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倦怠状况及与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一所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倦怠水平为中度,主要问题为情感耗竭[(27.01±5.66)分]和成就感降低[(17.07±5.59)分],情感耗竭与年龄、护龄、职称、工作压力源5维度、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密切相关(r=0.527~-0.239,P〈0.01),成就感降低与年龄、护龄相关(r=0.301,0.318,P〈0.01).多元线性回归表明,护龄、工作压力源中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对情感耗竭影响显著.结论 改变精神科护士的年龄结构,合理应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问题,充分感知和应用社会支持是缓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的重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三甲医院护士的工作倦怠现状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8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的工作倦怠检出率较高(89.1%);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与护士工作压力源存在正相关(P〈0.001,P〈0.01),个人成就感与护士工作压力源3个方面(护理专业及工作、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呈负相关(P〈0.05或P〈0.01);副主任护师职称、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对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有稳定的正向预测作用,子女情况对去人格化维度有稳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病人护理方面的工作压力对情感衰竭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不同的个人背景和工作压力源对护士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改善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3.
李杨  刘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3):1497-1500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焦虑程度,分析压力源与焦虑情绪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非示范病房各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工作压力和焦虑情绪的差异。结果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非示范病房护士焦虑得分分别为(46.98±8.87)和(47.40±8.99)分,均高于国内女性常模(41.31±7.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P〈0.01);两组护士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源总分分别为(2.44±0.51)和(2.40±0.42)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示范病房护士所感知的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问题的压力小于非示范病房的护士;示范病房护士焦虑情绪与压力源总分及5个子条目分值间均呈正相关(r=0.543—0.745,P〈0.01),非示范病房护士的焦虑情绪与压力源总分、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9,0.408;P〈0.01)。结论管理者应明确不同病房护士的压力源来源和特点,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精神科护士情绪劳动各种表现策略的现状水平,分析护士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以及情绪劳动与组织支持、组织认同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情绪劳动、组织支持、组织认同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177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情绪劳动的3个维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表面表现(3.0l±0.43)分,深层表现(1.75±0.27)分和自然表现(1.41±0.22)分;病区及是否是独生子女及组织认同对情绪劳动总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认同与情绪劳动及3个表现策略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0.39,0.29,0.31;P〈0.01),组织支持与情绪劳动总分、表面和深层表现、组织认同呈正相关(r分别为0.26,0.25,0.15,0.38;P〈0.05),工作满意度与情绪劳动的深层表现策略、组织支持及组织认同呈正相关(r分别为0.15,0.38,0.27;P〈0.05)。结论建议重视精神科护士的情绪工作能力,特别要加强对精神科护士的组织支持及组织认同,从而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并进一步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更多地采用深层表现策略调节情绪,提高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二、三级精神科专科医院护士压力源进行调查,并对护士工作压力源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为缓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二、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各115名护士进行基本情况与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的压力源体现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20.37±3.77)分、工作量及时间分配(17.72±29.29)分、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问题(7.84±2.38)分、患者护理方面(28.79±7.21)分、管理及人际关系(18.13±5.96)分及压力源总分(92.86±32.19)分,得分均高于二级医院(16.90±3.74),(11.99±3.40),(7.26±2.26),(26.10±4.03),(16.40±4.22),(78.65±14.61)分,二、三级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000,-2.084,-1.907,-3.501,-2.542,-4.310;P〈0.05);二级精神科专科医院压力源排序前3位为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低(3.10±0.86)分、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2.83-t-O.81)分、经常倒班(2.76±1.05)分,三级医院为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6.17±2.03)分、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低(3.64±0.61)分、经常倒班(3.37±0.84)分;二、三级医院前10位压力源均来自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患者护理方面问题。结论三级医院护士压力高于二级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相近,管理者应加强专业培训,根据医院状况合理安排护理工作时间,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6.
