器止血组98例患者,96例成功,成功率97.9%。3例穿刺处出血,1例假性动脉瘤形成。冠状动脉造影止血时间(0.58&;#177;0.23)min,下肢制动时间(2.5&;#177;0.6)h;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时间(0.67&;#177;0.40)min,下肢制动时间(4.4&;#177;0.7)h;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②人工压迫止血组114例患者,止血成功率100%。3例发生穿刺处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形成,9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冠状动脉造影止血时间(12.4&;#177;6.5)min,下肢制动时间(17.2&;#177;5.3)h;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时间(28.3&;#177;9.4)min,下肢制动时间(20.4&;#177;4.6)h;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结论 采用Angio—Seal闭合器止血安全有效,较手压止血明显缩短了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未增加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并有减少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桡动脉置管穿刺点渗血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桡动脉置管护理中穿刺点渗血时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行动脉内压力监测伴有穿刺点渗血的患者32例,按照入室时问顺序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使用无菌纱布压迫,并用弹性绷带进行加压包扎;试验组采用止血器压迫止血,观察止血效果,并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及并发症。结果每天换药次数的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P〈0.05);意外拔管例数的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P〈0.05);平均置管日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t=2.0,P〉0.05)。结论桡动脉置管术后行动脉内压力监测,穿刺点渗血时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对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18例病人,随机分为经皮血管缝合器组(观察组)及人工压迫止血组(对照组),观察2组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血管缝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为(4.0±2.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4.0±1.0)h.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6.0±5.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24.0±4.0)h.观察组止血时间及卧床制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4 h后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缝合器组如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少于人工压迫止血组(P<0.05).结论 血管缝合器用于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158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52例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照术后止血方法分成动脉压迫止血器组(n=158)和人工压迫止血器组(n=94),对比两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及卧床不适发生情况。结果动脉压迫止血器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明显缩短,与人工压迫止血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及卧床不适明显减少,与人工压迫止血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好、患者舒适度高、并发症少并且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缝合器与压迫止血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后应用人工压迫止血与血管缝合器止血对患者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评估血管缝合器止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并对其操作要点进行了分析。方法 对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 (PTCA/stent)的 15 5例患者 ,分为经皮血管缝合器组及压迫止血组 ,观察止血时间、卧床及制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止血时间为 (16± 5 .5 )分钟 ,卧床制动时间为 12小时。血管缝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为(4± 2 .5 )分钟 ;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制动 0 .5~ 1小时 ,PTC/stent术后患者止血后制动时间为 2小时。血管缝合器组止血时间及卧床制动时间明显少于人工压迫止血组 (P <0 .0 1)。人工压迫止血组有 5例小血肿 ,1例较大血肿需外科手术处理 ,3例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1例术后局部渗血。血管缝合器组中有 3例穿刺部位疼痛 ;1例缝线断裂 ,改用手工打结 ;2例小血肿 ;1例有 1条缝线未能拉出 ,更换另外一条缝合器成功止血 ;5例缝合器止血后局部小量渗血需轻压止血 3~ 4分钟 ;无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出现。操作成功率96 .5 % (5 5 / 5 7)。血管缝合器组血肿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少于压迫止血组 (P <0 .0 1)。结论  相似文献   

19.
邓少娟 《护理学报》2009,16(9):30-3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口的最佳包扎止血方法。方法将9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循证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循证组按照循证护理原则确定穿刺口包扎止血方法:用桡动脉止血带注气15州、定时减压、低压力水平维持8-12h包扎;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包扎止血。观察两种包扎止血方法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穿刺口渗血、血肿,桡动脉闭塞,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循证组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和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循证原则确定桡动脉穿刺口的包扎方法,能减少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可靠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桡动脉压迫器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病人的止血效果及对病人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6年3月-2007年1月间所做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100例,按随机分为2组,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组50例,"8"字绷带包扎止血组50例,比较2组的出血情况,舒适度、局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肢体肿胀、皮肤硬结、红晕.结果 桡动脉压迫器压迫组穿刺点出血、舒适度、局部皮肤并发症均优于传统的"8"字绷带包扎组,2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可缩短止血时间,减少穿刺点出血和手背部肿胀,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能减少病人痛苦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