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评价重庆某大型微型车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电焊弧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甲醛、氢氧化钠、汽油、丁酮、磷酸、锰及其化合物、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氧化氮等,经检测,接触噪声的48个工种中,15个工种的8 h等效声级超过国家标准要求,超标率为31.2%,8 h等效声级最大达到102.3 d B(A);焊工电焊弧光(防护面罩内)辐照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对各工种接触的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甲醛、氢氧化钠、汽油、丁酮、磷酸、锰及其化合物、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氧化氮等进行了检测,除车身车间CO_2保护焊工接触的锰及其化合物和涂装车间调漆工接触的甲醛浓度超标外,其余化学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化学因素超标点经过整改后,复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待提高,加强噪声的控制并提高个体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和保护劳动者健康,对山东省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2018年10月,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乘用车项目自动化和密闭化程度较高,职业病危害水平低于传统汽车制造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丁醇、乙酸丁酯、甲醛、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碳酸钠、磷酸、氢氧化钠、盐酸、硫化氢、噪声、高温、电焊弧光及工频电场等,经检测,定点噪声测量189点次,超标率15.9%,个体噪声测量93点次,超标率9.7%;其他工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噪声仍是乘用车项目重点防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需要加强噪声的控制并落实职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职业病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某螺杆钻具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方法现场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采用调查表法和定量、定性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频电场是螺杆钻具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8种化学毒物检测中,喷漆岗位甲苯接触浓度超过接触限值;接触噪声作业的14个工种中6个工种检测结果超标,噪声检测合格率为57.1%;接触高温的岗位检测结果均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但需要加强对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某重机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 结果 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焊烟尘、碳钢粉尘、二氧化氮、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噪声、激光、工频电场。经检测,电焊烟尘合格率为80%,碳钢粉尘为98.5%,噪声仅为20%,其余均合格。 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电焊烟尘、噪声为重点控制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造船改建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及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存在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粉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其中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电焊烟尘、噪声存在超标,其余各种有毒物质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结论通过有效的整改措施,把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综合评价合格。  相似文献   

6.
利用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调查和分析某汽车部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锰、铬及其无机化合物以及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为项目单位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控制措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某汽车配件厂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调查显示,本技改项目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电焊尘、锰及其化合物、铜烟、电弧光、CO、CO2、NO2、O3、氧化铅、高温、噪声.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噪声LEX,8b舯为70.3~102.1 dB(A),有2个噪声作业岗位超标,LEX,8h为85.5 dB(A)和102.1 dB(A),电焊烟尘8 h接触浓度范围为1.96~3.14 mg/m3,锰及其无机化合物8h接触浓度范围为0.002 8~0.044 3 mg/m3,铜烟8 h接触浓度范围为0~0.003 81 mg/m3,臭氧检测值范围0.10~0.26mg/m3,二氧化氮未检出.焊烟尘、锰、铜烟、臭氧、二氧化氮检测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技改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措施是有效的,基本达到了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某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根据对该拟建项目的类比对象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现场测定结果分析,本次20个粉尘工种中,有6个工种检测值超过国家标准;16个工种中有9个工种接触的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为56.2%;对类比企业作业场所的18种有毒物质进行了检测,甲醇1个检测点、盐酸1个检测点、一氧化碳1个检测点的检测值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粉尘、噪声和甲醇、盐酸、一氧化碳等为项目建成后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结论新建设项目只有将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落实到位,使各关键控制点限值不要超过国家标准,该拟建项目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是基本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公司硅锰合金生产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其暴露水平及危害程度,判定其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为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与检测、实验室检验等方法对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作业环境空气中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_2)、电焊烟尘、紫外辐射、工频电场等暴露水平均低于职业卫生接触限值,部分工种粉尘、噪声和高温暴露水平超标,其中粉尘TWA0.75~10.61 mg/m~3、噪声8 h等效声级84.0~93.6 dB(A)、高温31.0~37.8℃。结论粉尘、噪声、高温是该项目硅锰合金生产过程中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点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某数控车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是数控车床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8个接尘工种中2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作业场所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检测,5个工种中2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工人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10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h等效声级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粉尘及毒物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茅辉军  刘仁平  王胜利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46-2848
目的对某特种合金焊接材料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噪声和粉尘是特种合金焊接材料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为73~95dB(A),30.7%(4/13)的岗位超标;粉尘和毒物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仍需加强完善对噪声和粉尘岗位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某光伏玻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粉尘、噪声、高温、热辐射、化学毒物是光伏玻璃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16个粉尘测定点中7个测定点超标;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 h等...  相似文献   

13.
某露天铁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某露天铁矿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检测检验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综合分析评价。结果除采场电铲、牙轮钻、运矿车、推矿机司机粉尘CTWA超限值,破碎、筛分、磁选噪声LEX,W超过85 dB(A)外,其余接尘岗位CTWA、接噪岗位LEX,W和接毒岗位CTWA均在限值内,其超限值率为粉尘17.4%,噪声51.4%。结论该项目采取的控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但仍需加强粉尘和噪声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评价和分析某公司年产2万t黄原胶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综合运用检查表法、类比调查等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分析。结果类比企业粉尘检测的9个点中有1个点超标,合格率为88.9%;噪声检测的22个点中有2个点超标,合格率为90.9%;本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氢氧化钠、盐酸,各监测点均未超标。该建设项目的选址和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设计、辅助用室的卫生设施配置等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某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确定,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岗位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和检查表分析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甲醛、氨、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等)、木粉尘、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但有1个作业岗位的木粉尘浓度和2个作业岗位的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整体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但个别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防尘设施和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的完善和执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识别某合成橡胶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控制效果。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采取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工艺、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及工艺布局、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情况、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组织管理措施等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及国家其他相关卫生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噪声强度51.6~91.7 dB(A),有1个岗位超标;工作场所生产性热源的综合温度(WBGT指数)为30.6~38.0℃,有3个岗位不符合要求;粉尘、毒物、工频电磁场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评价拟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综合运用类比法、检查表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拟建设项目在选址、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布局、车间建筑设计、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辅助卫生用室设置、职业病危害管理措施等方面基本符合相关要求。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钼及其化合物、氧化镍、三氧化铬、异丙醇、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高温、低温、工频电场、噪声等。类比项目检测结果:矽尘有4个点不合格、其他粉尘有1个点不合格、噪声有7个点不合格,其余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涡轮增压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并对防护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检测分析的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该涡轮增压器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规章制度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盐酸、苯系物、正己烷等化学毒物,噪声、工频电场、高温等物理因素,其中抛光打磨车间岗位粉尘浓度(2.75~42.80mg/m^3)、噪声强度(8h等效声级为88.6dB)超标,其余岗位或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建设项目,部分防护措施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牛心华  汤丽霞 《职业与健康》2014,(11):1441-1444
目的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消除或控制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某机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特大选矿装备产业化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氟化氢、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等。经分析确定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部分作业场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未达到预期效果,建设单位应按照建议内容进行改进,使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达到国家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识别、分析某公司丁苯橡胶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等法律法规,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及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等基本符合有关要求。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噪声强度最大值为100.2 dB(A),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病病例,但发现了3例职业禁忌证。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在相关的措施制度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