军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与身心状态的相关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部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及临床症状的状况,分析工作压力源与身心状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2所部队三级甲等医院内科、外科及干部病房的12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病人护理方面得分(2.42±0.60)分,护理专业工作方面的得分(2.42±0.57)分,为工作压力源中得分最高的两个方面。研究对象SCL-90平均总得分为(1.60±0.50)分,各个因子的平均分以人际关系得分最高(1.95±0.64),恐怖因子得分最低(1.31±0.42)。军队护士SCL-90总均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及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国内女性常模(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压力源中病人护理方面及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和护士身心状态得分呈显著相关(P〈0.01或P〈0.05),职称在恐怖及精神病性症候群中起负性作用。结论军队医院护士Et常工作中压力较大,管理者应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护士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职业紧张和工作满意度状况,为制定医务人员健康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1名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护士组)和72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采用职业紧张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护士组职业紧张量表的职业任务、任务过重、任务不适、责任感、心理紧张反应、自我保健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男性护士的职业任务、责任感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女性护士(P〈0.01),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分显著低于女性护士(P〈0.01)。护士各项工作满意度评分均较低,其中男护士专业发展机会、专业地位、决策、享受工作、护理工作因子分显著低于女护士(P〈0.01);精神科护士人际关系满意度较高,收入情况、享受工作、专业地位满意度较低。结论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存在明显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男女护士职业紧张源不同;护士对收入情况、享受工作、专业地位满意度较低,男女护士在工作满意度源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护士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减轻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二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在岗的临床护士共64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机构类型和不同科室护士工作压力情况及本组护士与中国常模SCL-90得分差异,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640名护士工作压力总均分为(2.83±0.55)分,属于中等程度的压力。综合医院护士工作压力(3.19±0.52)分大于专科医院(2.91±0.47)分和卫生院(2.78±0.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359,P〈0.01);ICU、儿科护士工作压力(3.174-0.69),(3.10±0.63)分高于其他科室(2.81±0.7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046,P〈0.01);SCL-90得分显示,本组护士人际关系(1.69±O.56)分与中国常模(1.65±0.5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1,P〉0.05);其他因子如躯体化(1.72±0.46)分,抑郁(1.75±0.63)分,偏执(1.58±0.59)分等及总分(149.2±45.3)分均高于中国常模(1.37±0.48),(1.50±0.59),(1.43±0.57),(129.96±38.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461,8.679,5.447,9.836;P〈0.01);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有关,工作压力与机构类型、科室、年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经济条件、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等因素均有关(r分别为1.236,1.332,1.321,1.121,1.321,1.265,-1.346,1.412,1.614,1.351;P〈0.05)。结论基层护士存在中等的工作压力,对护士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护士工作压力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护理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155名工作不满1年新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新护士的心理健康总分(53.03±46.33)与常模总分(129.96±38.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1,P〉0.05)。在临床新护士工作压力源项目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得分最高为(2.71±0.71)分,其次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得分为(2.51±0.61)。新护士工作压力源各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状态(即SCL-90总分)呈正相关(P〈0.01);新护士值夜班与压力源呈正相关。新护士倒夜班数与工作量和护理专业方面带来的压力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均无明显差异。不同科室护士在“工作量”“工作环境”及“管理及人际关系”等压力源及压力源总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6,0.7254,2.920,2.920;P〈0.01)。结论工作方面的压力对新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管理者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新护士的工作压力,同时关注新护士的心理需求,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士职业压力及工作倦怠状况,探讨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相互关系。方法;在深圳市共对8家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有效问卷167份。结果:门诊护士压力高于内、外科护士的压力(P〈0.05);门诊护士的工作倦怠感较高,并与内、外科的护士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工作压力源的5个方面及总分与工作倦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相关(P〈0.05)。结论:建议从管理角度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护士职业压力源,并对护士进行减压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情绪智力与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对113例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表、情绪智力量表、职业倦怠量表。结果精神科护士总体情绪智力得分为(65.8±14.2)分,与文献报道公务员样本得分(68.4±12.5)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109 3)。有配偶的精神科护士总体情绪智力得分显著高于无配偶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7,P<0.01);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的护士其总体情绪智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34、41.20,P均<0.01)。情感耗竭中度18.6%,高度31.0%;去人格化中度24.4%,高度9.7%;个人成就感中度23.9%,高度54.9%。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与总体情绪智力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0.34,P<0.05或P<0.01);个人成就感与总体情绪智力呈正相关(r=0.41,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总体情绪智力水平与公务员相当,婚姻、年龄段、职称高低对其具有影响。精神科护士存在职业倦怠,尤其个人成就感较低显著。情绪智力对职业倦怠有影响,情绪智力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沙市临床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医院临床护理管理者预防和干预临床护士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职、№压力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长沙市5所综合性医院的41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职业压力总均分为(3.77±0.48)分,其中人际关系得分为(3.93±0.56)分居首位;职业倦怠总均分为(3.82±0.40)分,其中情感衰竭得分为(3.27±0.58)分居首位,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均处于高水平;低成就感与职业压力及其患者态度和职业发展维度呈正相关(P〈0.05),情感衰竭与职业压力及其人际关系、患者态度、危重患者、职业发展维度呈正相关(P〈0.05),职业倦怠及其人格解体维度与职业压力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长沙市临床护士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均处于高水平,腹引起医院管理者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人口学资料与工作压力源和心身耗竭的相关性,为维护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和心身耗竭量表对89名精神科护士的压力状况及心身耗竭程度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压力源量表排前10位的压力源主要为护理专业方面和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心身耗竭量表测评,精神科护士与Maslach参考值比较情绪的疲倦感有显著性差异(P〈0.01);年龄、护龄与情绪疲倦感呈显著正相关(R=0.283、0.305,P<0.01),文化程度与压力源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护龄与压力源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文化程度和护龄对压力的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性别、职称与工作压力源与心身耗竭无关。结论精神科护士心身耗竭和工作压力源与年龄、护龄、文化程度相关,与性别、职称无关,不同文化程度和护龄对压力的反应有显著性差异。医院管理者及护士自身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精神科与综合科护士工作倦怠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精神科与综合科护士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为制订预防、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倦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165名精神科护士和145名综合科护士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工作倦怠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因子分均低于综合科护士(P〈0.01),个人成就感因子得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综合科护士,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好于综合科护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低年资护士情绪智力、冲突处理型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冲突处理型态量表Ⅱ和工作倦怠-服务行业调查量表对350名人职2年内的低年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低年资护士情绪智力总分为(15.70±1.60)分,冲突处理型态总分为(15.34±1.72)分,工作倦怠总分为(65.15±10.57)分。自我情绪调节能力、运用情绪能力、妥协、逃避、整合对工作倦怠有影响(P〈0.01或P〈0.05)。结论提升新护士情绪智力和冲突处理技巧有助于降低其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医院导管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和疲倦感现状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工作疲倦感量表对76名导管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分(2.76±0.37)分,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和护理专业及工作问题方面的压力源得分较高;工作疲倦感量表得分:情绪疲倦感(30.53±8.67)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聘用护士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采用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style questionnaire,SCSQ)和职业倦怠感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对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的320名聘用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结果 MBI量表中情感耗竭感、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6.68±6.52)、(8.08±3.86)、(32.89±9.65)分。医院聘用护士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显示,职业倦怠总分和各因子分与SCSQ各因子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或0.01)。在婚姻、工龄、职称、工作满意度及经济状况方面,聘用护士的MB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责、幻想、退避、职务、从业时间、工作满意度、婚姻状况及经济状况是聘用护士发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医院聘用护士存在严重职业倦怠,培养其积极的应对方式,调整好职业心态,有利于减轻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层流病房低年资护士工作中的主要压力源,分析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护理人员压力源调查表和Maslach倦怠量表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层流病房62名低年资护士进行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2名护士在感情衰竭、情感疏远、成就感缺乏各维度得分分别为(17.79±6.85),(13.25±9.65),(32.69±7.42)分,不同年龄护士工作倦怠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83,0.69,1.56;P>0.05);不同文化程度护士情感疏远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2,P<0.05)。前5位压力源为担心差错和事故、工作负荷大、待遇不满意、处于不良工作环境中、护理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不够;压力源与工作倦怠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上述压力源均与感情衰竭均相关(r值分别为0.202,0.325,0.205,0.207,0.243;P<0.05);护理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不够与情感疏远、成就感缺乏有关( r 值分别为0.321,-0.159;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层流病房低年资护士存在的职业压力不容忽视,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护士对工作压力源的认知及耐受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素质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探讨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对同事支持的认可程度。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和同事支持量表对杭州市某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28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得分明显高于杭州市常模(P0.01);同事支持A量表得分为(18.92±7.87)分,B量表总分为(43.05±19.87)分。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人口统计学资料中的年龄、性别、工作年限、所在科室与职业倦怠3个因子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同事支持量表中的护士长支持、行动计划、过程管理、合作与职业倦怠3个因子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同事支持水平越好,职业倦怠程度越低,说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同事支持系统对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